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
讀書筆記通常采用摘錄、概括、分析、感想等方式進行記錄。怎樣寫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這里提供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分享,供大家參考。
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篇1
羅伯特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或者是在小販、籌款商那樣的運營者那兒吃虧欠。以此為切入點,開始研究順從心理學。他發現了一些心里原則,這些原則影響了人們順從一個要求的傾向性,并構成了影響力武器最核心的要素。利用這些原則,順從業執業者就有了左右人們行為的力量,有人成為了這種力量的受害者,當然也有人受益。
這五項原則分別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
互惠原則:我們應當盡量以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報答別人。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加以回報。這本身是處在社會生活中的人一種正常的反應,讓我們以德報德,學會感恩。可是有人利用了這一點。他有求于你,于是帶著這種目的給你饋贈,在你理解之后又向你提出要求。為了避免內心的譴責和道德的壓力,你會被迫同意對方的要求。
承諾和一致:當你對某事有了自我的態度或確定,你會更傾向于選擇相信。比如思聰的微博抽獎,當你沒有參與時不會覺得身邊任何一個人有機會中獎,但當你參與時,卻十分相信自我會是那個幸運兒。也就是說,在承諾和一致原則的影響下,你會想方設法證明自我是正確的。
社會認同:人腦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會在已經證明過得事實上投入很多時間。中國有個成語叫衣冠取人,雖然本意是指以外在評判別人是一種膚淺的行為,但不可否認的是衣冠取人是一套很有效的評價體系--那些成功者無不是整潔干凈,神采奕奕的。再比如去外面吃飯,你會傾向于選擇那些人多的店,因為你會下意識認為這是一家很受歡迎的店。但利用這一點衍生出了一個產業叫“飯托”。在其他方面,居心不良者也會用這個原則欺騙你。
喜好:就是人們利用你的喜歡從你身上獲利。我們更喜歡那些外貌好看、與你有相似性、與你接觸或者合作較多或者恭維和贊美你的人。于是這些人也會影響你在生活中的某些行為。
權威:權威的力量是強大的,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本事的成年的也會在權威的命令下干出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稀缺:正常情景下,珍貴的東西必然不多。而稀缺原理就會利用失去一種東西的可能性來激發我們的行動力。出去購物時經常有店員告訴你,這件衣服是我們店里最終一件,今日不買,明天可能就被人買走了。聽到這些話,如果應對一件你很心儀的衣服,你可能會下買的決心。或者在一段關系中,你追得越緊,對方跑得越快,反倒是你不怎樣緊追不舍,你就拿得越穩。
大多數情景下,即時的確定是好事,因為這已經被無數人驗證過。況且人腦這臺精密的儀器不太可能在一些小事上重新確定。正是利用人腦的這一弱點,好的或者壞的影響力被施加到了你的身上,所以我們更需要學習和確定。
但這絕不是一本關于陰謀論的書。人腦的某些一觸即發的反應能夠被很好的使用,也正在被很好的使用。但倘若有人利用這些弱點損害我們的利益,這是不能被允許的。
《影響力》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
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篇2
《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羅伯特。B.西奧迪尼,全書分為8章,分別講述了營銷人員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陷阱,包括:1影響的武器,2互惠,3承諾和一致,4社會認同,5喜好,6,7短缺,8立即生效的影響力。
在沒看《影響力》這本書之前,我對影響力的見解很簡單。以為就是個人魅力。在那里,我想舉一個對我影響很深的事例。
小時候,我有個小伙伴,長得很靈氣,樣樣事情都很強,玩耍也不例外。我雖然跟她很要好,但這并不能減弱我對她的羨慕跟嫉妒。當時有段時間流行玩公仔紙,有點類似于賭博,我在那一段時間,費盡心思從別的伙伴那里賺了很多,當寶貝似的。
我找來她跟我一齊玩,可是我從頭輸到尾,我的心里越來越生氣,臉色也越來越難看,簡直到了崩潰的邊緣,最終我無比沮喪地把這幾天賺到的全部家當都輸給她了,就在她贏完我最終一張的時候,她慷慨地把賺我的全都還給了我,還把她自我所有的都送給了我。這些公仔紙在當時那段時間對小孩來說是很重要的,并且我輸了,雖然心里極度不舒服,但我并沒有無理取鬧,還是相當淡定的。
不可否認,還是一個孩子的她,是多么聰明,在我面臨失去一切的時候給了我兩倍,即將厭惡她的時候,成功地轉化成死心塌地的感動。
沒看《影響力》之前,對影響力的理解是很感性的,以為特定的人,特定的情境,影響特定的人。
《影響力》把你對影響力感性的思考轉變成了理性的理論指導。它克服了教材普遍通篇大論原理性很強讀起來令人乏味的缺點,以通俗易懂的例。、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投入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匱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當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由于互惠原理的影響力,我們感到自我有義務在將來回報我們收到的恩惠、禮物、邀請等等。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占多數的。
互惠原理之所以能夠成為如此有效的說服他人的工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蘊藏的極大力量。在它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必須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相互退讓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我的請求的另一種方式。與給人一點好處然后要求他們回報的直截了當的方式相比,這種方式比較微妙,但有時候卻更加致命和有效。妥協也能夠是一個互惠的過程,所以人們能夠先主動做出一個讓步,以迫使對方也做出讓步,從而到達自我的目的。這個簡單的技巧能夠稱為“拒絕—退讓”策略。
如同我上頭所說的事例正是影響力中互惠的結果,這是一種共贏的智慧。
心理學是博大精深的,同時它不是工具性的東西,見效的時間沒那么快,影響力也并不是一種技巧性的東西,有很深的內涵和復雜性,需要人慢慢地揣摩領會,在運用中得到深切體會,一旦熟能生巧時你就可信手拈來運用自由,那時的感覺是很美妙的。
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篇3
高中三年沒接觸過一本課外書,浸淫在高考的氛圍里。真的感受到了一項技能(尚且把讀書看做一項技能),需要持續不斷的精進和練習才能接近正常水平。任何一種能力,只要放上一年不去接觸,幾乎會歸于零。很不幸,我的這項技能已經快失去了。
小時候有個習慣,就是邊吃飯邊看書。并不是廢寢忘食,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要占用,而是類似于今天吃飯時看看劇一樣,純粹覺得干巴巴吃飯沒什么意思。在電子設備還沒有普及起來的初級教育階段,吃飯期間配上輔助娛樂,我已經站在了時尚的風口浪尖了。
這項吃飯期間的娛樂活動總是被父母無情的制止。就好像“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一樣,為了制止而制止,但是除了蹭臟書,吃飯看書有什么不好,現在也沒個所以然。好在我還算倔強,沒有改正,所以僥幸多看了兩本,而且每本書讀了三四遍吧,就像現在吃飯,還是會抱著看過三四遍的劇看。但高中這個習慣終于還是沒能繼續。
言歸正傳,談談《影響力》這本書。翻它的時候是從前到后依著順序看的,沒有了當初那份悠閑的心境,反而多了幾分急功近利了。其實多讀幾遍再寫更好,可好久沒寫過讀后感了,很希望寫點什么。
羅伯特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或者是在小販、籌款商那樣的運營者那兒吃虧欠。以此為切入點,開始研究順從心理學。他發現了一些心里原則,這些原則影響了人們順從一個要求的傾向性,并構成了影響力武器最核心的要素。利用這些原則,順從業執業者就有了左右人們行為的力量,有人成為了這種力量的受害者,當然也有人受益。
這五項原則分別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
互惠原則:我們應該盡量以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報答別人。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加以回報。這本身是處在社會生活中的人一種正常的反應,讓我們以德報德,學會感恩。但是有人利用了這一點。他有求于你,于是帶著這種目的給你饋贈,在你接受之后又向你提出要求。為了避免內心的譴責和道德的壓力,你會被迫同意對方的要求。
承諾和一致:當你對某事有了自己的態度或判斷,你會更傾向于選擇相信。比如思聰的微博抽獎,當你沒有參與時不會覺得身邊任何一個人有機會中獎,但當你參與時,卻非常相信自己會是那個幸運兒。也就是說,在承諾和一致原則的影響下,你會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社會認同:人腦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會在已經證明過得事實上投入大量時間。中國有個成語叫衣冠取人,雖然本意是指以外在評判別人是一種膚淺的行為,但不可否認的是衣冠取人是一套很有效的評價體系--那些成功者無不是整潔干凈,神采奕奕的。再比如去外面吃飯,你會傾向于選擇那些人多的店,因為你會下意識認為這是一家很受歡迎的店。但利用這一點衍生出了一個產業叫“飯托”。在其他方面,居心不良者也會用這個原則欺騙你。
喜好:就是人們利用你的喜歡從你身上獲利。我們更喜歡那些外貌好看、與你有相似性、與你接觸或者合作較多或者恭維和贊美你的人。于是這些人也會影響你在生活中的某些行為。
權威:權威的力量是強大的,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的也會在權威的命令下干出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稀缺:正常情況下,珍貴的東西必然不多。而稀缺原理就會利用失去一種東西的可能性來激發我們的行動力。出去購物時經常有店員告訴你,這件衣服是我們店里最后一件,今天不買,明天可能就被人買走了。聽到這些話,如果面對一件你很心儀的衣服,你可能會下買的決心。或者在一段關系中,你追得越緊,對方跑得越快,反倒是你不怎么緊追不舍,你就拿得越穩。
大多數情況下,即時的判斷是好事,因為這已經被無數人驗證過。況且人腦這臺精密的儀器不太可能在一些小事上重新判斷。正是利用人腦的這一弱點,好的或者壞的影響力被施加到了你的身上,所以我們更需要學習和判斷。
但這絕不是一本關于陰謀論的書。人腦的某些一觸即發的反應可以被很好的使用,也正在被很好的使用。但倘若有人利用這些弱點損害我們的利益,這是不能被允許的。
《影響力》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
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篇4
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B.Cialdini)先生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教授,作為一名實驗社會心理學家,他在順從心理學領域勤耕不輟三十余年。今年一月的一天,他來到當地的一家玩具店,為的是給兒子買一款在圣誕節前就承諾過的玩具——一輛大型的電動賽車,在商店里他碰到了一位以前的鄰居,他倆上一次的見面已經是一年以前的事了,當時他們也是在這家商店碰到的,也是在給自己的兒子買一件價格很貴的禮物。通過交談,他們才發現,這是幾家玩具公司為了提高一二月份銷售量(圣誕節后的一段時間是玩具銷售在一年當中的最低谷)而玩弄的伎倆:在節前的廣告中開始為電動賽車做廣告,孩子們都懇求父母去買這些玩具作為自己的圣誕禮物,但商家并沒有在市場上充分供應這些產品,沒買到賽車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失望,只能選擇其他價格差不多的玩具來做為節日禮物;節后,玩具公司繼續為這款賽車做廣告,小家伙們就更想得到這些玩具了,父母們為了兌現承諾只有再次前往購買,這一次他們發現,這款玩具供應得非常充足……發現真相的教授非常生氣,要把買到手的賽車退掉,但他的朋友說到:“哦,那你這樣做會有什么好處呢?你看,如果你把他的玩具拿走,他并不清楚這是為什么。他只知道他的爸爸沒有遵守諾言。你希望這樣嗎?”教授這才發現,在這場商業實戰中,他已經出局。可憐的教授后來把這次失敗做為案例,寫進了一本書中——《影響力》(Influence:ThePsychologyofPersuasion),著作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銷量達百萬,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
在描述這些場景的同時,教授通過大量的實驗結果和嚴謹的邏輯推理,為我們展示了蘊涵在這些現象背后的六條基礎心理學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短缺。
招式一:互惠
中國有句俗話: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互惠的道理其實就是通過人際交往中的“給予-索取-再給予-再索取”的模式,用相對自己較小的付出,換取相對自己較大的匯報。在社會總體資源(關系、聲譽、時間、金錢)的交換和重組中,有計劃地實現自身交際網絡的延伸和資源水平的提升。“花花轎兒人抬人”,講求朋友間的交情和義氣,大約就是古人的應用吧!
招式的要點是先主動給予對方一些好處,而且應該是非常自然的好處。“情感帳戶”中第一筆款應該是自己存入的,而不是預先透支。
在商業實戰中,對方可能先提出一個比較大的、極有可能會被拒絕的請求,然后,當這個請求被拒絕后,他可能會再提出一個小一些的、他真正感興趣的請求,因為他覺得,第一個請求被拒絕后,你會有負疚感,做為互惠,你可能就會答應他的第二個請求。呵呵,這時就要小心了。同理可得,產品的“免費試用”也是為了通過消費者的負疚感而漁利;推銷員對客戶慷慨的贊美也是希望觸發不等價的交換。
招式二:承諾和一致
信守承諾和保持一致往往被認為是優良的個人品質,但很遺憾,也常常被“別有用心”的商家利用。當一個承諾具有主動性、公開性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時,人們更愿意努力維護先前建立的自我形象,也就改變了自己未來的行為。
招式的要點是見微知著、循序漸進,繼而釜底抽薪!汽車銷售員往往先向客戶報一個總體的低價,在你表示出購買意愿后,他會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忘了把一個主要部件的錢算進去。由于部件的價格相對汽車來說微不足道,你會慨然應允,但就在你計劃將車開走的一霎那,他又發現……這就是書中所舉的例子,不乏真實性。
這也告訴我們,在商業實戰中,應該促使消費者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公司的傾向性,哪怕這種傾向性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一旦建立這種傾向,消費者就會在這個方向上憑借慣性越走越遠,最終達到商家的目的。在公司內部管理上,應該讓自己的員工盡可能地將工作計劃和目標寫下來,最好能掛在顯眼的位置上。
招式三:社會認同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里,每天接觸太多的信息,需要做很多的決策,很多時候無法對整個局勢進行周密的分析,因而越來越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通常比較可靠的單一特征上,如社會大眾對這個事物的判斷來進行決策,但這種思維的惰性也就成就了形形色色的Sales。
招式的要點是要有不確定性和相似性。不確定性是指對自己該怎么做不是很有把握,需要依靠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應該怎么做;相似性是指我們往往會仿效那些與我們類似的人,而不是與我們不同的人。
在商業實戰中,國內很多大眾消費品,如移動公司,就采用了這一招式。為何總是有一家人的畫面在電視上出現呢?既因為它代表了多數人社會性的認同,也因為在那樣的畫面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自己的影子。
招式四:喜好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人總是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或熟悉的事物。
招式的要點是刻意建立好感時應該在時間上遠離現實的利用(如在贊美別人之后,緊接著提出一個要求),而不必擔心遠離真相(如明顯夸大某人相貌中的優點),當然,適度的策劃和針對不同人采用不同的方式也是需要的。此外,人和人的接觸并不能必然帶來喜好,有時甚至是產生更多的沖突,只有接觸并合作,最好是為著同一個目標的合作,才能真正建立喜好。
招式五:權威
人們思維的惰性往往也表現為決策時,對權威意見的無條件順從,在中國,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書中提到的電擊實驗非常引人思考,一群本性并非邪惡的人因為對權威的過度倚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冷酷行為。教授更是進一步指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甚至有時僅僅是因為一個人具有某項權威的象征,如穿了權威的衣服,有張尺寸略大一些的名片,我們就會對其畢恭畢敬。
招式要點是裝扮成權威時,最好能在開始階段說一些明顯違背自己利益的話,如公司產品中無足輕重的缺點,以充分建立權威客觀公正的形象,繼而再對產品優點大書特書。“歐萊雅,稍微有點貴,但完全值得!”
在商業實戰中,對于一些需要擁有相當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出購買決策的產品,廣告宣傳就要請用權威人士,哪怕這位仁兄只是在電視劇中扮演過“專家”!
招式六:短缺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人們對失去某樣東西或商品的短缺有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往往愿意不加思索地用金錢去消除這種恐懼。人們的滿足感不是來自于對短缺商品的(使用)體驗,而是來自于對它名義上的占有。
招式要點是應把短缺也分為不同的層次:短缺固然難受,先得到后失去的短缺更難受,最近因社會競爭而先得到后失去的短缺更是難受至極!從消費者體驗的角度,同樣的產品,消費者在短缺狀態下的消費體驗要好于供應充足時,如果是供應由充足變為短缺,消費者的體驗更加良好!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時能感受到商業技巧和商業道德的碰撞。如何來看待這個問題呢?正如書中的評論所說,技巧是中立的,如同刀是中立的。如果有人用刀來傷人,那么它就是兇器;如果用來切菜,那么它就是工具。當別人用它來做兇器,侵犯我們做為消費者的利益底線,同時使得我們慣常倚賴的決策捷徑失去作用的時候,我們為什么不能用它來做切菜的工具,在反擊奸商們的同時,也實現我們的商業夢想呢?畢竟,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
總之,人性的弱點和優點都在這本書中得到了揭示——“自然人性”,也澄清了很多本不屬于人性范疇的問題,如很多問題其實屬于社會(組織)行為學的命題,我們姑且稱之為“組織人性”,通過揭示和澄清,羅伯特教授讓我們對營銷中的有關伎倆了然與胸,發出“不過如此”的感嘆,這必然會增強我們的信心。同時,也看到了自然人性和組織人性中潛藏的巨大而懾人的能量,如果能為我們所用,必定功效非凡。
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篇5
斷斷續續的花了一些時間,在家里,在公車上,在醫院。今天總算是把《影響力》看完了,心里有點高興,又多了一本看書的記錄了。
看完這本書,學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寫讀后感的目的是什么?寫讀后感的目的是借于此一能讓自己有個記錄,二能讓自己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三是能加深對書籍的印象。
《影響力》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現在的順從者,大多是銷售,利用人類現在一些固有的想法,“播一下就放”的形式,影響到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做出一些毫無根據,毫不理解和無奈的選擇。主要包括“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幾種因素。
通過文章的閱讀,了解了先前有些情況下自己所做出的一些不合理的選擇的原因。國外的書籍解釋的非常詳細,不同于國內的書籍泛泛而談。此書從根本和相關實踐得出結論,并進行擴展,以及面對這些影響力因素時,我們應該做的正確做法。確實是本好書,讓我又學到了一些,對于自己以后從事銷售的工作,以及面對其他順從者時,能夠洞穿對方的目的,做出相應的不損害自己利益的決定。
突然想起社會認同這一影響力的因素,其中有個案例指的是,當某人需要幫助時,路人都沒有及時給予幫助。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因為現今社會的冷漠。但事實上,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社會認同影響而為。首先,旁觀者對受害者的受害程度不清楚,對方是否真的需要幫忙呢?其次,旁觀者看到大家都沒有去幫助,故根據社會認同的原理,就會產生受害者也許不需要幫助的想法。已經了解了這兩點原因,不僅能幫忙以后自己碰到的受害人,而且也能在自己發生危險時,需求別人幫助時成功率。
總之,受到社會的一些固有的觀念,我們都已經形成了一些簡單的判斷方法和邏輯,而這些方法都有其單一性,并不理智。《影響力》一書讓我對人類的思想和一些原先沒察覺到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這本書推薦大家都要去看看。
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篇6
今天把《影響力》這本書讀完了。讀完這本書后,覺得這是一本很有系統,很有深度的專業書籍。它不像一般的書籍總是很膚淺的在表象探討問題,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就是透過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然后很深刻的探討現象背后的本質,讓人很受啟發。據說有人讀了這本書后,利用本書的原理去交女朋友,百戰百勝!足見其魅力誘人!但技巧是中立的,如同刀是中立的。如果有人用刀來傷人,那么刀就是兇器;如果用來切菜,那么它就是工具。
這本書主要講了六方面的內容。首先講到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回報。如果人家給了我們某種好處,我們就應該以另外一種好處來報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對此無動于衷,就像孔子說的“要以德報德,而不是以怨報德”。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運用了此原理來為自己謀取利益。病人想要醫生在做手術時能更認真更細心的照顧,就塞很多的紅包,醫生由于受到好處,根據互惠原理他們做手術時會更認真細心。企業為了更好的銷售業績,往往賄賂一些官員或者一些采購部經理,而這些官員或采購部經理由于互惠原理會給這些企業更多的訂單和利潤。第二個是承諾和一致原理。此原理認為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就像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在公眾場合總是表現的很虔誠,因為要受他們信仰的約束。比如和尚在飯店吃飯如果大魚大肉的吃,人家就認為他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第三是社會認同原理。此原理認為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到別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么是正確的行為時。當很多人都去做某事的時候,原本覺得不對的事,只因做的人多了,這事也變成了對的了。
在初中的時候,我們的英語老師訂婚了還沒有結婚就先懷孕了,當時她挺著個大肚子來給我們上課,很多學生老師背后都對她指指點點。現在很多女人訂婚了然后挺著個大肚子走進結婚的殿堂,也沒有人說三道四,原因就是這太普遍了,沒必要大驚小怪的。這樣的轉變,就是做的人多了,自然的被認同了。第四是喜好原理。人們總是愿意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這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沒有誰會對此感到驚訝。第五是權威原理。權威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讓我知道了,你要想影響別人的看法就先亮明身份,你不想影響別人的看法就不要告訴他你的地位。第六是短缺原理。“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的短缺原理會對我們的行為造成全面的影響,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價值東西的想法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
讀完這本書后,我有兩方面的收獲:一方面,當我要善意地影響別人時,該如何更有效地發揮這些影響力的威力;另一方面,當我面臨別人設下的陷阱時,如何及時躲避和給予有力地反擊。羅伯特的這些技巧非常棒!
影響力讀書筆記900字篇7
《影響力》內容概要: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么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沖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范……
來自卓越亞馬遜網友:超級喜歡這本書,一下子買了兩本,自己留了1本,還送朋友1本。我和朋友都非常喜歡時尚,這本書正好集時尚、商務、休閑與一體,知識面豐富、涵蓋的內容全面,講解也很到位,形式也比較新穎,結構獨特,整體給人感覺創意十足、內容實用、結構簡單、讓人一目了然、涉及的范圍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絕對是近幾年見到的同類書籍中最棒的一本。首先,全書不僅有我們熟知的政界、商界、娛樂界等諸多大腕面孔,還有一些平民百姓的大眾臉,更有一些現實中的企業老板、商界管理層人士,讓我從想象的裝扮世界走向尋常人間的穿衣世界,對自身的裝扮更有指導意義。
其次,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從不同身份、不同場合、不同性別、不同季節、不同年齡、不同功能等層面詳細做了基礎知識的介紹和具體實例的裝束,而且所有的實例都有專門的模特進行真人實拍,所有的真人實拍裝束都由作者親自現場搭配出來,顯得更加真實和現實,指導性更強。再次,書中的真人實拍圖片大部分都采用了拉線說明的形式,給人更加直觀、形象的印象,閱讀起來和學習起來更加的簡單和便捷,所用的文字說明都是比較實用的,非常吸引人。
另外,書中還附贈了超清晰的DVD光盤,時間也比較長,里面涉及的內容更有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意義,老師的裝扮之道也非常符合大眾需求,確實是一本物有所值的好書。我的朋友也非常喜歡,專門打電話向我道謝呢,我真是高興極了,確實買到一本好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