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詩歌及其解釋
曹操收編太平道、撫接五斗米道勢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挾天子",目的皆在暗爭"天命"。曹操一生所經營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業,隨曹丕黃初元年受禪而得實現。從曹操勢力興起以至漢魏禪代,其間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與原始道教牽涉至深。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曹操詩歌及其解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曹操詩歌及其解釋(精選篇1)
朝代:三國|作者:曹操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翻譯/譯文
飲酒時高歌,正是太平年代,小吏不闖門
君主賢明,宰相和股肱之臣都忠心賢良
人民禮讓,不爭吵打官司
耕地三年有九年的收成那么多,糧食堆滿糧倉
老者不背著東西
天降潤雨,糧食豐收
馬在田間馳騁,用糞便來作肥料
當官的都愛他的人民,沒有黑暗
教導孩子敬愛父兄
犯法不能有重刑
路不拾遺
監獄空虛,節日不斷
老人能得到贍養
恩惠廣及草木昆蟲
曹操詩歌及其解釋(精選篇2)
朝代:三國|作者: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翻譯/譯文
漢家第二十二世皇帝漢靈帝,用人實在是不得當。何進此人不過像一只披衣戴帽的猴子,沒什么智慧卻又想謀劃誅殺宦官這等大事。結果因為他的優柔寡斷,不敢下手,弄得皇帝被張讓等人挾持外出。天象出現白虹貫日,最終何進被張讓等人殺了。而后賊臣董卓入京得到國家的大權,殺了漢少帝之后還把洛陽也毀掉了。他徹底傾覆了漢朝的政權,燒毀了劉家的祖廟。接著裹挾著漢獻帝劉協和官民顛沛流離地向長安遷都,一路尸骨盈野,哭聲遍地。看著那洛陽的城郭,我就像微子一樣感到無比的哀痛。
注釋
1、薤(xiè)露行:樂府曲調名,屬《相和歌·相和曲》,此與《蒿里行》都原是送葬的挽歌,作者用舊調寫時事。薤,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細長葉,紫色花,鱗莖長在地下,可以食用,也稱作藠(jiào)頭。
2、廿(niàn)二世:二十二世,指東漢靈帝,他是漢朝第二十二代皇帝。
3、所任:所任用的人。這里指靈帝時大將軍何進,他是靈帝何皇后之兄。
4、沐猴:獼猴,這里是比喻何進。冠(guàn)帶:作動詞用,戴著帽子系著帶子。《史記·項羽本紀》里有人曾罵項羽是“沐猴而冠”。沐猴而冠帶,這里是用來諷刺何進,枉披人皮而沒有實際本事。
5、知:同“智”,智慧,智謀。
6、謀強:意謂謀劃干大事。何進曾策劃誅殺把持朝政的宦官張讓等,結果因猶豫遲疑而失敗。
7、斷:決斷。
8、狩:打獵,后借指天子出巡,這里諱稱皇帝外逃避禍。
9、執:捕捉,這里是劫持、挾持的意思。
10、白虹:白色的虹霓。貫日:穿過太陽。古人迷信,認為白虹貫日是天子命絕、大臣為禍的征兆。據《后漢書·獻帝紀》描述,初平二年(191)二月,白虹貫日,這年正月,董卓毒死被廢為弘農王的少帝劉辯。
11、己:指何進。
12、賊臣:指董卓。
13、國柄:指朝政大權。
14、殺主:指董卓殺少帝劉辯。
15、宇京:京城,這里指東漢京城洛陽。
16、宗廟:這里指東漢帝王的祖廟,象征著政權。
17、燔(fán)喪:燒毀。
18、播越:顛沛流離。這句指董卓挾持獻帝西遷長安。
19、且(cú):通“徂”,往,到。
20、微子:殷紂王的哥哥。據古籍記載,殷滅亡之后,他路過殷朝故都,看到宮室頹敗殘破,到處長滿禾黍,無限傷心,遂作《麥秀歌》之詩,以抒發亡國之痛。詩人在此自比微子,以表達自己對洛陽的殘破亦有無限感慨和哀傷。
曹操詩歌及其解釋(精選篇3)
朝代:三國|作者: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翻譯/譯文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
羊腸坂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
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呼嘯發悲號。
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威狂嚎叫。
溪谷荒涼人煙少,大雪紛紛漫天飄。
抬頭遠望長聲嘆息,長途跋涉思緒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悶,真想東歸返回故鄉。
水深橋斷難前進,大軍徘徊半路上。
行軍迷路失方向,傍晚還沒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遠,人疲馬乏又渴又饑。
擔著行囊邊走邊砍柴,鑿冰煮粥充饑腸。
想起那篇《東山》詩,深深觸動我的哀傷。
注釋
太行山:綿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大山脈。
何:多么。與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巍巍:高聳的樣子。
羊腸坂(bǎn):地名,在壺關(今山西長治縣東南)東南,以坂道盤旋彎曲如羊腸而得名。坂:斜坡。詰屈:曲折盤旋。
摧:毀壞、折斷。
羆(pí):熊的一種,又叫馬熊或人熊。
溪谷:山中低洼有水處。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處說“少人民”,言山中人煙稀少。
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樣子。
延頸:伸長脖子(遠眺)。
懷:懷戀,心事。
怫(fú)郁:愁悶不安。
東歸:指歸故鄉譙郡。作者譙(今安徽亳縣)人,在太行之東,故云“一東歸”。
絕:斷。
中路:中途。
薄暮:黃昏。
擔囊:挑著行李。行取薪:邊走邊拾柴。
斧冰:以斧鑿冰取水。糜(mí):稀粥。
《東山》:《詩經》篇名。據毛序,本篇為周公東征,戰士離鄉三年,在歸途中思念家鄉而作。
悠悠:憂思綿長的樣子。
曹操詩歌及其解釋(精選篇4)
朝代:三國|作者:曹操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反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注釋
⑴轉蓬:飛蓬,菊科植物,古詩中常以飛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離鄉的漂泊生活。
⑵不相當:不相逢,指飛蓬與本根而言。
⑶奈何:如何,這里有“可嘆”、“可憐”的意思。
⑷安得:怎能。去:離開,避免。以上兩句的意思是,可嘆這些征夫們,怎樣才能免除這種四方漂泊的苦楚呢?
⑸冉冉:漸漸。
⑹深泉:應作“深淵”,唐人抄寫古書時常把“淵”字改為“泉”,以避唐高祖李淵之諱。
⑺猛獸:應作“猛虎”,唐人為李淵之父李虎避諱,常把“虎”字改寫作“猛獸”。
⑻狐死句:屈原《哀郢》中有“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首丘,頭向著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來的一種說法,用以比喻人不該忘記故鄉。最后四句以龍、虎、狐的不離故地,不忘窟穴,來反比征夫們的流離輾轉,有家不能歸。
曹操詩歌及其解釋(精選篇5)
朝代:三國|作者:曹操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翻譯/譯文
駕著五彩的虹霞,乘著紅色的云朵,經過玉門關登上九嶷山。
渡過銀河,到達昆侖山,去拜見王母娘娘和東君
與赤松子和羨門高交流接受成仙和養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華靈氣
吃靈芝的精華,喝甘美的泉水拄著桂枝的手杖戴著香草。
斷絕人世間的功名利祿,盡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風在吹動。
在很短的時間里走了數千里,壽命如同南山一樣長久也不忘自己的過失。
注釋
(1)陌上桑: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曹操只是沿用舊題,內容與古詞無關。此詩與《氣出唱》、《精列》、《秋胡行》等篇同是曹操晚年的游仙詩。
(2)九疑:又作“九嶷”,或名“蒼梧山”,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據《史記》載:舜南巡,死于蒼梧,葬在九疑山。玉門: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為古代通往西方的孔道。
(3)濟:渡河。天漢:銀河。
(4)西王母: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居昆侖瑤池。謁東君道家說東華為男仙居住之處,東方公為男仙之首西華為女仙居住之處,西王母為女仙之首。
(5)赤松:即赤松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6)羨門:羨門高,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7)要秘道:成仙和養生之道。精神:指人體的精華、靈氣。
(8)芝英:靈芝的精華。
(9)醴泉:甘美的泉水。《史記.大宛傳》:“河出昆侖……上有醴泉瑤池。”
(10)佩:帶在身上。秋蘭:香草,屬菊科,秋季開淡藍色小花。
(11)人事:指功名利祿、飲食男女等世俗之事。
(12)渾元:大氣,指大自然。
(13)疾風:暴風。欻(xū):吹動。
(14)景未移:形容時間很短。景:日光。
(15)壽如南山:壽命如南山一樣長久。愆(qiān):過失。當指其在過去統一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