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圣杜甫的著作絕句詩詞
《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組詩作品,共有兩首。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詩圣杜甫的著作絕句詩詞,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詩圣杜甫的著作絕句詩詞【篇1】
絕句四首(其三)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1],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1]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
【賞析】
這首詩一句一景,每一句詩都勾勒出一幅獨立的圖景,而這四幅圖景被作者的內(nèi)在情感貫穿起來,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
詩的上聯(lián)用一組對仗句來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兩個黃鵬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
詩的下聯(lián)也是對仗句。上句一個“含”字,讓人覺得這幅場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咫尺。下句描寫的是門外的一瞥。“萬里船”三個字意味深長,因為它來自遙遠的東吳。船只的出現(xiàn)觸動了詩人的鄉(xiāng)情。四句景語連在一起,細致地表現(xiàn)了詩人由陶醉其中到憂愁的內(nèi)心思想活動。
詩圣杜甫的著作絕句詩詞【篇2】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①,門泊東吳萬里船②。
①窗含:從室內(nèi)遠眺,仿佛窗外的景物都包含在窗中。西嶺:指岷山。千秋雪:岷山山頂終年積雪。
②門泊:門外岸邊停泊著江船。東吳:指江蘇、浙江一帶。
兩只黃鸝在翠柳上鳴叫;清朗的天空中一行白鷺飛過。從窗口望去,是岷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外邊,停泊著從東吳不遠萬里而來的船只。
【借景之美】
大自然有創(chuàng)造美景的鬼斧神工:兩只黃鸝、一行白鷺,這既有萬里江山的壯美,又有自然景色的秀麗;杜甫也是一個善于借景抒情的高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他以窗戶和門框為畫框,將自然中的美景收納成一幅畫像,岷山的積雪晶瑩潔白,而近在眼前的船只則是風塵仆仆,一副自然與人文相映成趣的美景就這樣的誕生了。
【賞析】
杜甫的這首詩每一句都用了一個量詞:兩個、一行、千秋、萬里。這實在數(shù)量上的逐漸上升,也是在情感上的次第增加。確切的數(shù)據(jù)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而像杜甫這種明顯是概括、想象的數(shù)據(jù),則可以延伸讀者的發(fā)揮空間。我們也可以在文章中采用一些虛數(shù),“萬紫千紅”、“千里冰封”等,來增加氣勢。
【啟示】
杜甫平生有著經(jīng)世濟國的志向,但他的仕途總是一路坎坷,遠離長安宮廷。乾元三年,杜甫到成都后建成草堂,剛剛安定下來。誰知杜甫的朋友嚴武向朝廷舉薦杜甫,這首詩就創(chuàng)作于此時。遠道而來的船只,帶來的就是他被提用的消息。從這首詩中,我們能體會到接到消息時的杜甫,內(nèi)心是歡愉的,任何時候出仕對他來說,都不會太晚,這是多么積極的人生啊!
詩圣杜甫的著作絕句詩詞【篇3】
絕句四首(其三)·賞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寶應元年(762),成都尹嚴武入朝,蜀地動亂,杜甫逃到外地避難,第二年,“安史之亂”平定,又過了一年,嚴武重新回到成都。杜甫聞聽嚴武回蜀的消息后非常高興,也緊跟著回到了成都草堂。詩人回來時看到充滿生機的春景,詩興大發(fā),越是便寫下了這組七言絕句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人起筆寫下了一對工整的對仗句。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那里歡歌,明麗的“黃”色和“翠”色加上黃鶯的悅耳的鳴叫,把春意寫得清麗熱鬧、生機勃勃,充滿愉悅的氣氛。碧藍天空上一行白鷺在自由翱翔。這次句把白鷺飛翔的優(yōu)美姿態(tài)形象而生動地烘托了出來。這兩句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艷明麗的顏色,編織成了一幅絢爛美麗的春景圖。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人在下聯(lián)又使 用了工整的對仗句。詩人憑窗遠眺,西山頂上白雪皚皚,在碧藍的天空中顯得恢宏壯麗,色彩明麗,物象清晰。“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鑲嵌在窗框中的一幅風景畫,這樣的美景自然讓詩人心情舒暢。向門外看去,只見江岸停泊著船只,詩人想到這些船即將經(jīng)歷岷江、穿越三峽,沿江而下,奔向萬里外遙遠的東吳了。在戰(zhàn)亂年代,船只在江水中通行不暢,重重受卡,而戰(zhàn)亂平定,船只暢行無阻了,那么自己就有回家的希望了。最后一句,氣勢宏闊,意韻深遠。
全詩每句一景,共寫了四景,這四景形成了一個完美統(tǒng)一的意境,其中滲透著詩人或喜悅或懷思的細微而復雜的情感。語言優(yōu)美,色彩明麗,如詩如畫。
【后人點評】
引宋人韓子蒼:古人用顏色字,亦須配得相當方用。“翠”上方見得“黃”,“青”上方見得“白”,此說有理。(《艇齋詩話》)
詩圣杜甫的著作絕句詩詞【篇4】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1]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2]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釋】
[1]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語出《詩經(jīng)·豳風·七月》中“春日遲遲”。
[2]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寫于成都草堂,堪稱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
詩句開頭從大處著眼,運用“遲日”統(tǒng)攝全篇,描繪出一副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詩人用筆簡潔,用一個“麗”字點染“江山”,雖是粗筆勾畫,但筆底卻是春意盎然,展現(xiàn)出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之色。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色。詩人從視覺、味覺角度將春風、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統(tǒng)一起來,讓讀者閱讀此句就仿佛身臨其境,似乎能感覺到陣陣花香隨著和暢的春風迎面撲來。
第三句描繪的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泥融”緊扣首句,因為春天的回歸,陽光普照,才會“泥融”。春歸的燕子正忙忙碌碌地銜泥筑巢,使得畫面更加生機勃勃,展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美。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沙子才暖和,沙暖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顯得如此悠揚自適。第三、第四兩句動靜結(jié)合,相映成趣。
詩圣杜甫的著作絕句詩詞【篇5】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今譯】
兩只黃鸝啼鳴在翠綠柳枝間,一行白鷺飛上了湛藍的青天。窗口遠望見西嶺千年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萬里赴吳的航船。
【名句賞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時一首如畫的詩作。全詩一句一景,由四幅獨立的景色描寫構(gòu)成。前兩句以黃鸝和白鷺對舉,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藍天的襯托下,黃鸝婉轉(zhuǎn)的鳴聲和白鷺輕盈的身影,顯得如此和諧而優(yōu)美;句中“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色彩,和著鳥兒的聲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種活潑、輕快的節(jié)奏和韻律,充滿了動感。它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歡快。后兩句寫積雪不化的遠山和乘風待發(fā)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萬里”賦予這些景色以宏大的氣勢,它顯示了身居斗室的詩人壯闊的胸懷,也顯示了詩人對自己前途的信心,因為那順江而下、穿三峽、過襄陽的萬里東吳之途,也正是詩人日夜向往的回鄉(xiāng)之路。
【注詞釋義】
絕句:古詩體裁中的一種。每首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
鳴:叫,啼叫。
含:包含,指從窗內(nèi)可以看見的范圍。
西嶺: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嶺背積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千秋,形容時間很長。
泊:停船靠岸。
東吳:今江蘇、浙江兩省東部地區(qū),古代屬于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