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風與雨的古詩詞
它生存于人類的文化傳統之中,我們對于“詩”、“抒情”、“美”這樣的字眼,總是保持著崇高的故意。人類不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這種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寫風與雨的古詩詞僅供大家參考!
寫風與雨的古詩詞篇1
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陸游〔宋代〕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大風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莊,四面山上被風雨吹打的聲音,像海上的浪濤翻卷。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愿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窮居孤村,躺臥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將盡時,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2、風雨
佚名〔先秦〕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雞鳴聲聲急。風雨之時見到你,怎不心曠又神怡。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瀟瀟呀雨瀟瀟,窗外雞鳴聲聲繞。風雨之時見到你,心病怎會不全消。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風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雞鳴聲不息。風雨之時見到你,心里怎能不歡喜。
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陸游〔宋代〕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窮居孤村,躺臥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寫風與雨的古詩詞篇2
1、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宋代〕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此詞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
2、虞美人·聽雨
蔣捷?〔宋代〕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這首詞以“聽雨”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選取作者一生三個典型片斷,凸顯詞人晚年悲苦凄涼的境遇和心情。同是聽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際遇,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
寫風與雨的古詩詞篇3
1、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宋代〕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天空,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2、夜雨寄北
李商隱?〔唐代〕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寫風與雨的古詩詞篇4
1、風雨
李商隱〔唐代〕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我雖有《寶劍篇》那樣充滿豪氣的詩篇,但卻不遇明主,長期羈旅在外虛度華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枯敗的黃葉仍舊被風雨摧殘,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繁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新交的朋友遭到淺薄世俗的非難,故舊日的老友又因層層阻隔而疏遠無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心中想要斷絕這些苦惱焦煩,要用新豐美酒來銷愁解悶,管它價錢是十千還是八千。
2、卜算子·風雨送人來
游次公〔宋代〕
風雨送人來,風雨留人住。草草杯盤話別離,風雨催人去。
是春雨送人來,也是春雨留人住,離別的宴席上匆匆話別,又是風雨催人離去。
淚眼不曾晴,眉黛愁還聚。明日相思莫上樓,樓上多風雨。
淚眼就不曾流干,眉頭凝結著愁緒,明日相思時不要上高樓望遠,樓上有幾多凄風苦雨。
寫風與雨的古詩詞篇5
1、謁金門·風乍起
馮延巳?〔五代〕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這首詞寫貴族少婦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無聊賴的景況,反映了她的苦悶心情。由于封建社會婦女無地位,上層社會的婦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錮在閨房,精神上很憂郁,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相當普遍,因此古典詩歌中寫閨閣之怨的也有很多,這種閨怨詩或多或少從側面反映了婦女的不幸遭遇。如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上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詞著力表現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優美的意境。
2、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辛棄疾?〔宋代〕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這是一首傷春詞,由傷春而感傷自己年華流逝。
第一、兩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時節,開頭即點出傷春的意味,為全詞奠定了感傷的基調,接著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說春不甘和落花一樣隨水而去,了無蹤跡,只好暫且作粘于泥上的飛絮。“落花”、“飛絮”均為飄零之物,然在詞人筆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飛絮尚可在泥上暫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無奈。運用比喻,用春來比喻自己的青春年華,表達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兩句,看到鏡中的華發,想自己年華流逝,自己不愿辜負青春,然而無奈的還是辜負了,一事無成,表達出因功業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滅的濃濃愁緒。“夢回人遠許多愁”夢中醒來,似已消愁,貌似灑脫,實則更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結,將這許多的愁都凝聚在風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風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運處境,含蓄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