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原文譯文及注釋
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學習中,此詞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慨之情。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原文譯文及注釋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注釋】
南鄉子:詞牌名。
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水。
望:眺望。神州:這里指中原地區。
北固樓:即北固亭。
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長、久遠。
年少:年輕。指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統治江東。兜鍪(dōumóu):指千軍萬馬。原指古代作戰時兵士所帶的頭盔,這里代指士兵。
坐斷:坐鎮,占據,割據。東南:指吳國在三國時地處東南方。休:停止。
敵手:能力相當的對手。
曹劉:指曹操與劉備。
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雄壯威武,喟然而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于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評點】
這首詞通篇用典以寄寓傷今之意,結篇更是唏噓感慨,悲壯之至。
上片放眼古跡,慨嘆江山不改,英雄俱往。“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詞以問句開篇,豪邁十足。此時南宋早與金國劃淮水為界,詞人登上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極目遠眺,看到的都是江北金國的國土,心中感慨萬千,大有山河不再之感。兩句的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但是中原還是看不見。“千古興亡多少事”是詞人縱觀千古興亡成敗而發出的問句,豪情萬丈,令人回味無窮。從古到今,這里發生過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是對上句的回答,想當年,在這江防戰略要地,有多少英雄馳騁。但一切都遠去了,那些連綿不斷的往事,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滾滾地奔流不息。“悠悠”是時間漫長而久遠的意思。“不盡長江滾滾流”,化用杜甫《登高》的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下片追懷三國英雄,推崇孫權與北方強敵抗衡,鞏固江南霸業的才能和氣概,從而由上片縱觀歷史而生的興亡滄桑之感慨轉入對具體歷史英雄人物的憑吊,詞旨漸顯,仍是托古況今。結句所用典故,機關暗藏,借孫權和劉表之子劉琮的對比,即前者戰勝北方強敵從而鞏固江南國土,而后者不戰而屈的故事,來褒貶歷史人物,實則表達詞人振興南國,進而收復失地的一貫主張,同時諷刺茍安者的懦弱無能。
本詞以古鑒今,短小生動而局勢開闊,少英雄暮年的悲壯沉郁,而更多激昂慷慨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