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如何寫?“老人與海”是海明威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篇小說的一部經典之作。名句“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就是來自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1)
陰沉的天空,波濤洶涌的海面,一只小船搖搖晃晃的行駛在海面上,一位老人獨自站在船上,孤獨的目光眺望著遠方……
這是我讀了《老人與海》后久久無法忘懷的,深深的印在腦海中的場景。故事描寫的老人圣地亞哥是個倒霉的人,在84天的奮力撲捉下依然沒捕到魚,就在第85天,他驚喜地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的馬哈魚,老人知道自己不一定能成功捉捕,還是決心試一試。他對大魚說:“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后竟意外的成功了。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大魚之后,考驗依然沒有結束。魚又大又長,他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魚肉都被鯊魚咬去了,但并沒有摧殘他的意志。最終他的頑強意志卻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老人雖然身衰力竭,卻始終沒有停下行動的腳步,是一種面對苦難的奮力抵抗,是一種面對存亡和勝敗的追求,而這種追求是頑強的、不懈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誰不會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此時是放棄?還是拼搏?作者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如此:困難時的進取與行動,是面對成敗的關鍵,每個人的價值和意義都體現于行動本身。而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也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人類不應該向命運低頭,要用永不服輸、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面對失敗。
他是個失敗者,但同時他又是個勝利者。
敗在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仍然沒有捕到一條有用的魚,勝在他能給在遇到困難時的用堅定的意志勇敢面對。
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一個人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同鄉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獲。
我們雖然不可能像老人去一個蒼茫的大海,不服輸地和鯊魚搏斗,但我們可以在跌倒后,像老人那樣,以頑強的毅志,勇敢的站起來,走向未來……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2)
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于奮斗,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看完《老人與海》這本書后,我覺得老人有著一顆堅韌不拔的心,有著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就算遇到許多困難,也不曾放棄。挫敗是人生的一段過程,雖然老人始終都沒有捕到魚,但他不會善罷甘休,就算被其他漁夫冷嘲熱諷,他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依然繼續捕魚。老人勇敢地追求著自己的人生目標,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許他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理想,唯有拼過,努力過,才不會遺憾。
鄧爺爺也說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沒有信仰的人,就會對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如果沒有理想,萊特兄弟就不會發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如果沒有理想,袁隆平就不可能培育出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有了理想,我們才能清楚而理智地規劃未來。
記得20__年寒假,我開始備戰第一次書法比賽,面對神情嚴肅的考官,沒有經驗的我很緊張。我不但在筆畫的粗細和力度上寫不好,而且有的字都寫錯了。最后,我沒有獲獎。這次的失利,在我的書法學習過程中造成了極大的陰影,那段時間,我幾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這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閱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我靜靜地翻閱,細細地品讀書中老人為了理想而竭盡全力,堅持不懈的故事,一下子我感悟了很多。我若是也為自己的理想竭盡全力,想必也會成功吧!我默默地鼓勵著自己,每天我都靜下心來,拿著毛筆在書桌前練字,老人理想的力量激勵著我,終于,在今年的書法比賽中我獲得了少年組一等獎!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股勇氣,一股為理想而奮斗的勇氣,為了實現理想而竭盡全力的勇氣。盡管有時,烏云遮住了藍天,困難遮住了通往實現理想的道路,但是在一陣甘霖的揮灑后,清新依舊,白鴿掛著風鈴沒入遠空,葉更綠,天更藍,陽光在露珠上不斷閃爍。人類的理想不停,信仰不停。依稀間,昨天的理想也是我今天的導航。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3)
讀完《老人與海》這篇小說,我的心中感慨萬千。這是一部激人奮進的小說,這是一本悲壯、感人的小說,而他同樣也是所有青少年必讀的一本書。
桑迪亞哥是一位老漁夫,他已經一連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但他卻依然是那樣樂觀向上。“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果然“蒼天不負有心人”,在第八十五天,事情有了轉機,一條巨型大魚上鉤了,老人開始不眠不休的奮戰。它的雙手被勒出血痕,它的視野因為汗水而模糊,他想用手擦去汗水,可是不能了,他想哼幾首漁歌,可是也不能了,他已把自己所有的精力用在這場戰斗中,他已無暇去顧及這些。不得不說老人毅力的超常,他堅持了下來,終于捕獲了這條大魚。利益和危險成正比的。一條條鯊魚襲擊令老人防不勝防,但老人并沒有放棄,“困難就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老人用自己觸手可及的所有工具來抗衡,一波又一波的進攻被擊退,可總有鯊魚趁老人一絲不備咬下一塊魚肉飛速逃竄。終于這位英雄回到了港口,雖然他只帶回了一副魚骨,可那魚骨上的一排排牙齒卻向世人宣告著他的赫赫戰功;雖然他全身傷痕累累,可那一道道痕跡卻讓他真正成為了人們精神的象征;雖然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不僅僅是表面的,他的精神、他的勇氣、他的毅力以及他的一切。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它用樸實的語言將一切寫得那樣真摯感人,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永不磨滅的英雄形象;它用簡潔的描述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佳詞妙句,還有那人世間最為崇高的精神象征;他的文章不是虛有其表,它真正把所有的一切融入其中,讓人們經過一遍遍的探索依然只是明白了那冰山一角。
在如今的社會中,像老漁夫這樣的人有許多,他們樂觀向上,他們永不言敗,他們無所畏懼,他們不會向命運屈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經過挫折,又怎會最終成功。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讓我們永遠記住這難能可貴的精神。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4)
《老人與海》,當聽到這幾個字的時候,也許時下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會想起那首流行歌曲,能有少數人看過這本名著?好奇的我打開電腦從網上查看了許多關于《老人與海》的視頻,漁夫感動了我,激勵了我。于是,我來到書店買了這本書,因為我相信只有原著才能更好的詮釋這個故事;才能讓我細細體味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
不知用了多長的時間,我終于把這本書看完了。
《老人與海》,美國作家海明威著。《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說。“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這是作者海明威自己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它講的是老漁夫圣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于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兩天兩夜才筋疲力盡的被他殺死,綁在小船的一邊。但在歸程中遇到鯊魚的襲擊,于是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但最后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雖然在別人眼里他仍是失敗的,但是實際上他是成功的。因為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當書中寫到:“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不禁有感而發:雖然老漁夫已經捕到了一些魚,但他并沒有安于現狀,而是有著更遠大的目標。而我們呢?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停止前進,這怎么會成功呢?老漁夫在84次的失敗后,在第85次時捕到了大魚,他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他讓我們真正的了解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的含義。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沒有誰不經歷失敗而成就輝煌的。我們要學習書中老人說的話:“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我們要正視失敗,不能屈服,要勇敢的去面對和挑戰,那我們將會成為下一個勝利者!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5)
失敗,在很多人眼里,是可怕的。一旦它變得猖獗,它會挫敗人們的戰斗精神,使人們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不能打敗你,卻被你踐踏,那么成功一定屬于你。
作家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塑造的老人是敢于與失敗抗爭的典范。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圣地亞哥的老漁夫的一次特殊的捕魚之旅。在84天沒有魚之后,但第二天,他非常幸運地釣到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那條馬林魚是他一生中釣到的一條魚,而且那條魚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馬林魚身體大,力氣大。它拖著老人和小船在海上走了兩天兩夜。在這兩天兩夜里,老人經歷了一場從未經歷過的艱難考驗。大馬林魚在海里掙扎,試圖逃回海里。這位老人精疲力盡,對這條馬林魚感到生厭,但他沒有向這條馬林魚屈服。憑著堅強的意志,他最終把這條大馬林魚綁死,并把它綁在船頭。但是,運氣并沒有出現,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一群聞到血腥味的鯊魚開始了與這個已經生了的老人的殊死搏斗。最后,雖然老人的命保住了,但鯊魚還是吃光了這條大馬林魚,老人拖回了一具光禿禿的骨架.
人生之路坎坷曲折。遇到失敗是很常見的。我們應該永遠有一顆堅強不屈的心去面對失敗,成功一定會來到我們身邊。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6)
一部不足百頁的作品——《老人與海》,卻能讓一代代人一讀再讀。我從作者那樸素、精確而又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描述中,進入了老漁民圣地亞哥的晚年生活。我讀出了他的貧窮、凄涼,也讀出了他的倔強和不甘,同時,他雖已年老體衰,對生活卻仍堅持那份固有的信心。他出海了,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后,他捕到了一條大得驚人的魚,這是他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事。經過了三天三夜的周旋,經過與大魚的殊死搏斗,他在筋疲力盡的最終關頭,最終戰勝了大魚,把它綁到了自我的船舷上。在搏斗的過程中,他心中一再出現一個念頭:“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他曾這樣高喊著激勵著自我:“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然而,最終,他還是失敗了:在歸途中,饑餓的鯊魚接二連三地追上來,他拼盡全力,一條條地殺死這些掠奪者;老人回到岸邊,他帶回的只是一條巨大的魚骨,一條殘破的小船和一副疲憊不堪的軀體。他失敗了,但他內心的驕傲絲毫不受損傷。他英勇地失敗了,他是真正凱旋的英雄,一身傷痕則成了他非凡勇氣的見證。在小小的窩棚中老人安然入睡。他沒有失望,他沒有被打敗,睡夢中又要準備出海了,他夢見了獅子。
讀完這篇小說,我發現,老人的故事不僅僅象征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并且象征著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實中,他老人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遍顧所有的人生,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敗的原因能夠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讓你難以承受的打擊。關鍵是你會夢見“獅子”么?你還會準備“出海”么?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期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境和這種堅韌的人生態度,正是這部作品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至于最終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馬林魚的一幅空骨頭架子,這都是無所謂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以往盡生命的能量,為自我的夢想追求過、奮斗過、的老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嗎?這樣的人生應當無怨無悔。
老人與海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7)
主人公是個靠一條小船打魚為生的孤獨老人。整整84天,他在海上的漂泊一無所獲,人們說他已經“厄運纏身”了,在連續四十天一無所獲時,連唯一一個陪著他的男孩也離開他去別處尋找機會了。最后他鼓起勇氣航行到很遠的地方,費盡力氣釣到一條很大很大的魚,卻在返航的路上遭遇了一條一條偷魚肉的鯊魚,經過和鯊魚的殊死搏斗老人平安歸來,但是大魚卻被蠶食得僅剩白白的骨架。
這樣一本薄薄的書我讀了很久,每次想拿起書來讀一小段都發現實在讀不下去。我有疑惑,為什么老人不能在釣到大魚時理智點,判斷一下自己能否把這條大魚完完整整帶回去,或者只把一部分魚肉割下來裝在船上,果斷放棄一部分帶不走的魚肉,而不是把整條魚拖在小船后面,任憑鮮血從大魚的傷口上流出來,在小船后面留下一道鮮美誘人的蹤跡,招來一條條鯊魚和源源不斷的麻煩。是他太貪心了,當他終于釣到一條大魚的時候他就只想完完整整地占有它,而完全沒有考慮實際的情況是自己孤身一人,并且已經不再年輕,雙手用力太猛時會不受控制地開始抽筋,另外他的小船也過于單薄,小小風浪就能把它掀翻。這是一個貪欲大過實力的老人,再去看他為了釣到大魚做的種種努力,都有一點點無奈,想去提醒他或者警告他。他不是一個聰明的老人,看他在大海上拼盡全力作無畏的掙扎我又著急又沒有辦法
有很多事情不能用上帝視角去解讀它,應該原諒那時那刻人的種種局限性,即使這種局限性有可能通過讀書、深入的交談和思考被打破,接著人會被困在一個更大的局限性里。就像小說中的老人,處在整整84天一無所獲的處境中,終于釣到一條大魚他沒法理智權衡自己的力量與帶這條魚回家的難度,他能思考的事情就是盡力而為。
小說講了一個掙扎奮斗最后一無所獲的故事,主人公是面對困難不低頭、不妥協、不退讓的老人,他既不聰明也沒有力量。總會碰到一段時間或者一件事情不得后退,只能前進,無法看透它的本質,找到聰明化解的辦法,只能見招拆招地過,老人的故事算是一種信念的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