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范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如何寫?“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像踏入了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中國現代文壇上的一朵奇葩,相當獨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哪滤沽值脑岫Y讀后感范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范文篇1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故事,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恨糾織的凄美戀情,譜出一部由: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角色塑造的完美長篇巨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熏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世界,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在地獄與天界的輪回,活著的人卻在現實與浪漫的墻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回,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欲。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癡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zhàn)。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愛的人再次誕生,那誕生之后又會是怎么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著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添加著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作是精神養(yǎng)料的東西么,那是在現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tǒng),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音繞梁,揮之不去。
那些“玉”一樣純潔美好的人物最終爭不過命運的安置,猝然離開,徒留下梁祝的曲子汩汩流淌,訴說著它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范文篇2
悠揚的小提琴聲漸漸從一座墳墓旁響起,遠遠望去,一個二十五歲左右的男子正在彈琴,似乎在訴說著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美好的愛情,往往會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與破壞,比如宗教,別的民族我不清楚,但作為一個穆斯林,在我們的宗教信仰中,規(guī)定不能和外民族的人婚戀,否則,就罪不可赦,這樣的信仰一帶傳一代,幾乎沒有人對它做些淺談,然而時至今日,回族女作家霍達的巨著《穆斯林的葬禮》,讓廣大讀者似乎耳目一新。
小說講述的是愛情一戶回族人家經歷的一些故事,主人公韓新月的父親韓子奇是做玉器生意的,妻子梁君璧本是他的師妹,他還有一個小師妹,就是梁冰玉。由于戰(zhàn)爭原因,韓子奇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妻兒,帶者自己心愛的玉器,和小師妹一起去了英國,戰(zhàn)爭硝煙彌漫,沒能將親人間信息互相傳遞。就和冰玉重組了家庭,生下了新月,可是事實不像他想的那樣,冰玉離開了他。
新月是一名出色的學生,她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北大,可不幸的是她患有風濕性心臟病,且不能做手術,年輕的班主任楚雁潮為了給予她希望,便向新月表白了自己的愛慕之情。作為穆斯林,梁君璧極力反對,因為她不明白楚老師對新月的愛情是給予她希望,而不是娶妻生子,或許新月是丈夫的'“私生女”,她沒有絲毫的猶豫就否定了楚老師的請求,并讓他對新月不要有太多的關注與感情。
這對無緣的戀人最后就只能接受了生離死別的結局:韓新月沒能見到楚雁潮最后一面,但我相信,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因為他永遠記得,他有一個何等出色的穆斯林學生,她是何等地喜歡聽他彈《梁祝》。
有人說,這部愛情是要告訴人們,在一切事物中,愛情是至高無上的,甚至它勝過宗教,做為一名穆斯林,我想我不該這么說,但是我從心底也默默認同。因為我想祝福他們,我想聽聽《梁祝》。
天上,新月朦朧;地下,琴聲飄渺……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范文篇3
“一個是月,一個是玉。”我看著目錄,喃喃地說,“首先是‘月夢’,接著是‘玉魔’,往后都是有關于‘月’和‘玉’的詞語,”我頓了頓說,“這是一本奇書呀!霍達是個厲害的作家,就連每一章的名字都起的耐人尋味。”我無法抗拒自己的好奇心,慢慢地翻開一頁,兩頁,慢慢地讀著。不摻乎半點兒假,說實話,這真是一本好書,我入了迷。
三代的回族人,三代穆斯林。一個穆斯林家族,經歷的六十年興衰,都展示在這本書上。霍達用細膩的文字描繪了最真摯的情感、最深刻的內涵,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眼都催人淚下!看了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完全煥然一新的世界,我并不了解回族,也不了解伊斯蘭教,就連‘穆斯林’這個詞也沒聽說過。雖然不知道‘穆斯林’這詞,《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名號卻是響當當。從前,我也不把它當回事,但最終還是“百聞不如一見”,不愧是榮獲茅盾文學獎的奇書呀!看得我真是如醉如癡。
從最初的梁亦清到英年早逝的韓新月,作者寫了一個多么讓人回味無窮的故事!雖然悲傷而且催淚,但是,一字一句中都透露著真情實感。月,是韓新月,玉,是韓子奇,父親和女兒都有不同的經歷,但是同樣都那樣凄慘。韓子奇從一個流浪的回族孤兒變成了梁亦清的徒弟,幾乎成了梁亦清的兒子,從此,韓子奇在不顯赫的“奇珍齋”里擺弄玉器。因為蒲老板讓梁亦清在三年時間里作出鄭和下西洋的玉器,玉器倒是做好了,人卻沒了,玉器也毀了。一場生死離別,從這里開始。韓子奇忍痛離別,隨了蒲老板。我無法訴說自己心中的心情,也不知該怎么形容。
主人公之間的事情,不論大小,都讓我感動肺腑。新月的母親并不是梁君璧,看到這里時,我也不由得大吃一驚,梁君璧的妹妹將新月托付給梁君璧和韓子奇,又是一場離別,我的心波蕩起伏。新月的死訊,更是讓我心灰意冷,再一次催人淚下。霍達僅用四個半月將整本書寫畢,卻把回回民族一大家子的生死離別描繪得栩栩如生,觸動了我的心靈,塑造了一位位堅強的人們。我怎能不愛不釋手呢?一本令人贊嘆的書,一個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一種不敗的信念。六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主人公,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楚雁潮,以及韓新月,霍達完完整整地描繪了出來。
而韓子奇的逝世,又是一種令人完全不能說出口的悲痛;新月考進大學,我也不禁欣喜。主人公高興時,我也會高興;主人公悲痛欲絕時,我自然會傷心。我仿佛已經融進了這個凄美的故事里。月和玉,霍達運用穿插的寫法,一邊兒描述韓子奇年少的年代,一邊兒描述新月年少的年代,給我強烈的震撼。
在這本奇書里,不僅看見了兩代人凄美的愛情,我還看見了那時人們對愛情的無奈與悲哀,更多的是離別。失去的韓新月、梁亦清、韓子奇,作者塑造的那么幾個人,淳樸的愛情,讓我為之一震。如果沒有這些錦上添花的悲傷離別,這本書又怎能堪稱榮獲茅盾文學獎……這是一本好作,更是回回民族偉大的愛!
慢悠悠的合上這本充滿詩意的書,眼淚順著臉頰緩緩流下。書中的一言一詞印在我的腦子里。《穆斯林的葬禮》的那股幽香久久沒有散去。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范文篇4
雨在細密密的下著,懷著潮濕的心情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書。重重的嘆了口氣,是為了書里的人物故事?還是為了這壓抑的天氣?
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細細的品味,只是粗略的瀏覽了一遍,卻絲毫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真締!于是年少的好奇心讓我再一次仔仔細細的看完了這部書。我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節(jié)中,與書結為一體。閉上眼睛那些情節(jié)就象一部電影,清晰的出現在我的眼前。悲、喜、憂、愁相互交織,強烈的震撼著我的靈魂!
故事講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的興衰歷程,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同時又講了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愛情悲劇。就如天公雕琢般,《穆斯林的葬禮》就象是一個不真實的藝術,令人驚嘆,令人佩服。本書用玉來做引子,引出了一條玉的長河、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讀到最后,新月的死、奇珍齋的毀滅、韓子奇的倒下,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
這是一個悲劇。《玉殤》梁亦清的死震撼了每一個讀者,他死的悲壯淋漓,使人來不及有任何感嘆;《月晦》一章,因韓太太的無知,韓子奇感情上的脆弱無能,把自己毀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更可悲的是,韓子奇最心疼的女兒新月也在此時顛覆了她的命運。這是一個多么活潑,對生命充滿了熱情與向往的女孩子啊!她該如何承受這命運的刁難呢?假如這是真主的安排,又是多么的不公!《月情》一章是整本書也是整個家族的轉折點。原本一個和睦、欣欣向榮的大家庭因為韓太太的貪婪和無知一步步地走向了滅亡…但在那么個年代,能怪誰呢?只有哀嘆!《月戀》里,新月的死令人悲痛欲絕,時間仿佛在那一刻靜止,就象當初她的降臨給整部書增添了色彩。她帶著一個純潔的靈魂、一個美好的靈魂、一個安靜的靈魂活在這個坎坷的世界上,她就象一條活潑的小溪突然跌入了劫難的深淵,但她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人的心。我們悲痛,一個純潔、善良的少女就這樣被無情的命運帶走;我們感嘆,新月的離去凈化了多少人的心靈!
這是一部激勵我們成長的人生書籍。韓子奇的勾心斗角以及長遠的眼光使我深受啟迪。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然部滿了荊棘,有時候我們會被扎的滿身是血,但請不要停滯不前,也許你一努力希望便離你不遠;也有時我們會被欲望蒙了雙眼,聽信某人的謠言,最終受騙,但也請不要自暴自棄,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到時機成熟時便是你大顯身手的舞臺。讀到那個純潔、堅強的靈魂—新月的事跡時,我為之感動、為之淚流。她很自信。在填志愿表時,她沒有填第二志愿,因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她很堅強,得知自己病魔纏身時,她沒有放棄,依然繼續(xù)自己的學業(yè),不放棄;她很善良,不管人家如何對她,她都沒有抱怨。那么一個柔軟的心靈卻承受了那么多痛苦,難道我們就沒有點心的悸動么?這些精神如人生路上黑暗時的明燈,迷路時的指南針,指引我們不斷向前……
但愿每個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人,都能從中凈化自己的靈魂,不再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敞開胸懷,去擁抱生活吧!努力讓自己活的更完美,更充實!也許這才是生的真諦!美的象征!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范文篇5
砣子又轉動起來,他此時完全忘記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玉融為一體。當他第一次看到那晶瑩別透的玉時,他的心就被玉 這件美麗的東西吸引走了,博大雄渾的千年古都使他迷戀,珠玉璀璨的奇珍齋使他迷戀,他就像一顆隨風飄揚的草籽終于在這方寶地上落了下來。他的一生也將隨著玉一直走下去,他就是玉王韓子奇。
在韓子奇第一次遇到他一生的歸宿-玉的時候,他就愛上了這美麗的東西,三年的磨煉,三年的學徒,使他成了新的一代玉王。他對玉一生的執(zhí)著讓我無比尊敬。
長大后的韓子奇仍然愛著玉,執(zhí)著地愛著。他愛收集玉,不是為了錢,為了張揚,而是為了實現他內心最大的愿望。他愛玉,就像愛著他的女兒、兒子。雖然在師傅去世后,他毅然選擇了走,去投奔了仇人,不是因為他是小人,他只是為了完成師傅生前的心愿,完成師傅最后的作品。為了他心中的玉,為了玉匠人的尊嚴,為了對玉的執(zhí)著,他去了。
他最終的去世和他師傅梁亦清一樣,為了那心中的玉。梁亦清也是個愛玉如命的玉匠人,當他與徒弟雙手緊握的時候,兩代師徒就一起走向了屬于他們的、用玉鋪就的路。
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執(zhí)著。玉匠人的執(zhí)著,一生的執(zhí)著讓我永遠也忘不了。執(zhí)著到底是什么?執(zhí)著就是為了一個自己心中的目標,用全身心的力量,一生的時間去努力奮斗,心無雜念,旁無他人,這就是執(zhí)著。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有一個目標,執(zhí)著地為之而奮斗。
從小到大,我都不曾了解執(zhí)著,不懂那到底是什么。就像看書,一開始,我只關注書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表面的喜怒哀樂;可我沒有發(fā)現,書頁中還隱藏著一種精神和力量,需要我慢慢體會、細細體悟。讀這本書,我真正感覺到我調動了每個感官!一開始我也有讀不進去的感覺,但我堅持讀下去,隨后,書中人物的內心感受就傳入我的腦海,這才讓我第一次完全了解了書中的人物,從而獲得感動和精神的給養(yǎng),我感謝這本書。
現在我明白了其實執(zhí)著還有很多含義。執(zhí)著是一種愛,堅定如一。執(zhí)著是一種理想,永不言敗。執(zhí)著也是一種信念,堅持奮斗。執(zhí)著還是一種堅守,決不放棄。執(zhí)著更是一種行動,奮勇向前。執(zhí)著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可咀穿過一切風險,打倒一切敵人。
感謝韓子奇,感謝玉匠人。是他們教會我執(zhí)著。感謝《穆斯林的葬禮》,感謝霍達,是他們打開了我心靈的大門。他們使我感悟執(zhí)著!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范文篇6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聽至交好友介紹的。說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也很感人,曾感動了一輩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這位好友。書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簡單的文字和幾筆圖畫,一彎月牙一行回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洋洋數十萬字,也沒有感到什么奇特地方。
匆匆粗略看完這本書,才在腦海形成一個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賞此書時,卻得到了更多的感觸,驚嘆于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觸,可以讓人陶醉在那樣的意境里,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和主人公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歡樂,為他們痛哭,當一個個的送他們離開人間的時候,也為他們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心肺。默默地,我流著淚,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回族,我知道的也很少,只知道回族人都很愛干凈,不吃豬肉,男人們頭上都戴一頂小白帽,而女人則是頭戴黑紗,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禮》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這部長達五十余萬字的長篇小說里,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
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示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及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清新流暢,質樸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后蕩氣回腸,留下深沉的思索,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有關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和新月的坎坷命運相比較,想想其實我們還是應該感到十分幸運和滿足的。生活在現在這個和平社會,有父母的疼愛,更有追求幸福的權力。當看到當新月在病榻上還念念不忘學習她所鐘愛的英文時,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現代人所要學習的地方嗎?人啊,是應該學會滿足,正所謂知足長常樂,當經歷了生離死別,當看透了悲歡離合,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放棄看似重要東西。因為放棄更是一種美,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進取、知足常樂的過程。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范文篇7
之前看過《穆斯林的葬禮》,在上一次看的時候,因為新月的悲慘一生忍不住痛哭流涕,因為韓太太的所作所為而氣憤不已。但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卻有了不同的理解。這次,我想從韓太太——梁君璧這個人物說起。
從作者一開始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梁君璧打小就是個美人,自幼肩上就有著重擔,她因為家里貧窮,所以從來沒有去上過學,為家庭操心著一切。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她在一開始是愛著韓子奇的,不然不會要求嫁給他沒有任何的儀式。
而什么使梁君璧的性格大變?我覺得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戰(zhàn)爭時期只有自己和姑媽守著奇珍齋,盡管她聰慧,但她畢竟沒有念過書,她的教育沒有跟上,而自己可以依賴的丈夫和妹妹雙雙遠離了她。她即使多么痛苦也要堅持下來,我認為,從這個時候開始,梁君璧身上的霸道、極端的性格也就從此養(yǎng)成。
第二個原因,便是在得知自己的親妹妹和自己的丈夫私通,生了新月的時候。這一章一開始的刻畫,可以看得出,韓太太深愛著韓子奇,可接下來發(fā)生的故事,卻讓我不敢茍同。梁冰玉說自己因為愛與韓子奇結合,這代表著一種平等。我不贊同這句話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愛情即正義?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是因為愛情,我們需要的還有內心的底線,我們需要道德。我自愛,視野我不會使自己淪落到當別人不被外界承認的情婦,不管我有愛他,這是我做人的尊嚴。
二、無論何人指責韓太太,只有梁冰玉沒有這個資格。她獨自一人面對戰(zhàn)火和中國的戰(zhàn)亂,而梁冰玉卻可以因為自己的不樂意,就可以連姐姐的話都不聽,獨自跑到英國,還可以因為自己的小性子,直接報考牛津。我認為,韓太太與其相比,才是獨立、自主的女性。
經歷兩場巨大的變動之后,韓太太可以說性格大變,無人可以信賴,所以她將自己的大部分感情,病態(tài)地轉移到兒子的身上。她努力地去愛新月,卻又無法突破心里的那道隔閡,所以又不時地傷害新月,恨她嗎?的確恨。可是,如果韓太太接受過教育,像梁冰玉一樣接受教育呢?她這一生,接受的苦難太多了,我真的又無法真正地恨她,只是感覺她這一生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