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想國心得體會
心得可以分享人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為他人提供參考和借鑒。怎樣寫閱讀理想國心得體會?這里提供閱讀理想國心得體會分享,供大家參考。
閱讀理想國心得體會篇1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其政治思想的作品。書中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_也就是所謂的理想國。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一、國家組成
柏拉圖認為的理想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統治者,國家保衛者,普通勞動者三個階級組成。
1.哲學王
“除非哲學家當上國家的國王,或者說目前統治我們這個國家的國王,王子們都具有哲學家的那種認真和嚴肅的追求精神,以使政治的偉大和智慧結為一體,并堅決地請那些只安于兩者之一的無為之輩統統靠邊站,我想我們的國家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得見天日的可能性,否則我們的國家將永無寧日。”書中說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這就是哲學王的思想,柏拉圖認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應該是充滿智慧的!
2.保衛者
而作為國家的保衛者,就是應該為國家或城邦盡職盡責,守衛國家。他們應當是勇敢的。國家的保衛者“沒有必要擁有私人的土地或其他財產,因為他們的報酬來自國內的人民,他們的事物也是人民給的,他們不該有私人的花消,我們需要的是他們真正地像個保護者的樣子!”勇敢就是作為國家保衛者的品性,這樣才能是作為保衛者的樣子。
3.勞動者
“國家興旺是這個國家的民眾的生存需要,沒有國家的人是不能自己自足的”,“我們群居在一起,幫來幫去,大家都能從別人身上滿足各自的欲求。于是,當這些合伙人和幫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濟的時候,他們所形成的一個整體就可以稱之為一個國家。”柏拉圖的《理想國》中這樣寫到!在柏拉圖認為,作為國家的勞動者,有自己的專長,要有固定從事的職業。他說:“牧人或織工也一樣,各依其技藝吃飯,有技藝的人應該充分發揮其技藝,持續性地駕輕就熟地工作,如果他不看中自己的專長,東也想插一手,西也插一手,那么真正屬于他的機會可能就會溜走。”作為一個勞動者,他應該也是節制的,節制與智慧和勇敢不同,智慧屬于統治者,勇敢屬于保衛者,而節制卻是“貫穿到全體公民,把無論在什么行業什么領域中是,也不論在智力上,人數上還是經濟上最強的、最弱的和半強半弱的人都協調起來,形成完美的和諧”
閱讀理想國心得體會篇2
柏拉圖,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出身雅典貴族家庭,年輕時師從蘇格拉底,后與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他試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一生著作頗豐,《理想國》集中了他主要的教學思想。他生活在雅典國家的衰落時期,混亂的局勢、人與人之間的廝殺、社會流行的瘟疫、城邦之間的戰爭等等。他熱愛自己的國家,傾向于維護雅典的貴族奴隸制社會,隨著蘇格拉底在民主政權的統治下被處于極刑,他親眼目睹了貴族政治墮落為寡頭政治的現實,深感到哲學走進政治與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心目中的《理想國》便隨之誕生了。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計了一幅正義之邦的圖景,國家的規模適中,以站在城中高處能將全國盡收眼底、國人彼此相識為度。在他看來,國家起源于勞動分工,因此將理想國中的公民分成了治國的領導者、防衛的武士和勞動者這三個等級,他們分別代表了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種品性。領導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道德力量統治國家;武士們用忠誠和勇敢包圍國家的安全;勞動者則為全國提供物質生活資料。大家各司其職,安分守己。每個人為了各自需要,就需要有一種聚集的集體,相互作為伙伴或助手,構成一個公共生活區,這就是城邦。柏拉圖認為,城邦的農民、工人、商人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和推銷者,他們不適合于人事國家政務的管理,與國家政治生活相應的活動都應該有適合的管理層人員來擔任。在我看來,他心目中理想的國家應該是: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應該為治理國家和捍衛國家榮譽盡心盡力。城邦老百姓要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供養領導人,領導人再拿出錢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同時,柏拉圖還極力提倡鞏固國家的治安、國防,以及教育事業。
在“理想國與理想政治”這一篇當中,就是以蘇格拉底與阿德曼托斯的辯論進行的、對于理想國家里正義本質來敘述柏拉圖心目中理想國家的演化。開始,最簡單的國家就只需要四五個人分別負責生產、建筑、織布等生活必需品,但是,由于人的欲望和精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就會有人愿意騰出一些空閑的時間來干些他所感興趣的別的事情,比如做鐵匠、做羊毛牛皮、進出口經商、唱歌劇、制作香水、糕點······因此,一個國家由于勞動和生產的不斷擴大,所需的原材料、土地和勞動力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國家就要不斷擴充領地,就需要有更加專業的人員來各司其職管理好整個國家以保持正常運作。在柏拉圖的眼里,理想的國家“天下為公”,老有所福,有國家的力量和完善的法律,城邦婦女兒童各自有相應的公有制度,是無政府的正義世界,更加談及了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平等,每個人應該去做自己的的事情而不要去打擾到他人。就像我國古代的“天下大同”。
理念的世界,就是超脫于現實世界的高端存在。在古代希臘哲學家的眼里,我們的世界并非我們所能看到的世界這樣,這一切只是上天理念的投影,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就是陽光下的影子而已,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了外部事物。也許在我們今天看來,柏拉圖眼里的理想世界反倒像是個真實可怕的極權主義國家,這樣的世界里到處就只剩下理性和冰冷。事實上,這本書寫在了雅典城邦衰落混亂之際,在雅典民主政治不知何去何從的環境下,它確實為統治者設計了一個理想的治理國家的美好“藍圖”。
閱讀理想國心得體會篇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說的真是一點不錯。一本好書就可以讓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書可以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讀完一本好書就會讓人豁然開朗。是書讓人類走上了進步的階梯,有了今天這欣欣向榮的世界。書這無聲的預言家,預知著未來,預知著中國的夢。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志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我沒想到,我隨意讀的一本書,竟讓我邂逅了這位古希臘大哲學家;我也沒想到,正是他,讓我從新對身邊的很多東西有了新的認知;甚至讓我對快樂,幸福,痛苦,善,正義,勇敢,激情,欲望,智慧,愛情等有了新的定義,而正是這些新的定義,讓我多多少少地掃去了那些舊的理念,開始往另一條曲徑去通幽,而且,因為我不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我是個無神論者,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選擇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勞孔,總是贊成蘇格拉底的,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樂的,正義是善的,欲望與激情是惡的,而理念與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組合,愛要是蘇格拉底或伯拉圖的似的愛,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義的事,不做王權……
但我不贊成天堂與地獄會接納好人與壞人,靈魂也不會脫離肉體而存在,更不會不朽,而且王權不一定是哲學家,雖然他可能不是指我們現在的哲學家,但絕對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現在可以說為什么要感謝他了,其實我那兩天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認同著物質與金錢是最好的快樂,另一方面,我又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屬于現在大多數人所默認的幸福之上,并把他作為一種追求。怎么說呢,就象伯拉圖在理想國所寫的,我是金,銀,銅的混合體,雖然這是不成立的,但是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個最好的比喻,他們在我靈魂里不協調的運作。可是,蘇格拉底說,可以讓善駕御其他兩種,這是可行的,而且,我所要的東西,就是那種,當然,哪一種,這是我的一個理念。
閱讀理想國心得體會篇4
最近選讀了一本由張子菁譯注的(2006年版),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心感略有所得,以記之。
柏拉圖,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出身雅典貴族家庭,年輕時師從蘇格拉底,后與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他試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一生著作頗豐,《理想國》集中了他主要的教學思想。他生活在雅典國家的衰落時期,混亂的局勢、人與人之間的廝殺、社會流行的瘟疫、城邦之間的戰爭等等。他熱愛自我的國家,傾向于維護雅典的貴族奴隸制社會,隨著蘇格拉底在民主政權的統治下被處于極刑,他親眼目睹了貴族政治墮落為寡頭政治的現實,深感到哲學走進政治與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心目中的《理想國》便隨之誕生了。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計了一幅正義之邦的圖景,國家的規模適中,以站在城中高處能將全國盡收眼底、國人彼此相識為度。在他看來,國家起源于勞動分工,因此將理想國中的公民分成了治國的領導者、防衛的武士和勞動者這三個等級,他們分別代表了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種品性。領導者依靠自我的智慧和道德力量統治國家;武士們用忠誠和勇敢包圍國家的安全;勞動者則為全國帶給物質生活資料。大家各司其職,安分守己。每個人為了各自需要,就需要有一種聚集的群眾,相互作為伙伴或助手,構成一個公共生活區,這就是城邦。柏拉圖認為,城邦的農民、工人、商人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和推銷者,他們不適合于人事國家政務的管理,與國家政治生活相應的活動都就應有適合的管理層人員來擔任。在我看來,他心目中理想的國家就應是: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就應為治理國家和捍衛國家榮譽盡心盡力。城邦老百姓要用自我的勞動成果來供養領導人,領導人再拿出錢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同時,柏拉圖還極力提倡鞏固國家的治安、國防,以及教育事業。
在“理想國與理想政治”這一篇當中,就是以蘇格拉底與阿德曼托斯的辯論進行的、對于理想國家里正義本質來敘述柏拉圖心目中理想國家的演化。開始,最簡單的國家就只需要四五個人分別負責生產、建筑、織布等生活必需品,但是,由于人的欲望和精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就會有人愿意騰出一些空閑的時間來干些他所感興趣的別的事情,比如做鐵匠、做羊毛牛皮、進出口經商、唱歌劇、制作香水、糕點······因此,一個國家由于勞動和生產的不斷擴大,所需的原材料、土地和勞動力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國家就要不斷擴充領地,就需要有更加專業的人員來各司其職管理好整個國家以持續正常運作。在柏拉圖的眼里,理想的國家“天下為公”,老有所福,有國家的力量和完善的法律,城邦婦女兒童各自有相應的公有制度,是無政府的正義世界,更加談及了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平等,每個人就應去做自我的的事情而不要去打擾到他人。就像我國古代的“天下大同”。
閱讀理想國心得體會篇5
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間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老師補充說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著哲學的智慧,飽含著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并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于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于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并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干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王權、軍人、勞動者。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歷恩師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理想政體而游歷的12年中,在游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Archytus),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了一股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