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書筆記2500字
讀書筆記可以方便你在將來需要時查閱和參考書籍的內容,特別是那些你感興趣或者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內容。要怎么寫狼圖騰讀書筆記2500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狼圖騰讀書筆記2500字,供大家參考。
狼圖騰讀書筆記2500字篇1
小時候我們讀過很多關于“大灰狼”的故事,就如作者所述幾乎都是貪婪、殘忍抑或蠢笨,而狐貍卻總是機智狡猾又可愛。其實只有真正與狼打斗過的草原人才懂狼、了解狼,大自然在沒有比狼進化的更高級更完美的野生動物了,它們團結、有耐心、組織嚴謹、分工明確,狼是大自然界最有家庭觀念的動物,而母狼也是最有母愛的動物,她為救出身陷囹圄的小狼,會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把孩子搶回;而狼王或公狼在逃離時一定會把最隱蔽、最好躲避捕殺的逃生之路留給母狼和小狼。但草原是無比殘酷的,它對草原上所有生命的生存能力的要求太苛刻,稍稍遲鈍笨拙一點就被無情淘汰,這也使得狼群面對傷、殘者,如若影響它們的速度,必然會給它一個痛快的了斷,而狼也不會因為被同類所殺而留下仇恨反而帶有一點感激,因為它們寧可戰死也不病老終死,這樣的了斷也算是戰場上的英雄。
自看《狼圖騰》后對狼就充滿了敬意,因為是狼讓進化為人類,讓馬更精良,讓草原可以維持一種平衡,而那些大型的猛獸如:老虎、獅子,不被歌頌,是因為它們單打獨斗,而沒有真正促進其他動物的進化。然后當人類崛起后,工農業代替了牧業后,作者筆下的大草原已不復存在,什么驚心動魄的狼馬大戰,什么的蒙古包,什么的馬背上的民族,什么的天鵝都完全葬送在人類的手里。草原荒漠化,戰馬成為旅游工具或照相的陪襯物,獵狗都被捕食,天鵝也不捕殺,所有的美景我們只能通作者的文字來想象。
狼圖騰讀書筆記2500字篇2
《狼圖騰》讀書筆記
《狼圖騰》是一部以內蒙草原狼為主要描寫對象的長篇小說。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狼圖騰》,希望你喜歡。
《狼圖騰》讀書筆記篇一
《狼圖騰》第一章主要內容:在雪窩中跟隨蒙古老人畢利格欣賞狼群的北京知青陳陣,回想起到草原兩年來的兩次可怕經歷:第一次,單騎獨人、赤手空拳的他誤闖入狼陣,恐懼讓他失去任何知覺,是大青馬的勇氣和智慧讓他靈魂回竅,阿爸曾經的教誨讓他突來靈感,竟出奇不意地嚇退狼群從而僥幸脫險;第二次,沉睡中的他被驚醒,嘎斯邁大嫂正拽著一條巨狼的長尾企圖將其拖出羊群,驚呆的他束手無策,9歲男孩巴雅爾卻奮不顧身地過去幫忙,威猛的大狗巴勒最終建功。狼群久久不對黃羊發起進攻,令陳陣感到很奇怪...
《狼圖騰》讀書筆記篇二
我曾詢問過許多人,狼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是丑陋,矮小,殘忍的一種動物,不如獅虎威風,不如獵豹疾速。大家似乎更愿意把威風凜凜,高大威猛這種詞用來形容百獸之王。但是讀過《狼圖騰》之后,我才發現草原狼對于草原民族的影響遠大于獅虎。
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帶領他的蒙古大軍滅金滅南宋讓中國改朝換代的那段歷史吧。成吉思汗在他在任期間發動過大規模的戰爭,征服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不過在這之前卻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成吉思汗的祖爺爺,一個名叫孛端察兒的老人當年被逼到深山,差點餓死,無奈之下只得偷偷地跟著狼,撿狼吃剩下的食物吃。他就靠這個維生,一直堅持到了親人找到他,接他下山。成吉思汗的家族——孛兒只斤家族就是從孛端察兒這一代走上歷史舞臺的。狼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是成吉思汗的救命恩人。
而且自古歷來,草原狼就以它卓越的智慧,組織性紀律性以及獨特的軍事才華與草原人斗智斗勇。在長期的斗爭中,草原游牧民族就從狼身上學到了許多,從而磨練了一身強健的體魄。狼就像他們的老師教會了他們勇敢、堅強、智慧、忍耐、熱愛生命、永不屈服。或許沒有草原狼的存在成吉思汗的騎兵就不會這么驍勇善戰。可以說,是狼改變了蒙古人。
這也就難怪草原人會把狼作為圖騰了。圖騰是什么呢?是一種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呢?我一直沒有弄明白。
直到看到最后,看到小狼不愿意被牛車拖著走,頑強抵抗,縱使喉嚨被磨出血,縱使爪子已經血肉模糊,縱使一次又一次摔倒,它也不愿意退讓。我看著是十分的心疼,心里情不自禁的把自己想成它:和牛車走不就好了,因為性命最重要啊。我也曾暗自慶幸著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但是狼卻與我不同,被牛車拖走是能力有限的問題,絕不跟它走是原則問題。我想這就是狼性的精神,我一直苦苦思索追尋的精神——永不服輸,勇往直前,堅毅剛強。也是草原人崇敬的精神,敬仰的圖騰。
魯迅先生曾說:“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所謂的民族魂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精神,狼性的精神。如果我們能夠發揚這樣的精神那么又怎么會被人燒掉圓明園;如果我們能夠發揚這種精神就不會在清朝的時候被海外的幾千號人打到被迫簽訂如此多的不平等條約了;如果我們能發揚這樣的精神怎么可能在二戰結束的時候作為戰勝國卻找不到一席之地。
當然現在的狼性精神不是你打我一拳我不能忍氣吞聲一定要還你一腳,而是積極向上、勇往直前、不服輸的精神。在學習上對于知識如饑似渴,即使遇到困難也絕不低頭絕不認輸,抱著一股子鉆勁,這是我看過《狼圖騰》之后給自己的要求,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學習這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什么事做不成?什么夢想不能實現?
《狼圖騰》讀書筆記篇三
在漢人看來,狼可不是什么好的動物,生性殘暴,無情兇惡,而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信奉“騰格里”的蒙古人卻為什么如此崇拜,奉狼為圖騰呢。
讓我們一起看完《狼圖騰》我想就會揭示這個原因了。
從第一章,我們第一次認識狼群的時候,正是它們在開會的時候,而陳陣無意中打擾了它們的會議,面對突然送上門的“晚飯”,貪婪的狼并不是像我們想象中那樣沒有頭腦的撲向這個獵物,也許這就是草原狼的獨有的特點吧,他們的紀律,不慌不忙的架勢可以看得出來狼是有紀律性的生物,還有一只毛色光亮的白色狼為首領,猶如一只軍隊的指揮官,將軍一樣。
狠不僅僅有紀律性,而且面對突然的誘惑,所具有的不急不燥,而又謹慎的態度,還有狼在行動,派了專門的哨兵前去打探后山坡有沒有埋伏在的敵人,展現了狼做事情的謹慎,而在我們生活中一些人在短暫的利益面前卻失去了自己的警覺,疏忽了自己的防備,以至于中的敵人的圈套。
當然狼也有弱點,在陳陣用鐵敲擊出來的聲音把十幾只狼給嚇退了,這當然體現了主人公陳陣臨危不懼,冷靜的一面,而此時的狠就像被諸葛亮的空城計嚇退了信心一樣,放棄了此次可能有危險的進攻,從中我們并不是看到一個愚昧、無知、膽小怕事的狼,而是在沒有準備的戰斗,狼選擇了暫時的保守的策略。
狼圖騰讀書筆記2500字篇3
曾經有人向我推薦過《狼圖騰》這本書,這本書使我感觸頗深,精彩的情節,令人反思的行為使我把這本書看了一遍又一遍。一本好書是經得起人反復翻閱的,所以在今年暑假里我又再次拿起了這本書并寫下了這篇讀后感。
《狼圖騰》這本書的主角陳陣是一個到蒙古插隊的北京知青,他被蒙古那神秘的風俗文化所吸引,被蒙古那神秘的狼所吸引。
狼是一種自由的象征,他們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蒙古的游牧民族對狼有著深深的崇拜。書中當畢利格老人得知陳陣養了一匹狼之后生氣地對陳陣說:“狼是送蒙古人的靈魂上騰格里的神靈……”這里就體現了蒙古人對狼的至尊崇拜,他們認為狼是不可馴服的,若是將狼馴化了就是將狼的自由剝離了,就是將狼的靈魂囚禁了,是要受到騰格里的懲罰的。這也體現了他們對自由的重視。
雖然文中陳陣馴養了小狼,但書中結尾里小狼還是回歸了自由,哪怕是死了。“風聲呼嘯、白毛狂飛,小狼像一條金色的飛龍,騰云駕霧,載風載雪,快樂飛翔,飛向騰格里,飛向天狼星,飛向自由的太空宇宙,飛向千萬年來所有戰死的蒙古草原狼的靈魂之地……”這里就是對自由的描寫,對自由狼的描寫,“飛”字寫出了小狼生前從真正未擁有過的自由。自由是人活著的精神支柱,狼是自由的,所以蒙古人崇拜它們,尊敬它們。
文明,是一個社會安定發展的基礎,是人重要品質之一。在《狼圖騰》中有出現獵殺天鵝的劇情,寫的是當時從內蒙古農區來的30個民工在新草場扎下根后在那里獵殺天鵝、掏天鵝蛋的事“牧民們疑惑和氣憤的看著民工,他們不明白為什么這些穿漢人衣服的蒙古人也對草原神鳥這么殘忍,竟敢殺吃能飛上騰格里大鳥。”楊克也長嘆“我過去認為中國的農耕文明總是被西方列強侵略和欺負,可沒想到農耕文明毀壞游牧文明,同樣殘酷猙獰。”在我看來,這不僅是兩個文明之間的毀壞,更是人們文明意識本身的損壞。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法律是多么的不全面。而生活在這個和以前相比法制已相對完善的現代社會的我們已是很幸福了。
看著文章里那些對獵殺天鵝,破壞草原的描寫,看著文章尾聲談及的新到草原的漢人們殺草原狗吃狗肉還有那被步槍獵殺的半大的老鷹,我的內心就忍不泛起一種深深的悲傷,我的眼睛就忍不住酸澀起來:將來還會有美麗的天鵝湖嗎?將來的草原還會有“風吹草低見牛羊”嗎?文章里寫到過畢利格老人唱過的一首歌:
百靈唱了,春天來了。
獺子叫了,蘭花開了。
灰鶴唱了,雨就來了。
小狼嗥了,月亮升了。
……
而陳陣聽了這首歌后,心里所想的卻不如歌詞里描繪的這么美好:以后草原上的孩子們還能聽懂這首歌嗎?到了那時,他們也許會問:什么是百靈,什么是獺子?灰鶴?野狼?大雁?什么是蘭花?菊花?
這就是一種悲哀,一個民族的悲哀,一個國家的悲哀。人們的文明行為的衰退與文明意識的弱化必將使一個國家走向落后。所以現在的我們就應更注重文明意識的培養,一起用自己的行動構建起一個欣欣向榮的法制社會。
狼圖騰讀書筆記2500字篇4
茫茫草地,繁星點點,群群牛羊,真真狼嗥,還有勤勞的蒙古女人,英勇的蒙古男人,構成美麗的額侖草原,也構成了《狼圖騰》這本書的主旨背景。
蒙古游牧民族終日與狼作戰,卻把“狼”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這個問題讓北京知青陳陣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的畢利格阿爸的講述下,他對狼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老人曾帶他觀看過“狼群打圍戰,”他親眼看到了狼群的團結精神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戰術;他還在“軍馬場事故”中見識到了狼巨大的殺傷力;狼群神出鬼沒,來無影去無蹤……這一切,都使好奇心旺盛的陳陣滋生出一個大膽的念頭——養一匹小狼。一天,他幸運地掏到了一窩小狼崽,得到了一匹真正屬于自己的小狼。陳陣在飼養小狼的日子里,學到了許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關于狼的知識,但是小狼長大后,因為受不住“囚徒”般的待遇,終于充滿“狼性”的死去。額侖草原也被農區來的“盲流”和干部整成了沙地。
本書從美麗的額侖草原講起。講述它一步步敗落,最終以悲劇收場:陳陣的小狼死了,畢利格老人去世了,狼群被趕跑了,額侖草原也淪為沙地。《狼圖騰》告訴了我們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更諷刺了那些因愚昧無知把草原整成沙地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身邊的每一絲綠色。
本書還對人性進行了深掘。為什么蒙古騎兵僅用漢人不到一半的人數就打垮了宋朝的大隊人馬,統治中國近一個世紀?這是因為蒙古人有在幾百、幾千年來與狼的長期對抗與斗爭中訓練出來的能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的“狼性。”而漢人早已是農耕民族,習慣了安逸的生活,沒有了戰斗力,有一種“羊性。”漢人講究以和為貴,不主張戰爭,但是,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戰斗能力,甚至失去了自我保護的能力,那將是十分危險的,甚至會被毀滅。此外,狼具有非常團結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
還有一點,狼崇尚自由。即使自己為爭取自由而死,它們也感覺毫不足惜。故事中陳陣飼養的小狼就是這樣。這種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是狼身上特有的,它們從不會向任何人、任何困難低頭。
只可惜,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成為人們永遠的回憶。雖然額侖草原變為沙地,狼圖騰在每一個蒙古人心里已經成為永恒。靜默里,只見那藍藍的騰格里,碧綠的草原,勤勞的人民……
狼圖騰讀書筆記2500字篇5
今天,我又讀了《狼圖騰》,情節十分動人。
文中講了兩個不同的觀點,一個是以包順貴為代表的觀點,他們的觀點是把草原上的狼消滅的一干二凈,把狼徹底趕出大額侖草原。另一方是以畢利格老人為代表的觀點,他們的觀點是,狼是保護草原的衛士,不能把狼趕盡殺絕,否則草原也就沒有了。
我知道畢利格老人為什么不把狼打盡,因為老狼除了愛吃牧民的羊羔,還愛抓老鼠吃,還愛吃黃羊、旱獺、野兔。通過讀故事,我知道這些個野動物,可都是草原的大害,它們吃起草來,比割草機還厲害,相當于好幾倍的草原牛羊馬吃的草量,而它們的繁殖率也相當高,一只野鼠一年要下四、五窩崽,一窩崽就十多只,不到一年功夫,這些崽又長成成鼠,又繁衍其下代,這一年下來好幾千只野鼠,要禍害多少好草呀!
野兔也是同樣,光靠區區幾百草原牧民根本難以消滅這些野動物,而有了草原狼,則不同了,他們會把一窩窩野鼠,野兔叼出來,吃掉,為草原保護了有限的草源,看來沒有狼可真不行,假如,草原再也沒有狼了,那黃鼠、野兔勢必成災了,它們會把草原啃成不毛之地,到那時,草原真就變成沙漠了。
這樣的事例,我在一本書中也看過,有一個小村子,那里的人非常喜歡吃蛇肉,于是,人們把這里的蛇全殺光了,因為老鼠的天敵沒了,老鼠可就超級猖狂了,生的小老鼠太多了,像沒有狼的草原一樣,田地里到處是老鼠,這里成了老鼠的天下,見到人都不會害怕。
因為老鼠數量太多了,根本消滅不完,一時間老鼠成災,只要老鼠經過的地方,植物全部啃光,連稻穗根都被吃的一干二凈,莊稼遭到了滅頂之災,人們都不知道為什么老鼠那么多,其實是因為人們自己造成的災難,后來,一位懂農田的老人,才又讓人從外地買回幾條蛇,這時卻為時已晚,真是個慘痛的教訓呀!
古代的人都知道彌補過失,我們現代人為什么還有像老包那樣的蠢人呢?既然不懂牧業就不要裝懂,難道非把草原變成沙漠才明白畢利格老人的話嗎?我從始至終贊同畢利格老人的觀點,我們應該退耕還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