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感受心得
心得通常是指個人在參與某種活動、學習某個知識點或完成某項任務后,所獲得的經驗和感悟。怎樣才能寫好狼圖騰感受心得?這里給大家提供狼圖騰感受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狼圖騰感受心得篇1
狼,一種既有心計又霸氣的動物。
小時侯,在我的記憶中,狼算是所有動物中最兇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關于狼的貶義成語,如:狼子野心,狼狽不堪,狼狽為奸。還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的童年。看著這些成語和故事使我覺得狼是一種世上最惹人厭的動物,直到我讀了《狼圖騰》才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漢人到了草原從認識狼到崇拜狼的經理和心理活動。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頭腦。
說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們比比了。狼雖然老盤算著有一頓美餐,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攻擊人或牲畜的。它們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樣會盤算著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權利,有名利,有金錢,有名氣等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學不會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錢或不正當的手段去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這樣換來的東西還留有多少價值呢?可以說人的野心是不和乎情理的,這些野心不但不會激勵自己反而會讓我們誤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質量現在是比狼略遜一籌了,現在看看狼的頭腦。有句話說,“成功是準備出來的。”我認為這句話,人比狼說得次數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狼從不打無準備的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等等,都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狼的頭腦,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是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三十六計中除了美人計,說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計都是人向狼學到的。
這樣說來,狼做人的導師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沒有《狼圖騰》這本書我們又怎能相信這一現實呢?所以,謝謝狼和《狼圖騰》,你們真的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德風范。
狼圖騰感受心得篇2
狼是草原上孤獨的游者。
頭狼在月光下的巖石上仰天長嘯,于是銀裝素裹的群狼沖下山峰,象一個個訓練有素的戰士,令人聞風喪膽。圍殲,追擊,消耗敵人體力;猛撲,撕咬,嚇破敵人膽囊。前進,前進,大獲全勝。
幾百年前,草原上的鐵木真親眼目睹了這一壯觀的景象,后來訓練出了他的“狼兵”。橫掃歐亞大陸,箭射蒙古草原。鐵騎突破敵人的防線,氣勢摧毀敵人的野蠻。開拓疆土,成吉思汗,天之驕子,完成了他的夙愿。
很少有人了解狼。人們眼中狼是故事中的“狼外婆”,是“東郭救的忘恩負義的東西”。狼代表邪惡,代表兇殘,可誰又能懂得狼的好處?惟有草原上的人懂得。
在狼爪之下,草原馬更加健壯,奔跑如飛;草原上的狗更加警惕,盡職盡責;草原上的牧民更加睿智,強悍,在惡劣、多變的環境中繁衍、生息……
狼依舊在嚎,但我們很難再聽到。人們拓荒的足跡已深入草原,愚昧的槍口下怎容得狼來破壞他們的“文明”?碧綠、清澈的天鵝湖成為“野蠻”拓荒者生存的地盤,高雅、尊貴的天鵝成為他們的鍋中肉。騰格里的保護消逝,昔日的草原將化做人們美好的記憶。
狼圖騰感受心得篇3
本文作者姜戎先生,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他志愿到內蒙古邊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鉆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并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古迷霧,徑直來到迷團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氣魅力,使作者姜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
讀過這篇文章后,我改變了對狼以前固有的看法,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的團隊協作精神,讓我看到了狼的另一面。海爾集團懂事局主席------張瑞敏說:“讀了《狼圖騰》,覺得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鑒。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斗中的團對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商戰中這種對手是最恐懼,也是最具殺傷力的。”最近也看到有許多與狼有關的書籍,如《狼性管理》,《狼性營銷》《狼性團隊》《狼性總經理》《狼性文化》等。
狼的群居生活與進攻斗志,具有將軍氣質,鎮定自如,進攻有序,退而不亂。(同時,狼的血性殘忍殘暴力兇注定了悲劇會發生,與本文思想偏差太大,下面主要剖析一下狼對我們能夠引起啟發的積極意義。
狼對蒙古游牧民族具有很大的影響,造就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性格對于個人來說,是其能否成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民族性格則更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攸關的國家大事,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性格強悍進取,這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機會就大得的多;而一個民族的性格軟弱,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大。從世界上實際存在的民族價值標準看,民族性格軟弱是一個民族最致命的缺陷。因為軟弱的民族性格是萬惡之源,它將導致一系列最可恥,最不可饒恕的罪惡:不思進取,坐井觀天,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叛賣投降,俯首稱臣;人民被殺戮,被販賣,被奴役,被歧視;民族改文,改種,改性,改身份等,世界發展到現在,人口激增,生存空間和資源日益短缺,民族性格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必須從民族性格的視角重新審視中華文明的演變發展史。游牧民族對中華民族和文明的最大貢獻是在精神上,農耕民族的儒家文化得到挑戰。
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的游牧民族女真族滅了遼國以后,不待休整迅速揮師南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人口,最發達的生產力,最先進的火藥武器,最智慧的《孫子兵法》的北宋,幾乎不戰而敗,兩年而亡。宋軍見到鐵騎,兵敗如羊跑,當時的皇帝宋徽宗嚇得立即退位讓給兒子趙恒,也就是宋欽宗,中國最腐敗無能的兩位皇帝成了俘虜,開封丟失,國庫珍寶被掠空,后宮幾千佳麗被擄往北國荒原,充當奴婢妓妾。北宋的“靖康恥”是華夏漢族最可恥的一頁,甚至比滿清末期的喪權辱國還要可恥。
狼圖騰的精神是痛殺軟弱保守的羊的精神克星,因此,只有大大發揚狼圖騰的精神,改革才不會倒退,才能打開新局面。中國的改革不僅是經濟政治體制的改革和轉換,而是基礎更具決定性的卻是國民性格的改革和轉換。狼的某些精神還是需要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