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100字
通過寫讀后感,可以督促自己認(rèn)真閱讀,并且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深入思考。這里提供優(yōu)秀的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100字,方便大家寫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100字參考。
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100字篇1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見的月亮”,偶然看見這句話,仍是滿心歡喜,便再次回看了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書中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原是位證券經(jīng)紀(jì)人,有著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人到中年卻突然舍棄一切,離開家鄉(xiāng),義無反顧的去追求自己所熱愛理想。這看似荒誕無奇的事情,卻如實發(fā)生。不得不說,驚嘆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羨慕那份勇氣。
反觀如今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了更加富裕充分的條件,但理想似乎還是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詞,或許說出來大家都一笑了之。但這本書告訴我們,不是天才,依然可以勇敢,我們始終有逐夢的權(quán)力。或許如書中所言,在逐夢路上我們都像是一個終生跋涉的旅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很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或許有人說這像是永遠(yuǎn)追不到自己尾巴的貓,但子非余焉知余之樂呢!
翻開導(dǎo)讀,第一句話便是“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夢可是夢境,亦可是夢想,這本書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夢想如月亮般皎潔而遙不可及,卻又令人向往無窮,所以他才在事業(yè)美滿家庭幸福的穩(wěn)定生活中毅然放棄一切去到一個新的地方尋找真正的自己。夢想還沒照進現(xiàn)實,便要面臨窮困潦倒的世俗生活,恰恰六便士象征的這一現(xiàn)實生活。書中以第一人稱“我”敘寫,一個個故事在“我”的眼中接連發(fā)生,“我”可以是世上的每一個人,代入書中隨著劇情起伏體會人生百態(tài),收獲感悟,也能自我反省。奧斯卡·王爾德寫下過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謀生只是單純的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而生活是儀式感,做你熱愛的事情,過你舒適的世界,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思考并選擇其一,但往往是難以兩全其美的。
“只有詩人和圣人才會在柏油路上澆水,滿懷信心地期望能長出百合花來回報他們的辛勞。”這是書中的一句話,看似荒唐,竟然有人妄想讓柏油路生出生命,擁有色彩。但當(dāng)我們細(xì)細(xì)品讀,只有詩人和圣人才可以,他們有什么品質(zhì)?為了理想而奮斗,追逐生命中唯一的光,不管周圍侵襲的黑暗,只看著那烤人靈魂的熱,奮不顧身撲上去,像飛蛾一般。那是對月亮的敬重啊。我們的一生該如何去追求,是得過且過還是砥礪前行,這值得我們?nèi)ニ伎肌J郎嫌泻芏嗟牟豢赡埽蠖鄶?shù)不可能也許有可能存在,正如被判了“死刑”的癌癥晚期患者從死神手里逃脫一樣,我們要敢于去追逐理想,哪怕那理想在別人眼中就是個笑話。
“只要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和無法預(yù)見的刺激,我是準(zhǔn)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毛姆在書中寫的這句話更加印證了他不畏萬難的品質(zhì),詩人是浪漫的,某些時刻,他的浪漫讓你以為這是一種溫柔的情懷,然而,實則不同,詩人的浪漫是執(zhí)著的表現(xiàn)形式,一種帶著詩人特有的美感的表現(xiàn)形式,不可忽略的是其中的執(zhí)著,為了那個理想,那個也許不被世俗認(rèn)可的理想。世人笑他瘋狂的執(zhí)拗,他內(nèi)心卻無比的歡喜,只因為追夢在路上,渴望刻骨銘心,即使這一路痛徹心扉,一路坎坷,一路變數(shù),一路刺激,追逐著,向往著,不論結(jié)果如何,不求世人的理解,他就是他,心有所向,處處天堂。而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堅持不懈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質(zhì),他必定經(jīng)歷了常人沒有經(jīng)歷的挫折與磨難,但是一切都走過來了,陽光也好,風(fēng)雨也罷,經(jīng)歷過不可能的極點,才能有不懼怕一切的可能,柏油路上也可以用血汗和淚水哺育出鮮花,圣人的堅信讓保羅·高更也堅信理想就在眼前,觸手可及。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是夢想,六便士是現(xiàn)實,毛姆筆下的斯特羅夫選擇了擁抱月亮,放棄手中的六便士,這無論在任何時期的人們看來都是一種莫大的勇氣。而現(xiàn)實中的人總是喜歡隨遇而安,得過且過。就像人們會因為貧窮失敗而放棄理想隨便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女人會因為無法遇到真愛而放棄追尋隨便找以為體面的丈夫過一段看似美滿的婚姻。生活中有太多事阻礙著我們對夢想的追尋,而在這一個個岔路口之中,我們漸漸迷失了自己,忘記了初心,看不到月亮,便只低頭于地上可憐又可悲的六便士,望不見星空,便以為自己卷入一片無盡黑暗。斯特羅夫看似荒誕無稽,莽撞無畏的舉動,又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奢望,他的貧困潦倒的生活不會令任何一個人稱贊與羨慕,但他飽滿激昂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敬佩的!
書中寫到“大多數(shù)人所成為的,并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何嘗不是呢?我們活在當(dāng)下,不得不去考慮他人的想法,不得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就如同考上大學(xué)當(dāng)我們選擇專業(yè)、選擇就業(yè)時,我們當(dāng)中許許多多的人要聽從父母師長的安排,要順應(yīng)時代的變化,又有哪些人是真正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活的呢?我們察言觀色,成為了不想成為的人,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書中不僅僅給我們提供了主人公選擇的教材,還探討了我們在未來路上可能要遇到的事情,更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迷失了本心,我們可以察言觀色,但不要忘了原本的我們,在克服困難時,在追逐夢想時,在做真正坦蕩的自己時,要保持那份獨特性,要勇敢追求幸福。
月亮與六便士,代表的不僅僅是理想與金錢之間的抉擇,更是代表著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選擇與世俗為我們做出的選擇,我們可以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的活著,匆匆忙忙勞勞碌碌一輩子;但是我們更可以為自己而活,遵從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選擇,這世界本來就沒有太多是與非,無愧于心就好。有人說,月亮遙遠(yuǎn),追求一生,不過是水中撈月,鏡花水月一場空而已。比起我們追逐到手的月亮,追逐的過程才是更加美好有趣的不是嗎?也有人說,面對月亮那么遙遠(yuǎn)的事,立足當(dāng)下,專心于六便士的便利,難道不好嗎?如果這樣想,豈不是更像井底之蛙,滿足于枯井上的藍(lán)天,卻不知枯井外的天空,多么廣闊無垠。享受追逐月亮的過程,在追逐中找尋人生的價值,才不負(fù)此生。
人生正如一場美夢,枕著月亮,踏風(fēng)遠(yuǎn)行。
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100字篇2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dá)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并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盡管身體互相依傍卻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
第一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的時候,其實并沒有怎么在意,如果不經(jīng)意間路過書店,也不會去買這本書,就連電子書都沒有瀏覽一下。即使在很多書友討論這本書的時候,事后也沒有太多的關(guān)注。直到那次在《一本好書》的話劇演繹中看到了這個故事。短短的話劇演繹就像在我眼前打開了這本書,一頁一頁的翻過,慢慢的感受整個故事的發(fā)生。
作者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整個故事。故事描述了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jīng)紀(jì)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yè)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shù)、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shù)的產(chǎn)生與本質(zhì)、個性與天才的關(guān)系、藝術(shù)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和生活”,到底哪個更重要?其實是說不清楚的。有些人為了理想放棄一切,就像書中的經(jīng)紀(jì)人,很多時候會讓人難以理解,就連毛姆都覺得不可思議,為此去勸解、去阻止。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夠如此徹底的放棄一切,為理想像發(fā)了瘋的似的埋著頭向前沖。也許就闖出了一片天地,尋找到心靈的歸屬;也可能撞的頭破血流,迷失在尋找的途中。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安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會做的選擇;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無奈,真的要放棄一切尋求夢想的時候,需要強大的毅力作為后盾。很早的時候網(wǎng)絡(luò)上就流行一句話“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很瀟灑,可真要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有很多人卻做不到;一場簡單的說走就走的旅行都這么難,更何況放棄一切去尋求夢想。這本書用一個故事引發(fā)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逃離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簡單的故事卻給了人龐大的思考空間。
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100字篇3
“幸福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人想獲得物質(zhì)上的幸福,而有人想獲得精神上的幸福;有人渴望找到一個收入不錯穩(wěn)定的工作,而有人渴望獲得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我讀了《月亮和六便士》,覺得幸福的模樣千姿百態(tài),有很多很多種。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叫斯特里克蘭的家伙,為了當(dāng)畫家,畫出自己想要的畫作,拋棄了親人、金錢、地位,獨自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打拼,忍受了一切痛苦之后,他終于在臨死前完成了自己想要的畫作,并被世人仰慕的故事。
小說中的兩個人物,斯特里蘭克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從一個翩翩風(fēng)度的貴人變成一個窘迫的窮人,從身邊簇?fù)碇芏嘤H朋好友的人變成一個孤苦伶仃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從一個溫文爾雅的人變成了人們眼中喪心病狂的瘋子。但是,他沒有被這一切打敗,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另一個人物斯特羅夫也想當(dāng)畫家,可最終在現(xiàn)實的痛苦中退卻下來,回家當(dāng)了一個木匠,他沒有得到自己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生活。這兩個人,孰對孰錯,我想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公認(rèn)的一點便是斯特里蘭克得到了他的“月亮”。而斯特羅夫得到了他的“六便士”。
“月亮”代表著心中理想的生活,“六便士”代表眼前腳踏實地的生活。用當(dāng)今網(wǎng)絡(luò)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既要心存詩和遠(yuǎn)方,又要著眼于眼前的茍且。就像我,我將來想當(dāng)一名作家,用一顆熱忱的心寫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rèn)識和感情。啟發(fā)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社會氣氛。而現(xiàn)在我還是一名中學(xué)生,正是需要大量全面的學(xué)習(xí)各科知識和各種技能的時候,我要踏踏實實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朝著目標(biāo)前進。這便是我的“月亮”和“六便士”。
“幸福是什么”這取決于每個人看待生活的意義。從小的方面,一頓可口的飯菜是幸福,一件漂亮的衣服是幸福,一句真摯的表揚是幸福,一個溫暖的擁抱也是幸福。從大的方面說,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biāo),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幸福,安安穩(wěn)穩(wěn),衣食不愁也是幸福。希望每一個人都得到自己人生的“月亮”,如果沒有,那拿好自己的“六便士”也是好的。愿每個人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擁有一份坦蕩的心,活出自己獨特的那份精彩,我想那便是幸福最好的模樣。
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100字篇4
其實一開始讀這本書,不太讀得懂。現(xiàn)在終于明白原來藝術(shù)力量可以如此之偉大。斯特里克蘭一開始給我的印象就是不負(fù)責(zé)任,壞脾氣,不務(wù)正業(yè)。但是在讀到后面斯特洛夫的妻子為她傾心,為了她去自殺,我就在想,可能他身上確實有一種無形的魅力,有一種氣質(zhì)在深深吸引著她。后來她死后,他依然繼續(xù)逐夢,到了馬賽,過著仍然是打一段時間工,畫一段時間畫,永遠(yuǎn)都是在充饑。他對于生活品質(zhì)根本就沒有什么追求,胡子邋遢,衣衫襤褸,可他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堅持不住的畫畫。后來他遇見了阿塔,那個一直深深愛著他的女人,她把他帶到了世外桃源,在那兒他可以專心作畫,那個地方對他來說那么那么合適。于是他一生中忙忙碌碌的奔波,在這兒他終于停下了腳步,因為他找到了月亮,所以他一直堅持在這創(chuàng)作。
盡管最后他得了麻風(fēng)病,他依舊筆耕不綴,在死前完成了藝術(shù)之作。他畢生追求的東西,始終是最初的想法,他堅持了一生,盡管會被誤解,甚至被嘲笑,可是他無所謂,只要他覺得是正確的,他就一定一定會堅持。他最后依舊驕傲的毀掉了自己的杰作。他從來都沒想過用自己的畫賺錢,他只想安安靜靜的完成,想追求內(nèi)心深處的那份寧靜。我對他的態(tài)度,由一開始的厭惡,到現(xiàn)在深深的敬佩。他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懂。由衷敬佩他
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100字篇5
是月亮閃亮,還是六便士閃耀?網(wǎng)上總是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大概指精神追求,六便士指世俗價值。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這本書在文青之中也算是久負(fù)盛名的一部小說了,毛姆以畫家高更為原型改編了這個故事。
男主循規(guī)蹈矩生活了四十年,在某一天突然頓悟去追逐內(nèi)心訴求,一封家書,斬斷過往。有人盛贊男主敢愛敢恨、追求自我,有人抨擊他自私自利、不顧親人朋友。
棄結(jié)發(fā)伉儷、睡朋友妻子、撩懵懂少女,怎么看都不是“正人君子”所為,怎么就能這么得人心呢?有些書讀起來也是不少困惑,不得其解。
他是一個合格的證券交易員,卻更是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對生命的渴望、對美的追求、對自由的向往,讓他沖破一切藩籬,終于在世外小島找到了自己。
從出生成長到死亡歸土,我們走的越遠(yuǎn),腳步會越來越沉重,并不全是因為體力的下降,更是因為心里的負(fù)擔(dān)不斷增加。我們得到的越多,擁有的越多,害怕失去的也就越多,小學(xué)回家路上蹦蹦跳跳歡快的步伐,也就只能停留在回憶之中。我們向往的總是遠(yuǎn)方、活成自己最真實的模樣,卻因為世俗的眼光和繁瑣的世故而身陷囹圄。也許深得人心的,是毛姆筆下的那片閃亮月光。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有些事,想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