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500字感想
寫讀后感可以讓人們了解到不同讀者對同一本書的感受和評價,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全面深刻。這里分享一些讀三國演義500字感想下載,供大家寫讀三國演義500字感想參考。
讀三國演義500字感想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暑假,我又重溫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引起了臣子的不滿和天下的大亂。諸侯割地分據,百姓流離失所,謀臣武將擁主為王,而皇帝,則成了光桿兒司令。在各路諸侯你廝我砍的戰斗中,漸漸形成了魏、蜀、吳的三國鼎立之勢。由于他們實力相當,所以僵持不下,誰也攻不破誰。
在魏、蜀、吳的三國的主公中,我最欣賞與欽佩劉備。因為他雖無諸葛亮的濟世之才,也沒有關羽的高超武藝,卻以仁德使趙云、黃忠、馬超等當世虎將的投靠,雖身居三國最弱卻能保持不滅,這是何等的'能力!
但他最讓人敬佩的品質還不止于此。當曹操以徐庶之母為威脅讓徐庶前來投靠他時,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三顧茅廬的故事就此展開。劉備前兩次去往隆重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著,無功而返。第三次,當他準備啟程時,關羽、張飛二人極力勸阻,但經過一番勸說,還是去了終于,功夫不負苦心人,劉備的耐心與誠懇打動了諸葛亮,使得他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最終因為五虎將的相繼離世和劉禪的懦弱無能,蜀國終于土崩瓦解。
三國演義里,我還有一個欽佩的對象——司馬懿。他作為一個能與諸葛亮匹敵的人物,懂得在別人面前示弱,善于隱藏自己的一舉一動。也就是這些特點,把他推上了帝王的寶座。
合上書,我的心仍在三國的世界里遨游,久久不肯離去。我細細品讀這些經典,希望他們能帶給我人生的哲理……
讀三國演義500字感想篇2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第一部代體古典名著小說,這書上的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起間,在這戰火不斷中出現了三個大國——魏、蜀、吳他們三國,他們經常爭鋒相對發生了許多令人驚嘆不已的故事,有火燒赤壁、三英戰呂布、刮過療毒等等的故事。
那么有些功勞都歸功于誰呢?當然是蜀國的軍師諸葛亮了!就舉一個例子諸葛亮在城里只有三千兵力,而司馬懿卻有是萬精兵,諸葛亮的兵嚇的東跑西竄亂了手腳,而諸葛亮卻很淡定,他想起了一個計發,那就是空城計,只見他一聲令下:“把城門打開,你們藏在房子里,而我在城樓上彈琴不管發生什么事都別出來。”只見不遠的天空全是塵土,十萬大軍就在不遠處,只見諸葛亮在優雅的彈琴,城門前有兩位士兵在掃地,他們的心情很好嘴上充滿了笑容,司馬懿心想我了解諸葛亮他一定會在城里設下重重機關,然我們大傷體力,最后再發動總攻那可就不好了,有一位大將說道:“這諸葛亮一定沒有多少兵力我們就殺過去吧!”司馬懿又說道:“安全第一撤退!”之間地上的塵土再次飛起。
至此諸葛亮嚇得一身冷汗,但是他最終還是趕走了司馬懿,得知消息的司馬懿氣得都快吐血了!
這諸葛亮真是說什么什么就有,說什么沒有什么就沒有。他只是神機妙算呀!
讀三國演義500字感想篇3
讀三國的時候,覺得人物形象很生動鮮明,有很多讓我覺得喜歡的人物,其中有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備。關羽……但是在這些人物中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和曹操。
被稱為是儒家倫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學"。"識"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內容,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于劉備,盡忠于蜀漢,最后中獻身于統一的大業中。"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尖絕"曹操是個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藝術典型家,作為一個陰謀家,他具有無窮的權勢和貪欲,與"仁義"的劉備形成鮮明的對照。他交織在陰險。奸詐。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權在握,則為所欲為,與諸葛等人的形象是鮮明的反叛,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汗獻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對手罵為"名為漢將,實為漢賊"。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雖不為人喜愛,但也深刻的體現出當時的歷史環境!
讀三國演義500字感想篇4
我國有《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四大名著。這個假期我就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中國古代,中國由十八路諸候各占一片土地。經過一段漫長的戰爭后,十八路諸候漸漸的只剩下劉備、孫權、曹操獨自稱王、稱帝,三國就形成了分別是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和曹操的魏國,三分天下。最后狡猾的司馬懿掌握了魏國的兵權,抓住了劉備的兒子劉禪(劉備死后的蜀國天子)因劉禪無能,直接投奔了司馬炎(司馬懿的孫子)而司馬炎又把吳王孫皓吞并了,三國就這樣結束了。
讀完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曹操,他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還用兵如神,精通孫子兵法。在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入許昌,取得“挾天子己令諸候”的政治優勢。先后解決掉呂布,袁術,袁召等諸候,使天下三分有其二。
我還覺得《三國演義》這本書勝過《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的兵法書。因為從這本書能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及讓我百看不厭的故事情節。
讀三國演義500字感想篇5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后,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后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后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后,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后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