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開講啦觀后感學習心得800字
黨課開講啦。強調不忘初心,就是讓我們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黨課開講啦觀后感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
黨課開講啦觀后感學習心得800字精選篇1
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向世界發出了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的豪邁誓言,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進方向,在青年人群中引發了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新中國砥礪奮進的70年,是廣大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的7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正是表現在百姓的笑容里,體現在人民的獲得感里,反映在群眾越過越紅火的好日子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的破題之鑰。廣大青年在學習全會精神后倍受鼓舞,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堅定了發展的信心。
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問題,明確提出了黨和國家制度建設的總體目標、戰略重點、工作機制和推進方式,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將帶頭在學習、思考、領悟、銘記、踐行上下功夫,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狠抓各項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執行落實,把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切實把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不斷為“中國之治”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黨課開講啦觀后感學習心得800字精選篇2
8月19日,上海市委常委會召開對照黨章、《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主題教育專題會議。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該認真學習貫通本次會議的重要精神,找差距抓落實,強化黨性意識,并真正付諸于行動。
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制度法規保障;紀律處分條例對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有著重要作用。在結合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對黨的性質、指導思想、黨員義務和權利等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能使收獲一次深刻的黨的政治理論和基礎知識教育,做到時刻守初心,溫故而知新。
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精神上的“鈣”,讓思想學習永遠堅持在路上。要認真學習黨的政治理論,嚴格堅守黨的政治紀律,堅持恪守對黨忠誠老實,堅決貫徹黨的思想方針。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用“三嚴三實”約束自己,關心國家大事,注重平時積累,時刻不忘學習,學無止境,把握正確政治方向。
加強實干觀念,克服工作上的“難”,讓走向實際持續貫徹在心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時刻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思考。在理論上學習僅僅是不夠的,還要運用到實際中去,從一點一滴做起,腳踏實地完成工作中的每一步,發揚奉獻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一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盡自己所能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
在當今社會中,有一些黨員認為加入共產黨后就沒有必要繼續學習,思想渙散,謀取私利,甚至沒有經受住誘惑觸碰紅線,這樣的行為是大錯特錯的。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時刻不忘重溫經典材料,及時學習最新方針政策,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黨課開講啦觀后感學習心得800字精選篇3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座談會18日在京召開。陳希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從嚴從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主題教育順利實現預期目標、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陳希會上的強調簡潔凝練,是對廣大黨員干部的殷切期盼,同時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就是要以工作成效來檢驗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效果,進一步推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全會通過的《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的一項重要工作,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必須提高對此項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向深入,切實扛起政治責任,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四個意識”和堅定的“四個自信”,扎實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實績,為助力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貢獻自身的力量與智慧。
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總的來說,須做到以下四點:一是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扎實推進整改落實特別是專項整治工作。二是要探索建立管根本、利長遠、重實效的長效機制,不斷鞏固和深化主題教育成果。三是要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推動主題教育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相互促進。四是要壓實領導指導責任,確保主題教育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兩彈一星”工程、脫貧攻堅、中國天眼項目、國產大型客機……這些驕人的詞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讓弱小的中華民族逐步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并高速邁向復興。
黨課開講啦觀后感學習心得800字精選篇4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這是清康熙年間河南內鄉縣衙的一副銘聯,樸實無華,很有哲理,講的是為官必須增強群眾觀念,廉潔奉公,愛民如子。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重視群眾工作,也是我黨一貫以來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如果處理不好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黨很有可能喪失存在和發展的根基和力量源泉。知之愈深,行之愈篤。新時期我們的黨員干部更應該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不忘初心,讓黨的優良傳統及時回歸人心,回歸基層的全部工作中,從而不斷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
不忘初心,就要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自覺踐行群眾路線,認識是基礎、是前提,必須把深化認識放在首要位置。黨員干部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把對黨、共產主義的樸素、感性認識升華為深刻、理性的認識,做到理論上成熟、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行動上自覺。
要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守牢黨性原則防線、思想道德防線和法制紀律防線,在復雜的形勢下絕不動搖信仰,在燈紅酒綠中決不出賣靈魂,在權力面前絕不背離宗旨,在利益面前絕不玷辱人格,在困難面前絕不喪失斗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不忘初心,就要不失黨員本色。
對于共產黨人來說,無論職位多高、權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任何時候都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上。
要始終謹記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善于從群眾立場上了解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知道群眾想什么,擁護什么,反對什么,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最大的追求。
要始終向群眾敞開大門,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以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具體困難為重點,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真正把愛民之心、為民之舉、富民之策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做到與人民群眾思想相同、感情相通,保持與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對群眾關心的問題要不斷細化措施,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突破,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推進,確保每一件實事都真正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不忘初心,就要敢于擔當負責。
新形勢下,我們黨承擔的歷史使命重大,面臨的風險和考驗加大,加強黨的建設的任務艱巨,對黨員干部擔當負責、守紀律講規矩的要求更加突出。黨員干部要自覺把“三嚴三實”作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為為官用權的警世箴言,作為干事創業的行為準則。始終做到心中裝著人民,牢固樹立為官就是服務的思想,對權力、錢財、名利“思知足以自戒”,不汲汲于功名、不惜惜于富貴。
要發揚“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以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敢于直面改革發展難題,冷靜應對復雜嚴峻局面,特別是敢于面對難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矛盾。
要不斷增強責任心,把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發展、解難題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愛崗敬業、勤奮工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強化黨的建設、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為人民謀利益,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上,用真摯的感情關心群眾冷暖安危;
要時刻警醒自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切腐蝕誘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獨慎初慎微,防微杜漸”告誡,嚴格遵守黨紀國法,時刻用黨性原則對照自己,用黨紀國法規范自己,明辨是非曲直,劃清榮辱界限,任何時候不搞特殊化,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黨課開講啦觀后感學習心得800字精選篇5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最終的夢想又是什么?古時候,《大學》里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傳統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圣賢之人。而到了當代,繼黨的_報告首次將“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之后,黨的十九大報告又進一步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從“授業解惑者”到“老師”、從“‘四有’好老師”到“引路人”,我們的社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教師群體的角色定位和使命擔當不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但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是不變的——即教書育人。那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不忘教育的初心、牢記新時代的使命呢?談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立德樹人是根本。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政策,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用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專業水平教書育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熱愛,才能噴涌出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才能為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履職擔當是基礎。身為教育者,我們要清楚“三培養”——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我們要堅持“三傳播”——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我們還要做到“三塑造”——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造就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合格人才,為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輸送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再次,嚴格要求是保障。這里一是指教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只有教育者自己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繼而才能達到“四個相統一——”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二是指社會對教師的嚴格要求。當代社會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要有高素質高學歷,要懂得教學規律和教育方法及技巧,還要熟悉國家教育制度和法規等等,但正是這一系列要求,體現了教育者新時代的使命提升,也明確了我們教師發展的方向。
最后,完善自我是發展。時代的步伐邁進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的號角已經吹響。知識經濟迎來了對知識傳授者——教師更高層面上的要求。在這個特色鮮明的時代里,我們一要提高認識,樹立師德;二要更新理念,做好轉型;三要終身學習,自我充實,最終達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目的。
因此,守住教育的初心,方能換來最本真的教育效果,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任何的拔苗助長式的教育行為都將會付出一定的代價,當我們守住了教育的初心,教育的效果自然就會得到很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