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1000字
《輝煌中國》是由中國共產黨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6集電視紀錄片。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第一集“圓夢工程”透過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復興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中國移動互聯網等一個個超級工程,領略五年來,以中國高鐵為代表的一張張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大網,如何編織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圓夢工程”顧名思義是用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返哺于社會民眾,讓社會民眾盡情盛享祖國改革與發展帶來的殷實紅利,用“圓夢工程”帶來的獲得感,體現人民有信仰、民族希望、國家有力量。在中國經濟在砥礪前行的五年間,以中國鐵路為代表的身影,用腳踏實地的足跡遍及祖國的萬里河山,為各族兒女帶來了素有承載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中國基礎設施新版圖,而這僅僅是憧憬美好未來,彰顯中國自信的開始。
要想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圓夢工程”作為《輝煌中國》五年間社會基礎交通基礎設施的壓艙石,在中國經濟發展這趟高速列車上,如同起到火車頭作用,用一批批看得見摸得著的體工具匠心巨作向《輝煌中國》獻禮。走在世界高、精、專科技前沿,體現大國綜合實力的港珠澳大橋、蘭渝鐵路、復興號等等的“圓夢工程”,已然成為勾勒《輝煌中國》電視紀錄片中的濃厚一筆,其中最為充盈民眾幸福感與獲得感的無疑是素有“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蘭渝鐵路建設工程。
國家有力量,“圓夢工程”圓了百年夢。一百年前,《建國方略》中就出現了蘭渝鐵路的建設構想,而在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沿線地理環境面前,鐵路建設者用226座隧道、396座橋梁實現了從夢想到現實的穿越,圓了一百年前就曾構想的世紀工程。西南地區發出的中歐班列也要從這里通過,借助于這條大動脈可以節省國際運貨時間近11個小時。透過蘭渝鐵路的建成通車,可以折射出國家假使沒有攻堅力量,這條打通西部發展快車道的鐵路仍然是停留在圖紙上的空想。
歌唱祖國,《輝煌中國》用中國經濟五年間的砥礪前行,拉開了獻禮十九大的序幕;“圓夢工程”用兼濟天下的責任情懷,充盈了社會民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國家繁榮富強則用來自于全社會各行業的擼起袖子加油干,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經濟在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發展路上,以《輝煌中國》中“圓夢工程”的顏值與擔當,面向全世界展現和平崛起的中國自信。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題記
中國,一個古老的國家,卻也是一股新生的力量。
自1842年清鴉片戰爭戰敗,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起,中國人民曾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荊棘之路、苦難之路。
1945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中國的勞動人民不再遭受非人道的壓迫、剝削。但四萬萬人民,四萬萬張嘴,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民,還不能填飽自己的肚子。這個占了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該如何解決人民吃飯問題,成了黨和國家和人民所必須面對的難題。
終于,經歷了數十年的努力,在上世紀末,中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中國進入了小康社會。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一詞,古已有之。小康社會曾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普通百姓對寬裕、殷實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可見,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一直都在為達成一個理想的社會目標而奮斗。
近代,鄧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小康社會。1978年12月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實行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再一次向世界打開了國門,“對外開放”也成了一項基本國策,成了中國的強國之路。
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轉型后,正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型。在基本擺脫了溫飽社會之后,我們又要向下一個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經過了數十年的努力,我們也將按照規劃,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末,迎來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中國,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又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小康社會,處于溫飽社會和富裕社會之間。在這個社會階段,人民的各項基礎需求應得到保障。醫療、教育、養老、安全、勞動需求都應該得到保障和滿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更加注重了百姓的生活需求,更加關心、更加注重人民的生活水平。該集紀錄片,分別從各個方面介紹了五年以來,黨中央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懈努力與風斗。
孩子的教育是這個千千萬萬家庭最關系的問題之一,能否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也是天下家長的心頭事。城市中生活的我們,也許并不知情,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是多么地向往我們的學習條件。曾經,大山里,有一群孩子,他們渴望有朝一日,能通過讀書來海邊自己的命運,可是現實卻沒有允許他們讀書,他們也許一輩子都離開不了那片山林。而今,九年義務制教育基本完善,國家擔負起了這些孩子的學習經費,為平困地區的他們提供了免費的營養午餐,也派去了鄉村支教教師,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為他們的未來帶來了光明。教育制度的全面完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保障。
老人養老,同樣也是熱門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如今的老人大體都能享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以及社會福利,社會各種養老制度的完善也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養老制度的完善,是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另一重要保障。
醫保制度的全面完善,基本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中國人的身體健康和醫療服務有了保障。家庭醫生制度的完善,也讓國人看病更方便、更及時。醫療制度的完善,是社會穩定的基本保障,更是又一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紀錄片中曾有外國人說,中國是她唯一敢在夜里穿超短裙出門的地方。夜里,中國各大城市、地區的街道馬路上,都有巡警在巡視。各種案件,警察也都極高速、極高效地調查、處理。中國人民的安全有了保障,才得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勞動者的勞動是社會生產賴以進行的最基本、最活躍的要素。勞動是義務,也是權力。勞動者有著勞動的需求,勞動者們勞動的需求也應該得到滿足。中國政府十分重視人們在這方面的需求,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了就業率。盡可能滿足人們的勞動需求。勞動需求得以滿足,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末即將到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的目標也即將變為現實,這一目標的達成,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中國的國家綜合實力將提升,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輝煌中國》是由中國共產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全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脈絡,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輝煌中國》不僅僅介紹了中國是如何發展,它記錄下的大國發展軌跡,發展動向。對于我們每個人應該怎么做,怎么過更有意義的人生,也是有借鑒意義的。
說實話,看完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也得到了許多啟發。
從未見過一個國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從落后蛻變,從跟著別人學,甚至是處于技術封鎖的劣勢中,突出重圍,躋身躍入世界頂尖水平,但是中國做到了,這就是中國速度。這背后,從來沒有運氣和僥幸,這背后有每個國人的艱苦付出,以及黨的正確指導方針。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的指導思想,是我們彎道超車的秘密武器。
一個國家要強盛,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受制于人,那么國家的未來發展也會被牽制,如同被扼住咽喉。一個民族,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且大力支持創新,鼓勵創新,在創新的萌芽階段就給予它肥沃的土壤,因此,我們在不斷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成就。
在知識方面,資本主義國家是特別自私的,有利可圖,就想壟斷,把核心技術嚴密封鎖。國外核心技術對中國的封鎖,讓中國開始思索,開始模仿,到最后的創新,這也是一種磨礪。手把手地教會你,你不永遠只能跟著別人走,做得再好也是第二名,但只有通過自己的摸索,雖然一開始可能很慢,但是當你真正鉆研出來后,你面前將有無限的廣闊空間。
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的一環,怎么扶貧,精準扶貧。中國精準扶貧的特點――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這個政策由中央落實到基層,由基層落實到個人。道理很簡單,每個人都能得到個性化幫扶,那每個人脫貧之后,不就實現全面小康了嗎?但這其中的實施,離不開基層黨員的積極配合和努力。其中,洛措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我就覺得自己(沒結婚)都當媽媽了,25歲。因為他們自己不操心的事情,我常常需要替他們操心。他也不理解你的苦心。想到他們將來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想到這兒的時候,我想他們將來肯定會能懂我那種心情。"脫貧攻堅,像洛措一樣人還有很多,他們為廣大群眾服務,為廣大群眾著想,只要群眾能夠過上幸福生活,自己付出再多也不抱怨。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特別對于中醫中藥來說,傳承千年的經典,已經融入我們的血脈中,又怎么會遜色于西方醫學呢?但是,不可否認,中醫中藥,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究其原因,還是國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不自信。近代的屈辱血淚史,讓我們過于偏激,將一些瑰寶都歸為糟粕,讓經典蒙上灰塵。主席說過: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有力量。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正煥發出新的面貌,將復興之魂厚植于心。實現文化自信,這是復興中華的必要條件。
看完《輝煌中國》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考慮。目前我所學的專業為中藥制藥,正是能為弘揚中醫中藥,實現文化自信的絕佳位置。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正處在最具朝氣,最具活力的,最有創造力的年紀,而我們所屬的環境,又是最具有創新活力的大學,因此,我們應該在這最好的年華,最好的環境,著重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解讀傳統,弘揚傳統,讓故紙堆里的文化瑰寶與現代科技碰撞,展現出傳統文化最美的底蘊。當然,自己發光發熱是不夠的,也是要帶動周圍的同學一起奮斗,自己要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實現文化復興,創新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艱難的坎要跨過,此時也不應該放棄,應該堅持下來,努力攻堅,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畢竟通往成功的道路,絕對不是一帆風順,而是曲折向上的。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于近日在央視晚黃金時間播出,本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脈絡,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看了視頻,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在創新戰略驅動下還會創造更多的人間奇跡。作為普通公民,我們立足本職崗位,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借助科技發展的成果,努力充實自己,提升服務水平,提升生命質量,這也是我們在這輝煌的時代應有之舉。
曾經,一些國人信奉“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如今,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卻處處覺得外國沒有自己國家好。城市沒有國內建得漂亮,交通沒有國內便捷,安全沒有國內有保障……許多的“不如”,累積著中國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通過這次紀錄片的觀看,讓我們了解到,科技創新的發展成果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變得如此發達,人們出門旅游十分方便,走南闖北帶來諸多便利,也給諸多行業帶來福利,旅游業、快遞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的業績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交通條件發達帶動中國經濟收增長入。
我相信,努力,是黑夜里的一盞明燈,他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汗水,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階梯,他引導這我努力攀登;毅力,是人生道路中前進的動力,有了他,我們才能真正成為生活的強者。愿我們不要害怕失敗,帶著毅力勇敢地走下去,因為努力鑄就生活真強者!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在經歷了上個世紀以來的被列強壓迫的屈辱之后,我們這個民族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而更多的更嚴重的是我們喪失了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自信。即使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也依舊沒有自信,那種不自信是從骨子里面散發的,但這一部《輝煌中國》我相信肯定可以讓很多人恢復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自信。這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想法!
在這部紀錄片里,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尤其是近五年來的取得的一些成就,可以看到現在的祖國并不是像很多普通民眾所認為的那樣比不上西方的那些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一集圓夢工程里面,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的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中國網是站在世界前列的,很多的一些工程在其他國家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比如說港珠澳大橋,蘭渝鐵路,全自動化的中國上海洋山港,令外國人羨慕的我們自主研發的高鐵。不僅如此,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此熟悉的購物掃一掃,共享單車,但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移動支付是世界上覆蓋最廣的國家,葉就是說在其他國家你是不可能過上像中國那樣的便捷的生活的,共享單車也同樣如此,試想如果我們國家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持,這些是我們可以達到的嗎?這些都不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只有數一數二的強國才可以做到的東西。我們不僅僅是中國制造更是中國創造。
今天的中國可以站在世界的前沿,靠的不僅僅是GDP世界第二的強大的經濟實力,而更多的是我們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科技實力,靠的是我們民族的自強不息,而更加在于我們的創新的能力。只有創新才能占領科技的制高點,才能讓國家強起來。人才是創新的動力,人才的培養靠教育,主席也說我們有能力培養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在這些方面如此,我們也在解決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貧困,一系列脫貧攻堅的戰略的實施,能精準到按戶按人制定脫貧策略,我們的脫貧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我們有在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為此所做得的每一份的努力也可以看得到它誠心誠意的用心—為人民謀利益。而更了不起的是我們在實現這些的變化的同時葉兼顧著環境,主席上臺以來便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不僅僅要有金山銀山更要有綠水青山。
我們在撰寫著輝煌,我們在撰寫著奇跡。我們能夠實現這些成就的原因在于我們的制度,在于我們中國共產黨所探索出來的這一條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所以,我們要有清晰的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我們國家的變化,要對我們的國家的實力有自信,而不能一直活在自己所構想的世界里。我在觀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心里涌起的是滿滿的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我相信觀看過的民眾都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覺。但我在觀看完之后很想說一句‘中國人,你要自信’,畢竟這部記錄片所講述的都是我們國家在最近五年來的變化,它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你身邊的,你不能無視它也不能把它當作理所當然而要用心的去感受,看到它的成就與努力,重新擁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