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
寫觀后感需要給予肯定和贊揚好的地方,同時也要提出不足之處和看法和建議形式。寫好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篇1
星期天,我們全家十分高興地走進了向往已久的沈陽市故宮博物館。
沈陽故宮博物館是清朝入關前的一座皇宮。整個故宮是以崇政殿為中心的軸對稱圖形。進入故宮建筑群會有中路、東路和西路三條游覽路線。
我們走的是中路,首先看到了崇政殿和十王亭。崇政殿居中,十王亭左右豎立,每排各五個,整齊排開,整個建筑看起來十分威武,莊嚴肅穆。其中,我最喜歡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是清朝皇帝上早朝問政事地方,而且據說崇政殿的`搭建沒有用一根釘子,復雜的木制結構精準有序。崇政殿的顏色主要以紅色,藍色和黃色為主,內壁呈圓柱形。看著威嚴的崇政殿如同看到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坐在大殿中央,接受百官朝拜的壯觀場面。
走出崇政殿來到十王亭,這里陳列著八旗軍的各種兵器,真是應有盡有。其中火槍是我最喜歡的兵器。火槍的槍托和槍把都是木制的,槍身很長,像極了早期的步槍,顯示出了當時清朝官兵的智慧。但是也不禁讓我想到一個問題,火藥本是中國發明的,卻在清朝晚期成為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武器,心里不由地升起一陣悲傷。
"瞧!那是什么?"尋著聲音望去,我看到了大名鼎鼎的鎖子甲,立刻來了興趣。鎖子甲是古代的"防彈衣",由鐵環做成,中間一個母環控制著四個子環,環環相扣,刀槍不入。當年清軍將士不正是身穿鎖子甲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勇猛殺敵的嗎?心中不由得贊嘆鎖子甲發明者的偉大智慧!
以前我認為清朝相比其他朝代,軍事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游覽故宮時,卻從博物館的陳列中看到了清朝人的智慧與勇敢,讓我對它產生了幾分敬畏之心,更激發起研究清朝歷史的勇氣和決心。
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篇2
五顏六色的顏料,構成了我那調色盤似的童年。紅色代表喜悅、灰色代表悲哀、綠色代表驚奇……正是這一種.種色彩的出現,使我時常回憶起那像按了錄像帶的后退鍵的往事。那天一大早,我隨著媽媽一同來到歷史博物館。車上有說有笑,好不開心!
這是我對博物館的憧憬度隨之上升。最后到了目的地!哇!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古香古色的三層建筑。金色的房頂,紫色的門窗,加上那飛翹著的房檐,顯得十分的典雅壯觀。歷史博物館分上下兩層。館內收藏了超多的古書、古畫、古瓷、古硯……充分的表現出了歷史博物館的長久歷史。“這次我可真是大飽眼福了!”我不緊不慢的自言自語道。
在一樓大展廳的正面墻上,掛著歷代名人像:有南宋理學家朱熹、有明代天文學家齊顏槐,還有中國的鐵道鼻祖詹天佑……畫像的左邊是一排展櫥,展櫥里擺放著一方方巧奪天工、形態萬千的硯臺,展櫥里還陳列著牙雕、石雕、木雕和各式各樣的玉器、陶器……我覺得最搞笑的要算一尊彩色的花鳥瓷瓶了。瓶上有幾枝藍色玫瑰和三五只黃鶯,栩栩如生。忽然背后傳來了一聲“多美阿!”的贊嘆。原先,媽媽正在欣賞一尊唐代菩薩像。媽媽拉著我的手,向我解釋著她對這尊雕塑的理解……媽媽說完后,我看看媽媽又看看雕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隨之也擠出“真美!”倆字。原先一尊雕塑蘊含著這么深刻得內涵。
看來我還真來對了,能夠欣賞到這么多的歷史文物,讓我的視覺細胞又來了一次沖擊。哈哈!你們也來參觀吧!
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篇3
在我8歲的一個寒假中,爸爸帶領了我前往了首都北京,參觀了軍事博物館。
我們到了軍事博物館,進入大廳,便在無數的武器彈藥中構成了凝重的肅殺氣氛,但這剛剛凝結成的氣氛,就被旁邊熙熙攘攘的人群的喧鬧聲給消失了。那無數的炮彈連成一片,有核彈、閃光彈、魚雷、加長版AK-47炮彈,也有許多坦克車:K-2、K-18、S-1876a……使人眼花繚亂。
我們先到了地下的魚雷區,那里的魚雷有大有小,有筆袋那么大的,有一個屋子那么大的,甚至還有能夠“隱形的”超輕魚雷。里面的魚雷應有盡有,我在魚雷區中找到了一個兩棲魚雷,這種魚雷有強大的適應性,能夠裝在潛艇上,也能夠裝在異常制作的坦克上,只需投入發射艙,就能夠發射。
然后我們前往了機槍子彈和機槍區,那里的槍都與子彈牢牢地綁在了一塊,每一個槍都十分威武,那上頭的簡介令人驚心動魄,誰都不會想得到這小小的手槍能爆發出了如此之大的威力。
我們不但看了手槍和魚雷,并且看了新展出的航母。我們明白軍事博物館剛剛展出了與真正航母10:1的袖珍級的航母,但沒想到人排得那么長,足足有30多位。最終輪到我們登上航母了,那精致的零件,那細膩的線條,那宏偉的設計,都令人嘆為觀止。
我們參觀完了所有的物品,不禁贊嘆:科技宏博發展,人才衡量之己!我們此刻就應當好好準備,好好加油,爭取努力,拼搏奮斗,爭取在“小升初考試”中成為21世紀最好的“初中生”。
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篇4
今天,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在家委會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博興縣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的大廳,最醒目的是坐落在大廳中央的天祿。第一間屋里全都是些石頭,上面有的刻著佛像,還有的刻著字。再往另一邊走,有許多蓮花寶座,這時我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么蓮花寶座上面沒有佛像呢?好奇之下,我問了博物館的阿姨,阿姨告訴我說,“這些蓮花寶座上原本是有佛像的,只是有的被人偷走了,還有的找不到了”。雖然這些蓮花雕刻非常精美,但缺少了上面的佛像,真讓人遺憾。
接下來,博物館的阿姨帶領我們來到了一個露天的小院,小院里是一排人物雕像。他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第一個雕像沒有名字,同學們就好奇地向博物館的阿姨詢問,阿姨告訴我們說那是翁仲。所謂的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約在秦漢時代就被漢人引入關內,當作宮殿的裝飾物。
從小院回到大廳,我們從東樓梯上了二樓。首先應入眼簾的是許多玻璃瓶,每一個玻璃瓶里都有一個動物標本,有可以產珍珠的珍珠海貝,有各種魚類,還有可怕的蛇等等。
再往南走有三間房屋,我進了第一間,那里有一個麋鹿頭頭骨,有許多賞瓶,還有一匹陶馬,它是漢代的。這些對我來說都沒有門口的象牙吸引人,那個象牙長兩米多。
第二間是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物,有布老虎什么的。第三個門里面有王竹川同志的錢包、王英才同志的照片等等。
整個博物館被我們詳細地看了個遍,最讓我留戀的是那些玻璃瓶中的小動物標本。最后,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很高興能有今天的這個參觀活動,博物館讓我知道了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給了我無限的遐想。
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篇5
周五下午,我們全班在大隊輔導員施老師和班主任陳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去了“大煙囪”博物館。其實它的真名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但因為這個名字太難記了,而且大煙囪又高又大,印象深刻,所以我們就給博物館改了名。你知道嗎?大煙囪還是個巨大溫度計,我們在南浦大橋上就遠遠地看到了溫度——21攝氏度。
走進展廳,我們就發現許多似人非人、似蜻蜓非蜻蜓的怪物在半空中“飄”。他們頭部和胸部都是蜻蜓,卻長著人的腰和腿,我們這些膽小的女生都嚇得毛骨悚然,想趕緊逃跑。
我們又接連看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怪物。比如說,明明是一只青蛙,但它的眼睛卻是人的嘴唇;一只瓢蟲的殼竟然是人的舌頭。這些雖然只是照片,但栩栩如生,看著令人害怕,好恐怖呀!
怎么會出現這些怪物的呢?講解員告訴我們,是因為這些生物的基因發生了轉變。我們還觀看了視頻,原來科學家切除了一種生物的一小部分基因,換上了另一種生物的一部分基因,就會變出新品種的生物了。真是太神奇了!如果生命可以這樣重組,那說不定以后我們人類真的能長出翅膀,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翱翔。到那時,我的“飛翔夢”就真的實現了。
到了三樓,我們去了絲網版畫工作室,工作人員發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小包。當我們用刮板把顏料刮下來時,就會在包上印出不同的花紋。按照小朋友力氣的大小,花紋顏色的深淺也不同,挺有意思的。
手工DIY后,我們就打道回府了。今天的參觀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無限的可能。科學真是太神奇了!
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篇6
在星期三的早上,老師組織我們四年級全體學生參觀安康博物館,我們在學校教學樓樓下集合,同學們穿著整潔的校服,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然后坐著公交車,唱著郊游的兒歌來到了博物館。我們像小鳥一樣從車上飛奔下來,一眼看到的是一個奇形怪狀的石頭上雕刻著安康歷史博物館幾個字,大家都興奮的叫著目的地到了,目的達到了!
當我們走進博物館里,我們都很驚訝,因為這里面很大,大的超乎我們的想象。有一位帶著我們參觀的姐姐說這個博物館已經有二十多年了,里面收藏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比如:石斧、石刀、銅鏡聽完我們迫不及待的想馬上參觀,在姐姐的帶領下我看到了許多動物標本,有羚羊、大熊貓、金絲猴還有十八羅漢,有的十八羅漢的手都不見了。姐姐說:失去的東西是永遠找不回來了!我覺得非常可惜。
我們還去了科技館參觀,里面所有的東西都是最先進的。我玩了許多東西,我最感興趣的是球球冒險記,驚險刺激讓人愛不釋手。我們還看了機器人跳舞,在遙控器的操縱下兩個一紅一藍的機器人不停的扭動著身體,變幻出各種姿勢,可好看了。可惜參觀時間太短,很快我們就要返回了。
參觀完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古代用的東西和許多我不認識的東西,他們都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象征,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將來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有用的東西,為人類服務!
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篇7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占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里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家具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筑和連廊組合而成,構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于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浙江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改稱浙江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98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數據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余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超多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
博物館參觀觀后感600字篇8
今天,我和父母去了上海博物館。一下車,博物館前八座宏偉的漢白玉雕像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博物館由方形底座和巨型穹頂組成,分為四層,各有特色。一樓是青銅博物館,二樓是陶瓷博物館,三樓是書畫博物館,四樓是貨幣博物館。
我們帶著有序的參觀團隊進入博物館大廳,首先來到青銅博物館。里面的青銅器令人眼花繚亂,達丁、西尊、黃丸等青銅器歷史悠久。達丁鑄造于公元前10世紀末,幾千年前,古人就能創造出如此精美圖案的宏偉青銅器,真是令人驚嘆!
參觀完青銅博物館后,我們來到了陶瓷博物館。我發現了兩件非常不同的瓷器。一種叫如潘瑤,是北宋時期的一種茶壺。它的質地很硬,直到現在都沒有磨損的痕跡。我覺得一定是古代無名藝人的心血。相反,大汶口文化中的黑陶空心高柄杯,質輕易碎,壁厚只有一毫米,故稱“蛋殼陶”。
看了這么多文物,我最喜歡的是青花瓷。雪白的瓷器上畫著藍龍。這些龍栩栩如生,有的光著頭,仿佛在找人比拼;有的兩條龍糾纏在一起,好像在打架;有的努力飛向天空,仿佛摘太陽……看著這些矯健的龍,不禁暗暗贊嘆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藝。
一天飛逝而過,很快就離開了博物館。回頭看看身后的博物館,我深深地感覺到,中國的古代文物絕不是純粹的藝術品,而是時代的象征。青銅器、瓷器、雕塑、繪畫和書法沉淀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我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