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本民族的文化作品,從而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什么樣的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方便大家學習。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1
《綠皮書》才上映了幾天,便獲得了一大波好評,并且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最佳影片等多項榮譽。該片主要講訴了一位白人混混托尼.利普,因為原來工作的地方倒閉,不得不為一位黑人鋼琴家唐.雪利當司機,一路上,他們彼此成就,最后跨越了種族歧視,成為親密好友的故事。
劇情不算特別起伏,但也一環扣著一環,緩慢的節奏讓人有足夠的空間思考。影片中,種種對黑人的不公讓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位著名的鋼琴家因為是“有色人種”所以不能彈奏貝多芬、肖邦等歐洲大家的作品,出來演出不僅要受到別人異樣的目光,還要面對一次次侮辱和欺凌。而相反,他的司機托尼,因為是白人,哪怕是個小混混,到哪都能受到別人的尊重,這顯然十分不公。
但是當我們在譴責電影里社會對黑人的種種約束時,我們也該好好反思:如果非洲地區的國家十分強大的話,還會有人敢當著他們的面叫聲“黑佬”嗎?在人們的印象中,非洲就是窮、臟、落后的代名詞。而問題就在這里,當一個國家落后的時候,就會面臨強國的欺凌。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落后就要挨打!”這永遠是一條不變的真理。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反抗的機會,但就是因為科技的落后和印刻在人們腦中的奴性,將這個原來創造了文明的地區停滯不前。當人類用木棍打鳥獸時,非洲人民用智慧發明了回旋鏢,這樣更方便于捕捉會飛的禽類;當人類無奈于生老病死時,古埃及人民的醫術也是超過當時的所有國家。可當人類發明了手槍、炸藥、飛機、大炮時,他們依舊停滯在這現有的文明上,沒有絲毫革命性的改革和變動,受人打壓時也沒有反抗的能力。
而我們中國,也曾今有過灰暗的時期。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在中國領土上燒殺搶奪“滿載而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對我們南京的大屠殺,日本人踐踏在以中國人的尸體筑成的板油路上,狂笑不止……是什么讓這些毫無人性的官兵肆掠我中國的人民?是當時的落后,是落后讓那些滿臉堆笑的日本屠夫,踩在我們中國人的身體上輕蔑地說聲“支那人”。
但不同的是,我們中國人有著強大的信念所支撐!“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千古名句激勵著我們每一代中國人。所以,今天,我們才能夠讀出這樣的句子“在無數藍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我有著一雙寶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這部影片中,許多鏡頭都值得生活安謐的人們思考:其實你的自信并不完全來源于你的優秀,更在于你背后那個強大的國家!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沒有誰比誰高貴,多的只是那一點自信!
我覺得《綠皮書》這部電影不僅是讓人們放下種族歧視,更告訴了每一個人:不管你是誰,都有獲得成功的權利!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2
在早春初現的一個下午,觀看了一部奧斯卡得獎的影片“綠皮書”。故事的背景是發發生在20世紀的紐約,一個主人公是剛剛失業還承擔養家責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個漂亮、溫柔、大體和知性的一個妻子,還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子。此時的他,不得不為了50美金的報酬而參加了一個吃熱狗的對賭比賽,26個熱狗的成績贏了這50美金,也給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責任—下個月的房租有著著落。另一個主人公是音樂博士正準備找一個司機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個應聘一個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時期2個月。巡演開始,影片的正文也隨著巡演的開始開始了。一輛開往南方的綠皮車載著2個人,車上有一本綠皮車,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時正是10月的金秋,約定的歸來時間是圣誕前夜。
此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各個州對黑人的歧視程度也不一樣,除各別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許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廳不允許黑人酒店進餐,故事圍繞著種族歧視,圍繞著2個主人公觀念和文化的相互滲透而展開。
黑人藝術家博士雪利,初使溫文爾雅,衣服西裝革履,吃飯只用刀叉,從來沒有食用過肯德基的雞翅。隨著影片的進程,托尼處處扮演著雪利拯救者的著色,從酒吧處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來刷盤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點酒時露富,險些遭到搶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槍隨身攜帶。托尼要經常往家里寄信,因為打電話太貴,寫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寫信時只是流水賬,雪利教會了托尼寫信,從流水賬到詩情畫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親戚朋友面前讀丈夫的來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這樣一路走來,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給了對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對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雪利學會了徒手吃雞,而托尼學會了生活中的細節,不亂扔垃圾,注意小節。
在大雪肆虐的圣誕前夜的晚上,他們開著綠皮車載著綠皮書終于回到了紐約。此時,雪利在開車,托尼在車上睡覺。為了能讓托尼在約定時間回到妻兒身邊,沒有答應托尼住汽車旅館的要求而是替下開車疲憊到已睜不開雙眼的托尼,風雪兼程中回到紐約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為了錢嗎?不是,在紐約,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拿著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級場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確定的事情,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影片結束了,2個小時的時間,訴說了一段歷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國歷史上與種族歧視斗爭的革命史,雖然只是冰山一角。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3
夕陽西下,余暉的美妙讓人止不住贊嘆,仿佛世間所有的美好留在了那一刻。“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周五的下課鈴打響了,拋下一星期的勞累,我前去天街,去享受那份自由的美好。在那里,我品嘗了美味的酸菜魚;在那里,我體驗到了屬于人世間的繁華;更在那里,我欣賞了充滿哲理的電影《綠皮書》。
《GreenBook》曾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位來自意大利卻住在紐約,為人粗暴卻十分善良的托尼和一位黑人藝術家(鋼琴家)“唐”。托尼因失業,而被“唐”雇傭為司機。托尼,曾是一個把黑人喝過的杯子都扔掉的白人,后來慢慢被“唐”而感動,越發敬佩“唐”。
“唐”博士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來源于當時社會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當時社會只有為白人工作的黑人,幾乎沒有為黑人工作的白人。所以,這種孤獨也來自“唐”與同膚色同胞的一種巨大的經濟差異。
音樂方面雖然大有成就,但成就的背后,卻有一夜夜的孤寂與酒。“唐”是有家人的,他的哥哥有自己的聯系方式,卻一直沒有與他來往,“唐”本可以主動聯系他們,可是他邁不開這一步,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哥哥也有這樣的種族歧視。
影片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事實就是如此。
電影中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唐”行駛的車子在路上發動機過熱,托尼不得不停下來修理,正巧,旁邊是一片農場,一群黑人穿著衣衫襤褸在烈日下勞動。“唐”開車門下來透透氣,他衣著考究,優雅端莊,使得那此黑人用奇怪的眼光看他。同是一個種族的人,差異是如此巨大,“唐”也看見他們,心中總不是滋味。
在白人的生活圈中,“唐”在舞臺上演奏時,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家,可下了臺,仍是白人眼中十分低下的黑人。
“唐”不被白人接納與認同,也沒有融入到黑人群體中,他痛苦地處在這個世界人類的交界處,他孤獨又痛苦地在這個世界上飄零,讓人看了都替他悲傷。
在臨近結尾時,“唐”肆意地去黑人酒吧去享受那份快樂,他學會了擁抱自己的同胞,勇于邁出了那一步,最終的收獲是溫暖。
白人托尼,對“唐”從起初的厭惡到對“唐”最后的誓死保護,無一處不體現著人世間的溫情。
影片的最后,“唐”與托尼的家人一起度過了溫馨的平安夜。
種族卑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卻面對生活。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4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綠皮書,回到家后,感覺猶如男主回家時發生了很多,電影給我了很多啟發。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電影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自己。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問題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這些地方并不會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而得到改變。這個世界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是物質和金錢不能夠解決的。比如人的觀念,國家的政治民主,開放,和自由。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美國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汽車,冰箱,電話,電視直播和住房。已經是一個十分發到的社會。但是在社會階級中還存在很多很多問題。特別是對黑人的公平對待方面存在嚴重歧視。電影中這位鋼琴師,盡管他社會地位高,收入豐厚,但是由于膚色原因,還是被各種刁難和歧視。這并不會由于他的收入而改變。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階級方面真是非常非常糟糕。
反觀我們現在的中國,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但是在人文,宗教,民主,言論自由,法制等等方面還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我們的互聯網和言論還在遭到嚴格的管控。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鼓勵。美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們的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們的努力真正的改變了國家和世界。正如片子中這位黑人鋼琴師所做的一樣。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做的也是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和世界。不要埋怨或怨天尤人,要想辦法努力為社會正義公平,法制民主做貢獻。美國人是值得驕傲的,因為回看到現在,他們在種族階級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盡管他們在種族歧視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確確實實可以看到,他們取得了巨大進步。黑人在美國已經得到了更公平和平等的對待。美國也已經選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中國也需要努力,改變人的觀念和想法,創建更法制和民主的社會。
同時,片中的鋼琴師給我了很多的啟發。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叫做:主要看氣質。影片中,無論這位黑人鋼琴師面對多少的刁難,他總是很坦然的去面對。從來不怨天尤人,從來不抱怨。就猶如他選擇了去美國南部去巡回演出,路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從來沒有聽他抱怨為什么要來這里,早知道我就不來了云云。或許他心中懷著更大的理想。或許這就是他的氣質。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時候我們可以控制,有時候我們并不能。如果發生了,我們會怎么面對呢?主要看氣質。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么。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5
綠色,是一種美好的顏色。自然界中的綠色,給人生機盎然的感覺;生活中的綠色,更代表著環保,意味著一路暢通。但是在上世紀中期,一本綠色的小冊子,卻是黑人手里拿著的一份“恥辱”。綠皮書全稱為“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是專門為黑人而寫的一本旅行指南,而電影《綠皮書》片名的靈感正是得益于此。
偶然瀏覽手機網頁,得知《綠皮書》斬獲第91屆奧斯卡三項大獎,3月1日全國公映。于是,在一個周末的午后,欣賞了這部感人的影片。
《綠皮書》是一部喜劇、傳記類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是一部笑中帶淚的溫暖人心的作品。
一名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博士,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托尼做司機。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里,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行程臨近結束,兩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見......
劇中的兩位角色把人種之間微妙的反差感演繹得十分到位,一個舉止粗魯的白人司機,坐在后排尊貴座位上的則是舉止優雅的黑人鋼琴家。一個大老粗和一個優雅的藝術家,一個白色上等人和一個黑皮膚的受歧視的下等人,在觀念與生活習慣方面迥異的兩個人,因善良、純真而彼此改變,最終真情相擁。其中有那么一刻,對于劇中歧視黑人的行徑,讓人心生酸楚,但最終圣誕節之夜鋼琴家與司機的擁抱,讓冰雪消融,頃刻春暖花開。
在上個世紀中期,黑人還不能受到平等對待。1936年出版的第一本綠皮書里,標注了每個城市黑人可以進入的旅店或餐廳,如果沒有它,黑人到了美國南方出行甚至會遭到羞辱和危險。直到60年代中期,平權運動有了進展,才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了解了這樣的背景,就不難理解劇中黑人演奏家唐博士的苦與痛。
劇中的唐謝利博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但是,要命的是,在那個年代,他擁有黑色的皮膚。在比較發達的北方,他有一定生活空間。被邀演出,生活富足。但是,骨子里的歧視,使他脆弱,只想隱藏。
比如,他的家中,用極盡昂貴的奢侈品裝飾,需要展示的是一份“浮華”。他接待客人的座位,是“高高在上”的座椅,需要的是身體上的“高貴”。他明明是一位演奏家,可就是喜歡別人稱他為“博士”,且擁有多個頭銜。比如,生活中的他,不在車上吃東西,不吃(只有黑人才吃的)炸雞,不隨便撿拾他人物品,不在公共場合吸煙,白色垃圾絕不隨便丟棄,他雖然是黑色的皮膚,但是在行為修養上已經完全達到了白色上等人的水準。甚至于“超越”。而這一切,都是他極其渴望擁有真正的尊嚴的脆弱表現。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6
總有一些感動,在不經意間進入你的生活,可能是一個簡單地微笑,一次緊緊地握手,或者是一部普通的電影。
電影《綠皮書》一直保存在電腦的硬盤里,夜深人靜的周末,家人孩子已入睡,這時是我自由的時間,打算通過電影放松身心的疲勞,忘記工作上的煩惱。
這部電影,是近兩年來,最讓我感到心情愉悅的一部電影,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要講的是:美國黑人和白人的一次旅行。
在電影中我感受到的是,一個是著名的黑人鋼琴音樂家,一個是歌舞廳里游手好閑的白人混混,在這次旅行中,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性格迥異的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信任、快樂還有成長。
音樂家教小混混寫情信給愛人,教會混混人生選擇,混混幫助音樂家走出孤獨,并且幫助解決生活上的麻煩,相互影響互相成長。
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中有一句話是這么寫的:
對于朋友來說,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種膚淺含混的“夠意思”、“講義氣”,而是幫助對方成長——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朋友在一起應該是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共同成長,這樣的友誼才有意義,才能更持久。
黑色的皮膚襯托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在彈奏完畢后獲得大家的認可,這“潔白”的笑容顯得更具魅力。重要的還不是這個笑容,而是黑人音樂家在黑人小酒吧里彈奏時感受到的放松與快樂,遠比在富麗堂皇的別墅為高貴的白人彈奏開心得多。
因為他知道在這里沒有歧視,不管是在臺上還是臺下,他都能獲得尊敬,所以他后來在臺上與其他人合奏的時候,他開心的站起來半蹲著彈奏,臉上堆積著的笑容,讓作為觀眾的我也為他開心歡樂,并且跟著電影里的音樂舞動著我的雙肩。
快樂其實就這么簡單,一部電影,都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
黑人音樂家在去別墅彈奏之前,問過小混混:“你要進去嗎?”,小混混沒有選擇進去,而是站在外面聆聽和其它司機賭博玩色子。
音樂家給予小混混選擇的機會,這個機會能夠近距離的欣賞音樂,與更有學識、更有涵養的人接觸,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但他沒有意識到這點。
人生當中,時時刻刻都是在選擇,你選擇與什么樣的人為伍,選擇整天打牌打游戲還是閱讀運動,最終的結果是不同的,時間會懲罰那些自己選擇錯誤的人。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選擇決定命運,是在書籍《財富自由之路》里,印象很深刻。
一部電影,能夠讓觀眾感到快樂與成長,這就是一部好的電影,所以強烈推薦。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7
電影中的優雅鋼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機,一個感覺高高在上,一個太接地氣,一個收入豐厚,一個為生計忙碌,一個經常是手捧一本書,一個經常是手抓一雞塊,一個處事得體,一個簡單直接……
太多差異的兩個人走在了一起,都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敬業,都穿著非常得體,一路走來,互相影響、互相幫助,除了友情的暖,還是輕松的笑,討論了很多關于人性,孤獨,偏見的話題,但沒有說教,而是用趣味傳達溫情,暖化了人的內心。
電影讓人領略了美國不同洲的風景和酒店,也讓人感觸深刻,有內涵,相對國內大部分肥皂劇來說,質量確實較高,有中心、有主線,有清晰的傳遞路線。
家庭的紐帶:家庭很重要,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過各樣的方式賺錢,養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為了賺錢愿意離開家兩個月,電影傳遞了離開家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會很重要,再怎么樣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則就“沒有他的床了”。
讓人不得不思考“人活著是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傳情的紙信:為了省長途電話費,托尼一路給家里的妻子寫了好多信,從一開始的流水帳到后面的講情畫意,從開始的照寫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寫得已經讓音樂大師都覺得滿意,妻子看得感動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說明交流很重要,表達很重要。
然而在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誰還會寫信呢?我們或許已經失去了這個途經。
快樂是什么:是點燃一個煙,是喝一杯酒,是看一會書,是寫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雞塊,是在大眾的酒吧里彈一曲音樂,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間一次簡單的聊天,是在無垠的公路行駛……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是自然隨性、簡單純粹的一個小舉動。
而我們如今的快樂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忙著追求物質和一些不可及的東西,或許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舉止的隨意粗俗,包括有點難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撿塊石頭那樣的小便宜,從扔掉別人喝過的杯子到同桌吃飯、共睡一間……
而生活中的我們或許太計較一些事情,太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電影還告訴我們什么:
要有改變的勇氣,要學著嘗試。
要聽爸爸的話“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象最后一頓"。
孤獨是什么?不要總是一個人呆著,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頭有時候解決不了什么,有時也能解決點問題,面對別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態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