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
寫觀后感的過程是一種對電影深層內容的分析和解讀,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思考電影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怎樣寫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這里提供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分享,供大家參考。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1
"在這個世界上,希望和鉆石一樣珍貴."如果你選擇希望,你就有理由堅持生活。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是太陽進入老年,地球上的人們帶著地球去尋找新的家園以求生存。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輝和災難來臨時人們之間的真摯情感。
故事中的人有勇氣去做,因為他們選擇了希望。如果它們不努力工作,而是舒適地等待滅絕,結果會完全不同。即使前面的過程很困難,但未來是美好的。后者,即使過程簡單,也注定要滅亡。這是希望的力量。
鉆石很珍貴,因為它能反射成千上萬種顏色的光。希望,給它一束人類的光輝,它一定會給你一個多彩的成功世界,所以希望像鉆石一樣珍貴。
小說中有一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叛軍想把堅持在地球上游蕩的5000名士兵凍死。但是5000名士兵中沒有一個人屈服并乞求憐憫。他們說:“讓人類永遠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們選擇了全人類的希望,而不是他們自己的。死刑執行一小時后,氦閃爆發,太陽開始死亡,所以5000名士兵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的選擇拯救了人類。這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選擇希望的例子,比如“豬很強壯”。如果它沒有選擇希望,如果它在廢墟中堅持了九天的希望,它今天怎么能過上舒適的生活呢?還有最美麗的老師張麗麗,她為——個孩子的未來選擇了更高的希望。她繼續努力,把三個學生從疾病中解救出來,給了他們生命和健康。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真誠的情感,但它能帶領人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選擇希望嗎?
我想是的。當生活、學習和工作不令人滿意時,我們應該選擇希望并堅持下去。每當我穿過峽谷,沿著崎嶇的小路行走時,一片綠蔭出現在我面前,我的心突然變得清晰起來。如果你選擇希望,希望也會選擇你,給你帶來光明的未來。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希望比鉆石更珍貴!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2
在漫無邊際的宇宙中,一股龐大的力量正在緩緩的運作,這就是——人類。
多年后,太陽在慢慢膨脹,過不了多久便會爆炸。聯合政府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便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所以人類只能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移民方舟,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星空中所有的恒星都是通過核聚變獲取能量,轉化為我們熟悉的光和熱。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內部的氫元素會越來越少,氦元素就會越來越多。那么有一天,氦元素在太陽中心區域聚集,并引發氦元素的核聚變,這個過程便被稱為“氦閃”。
整個計劃被分為五。剎車時代,逃逸時代,前流浪時代,后流浪時代和新太陽時代。在電影中進行第二步時,卻發生了巨大的變。木星在不斷的接近地球,如果兩者相撞,那么就會出現地球被摧毀,木星將地球整個吞沒。男主人公最后想到了小時候他爸爸跟他說的話,便利用了這一點挽救了地球上的所有人。
在這部電影中,人們把七情六欲給拋棄了,大家關心的只有生死、逃亡。他們甚至會對愛情、友情這樣的事感到莫名其妙,因為求生的欲望戰勝了一切……而正是因為這樣,人們腦海中只有兩個字——“希望”。只有希望人們才能逃離,只有希望人們才能生存,只有希望……
從電影院出來,我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這些話語,還有《流浪地球》讓人震撼,卻又不得不讓人沉思的場面。回家路上看著那些繁華的街道,我不斷問自己,地球真的會變成那樣嗎?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未來太陽迅速衰老,極度膨脹,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于是人類傾其所有在地球表面上裝滿發動機,推動這個星球在太陽氦引發爆炸之前,去往比鄰的星系尋找新家園。而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終在父輩的感召之下成長,成為讓地球從木星引力中掙脫出來的英雄。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事。
電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飛雪,氣溫直達零下84度,所以人們居住在地下城里,當他們開車走過x市,指著一座隱約能看到電線和路牌的冰山,說這就是自己的家時,我的眼淚便流了出來,是啊,多年以來的地球已荒唐的辨認不出來了,若辨了出來,卻也只能是重溫和回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歡歡快快的領著行李包,住進去了,這所謂的地球,又何嘗不是人類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嘗不是原先的家回不了,精神沒了寄托呢?甚至是對“流浪”與“回家”這一組關系的理解,都充滿了中國式的對家的向往、對故土的眷戀——面對危機的人類,竟然帶著地球這個家園一起去往遠方。
人們把家這個詞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才會選擇帶著地球這個家園去流浪,真希望以后我們人類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這個災難發生。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團結,什么叫希望,什么叫犧牲所值,什么叫家。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3
太陽內核急速老化,那時的世界是怎樣的呢?人們該如何應對?出于這個好奇心,我走進了電影院,去觀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
當電影畫面跳轉出來,我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太陽內核老化時的世界竟是千里冰封,極其寒冷的。人們再也不能住在地面上,只能居住在空間狹小的地下城。為了拯救地球,人們齊心協力建造了成千上萬臺以巖石為燃料的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到達另外一個更適宜生存的恒星帶。從此,地球開始了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途中,發生了許多令人傷心的事情。杭州等地的發動機因為木星的引力陸續停轉,上海等地下城毀滅等等,讓我揪心不已。而這些事情中體現的中國精神讓我感動不已。
是誰在發動機停轉時,爭分奪秒,不顧生命危險得運送火石?是我們中國人!是誰在地球木星即將相撞時挺身而出?是我們中國人!是誰犧牲了自己拯救了整個地球?是我們中國人!是誰在聯合國都放棄的時候,還在堅持?還是我們中國人!我為我們中國人的這份精神而自豪。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4
大年初三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去銀河電影城觀看了正在熱播的影片——《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是根據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改編而成的,雖然不及原著的內容豐滿,但是還是精彩的,尤其是其中的中國元素,特別打動人心。它主要講了太陽即將爆發氦閃,為了躲避災難,人類耗盡所有資源,建造了無數臺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人馬座比鄰星,成為比鄰星的衛星。但是事情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順利,地球在經過木星軌道時,地球引力被木星捕獲,就在地球即將突破木星的洛希極限時,為了將地球推離木星,人們想到利用地球發動機爆炸所產生的熱量引爆木星,然后利用它的沖擊波將地球推離木星的方法。可是還差5000公里才能到達木星,這時主人公劉啟的爸爸劉培強不惜犧牲自己駕駛著空間站,用空間站里的500噸燃料引爆了木星,拯救了全人類的故事。在影片里,劉啟成長的17年里都沒有見過爸爸,所以他恨爸爸,覺得他從來沒有關注過自己,他也不配做自己的父親。然而,直到爸爸駕駛空間站沖進等離子光柱時,他才忽然明白,原來爸爸并不是不愛自己,而是為了全人類的幸福,犧牲了自己的小家。
這讓我想起了幾天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從學校上課回來,是爸爸來接我的,他一眼就看到我身上的墻粉,原本晴朗的臉一下子就陰沉下來,問我這是怎么弄臟的?可還沒等我開口,他的火氣就冒上來了,當眾訓斥了我。那一刻,我無地自容,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回到家后,他也不理睬我。我想他肯定永遠不會理我了。可是第二天,爸爸就給買了一雙新鞋子,還親切地招呼過試試看合不合適。然后又坐到我身邊,心平氣和地說了許多鼓勵我的話。這時,我才知道爸爸并不是不愛我,只是他希望我能在各方面表現更加優秀。
爸爸的愛是深沉的,是難以察覺的。它可能藏在訓斥中,也可能躲在某個你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注視著你。爸爸的愛,需要我們用心體會才能感受到。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5
我們是人類,一種看似高級、實則肉體脆弱不堪的生物。
那么如果有一天太陽系崩潰地球也即將滅亡的話,我們要逃離的唯一倚仗便是頭腦,那個可以創造無限科技的、帶給人類文明希望的頭腦。
《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在這樣黑暗卻又充滿光明的大時代背景下創作的電影,不夸大事實,也不嬌柔造作,真實又溫暖。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此類型的電影,但卻是我看得最洶涌澎湃的一部電影,比之前的戰兒狼2更甚,感觸頗深。
影片的開頭就說,在面對這次前所未有的地球危難的時刻,人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沒錯,就是團結,全人類的團結,全地球的團結,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活得像星一樣閃爍,即使他們并沒有像劉培強那樣燃燒自己推動地球。
希望,就是一片干裂土地中的一條河。然后,責任、義務、愛與勇氣源源不斷地供給著這條河。最后,土地化為綠洲,衍生了山川與湖泊。
很久很久以前,劉啟從爸爸口里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只要他抬頭就可以看見一顆就是爸爸的星星。多年的不見使得父子倆始終有著隔閡,他心中的星星消失了,但我想,在劉培強生命終結的那一瞬間,劉啟的心應該受到了極大的震憾吧。看吧,爸爸就是星星,你抬頭就得看見我,像星一樣閃爍。
淚水溢出眼眶,那一刻竟是無言的感動。或許,是愛,讓劉培強不顧自身安危來救兒子;亦或許,又是愛,讓劉啟也剎那間想通了一個拯救地球的辦法。是愛,讓人類團結,給了地球希望。
涓涓溪流終將匯成無垠大海,愚公移山更是永恒的經典典范。許許多多的人犧牲,許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后繼,詮釋了拼搏與堅持,渲染了淚水與汗滴——地球,終于在地木相撞的危難面前安然度過。
我們應該致敬每一個努力的人,他們都是英雄。他們把一生活得像個傳奇,像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跡,像星一樣閃爍。
所以他們贏了。“流浪星球”計劃將依舊實行,他們將領著地球奔向新的家園,傳給一代又一代的下代人。
星河仍舊被留存,因為它曾輝煌過,這就是這部電影想要真正告訴我們的話。也許人類脆弱地不堪一擊,但是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愛永遠在他們心中。
星球仍舊在流浪,但卻有什么東西,變得不再一樣了。
原來像星一樣閃爍,真的可以被人做到。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6
總的來說
我對該電影的評價是很好的
1.科幻感和感情牌
據說做特效是一件很費錢的事情,美國的科幻大片都是斥巨資做特效拍出來的。就這部電影而言,廣闊的場景,炫酷的鏡頭,視覺的沖擊都有達到一部優秀的科幻片的水準。
在情感線上,這部電影也難免落入俗套。個人情感的一時沖動,為了社會大義的奮不顧身,最后時刻對家的眷戀,一切的情感,在這部電影中表現的矯情而真實。
美中不足的是每次情感牌都打的十分尷尬,溫情的臺詞在冰天雪地的危急存亡之中出現的非常突兀。盡管如此,這并不是否定這部電影的理由。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劇情線一路以來鋪墊的非常好,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感情線的鋪墊,電影時長對于電影內容展現的局限性在此表現的較為明顯,這部電影中事件與情感二者之間相對而言比較獨立,因此二者之間的協調有些為難,這需要更加精煉的編劇技巧以及表現手法。
2.演員
我對于這種沒有選用當紅鮮肉為主演的電影好感倍增。這樣可以讓我將更多的關注放在劇情走向上。
3.臺詞
對于關注文字的我來說,這部電影的臺詞不是很好。并沒有太多文字的優美感和豐富的表達性。當然這也不算太大的缺點,劉慈欣是一位我很佩服的作家,我也曾看過他的小說《三體》,不管是《三體》還是《流浪地球》,劇情結構和豐富的想象都是十分令人佩服的杰作,對于電影,重點當然還是在劇情上,臺詞只是綠葉而已。
4.中國科幻
曾經不少人說在中國因為諸多限制,做不出來足以媲美西方的科幻電影,由此,這部堪稱中國第一部優秀科幻影片在世界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某一名詞前面冠以中國兩個字為限定詞的時候,名字叫愛國情懷的小鹿開始亂撞,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事實證明,我們不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的很好。
在這部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父子之情,團隊協作等成分都是西方影視劇極少表現的內容,可以說這是具有我們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影片。我們自己拍出來的電影,能夠更加的適合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觀眾。
總結語
看電影的時候,一邊為電影的劇情和場景所驚嘆,一邊為我們自己做出如此優秀的電影而欣喜,期待我們自己可以做出更加多優秀的作品。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7
這部電影與原著改變了許多,但是他還是突出了人類在自救的那一部分,同時也尊重原著的地球被冰封。電影中,人的戀家情被體現的酣暢淋漓,家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避難所一般的存在,就好像是只要在家里,世界末日都不算什么了。
最后拯救地球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group,許多隊救援人,為了拯救自己的家園,進行最后的一搏,哪怕這挽回地球只是一種0%成功機率的'奢求。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機器,是因為,人在面對任何困境的時候,哪怕這事是一種妄想,但是人類的情感往往會讓人去試一試。而里面的莫斯,則是里面最理智的東西了,所有的事情都會計算好,只要有一點失敗的余地,莫斯都不會冒這個險。
拯救世界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它需要萬眾一心,需要一個團隊的努力與奮斗,要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不計代價與回報的奉獻,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
最后那些人的奮斗目標便是保衛自己的家。《流浪地球》觀后感二打開了窗,看見了光。
比我想象的好很多很多!太空的感覺很強了,特效不錯,真的挺宏大的;家國情懷,從讓人想打一頓的少年到擁有希望去付出努力的英雄(英雄不太準確)。誠然有許多不足但是真的像希望,像光希望照亮了前路,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感覺已經做的很棒了。如果有一天太陽真的即將爆炸,地球踏上流浪之旅,希望我們一路平安,希望那天永不來臨。
本來有感覺有一些槽點,但是補看了曉說大劉的那期,又感覺有點明白了這個電影所想要表達的,人物是排在后面的,而且主角也是在過程中成長的。瑕不掩瑜。
強推流浪地球,中國科幻加油!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8
《流浪地球》是我為數不多愿意去“二刷”的電影。作為一個科幻迷,從小就在《科幻世界》里去追尋那浩瀚宇宙的震撼,而作為一名觀影人,看過了太多的科幻大片。這次終于有機會看到劉慈欣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搬上了大熒幕,可以讓我們細細品味。
《流浪地球》講的是在未來太陽要毀滅了,人類為了避免地球遭到浩劫,集全世界之力,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著地球脫離太陽系,經過2500年的漫長歲月達到一個新的棲息之地,這就是《流浪地球》計劃。
縱觀整部影片,大家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有部分人說構思巧妙,特效宏偉大氣,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也有部分人一直在吐槽它,覺得是一部劇情糟糕,臺詞混亂,是一部僅靠特效秀下限的爛片。我覺得科幻之所以能夠使人著迷,就源自于我們無盡的想象。
《流浪地球》用125分鐘的時間向我們展示了科幻的無窮魅力,有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的行星發動機、能夠輕松操控幾層樓高的運輸車、用燒石頭就能產生巨大能量的重聚變技術、在冰封中耀眼的上海市以及站在地球上就能夠欣賞到木星的瞳孔等等。
在這些幾乎令人失去呼吸的特效映襯下,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番溫情,哥哥冒著危險帶著妹妹只是滿足她想上地面去看看的愿望;父親忍痛別離是因為要去拯救世界,兒子怨恨父親只是想面對面親口叫一聲爸爸;姥爺始終守護著孩子們,卻付出了自己;戰士們堅守著,就算犧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務的信念。此處并無任何矯情,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讓整個流浪鮮活起來,這些不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電影嗎?
今天路過影院看到《流浪地球》的宣傳海報,我依然還記得當時在電影院的那種自豪,震撼和感動。
至少在我看來流浪地球成功不止是電影的本身,它還有以下兩點成功的地方:第一點,解決了國產科幻電影資本自信問題,為以后商業資本投資國產科幻電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二點,開啟了國產科幻類小說向頂級商業運營成果的轉變。《流浪地球》的較高票房預示著國產精品科幻小說有更多的機會搬上大熒幕,蘊藏著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最后,點燃木星,破除萬難,沖出蒼穹,推著地球繼續流浪:“流浪,不止是我們的心,希望是我們回家唯一的方向”。
流浪地球影片觀后感篇9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20__年春節檔中,票房穩居第一,帶著對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信任與欣賞,我對流浪地球的期望值異常高。
結果,它給我帶來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我的期望,它充分展現了人類智慧的力量,感情的偉大。在龐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類用他們渺小的力量創造期望,守護地球。
機器人那么強大,那么理智,為什么統治不了世界?他們能夠在最快的時間給你最佳的解決方案,就像柯潔和阿爾法狗的對決一樣,接近圍棋上帝的阿爾法狗太出色啦。人類最頂尖的圍棋選手應對人工智能,也一樣不堪一擊。
可是人類擁有機器永遠無法代替的東西——愛。“愛”包括了太多,人類能夠為了愛,拋下一切,而機器不會,他們沒有感情,他們終究不是人類。
《流浪地球》中,在災難前,或者說是事關人類存亡的大災難前,機器人莫斯(,MOSS)選擇了生存;人類,選擇了期望。
王磊上校身上背負著的期望,是他死去親人的期望,他的任務就是讓火種安全到達杭州,不惜一切代價,包括隊友的生命,自我的生命,所以他做了隊友周倩、劉啟、韓朵朵眼中的惡人,也正是這不一般的惡和堅持,成就了最終翻倍的期望。
劉啟的期望一向都很簡單,他想讓妹妹韓朵朵有更好的生活,想讓他的姥爺安心離開這個世界,想帶他的家人回家。他期望達成的最終一個臺階就是讓地球不被毀滅,他身體里那份飽滿的愛,能夠為了期望,全部犧牲。
韓朵朵從一個不理解“期望是什么”的不良少女,到最終的用期望呼吁起人類期望的英雄少女,她經歷了爺爺的犧牲,哥哥的堅強,同伴的努力。她看著,卻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用自我的親身經歷,把對期望的理解,經過電波信號傳輸到每個人腦海中。
劉培強中校選擇將伏特加扔向火花,拒絕所謂的理性,拒絕像機器一樣思考,帶著30萬噸燃料奔向木星。他明白自我這樣做意味著什么。他的耳邊,是17年未見面的兒子的呼喚;他的前方,是有去無回的木星。
“你就數,一、二、三,抬頭,就能看到爸爸了,這次,你必須能看到我。”劉培強中校帶著他對妻子的愧疚,對劉啟的思戀,對老馬與他的友誼,點燃木星,點燃35億人類的期望,換來了地球脫離木星引力的成功。
整部影片中,你看不到超級英雄,孤身一人去闖蟲洞,也不是復仇者聯盟里,寥寥幾人就能夠拯救世界。人類的全部救贖,期望,分給了每個人,僅有全部人類一齊才能夠拯救世界,拯救這個被聯合國拋棄的35億人類。與其說是人類共同體散發出的團結一致的強大魅力感動了觀影人,不如說是觀影人因為這部電影,喚起了內心的那一刻英雄心。
無論最終,命運將我們或者地球變得怎樣,我們都選擇相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