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
高中議論文素材都有哪些呢,相信這是很多的高中生共同關心的問題,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精選篇1
27年完成畢生心愿:李時珍
還是一介農夫時,已有指出醫書典籍中錯誤的膽識,看到病痛中的村民時,已萌生了編著一部醫書的念頭。懷揣著那份執著,走進大山經風歷雨,身試百種藥草,成就醫學巨著。
一代才女:張愛玲
十里洋場的意亂神迷中,清醒著一處清幽,她是一枝氣質媚人的蕙蘭。她用敏感的筆觸,紅色的激情,噴涌出閨閣的意味、洋房的欲望,抒寫了一個個淋漓的靈魂后,乘著它們漸行漸遠,暗灑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飛揚。
筆尖上的舞者:魯迅
一個漫長的拯救,一段思想的斗爭。一雙眼看透世態炎涼,一支筆寫盡悲情苦難,一身青袍襯出他的頎長傲骨,嘴角的煙斗,悠悠冒出的絲絲縷縷,讓沉默不再是沉默。
永恒的飛翔:萬戶
是他,承載起早的飛天夢想,是他,為人類裝上夢的翅膀。火光耀眼,他無悔生命的短暫,塵土飛揚,掩不住他真情的渴望。他用生命的代價換取了一次人類文明的飛躍。湛藍的天空中永遠舞著他無畏的英雄。
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精選篇2
1.譚嗣同:亙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一百年前,這個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奔走呼號的英雄,以青春的揮灑,倔強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懼?就在刀鋒接近頭顱的那一剎那,他已將生命置換成永恒。一種精神執著地閃爍在歷史的天空,燦若星辰。
2.孫臏:圍魏救趙、田忌賽馬,我們從成語中讀你;身殘志銳、胸羅兵甲,我們從歷史中讀你。你是一首無聲的歌,流傳千年仍氣鎮風云;你是一部無字的書,演繹著關于智慧的不老傳說。
3.項羽:滾滾烏江東逝,匯成一段歷史。公元前202年,一頭雄獅在這里倒下,漢王朝從此抬起驕傲的腳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難慰一腔熱血;拔山蓋世,壯歌一曲盡抒萬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氣未斂,本該東山再起,何言無面?
4.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舊夢已遠。為酬三顧,先生在歷史舞臺閃亮登場。空城觀景,胸藏精兵百萬;輕搖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師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嘆蜀道寒云。江流石轉,千古成敗付諸笑談,先生之名如不墜的孔明燈,永照汗青。
5.司馬光:砸碎的水缸走出一個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國古代政治和史學的一股新泉。司馬光一生篤誠好學,以儉為德,清直仁厚,死后“家家掛象,飯食必祝”。所著長篇巨制《資治通鑒》,文字優美,格調古雅,自成一體,為“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精選篇3
一、或許詩歌真是從寂寞中釀出來的,否則為什么所有的詩人都那么落寞?
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與別人進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無聊賴之際隨意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他對老板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毫無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年輕人:長發凌亂,身材瘦小,落落寡歡,不修邊幅,而且說話如此神經兮兮,就以為他腦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諷地回答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海子無奈地聳了聳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館,同時也走進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與溝通。溝通源于寂寞,無法溝通,也就更加寂寞。
話題:“寂寞與溝通”“交流與理解”“冷漠是毒藥”
二、王國維的文化生命中,深奧的一筆是他的死。
關于他的死,趙萬里《王靜安先生年譜》有如下記載:“五月初二日夜,閱試卷畢,草遺書懷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飲食,赴研究院視事亦如常。忽于友人處假銀餅五枚,獨行出校門,雇車至頤和園。步行至排云軒西魚藻軒前,臨流獨立,盡紙煙一支,園丁曾見之,忽聞有落水聲,爭往援起,不及二分鐘已氣絕矣,時正巳正也。”
由此大體可以推測,王國維的死,不僅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且平靜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約會,沒有絲毫激昂的成分。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平靜,為王國維在文化史的坐標系上圈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體的時事,而極可能是死于對他身處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對于中國文化中某些無法補救的缺失的絕望。從大的歷史觀來看,他的死,不僅不拘泥于一些具體時務,更超越了個體生命;他以死來將自己同淪落的文化分割開來——他看到,倘肉體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滅,所以,只有以肉體的死,換取精神的永生。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處。當時恐怕只有少數有同感者看穿了這一點。
分析:寧靜無悔的選擇,似乎在追求著什么,也許是中國知識分子那內心深處的一種恬然吧!
話題:“選擇和追求”“死亡與永生”
三、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于世。
時人諺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后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后,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誠信待人者,才能被別人誠信相待。
話題:“誠信與人生”“互助”“誠信的價值”
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精選篇4
一、尤努斯
1974年,孟加拉國發生嚴重的饑荒,經濟學博士尤努斯來到這里試驗高產種植的辦法。1976年,在一次調查中,他碰到一名制作竹凳的赤貧婦女。這位婦女因受到放貸人的盤剝,一天連兩美元分都掙不到。他掏出27美元,分別借給42個有同樣境遇的女人,希望她們能借助這筆貸款擺脫廉價出賣勞動力的命運。1979年,他以此為目的成立了格萊珉銀行。1998年,受洪災影響,格萊珉銀行陷入困境,但在尤努斯的不懈努力下,銀行于2004年完成了從“經典模式”到“格萊珉二代‘的轉型,尤努斯的默默奉獻造福了無數窮人,他因此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分析:商業不一定總是和貪婪聯系在一起,尤努斯商業項目的背后有個信念的支撐,即造福窮人。
適用話題:奉獻、財富、幫助。
二、陳安之
他12歲隨親戚到美國讀書,后來邊工作邊讀書。他曾經做過18份工作,賣過菜刀,賣過汽車,當過餐廳服務員……在他20歲的時候,他的存款還是零。一次,他在看車展時,一輛奔馳S600令他艷羨不已,他站在車子旁邊,讓太太給他拍了一張照片,并把這張照片釘在墻上。后來,他經商不斷走向成功。他的助理向他討教成功的經驗時,他說:“你要成功的話,就給自己貼個夢想板。”說著他從一個牛紙袋里拿出那張自己和奔馳S600的合影,照片上有被釘過的小孔。他接著說,以前一直覺得它實在太貴,不敢想,不敢買,后來,就把它釘在夢想板上,天天看,并朝這個目標奮斗,終夢想實現了。他說,一直把夢想貼在自己的房間里,實現一個,收起來一個,放到抽屜里。從小目標到大目標,后他所定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現在他成功了,身價已數億。他的著作,他的錄音,他的課程內容都被人瘋狂地收藏。他就是當今華人中的成功學專家陳安之先生。
分析:在奮力打拼的道路上,你不妨把自己的夢想貼出來,經常激勵自己努力拼搏。當一個人的夢想,思想和行為完全一致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力量。
適用話題:成功、夢想、動力
三、悲情英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從小就顯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獨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組織能力,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斗爭中,年僅17歲的阿拉法特自告奮勇,從沙漠部落中購買武器,偷運到巴勒斯坦,一時成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法特毅然投身于抗擊以色列的戰爭中。在戰火硝煙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慘命運,認識到革命是惟一的出路。此后十幾年的時間,他一直為保家衛國的理想舍身奮斗。
自由,比任何東西都來得更寶貴。阿拉法特朝著理想國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第二年,他結束2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闊別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連任至逝世。
分析:自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阿拉法特的一生,正是對“不自由,勿寧死”的好詮釋。
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精選篇5
一、不達目的不罷休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分析:語言人師侯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恒。
二、無腿飛行將軍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爬行了18個晝夜,后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后,他經過鍛煉,重又駕駛殲擊機作戰。他很重視人的體育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對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運動,喜歡劃船,踢過足球,當過守門員。他停飛后每天早晨拼命鍛煉,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預防感冒。
分析:對于一個雙腿截肢后又重回駕駛室的人來說,那絕對是一個奇跡。奇跡的發生需要一個支撐點,那就是毅力。
三、“看誰是蠢材”
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期間,有一次在留學生的聚會上,一個金發碧眼的西方留學生站起來挑釁說:“中國人又蠢又笨,只配當亡國奴,就是把他們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溫和的徐悲鴻抑制不住憤怒,走到這個傲慢無禮的洋學生面前,大聲說:“你不是說中國人不行嗎?那好,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比一比,等學習結業時,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你敢嗎?”
1924年,徐悲鴻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那個洋學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分析:徐悲鴻能有那么大的成績,除了扎實的繪畫技巧,無疑有更深層的東西在支撐著他,那就是:國家、民族、個人的尊嚴。
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精選篇6
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我們才悲哀于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明友在與疾病殊死斗爭,我們才咒罵病魔的猖狂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門才會正視社會上的毒瘤……
我們往往只在意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我們的眼光常常只停留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比如父母、師長、友和自己。血脈相連、骨肉至親、同甘共苦、袍澤之誼,我們對他們的感情便非同一般的親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一些若有若無的屏障,像冰冷的玻璃窗.把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分離在兩邊;內心的感情弄不好便是這種屏障,它有著美麗的色彩,有時卻讓你頭腦暈眩,看不分明。
死亡,疾病,傷害,不公平……這些早已存在。而且,以它們為名義的戲劇,正時時刻刻在這個世界上演。一些令人傷心或憤慨的故事,也曾經使我們悲哀落淚,但不久就被拋到九霄云外;一些丑惡的現象,也曾經讓我們義憤填膺,但很快又讓位于別的什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因為,它們發生在別人身上,離“我的世界”實在太遠;我們的感情,于是乎在空氣中冷卻,凝固,墜落!
只有當這些遭遇降臨到自己或親近者身上時,我們才會真切體會到事物的意義。也許惟有此時,我們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從前它阻隔在“我的世界”之外,遙遠如天上的星星;而此時,它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清晰得如故鄉的風景。
自己的感情,很像一片葉子,光潔美好,放在眼前觀賞,總是愛不釋手。殊不知因此卻屏蔽了不遠處的“泰山”。世間有無數人,在對待“不關己”之事時,如隔河看景,冷漠鎮靜;而在處理切身之事時,為“情”所困,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感情原本美如珠鏈,此時,卻成了繞項的鎖鏈。
所以,在面對事物的時候,我們不妨暫且放下感情的那一片美麗的葉子,將自己關于感情的“親疏”之別埋在心底,擦亮眼睛,仔細地來看這個世界。
議論文素材摘抄筆記精選篇7
風未央,秋已荒,心波瀾,人微恙,窗前黃葉落。午后風微涼,獨坐斜陽,背西風,看滿地黃葉堆積,翻開已發黃的書頁,重溫《三國》,仿佛又回到了__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又看到長江水驚濤拍岸,又聽到馬蹄的交錯,連營的角聲。
早已沒了夏日驕陽,品英雄種菜的心境,此刻只是單純的消遣罷了:這一頁寫滿了忠肝義膽,那一頁卻是背信棄義;這一頁是唇槍舌戰,那一頁是刀光劍影;這一頁繁華落景,那一頁烽火連城……長江水仍在,一葉扁舟已不知何處去了。
讀得久了,想用一個標準來判定一個人物的好壞,但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誰又是對,誰又是錯,在歷史長河的一個拐角中,每個人都在想自己應該怎么活,為國,為家,為己;為義,為忠,為利,聚雜在一起,只落得一句,功首罪魁非兩人,流芳遺臭本一身。分不清,道不明。
有時為一位英才的殉命而感嘆:生逢亂世,偏生這許多杰士,隨便下放到哪一個朝代,每個都是匡扶宇宙之才,但在這激流中,終歸被大浪淘盡了。而現在,只以讀者的身份去重溫經典。抱一顆平常心,不喜鳳儀亭,不悲五丈原,平靜對待,或忠或__,或賢或愚。王侯將相都隨風去了,留下一篇夢一樣的故事,或許歷史留給后人的就是無盡的遐想。假使歷史重來一次,是群雄逐鹿,還是鼎足三分?誰又能統一天下?假使歷史重來一次,依舊不會改變三國的命運,蜀破,魏滅,吳降,隆中對化為三泡影,一個因戰爭開始的故事,終將以戰爭結束。
慢慢合上書頁,天已黑了。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沙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一頁風云散,變幻了時空;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后評?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有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