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觀察昆蟲日記
日記可以幫助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總結自己的得失,理清思路,提高自身素質。寫好300字觀察昆蟲日記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300字觀察昆蟲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300字觀察昆蟲日記篇1
晚上,我看了《人與自然》這個節目,里面講了許多有趣的蟲子,讓我看到了一個奇妙的蟲子世界。
它講的是熱帶雨林中的蟲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蜈蚣。它特別厲害,身體最長有35厘米,像一個成人的小胳臂,而且體內有毒,一旦被它咬住,就必死無疑。它在山洞里尋找食物時,喜歡往高處爬,因為爬得越高,獵物就越大。它趁蝙蝠不注意時,一口咬住它,然后身體半懸在空中將蝙蝠慢慢吃掉。
還有一種奇妙的蟲子叫軟蟲。它全身乳白色,身體兩邊長著許多短而粗的小腿,爬的很快。雖然它有兩只眼睛,但是并沒有多大作用。它靠兩個長長的觸角觀察周圍的環境。如果那個蟲子不小心碰到它,它就馬上吐出一種特殊的粘液,粘住那個蟲子,然后一口一口地慢慢享受自己的美食。
原來不只人類世界很奇妙,蟲子的世界也這么奇妙!
300字觀察昆蟲日記篇2
在我家前面的草叢中有一張張編織精美的“網”,然而這位編織姑娘就是人人討厭的蜘蛛。別看它身體難看,黑黑的身子,扁扁的嘴巴,長長的腿,腿上有些毛。樣子笨笨的。你可曾想到這精致的“網”竟是這個小家伙織的。
細細的、亮亮的絲交錯著,這是蜘蛛一次又一次地吐絲才織成的,織上那么一張精致的網可是要花上好長時間呢!
可是,精致的就越容易破啊。一陣風雨過后,我過去看,那“網”已經吹落了,我真感到有點惋惜,只見這個未能成功,還沒有讓人欣賞它的作品的小家伙重新鼓起勇氣,重新織了起來。又一陣風雨,“網”再次被吹落了,蜘蛛沒有放棄,還是繼續編織它的藝術品。天晴了,太陽出來了,這美麗的“網”在太陽的照耀下變得銀光閃閃。
我被這小生物的力量給感動了:只要有一絲的希望,不要放棄,要去努力,就會取得成功。我相信,風雨過后一定會見到彩虹!
300字觀察昆蟲日記篇3
周末,我和母親去散步,我突然看到樹下有許多螞蟻,懷著好奇心,于是蹲在那邊觀察著它們。
只見前方走來一只螞蟻,它與迎面而來的伙伴互相碰了碰頭上的觸角,之后又匆匆離開,它們在干嗎?在擁抱嗎?突然,這只螞蟻回洞了,我跟上去看個究竟。不一會兒,又出來一群螞蟻,它們會和在一起,排著隊向一片枯樹葉走去。很快,樹葉被它們抬起,露出了一條蚯蚓,它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快速地向蚯蚓圍去。一只螞蟻碰了一下蚯蚓,蚯蚓扭動著身體,好像發現了什么,可那群螞蟻更來勁了,大概它們很久沒吃東西了吧。螞蟻越來越多,而蚯蚓也被它們折磨得筋疲力盡,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它們居然抬起了蚯蚓,緩慢地向洞口移去,盡管很慢很慢,卻沒有放棄。更有趣的是,它們還輪流來抬,似乎還有分工:帶路的、鼓勁的。
螞蟻其實是一種團結力很高的小昆蟲,以前看了是我太不了解它們了,我真想對它們說:“你們真是好樣的.!”
300字觀察昆蟲日記篇4
今天中午,我在小區里玩耍,發現了一只小蛐蛐。
我把小蛐蛐放到一個袋子里,然后把它帶回家觀察。可是我一把它放出來它就亂蹦亂跳,我好不容易才又抓住它。
我發現它是綠色的,有六只腳,它很喜歡住在草地里。
最后我看見了它的觸角,我想:“蛐蛐的觸角有什么用呢,是不是象螞蟻一樣是用來對話呢”?我就去問爸爸:
“蛐蛐的觸角有什么用呀”?爸爸說:“蛐蛐的觸角有觸覺功能,還有味覺功能,也就是不用嘴巴嘗,用觸角一點,蛐
蛐就能知道這個東西能不能吃了”。
蛐蛐到底是吃什么東西呢?我問爸爸,爸爸不知道,我又問媽媽,媽媽也不知道,到底是吃什么呢?我想了很久,就想到了我的外婆,我去問她,她肯定知道的。我問外婆:“外婆,蛐蛐是吃什么呢”?外婆說:“好象是吃黃瓜吧,還有吃草.”
經過這次觀察,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只要善于觀察,就有答案。
300字觀察昆蟲日記篇5
今天下午我在院子里的櫻花樹下,看到有個奇怪的東西粘在上面,這到底是什么呢?
一個用葉子和小樹枝包裹成的硬硬的東西掛在樹上,大風也吹不動。爸爸告訴我這是蓑蟲的家。我用剪刀把它剪開了,它有著黑黑的身體,胖乎乎的,小小的,真可愛!我又撿了幾片樹葉和樹枝放在盒子里,我把脫了皮的蓑蟲放進去。看蓑蟲從嘴里吐出絲來,把樹葉和小樹枝粘在一起,接著又把絲粘在反面。
就這樣,一件結實的.蓑衣就做好了。無論用什么材料,它好像都不會嫌棄,而是馬上把材料做成自己溫暖的蓑衣。
吃葉子的時候蓑蟲就會從上面的洞里露出頭,排便的時候,它就從下面的洞里露出尾巴,“咕咚咕咚”的排便。
咦,我們的手剛一碰到蓑蟲,它就像蝸牛一樣把身子縮到了蓑衣里。原來弱小的動物是這樣來保護自己的,就像蝸牛背著貝殼,烏龜背著龜甲,只要它們一碰到危險的時候,它們就會把自己縮到殼里。
這就是我觀察到的昆蟲蓑蟲。怎樣?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