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初一日記
寫日記可以開闊人們的視野,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世界,認識生活。寫元宵節初一日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元宵節初一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1
今天是元宵節,學校特別為我們準備元宵作為早飯。老遠的,我們就看見盤里的元宵,眉開眼笑地奔向飯桌。旁邊的同學急忙抓起勺子,“貪婪”地往碗里舀了多個,剛準備放下勺子,又停住了,小聲地說:“哎呀,還是再添一個吧。”我接過勺子,望了望盆里所剩不多的元宵,又望了望周圍還空著碗的同學,眼睛重重地閉了一下,狠下心只舀了五個。
沒舀幾個人,盆就見底了,只好去打了。拿著空盆的同學灰頭土臉地走向門邊,當他看到那里早已有同學蜂擁而至時,最立即變成了“o”型。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手伸到打湯圓的阿姨面前,身子卻還被及在外面。他回來的時候臉通紅,也只不過打了三個。奇怪的是,居然沒有一個人舀到自己碗里,而是吃起了平常碰都不碰的雞蛋。有元宵吃的同學,一面同情似的望著沒有元宵吃的同學,一面又一個接一個地整個吞下芝麻餡元宵,生怕別人搶了去。
我夢似地吃完了早飯,回到了班上。一天下來,上課和平常沒什么兩樣,只是周圍小區放的爆竹格外的響亮。到了放完學的時候,走讀生早早地收拾書包回家了。有些住校生發了瘋似的到處找班主任,嚷嚷著要回家過小年。
我家離學校太遠了,更何況明天就要回家了。然而今天的晚自習異常的無所事事,我發呆似的凝視著窗外燦爛卻轉瞬即逝的煙花,從未覺得她是如此的動人,挑動我的心弦。元宵節,沒有媽媽親手為我端上的豆沙餡湯圓,沒有無聊卻還是喜歡看得“元宵喜樂會”······這一天,夢似的過去了,然而心里卻總是空蕩蕩的。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2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3
元宵節那天是星期四,我跟以前一樣,回到家休息一會兒,就去寫作業,寫作業的時候聽到外面,啪、啪、啪、的鞭炮聲,我的心一下子就飛到外面了,心情好激動,又著急,心想去玩一會兒再寫該多好,要知道,媽媽是不可能接受作業沒寫完就讓我去的,急的是怕我寫完作業,他們也就放完了,只有幾個單詞,過了幾分鐘,就寫完,吃了飯下去玩。
外面在下雨,媽媽說“下雨了,我們回家吧,”。
“我不想回家,”我一邊走一邊回答。
聽到前面有啪的聲音,我跑過去看了看,哇!那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不知名的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向他要了幾個也玩了起來,它象一個小蝌蚪,不過是白色的,用力往地上一丟,它就發出啪的一聲炸開了,玩了一會兒,他奶奶又拿出圓圓長長的東西,用打火機點燃后會發出哧、哧、哧的聲音,但要立即用力丟出去,不然會很危險,我和他玩了一會兒,媽媽叫我在小區轉一圈就回家,我一邊走一邊唱起了《娃哈哈》、突然,我停了下來,前面有幾個大哥哥在放鞭炮,我興奮的不得了,我和他們玩了好久,我想我已玩了好久,該回家了。
我真忘不了這一天!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4
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也稱燈節,按照民間的傳統,當天晚上,明月高懸,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出門賞月,燃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以示慶賀。
如今,我們這里的元宵節還保有以下風俗習慣。
一是吃元宵。元宵節,元宵節,當然是吃元宵啦!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把早已準備好的糯米面和白沙糖拿出來,包成圓圓的元宵,煮熟后供大家品嘗。這是元宵節的標制。據說宋代的元宵節非常講究,民間流行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為“元寶”。它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二是觀燈。元宵節的晚上,我們這兒有舞龍燈的習俗。每到晚上,一隊隊舞著青龍、黃龍的青年、小伙兒就會穿梭在大街小巷,人們敲鑼打鼓,放著鞭炮,好不熱鬧,大人領著小孩,提著燈籠,上街觀燈,湊湊熱鬧!據說這一來歷是漢明帝因提倡佛法傳到至今。正月十五,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宮廷而流傳到民間。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節吃元宵、觀燈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就連中央電視臺每年也辦起了元宵節晚會,而且越辦越豪華。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5
今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準備了熱騰騰的湯圓,有:五彩湯圓、糖芯湯圓、花生湯圓、金沙湯圓、紅糖湯圓、紅棗湯圓……這些湯圓美味極佳,散發出十分誘人的香氣,讓人止不住流口水。不過,人們一般都用白糖,紅糖,豆沙,果仁等材料,來制作湯圓的餡。
夜幕降臨之時,廣場上真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張燈結彩。人們如同大海似的涌過來,涌過去。
還有的人們舉辦了猜燈謎等活動,比如:歸心似箭。有一位老奶奶回答道:”反切。”一陣陣歡呼聲陸續地來臨。接著,第二個燈謎:年終歲尾,不缺魚米。話音剛落,一位大概30歲的中年婦女回答道:“鱗。”又一陣歡呼聲。下來,主持人說道:“大家平常吃的蔬菜,想必大家也經常見到吧,下面,是我們的蔬菜,大百科時間!”另一位主持人說道:“紅公雞,綠尾巴,身體鉆到地底下,又甜又脆營養大。”一位身體健壯的大叔回答:”紅蘿卜!“主持人說道:“yes!恭喜你!”過了許久許久…….
我回到了家,我把這些燈謎問父母,我對父母說:”爸媽,我來考考你們吧,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湯,豆子是它爹和媽,它和爹媽不一樣。請回答。“爸爸說:“是豆腐嗎?”我說:“恭喜爸爸,答對了!我再來考考你們,身體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渾身是蜂窩,生熟都能嘗。請回答“媽媽說道:”是蘿卜嗎?“我說:“no,no,no。“爸爸說:”是蜂蜜?“我說:不不不。“這時,姥姥走過來,說:”是藕。“我說:”yes!“原來,媽媽小時候最喜歡吃藕了,姥姥經常給媽媽做,所以姥姥一聽,就知道了呢。
這個元宵節好熱鬧,我好期待下一次呢。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6
雪,飄飄灑灑,真應了那句話嗎?“八月十五陰著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媽媽告訴我的,或許也是一句諺語吧!記得2020月十五的時候,天是陰的,媽媽就說了這句話。今年的這個元宵節真要在f紛紛揚揚的雪中度過了。
今年的天忽冷忽熱,前兩天高溫達到過7、8度,低溫也在零度以上,今天,天卻很冷,低溫又到零下三度了。天很冷,雪不停,這個元宵節人們過節的熱情卻未減。
元宵節了哪能不吃元宵呢?我和媽媽冒雪去超市買元宵。冬天最冷時候穿的棉服又穿上了身,戴上帽子、圍巾、手套,把自己又整個武裝了起來,還打上一把傘。本想著這樣的天氣,外面的人應該顯少,可到了外面才知道自己想錯了。
穿過公園時,人們一群一群的,有的雪中漫步,有的年輕的在雪中打起了雪仗,打打鬧鬧,嘻嘻笑笑,在大自然萬籟俱寂的襯托下更顯得熱鬧。那笑聲、喊叫聲引得經過的人也面露微笑。公園里那些玩具上面還有人在其玩具車,有人坐在飛速旋轉的“大章魚”里與雪花一起飛舞。小路上也會看到互相攙扶的老人談笑而過,一些小朋友在這樣的天氣,這樣的節日里也顯得更加興奮,在大人的陪伴下唱起了熟悉的歌謠……
超市里,人們購物的熱情不減,尤其是買元宵的人,絡繹不絕。促銷的元宵攤位前更是人群擁擠。大家細心地選購自己喜歡的口味。收銀臺前也排起了一條一條的長龍,好多人拿的商品中都有今天必吃的美食——元宵。
夜晚,這樣的天氣里人們依然聚在一起放焰火慶祝節日。雖然雪已經積了一層,路上有的雪已融化,很容易濕了人們的鞋子;雖然雪花還在不停地舞蹈,但禮花,那燦爛的禮花升上天空依舊照亮了夜空,好美,好美!禮花美往年也可見,但今天多了一些讓人難忘的美,那隨焰火的高低不斷跳動的彩色雨傘,當然還有傘下那熱愛美好生活的美麗的人兒……
這個元宵節好熱鬧啊!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7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春節過后,最熱鬧的節日就數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戶都走出家門,全家人一起來欣賞花燈、看花炮。我和爸爸媽媽自然也不例外。只瞧見街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到處是燈火通明,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而今天的主角—花燈,更是讓人們“大飽眼福”。瞧,這花燈的造型真特別:它像是個拱形橋洞般,在遠處看,霓紅燈一閃一閃得發亮,一會兒紅,一會兒藍,讓人眼花繚亂。走進了,看那上面盤延著的不正是四條威嚴無比的金龍嗎?它們睜著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嘴邊也不覺浮出一絲微笑呢!再到洞里面看,又是別有一番洞天。五彩的燈光照在人們身上,變幻莫測,一會兒是彎彎曲曲的優美線條,一會兒又成了多種顏色組成的花朵了,這真是奇妙無比,妙不可言呀!
再看那邊,一朵巨大的蓮花映襯著夜幕綻放了。看那瑩瑩寶光灑向大地,再映襯著皎潔的圓月,呀!是多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仙子呀!看它那嬌嫩的花瓣層層疊疊,花骨朵在內若隱若現,一開一合的,就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般惹人憐愛。可那高貴的氣質卻更動人三分。再看,那“寶塔”上的歲寒三友,亦真亦假,仿佛那松在漫雪盡下,唯它留一片青;好像那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好像那竹,青翠如它,生命如它。
煙花放起來了,從一面,接著從兩面,再接著從四面八方,它渲染著天空中的繁星,也渲染著人們心中的美好。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8
元宵節,吃湯圓,放鞭炮,看燈花,家家戶戶還掛起各種大紅燈。
一想起元宵,我特別興奮,特別是逛燈會,那時會有成百成千的人去逛燈會。元宵節下午,我們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我們吃著又香又甜的湯圓,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一家人有說有笑,享受著節目的快樂。晚飯后,我們一家人出去逛花燈會,看到街上的人都拿著各種各樣的花燈,尤其最好的是小馬花燈,顯得小馬多威風。隨著去看花燈會的人隊,到了花燈會,各種各樣的花燈使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有魚燈,轉燈等。尤其是十二生肖燈和各種姿勢的馬燈更吸引了許多人的圍觀,你看那溫順吃草的馬,吃著嫩綠的青草,津津有味。再看那昂頭長嘯的馬,那聲音如有雷鳴。更讓人欣賞的馳程奔放的馬,馬的大氣豪放,馬的勇往直前,馬的忠誠膽勢,真讓人贊嘆不止……這真是猴年大吉,更象征著我們祖國的蒸蒸日上,前途無量。逛完燈會來到我家門口,正好趕上元宵節放煙花。
首先放了幾枚開花炮,咚,咚,咚……幾聲雷鳴般的炮響,就召來了很多很多人。然后就是一筒筒的煙花像噴泉似的噴出火花,火花噴向高空,像似閃爍的無數星星,真是五彩繽紛,心花怒放,使我盼望著來年的元宵佳節更為精彩!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9
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和煦的春風吹拂著我的臉龐,我高興極了,因為今天是元宵節,我們一下午就準備著,而且爸爸經不住我的死纏爛打,終于答應我晚飯后帶我去坂頭宮看燈展。
晚飯過后,我來到坂頭宮,里面的花燈可真多啊!有金雞報曉,有彌勒佛扇扇子、還有刻著圖案的宮燈……真是應有盡有。最有趣的還是那形如孫悟空的花燈,那炯炯有神的眼睛,襯映著小巧玲瓏的鼻子,再加上那蠢蠢欲動的嘴巴,就成了個猴頭。紅黃相間的衣服,加上黃中帶紅,紅中透黃的褲子以及青黃色的靴子,就成了美猴王,它一手捧著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的仙桃,一手揮著金箍棒,好像在說:“想吃仙桃就得過俺老孫這一關。”
開始燒香了,我學著大人的樣子,雙手合十,把香緩緩舉過頭頂。正當我許“今年成績名列前茅”的時候,一根香把我的頭發給燒焦了,嚇得我趕緊把香丟在地上,大人們看見了,卻不管我的死活,而撿起香,給菩薩賠禮道歉,讓我苦笑不得。
就這樣,燈展結束了,我回到家,不禁想了一想:“神”其實不存在,所謂的“神”只不過是人們用來寄托自己美好的心愿罷了。
元宵節初一日記篇10
2月17日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元宵節燈會。
我們先在清河坊古街上游覽。清河坊古街上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古街上面掛滿了紅紅的燈籠,每個燈籠都很精致,上面畫著漂亮的圖案,有小孩兒、荷花、鞭炮等。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紅紅的海洋。古街兩邊的店鋪生意十分興隆。有賣工藝品的:鮮紅的中國結、紅鞋子、大鯉魚,手工精細的竹編花籃、竹編小桌椅,色彩鮮艷、圖案美麗的油紙傘、絲綢服裝手帕;有賣收藏品的:玉雕、石雕栩栩如生,龍泉寶劍的做工十分精細,上面刻著的花紋、圖案非常美觀;也有賣名小吃的:西湖藕粉、天津大麻花、吳山酥油餅、定勝糕……每家店鋪里都擠滿了人,熱鬧極了。
接著,我和爸爸媽媽又來到了涌金廣場看花燈。這里的花燈特別漂亮,有旋轉的大茶壺、紅帆船、三羊開泰、樓外樓和各種塔、房屋和動物的造型。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在涌金廣場中央的旋轉大茶壺。
旋轉大茶壺的造型非常有趣。它的底下是一個圓臺,像一個大池塘,上面有三潭映月、荷花荷葉、紅鯉魚和許多動物造型,都是漂亮的花燈。圓臺的兩側有一個半圓的燈架,就好像是一座天橋一般,架在大圓臺上。燈架上吊著一個巨大的龍井茶茶壺,茶壺是褐色的,茶壺的壺口中不斷噴出了水,而且大茶壺還慢慢地旋轉著。在燈架上面有許多金黃色的燈,燈架的一邊還會隔一段時間,噴出許多大大小小的泡泡。
“紅帆船”這個花燈造型很漂亮,是一艘紅紅的大帆船。白色的風帆上裝著許多金黃色的小燈,整面帆遠遠看去,發出了耀眼的金色光芒。在紅帆船的桅桿上,掛著許多紅燈籠,上面寫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八個大字。其它的花燈造型,也都非常漂亮美觀。
今年的元宵節燈會令我大飽眼福,各種花燈造型都非常好看,我拍了許多照片,把它們都留在了照片里。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