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清明日記
寫日記需要堅持,需要有一定的自控力和毅力來保證每天的寫作,這可以幫助人們培養意志力和自律性。這里給大家分享描寫清明日記,方便大家寫描寫清明日記時參考。
描寫清明日記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代著名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清明》,真是寫滿了憂愁,道盡了思念。
這一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我主動幫助爸爸收拾祭祀需要的用品,準備出發。一路上,天空陰雨綿綿,氣氛有些沉重。為了打破這份沉重,爸爸一邊走一邊對我說:“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人們在這一天一般都會踏青祭祖,懷念長輩。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留下來的優良傳統節日。通過祭祀可以弘揚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還可以促進家庭的凝聚力。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這種踏青也叫春游。”聽完爸爸的娓娓道來,我想原來關于清明節的知識有這么多啊!
我們家的祖墳在一片樹林里,經過幾道彎彎曲曲的小路,終于到了目的地。我看到周圍有人在焚燒紙錢和放鞭炮,弄得煙霧繚繞,嗆得我都不能呼吸了。我對此非常不解,便問爸爸為什么要這樣。爸爸說:“傳說只要活著的人把紙錢焚燒,那些錢就可以給陰間的人花了。”“可我覺得這個習俗很不好,因為有可能不小心引發森林火災,還會污染新鮮的空氣,破壞我們的環境。并且焚燒紙錢只是傳說,說明那就是封建迷信。”爸爸聽了我的想法后,覺得很有道理,說:“兒子,英雄所見略同呀!所以,我們準備的是鮮花和一些供品,我們要文明祭祀!”。這時,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新聞里說:陽泉要爭取“五城聯創”,要建設省級文明城,國家級衛生城。這不正符合我們陽泉市發展倡導的方向嗎?
在返回家的路上,我就想:表達思念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啊!比如:鮮花祭祀、植樹祭祀,還有現在很流行的網上祭祀,文明祭祀貴在心意。而我覺得小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社會上的文明人。
描寫清明日記篇2
我的老家在湖南臨武縣。天剛朦朦亮,我們一家便從縣城往鄉里趕路了。說來也怪,昨天還是陽光燦爛、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卻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夾雜著陣陣涼風,讓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們的車子被籠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車流交織在一起,行進變得十分困難,莫非真應了那句古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難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這樣的天氣,讓人們在憂傷肅穆的氛圍中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
我們來到鄉間時,雨少了一些,我們開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爺爺不時地在和似曾相識的路人打著招呼,或許他們正是兒時在一起的玩伴? 而我卻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紅磚壁瓦的矮房,搖著尾巴的家狗,水井邊搓著衣服的農婦,這都是我在城里從未見過的景象。還有那蔥郁碧綠的毛竹,鮮艷欲滴的映山紅,整齊劃一的田埂,匯成了一幅生動的農家山水圖。
終于來到了墓地,家人一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蠟燭,一邊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準備停當后,接著,爺爺讓我們一起在墓前三鞠躬,并許下自己的心愿。我想我就祝愿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而我自己也學有所成吧。 “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點燃了鞭炮。在升騰的煙霧和鞭炮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掃墓活動。
描寫清明日記篇3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第五中學的全體同學肅立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祭掃革命烈士墓。西林公園里松濤滾滾、哀樂聲聲,我們沉痛悼念因革命而犧牲的烈士們。
通過同學們的講述,我仿佛看見了一個個威武雄壯、堅貞不屈的烈士形象,我感受到了他們為國捐軀,勇往直前,至死不懈、甘于為了人民美好的生活付出一切的偉大精神。此刻,我覺得身上的紅領巾和在天空中飄揚的隊旗更加鮮艷。我想: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中國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們的精神,我們應該更努力地學習和奮斗!
革命烈士們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這種精神無論何時都是很寶貴的財富,在古代如此,在近代如此,在現代亦是如此。歷史上有無數的革命先烈事例,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我們東北的愛國英雄楊靖宇,他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他受命帶領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之間與敵人血戰。在最后一次戰斗中,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敵人周旋幾日。最后,他被日軍團團圍住,日軍多次勸楊靖宇投降,他毅然不降,最后被日軍殺害。當慘無人道的日軍切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遺體并發現他的胃里只有樹皮、野草和棉絮時,侵略者們全驚呆了!是一種什么精神支撐著他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戰斗呢?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獻出自己一切的大無畏精神啊!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革命烈士頑強斗爭的精神品質,努力學習,不怕困難,時刻準備著,將來為建設更美好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描寫清明日記篇4
歸倚在窗前,樓邊的梔子花又開。我看著灰寂的天空,又想起了你的美。
雨水打擊著我的臉龐。我折了一朵花,花香勾人心魂。桌邊的宣紙緩緩鋪開,今生只為你揮毫。許久未去看你了,不知那屋檐上的燕是否歸堂。窗外的雨徐徐大了,沙沙的雨聲獨純一絲韻感。
墨香焚盡在空中,諾大的世界變的只剩下黑與白,十年寒窗為誰熬,又是一年清明雨上,片片花香消散在雨中,宛若紅顏早殤。似乎有種無力的傷感,能牽動每個人心中的絮懷,在午馬斷角哀鳴中,勾勒出一個黑白的殘影。我望著依舊灰黑的天空,陣陣雷鳴無法裂斷你的影子。我翻開那略顯泛黃的照片,腦海中的鐘反方向的`轉,鐘聲滴答的音韻與雨聲宛若一曲悲歌。臉頰還有未干的痕跡,水早已滑過臉龐,穿過空氣。心中有種遺憾的感覺,那許久不見的紅顏。
風,吹亂了我的發角,卷起第上的灰燼,樓下的花已敗盡,事事遷變,依舊緬懷當初的誓言。
描寫清明日記篇5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陰沉灰暗,還不時飄一陣毛毛細雨,仿佛空氣中充滿了憂郁與思念,給人們追思故人的情懷平添了幾許哀愁,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早晨,老爸早早起床,神情肅穆地把奶奶的遺像擦了又擦,然后輕輕的擺在臺子上,似乎怕驚醒了沉睡的奶奶。老爸在奶奶的遺像前擺上水果等祭品,并燃上了三炷香,隨著裊裊升起的香煙,老爸莊重的向遺像鞠躬行禮,然后媽媽與我也都行了禮。寄托思念的淸香漸漸的充滿房間,飄向遠方,帶著我們全家人對奶奶的思念飛向另一個時空,不知道奶奶能不能收到這份后人的情思。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用來祭祀祖先、祭奠英靈、懷念去世的親人,是一個哀傷與思念的日子。這一天,國家要為民族的先人、英烈們舉行公祭,以繼承民族傳統,緬懷英烈們的豐功偉績,鼓舞世人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家庭祭祀祖先主要是為了發揚孝道,報父母養育之恩;祭思故去的親人,是為了抒發綿綿的思念之情。這其實都是寄托精神的一種形式。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們中國人多了一份哀思。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奪走了許許多多同胞的生命,在地震傷痛的記憶還未完全撫平之時第一個清明節到了,把我們的記憶帶到了地震的那一刻,仿佛又看到了廢墟下壓著的書桌、課本與一雙雙稚嫩的小手……
讓升騰飄散的煙云帶去我對逝去的親人與災區小朋友的思念:愿他們安息!
描寫清明日記篇6
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其中一個,又叫“寒食”節,有掃墓和吃艾餃的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陰雨綿綿,似乎又多了一絲肅穆的氣氛。這天,我們全家帶著祭品上山掃墓。山腳下,前來掃墓的車輛排成長龍,挨挨擠擠,行進速度緩慢,還有交警臨時指揮。
我們先來到奶奶的墓前,拿出祭品放在墓碑前方,虔誠地寄托對奶奶的哀思。突然,“嘭?啪!嘭?啪!”的鞭炮聲傳入耳畔。我循聲望去,原來是有一些人不顧“文明掃墓,禁燃鞭炮”的倡議,在墓前擅自燃放鞭炮。盡管今天陰雨綿綿,但燃放香燭和鞭炮的火災隱患仍不容小覷。
我陷入了沉思中……
忽然,想起老師在課上說過的“網上掃墓”。對啊,老師曾提起過“網上掃墓”既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倡導綠色文明祭祀,同時也可以方便網友清明期間足不出戶祭掃先人,可謂“一舉三得”。
當天,我就和爸爸約定明年的清明節我們就在網上祭奠奶奶。今后,我們也會動員身邊的人響應這個綠色的號召,加入到網上掃墓的行列中來。
描寫清明日記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幾天,天氣時晴時陰,還會下起小雨來,時小時大,因為清明節到了,剛好是在這個周末的星期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的心既激動,又沉重,因為星期天我們要回老家去上墳。
到了星期天,我們一家人一大早趕去老家。在路上,東山已經見到了,這時的山,有些凄涼,灰蒙蒙的一片,路邊的田地里沒有農作物,只有一些干枯的枝葉,有些是一片亂土,有些很有規律,一溝一溝的,可以看出,已灑了種子,農民叔叔正等待種子發芽呢!
轉眼間就到了二大爹家門口,準備了一下,便急匆匆地上了墳山,山上的樹,沒有一點綠色,只有干枯的樹枝,有些樹上有了一些嫩綠色,不是太多,只有一絲絲,大地上沒了草,顯得格外凄慘,我不禁想:“清明節到了,連大自然都不敢調皮了,一切都像是死了一樣,多么安靜,連春姐姐來了都都不敢大聲張揚,多么莊重,清明,清明,好清靜啊!”
到了墳山,我便收起了想象,二大爹突然問:“雞呢?”我們這里要現殺雞,把雞血淋在山神上,這么一個重要的角色可少不了呀!我說了一句:“雞沒帶來,放在家里了。”大家才急急忙忙地打電話給姑爹,叫姑爹把雞送來,過了一會兒,姑爹來了,大家才開始自己做自己的事,爸爸和二大爹殺雞,把雞清理干凈;媽媽去燒水;姑媽去放冥幣、金子、銀子、草紙等東西,我和小坤放草紙、香。
大家開始完成自己的任務了,我細細看,這山上的墳參差不齊地排列著,有的墳高大而嶄新,有的墳連石碑石碑上的字都看不清了,這便是風的杰作,有的墳成為了一片亂石,仔細看還能看清它的摸樣,我懷著尊敬又莊重的心情認認真真地把一張張草紙放在墳前,把一根根香插在了石縫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務,很快他們的雞也煮熟了,奶奶把雞放在一個碗里,用筷子把雞頭立起來,用碗,把飯盛了進去,倒了一杯茶一杯酒,裝在一個大鐵盤里,要給逝去的親人們“吃”,我們到了一個墳前,作為主持的奶奶,說了幾句話,點燃了草紙,把各種東西拿去燒,燒完了奶奶就把酒、茶倒進火堆里,接著按輩分算,輩分大的人就先磕頭,磕三下,拜三拜,這樣輪著下去。我們拜完了所有墳,放了鞭炮,便回家了。
這一個周末讓我過得十分有意義,因為讓我緬懷了一下已故的親人,并且讓我去了一趟農村,讓我欣賞了清明時期的鄉村景色。
描寫清明日記篇8
源遠流長的大運河,流淌出多少動人的故事,翻開中國近代史這幅歷史畫卷,回望_年前的那段歷史,仿佛把我們帶到那炮火硝煙的年代。無數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屬刀,在槍林彈雨中的英勇戰斗!今天,我校四、五年級全校師生來到筠連縣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寄托哀思。
我們從學校排隊到烈士陵園去,每個人手中都拿了菊花、小白花等,以寄托對烈士的深深懷戀。來到烈士陵園,園前的蒼天大樹就像烈士一樣,守衛著家園。主持人上臺了,他們說完開場白后,就開始舉行掃墓活動第一項:唱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隨著音樂的伴奏,大家的歌聲在園子里顯得那么響亮。第二項:少先隊代表獻花圈。只見少先隊代表舉著花圈,一步步莊嚴地走上臺。第三項:全體默哀。大家低著頭,聽著音樂,心中熱血沸騰,只聽見音樂在陵園上空回蕩。第四項:英烈館熊叔叔講話。我們聽熊叔叔講了以前筠連戰士的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就像走進了故事里。第八項:重溫少年誓詞。大家跟著主持人舉起右手,握起拳頭大聲說:“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準備著,為共產事業貢獻力量!”這不只是一時的宣言,還是一世的誓言。隨后瞻仰烈士墓,然后依次參觀英烈館。大家的目光一齊瞻望著烈士墓,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陵園。
如果不是英烈,我們不可能生活在和平的日子里;如果不是英烈,我們也不可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如果不是偉大的英烈,我們更不可能……所以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描寫清明日記篇9
今天,姥姥姥爺和舅爺去給我太奶掃墓,昨天晚上姥姥為此準備了好多東西,有紙錢,貢品,
還有為太奶準備的別墅,麻將,金元寶......。多的數不勝數,我也幫忙準備。
今天早上,我們出發了,現在科技發達去掃墓很方便,不像以前得走好長時間,累的上氣不接下氣。
啊!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紀念烈士的節日,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在這個節日里我呼吁大家紀念祖先,烈士,為他們掃墓吧!
描寫清明日記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清明節,在我們關中農村,不管外出打工的人,外出經商的人,還是在家務農的人,都在這一天停止了工作,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趕回了家,干什么是呢?上墳呀,燒一些紙錢呀、獻一些新鮮的果品啊,祭奠親人的亡靈!
這天早上,我和爸爸吃了早飯,急急忙忙往奶奶的墳地里趕。
不過,今天我和爸爸去的時候,帶了兩棵青翠的柏樹、幾束鮮花、一塑料桶水和栽種的工具。一到奶奶的墳前,我們就開始栽柏樹,然后給奶奶獻上鮮花,以寄托我們的哀思。
回來的路上,一陣細雨撲面而來,真爽啊!今年我們沒有像往年那樣燒紙錢、紙制祭品,而改為種樹獻花,既環保綠色,又懷念親人,我為自己的創意而驕傲。
啊!今年清明節,你最令人難忘!
描寫清明日記篇11
清明節到了,媽媽放假三天,說要帶我去踏青--看油菜花,我歡呼著蹦起來,:“太好了,太好了”。由于疫情不讓出門,我在家憋了好久了,這一刻,我如同飛出籠子的小鳥一樣快樂。我們開車飛馳在孫牛路上,干凈的道路,路兩邊長出嫩葉的柳樹,還有遠處一片一片的粉色桃花海洋,一切景物都讓我覺著好親切。我打開車窗,溫暖的春風吹拂著我的臉頰,天空都是那么藍,我瞇著眼睛使勁吸了一口空氣,“哇”感覺空氣都是那么清新芳香……
油菜花海呈現在了我的眼前。遠遠望去,黃澄澄 、金燦燦的一片。媽媽停下車,我迫不及待的要融入花的海洋中。走近一看,它們一簇一簇的昂著頭傲立在田間,花瓣大部分都張開著,像一只只金黃色的蝴蝶展翅飛翔,不時引來蜜蜂王子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旁邊是一大塊麥田。金色的海洋與碧綠的麥田還有遠處巍峨的青山,與天空暖暖的太陽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我和媽媽被這美麗的景色,還有油菜花特有的香氣給迷住了,我們拍了好多照片,要留住這美好的一刻。
描寫清明日記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這首詩的伴隨下,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清明節。
這個清明節與眾不同,在南京的三爺爺帶著三奶奶一起回來了,這次掃墓,又添了幾分熱鬧。可是,媽媽帶我去學習了,錯過了掃墓活動。下午,為了彌補早上的損失,我就和外公外婆們一起,去掃曾祖父的墓。
剛到墓前,一堆雜草讓我們大吃一驚,聽外公說,去年已經把這兒給弄得干干凈凈了,可是今年又長了那么多雜草。我們開始行動了,大家拿起鐮刀先鋤草,我也不停地向媽媽要活干。鋤草完畢了,媽媽和外婆把吃的東西擺在墓前,之后就點燃了雜草,大家都想往里面扔冥幣,我也抓了一捆,往里面扔,三姨和媽媽在燒冥幣的時候還說著什么。火勢越來越猛,由于我從小怕火,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三姨后面,過了許久才扔一點錢。最后,為了查看冥幣有沒有燒“干凈”,我拿著木棍在燒焦的碎片里翻來翻去,卻翻出幾張未燒“干凈”的美元……掃墓完了,我們就下山了,而外公外婆卻還在緬懷親人。
因為清明節,晚上,爺爺的六個兄弟姐妹都來了,大家一起用餐,晚上的菜更是豐盛至極。
吃完飯,我就坐在床上看電視。不知不覺的,我睡著了,但這快樂時光在我的夢中再次回放了一遍。
描寫清明日記篇13
今天是清明節,是踏青掃墓的日子。我們全家人帶了水果和鮮花去給奶奶掃墓。我們還沒見過奶奶呢?因為奶奶在爸爸13歲的時候就死了。
我們邊走邊聊,爸爸跟我說了很多奶奶的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這時我忽然想到了杜牧寫的《清明》就大聲的念了出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爸爸說:“彩虹,你背的這首詩讓我想起了奶奶的名字。”“奶奶叫什么?”“你猜?”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來,就央求爸爸:“我猜不出來,你告訴我嘛。”媽媽接過去說:“杏花。”“媽媽是爸爸告訴你的嗎?”“不是,猜的。”我又問:“爸爸對嗎?”“對的就叫杏花”我問媽媽:“你是怎么想到的?”“因為他們那個年代女的都叫什么花啊草的,這首詩中只有杏花比較接近。”我恍然大悟,媽媽又讓我學到了知識。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把鮮花和水果放在奶奶的墓前,祝愿奶奶在天堂開心快樂。
描寫清明日記篇14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著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說著我就拿了伙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愿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愿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著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干了眼眶的淚水,隨著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愿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游戲,那么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