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數學日記
寫日記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從而更好地認知自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進而更好地提升自我。如何寫出優秀的簡短數學日記?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簡短數學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短數學日記篇1
我們剛剛學習了圓的認識(一)、(二),知道了圓的許多知識,并且由圓的認識了解到了圓周長的應用,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我們去了解一下圓周長的知識!
剛開始學圓的周長時,知道了能用滾動法和繞線法來量出圓的周長,探究出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3倍多一些,實際上,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3.14。我們就得出一個公式:如果用C表示的周長,那么C=πd或C=2πr也就是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的周長有3個應用:1.已知d求C=πd2.已知r求C,先求d再求C3.已知C求dd=C÷π已知C求r先求d再求r。
已知d求C:一個圓的直徑是5.5分米,求這個圓的周長,那就用π3.14×直徑5.5=17.27dm.
已知r求C:汽車車輪的半徑為0.3米,它滾動1圈前進多少米?滾動1000圈前進多少米?它滾動一圈前進多少米?也就是求這個輪子的周長,先求出直徑:0.3×2=0.6m,然后求一圈的周長:3.14×0.6=1.884m最后求出1000圈前進多少米:1.884×1000=1884m。
已知C求d:花壇的的周長是62.8m。你能求出這個圓形花壇的直徑嗎?周長6.28÷π3.14=d2m
已知C求r: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求這個圓的半徑,那么先求這個圓的直徑:用周長25.12÷π3.14=d8㎝再求半徑:8÷2=4㎝。
這是圓周長的四大典型例題,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π是≈3.14的。
還有一種類型的題目:下圖是一個一面靠墻,另一面用竹籬笆圍成的半圓形養雞場,這個半圓的直徑為6米,籬笆長多少米?這題是求半圓的周長,一面靠墻的就不用算上籬笆,也就是求圓周長的一半,就用直徑6m×π3.14=圓的周長18.84m再算圓周長的一半:18.84÷2=9.42m。
這就是有趣的圓的周長,圓周長的一半,讓數學與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原來數學也是蘊藏著生活的奧秘!
簡短數學日記篇2
因為這個學期的數學期末成績不是很好,所以老爸又開始了六年級上學期的數學復習計劃。
“首先,今天我們復習的是我們平常常用的折扣。”“啊哈,這個很簡單啊!”我打了一個響指。“首先我們先來復習一下概念。”“商店有時降價出售的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很好!來,就拿星期一的例子來說吧,我和你媽媽給你買了Bossini的羽絨服,原本是699元的,現在打了七折,那么我們應該付多少元呢?”“這很簡單!”我拿出了草稿紙:“首先,七折就等于70%,那么應該用原本的錢數,去乘以折扣,就可以得出現在的價格啦,應該用699×70%等于。。。。。。”我在草稿紙上認真的一算著,生怕算錯,驗算了一遍又一遍:“是489.3元!”“沒錯!”爸爸拍了拍的小腦袋:“算的可好!”我心里樂開了花。
“好的,再來,現在我要換一種題目的方式咯,現在我們知道現價是489.3元,也是打了七折,請問原價多少元,應該怎樣算啊?”“哈哈,老爸你又抄襲上面的題目啦,很簡單,用現價除以折扣就可以得出啦,那么應該是489.3÷70%=699元,都不用算啦!”“不錯,不錯,那么下面我們再來做做書上的一道題目,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是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應該怎樣算啊?”我摸了摸“糊涂”的小腦袋,突然靈機一動:“簡單,首先我們應該找出單位“1”,其次看到“便宜”這兩個字,說明是要求相差數的,應該用原價去乘以相差數,應該就是160×(1-90%)=16元!”“嗯,很好!”爸爸拍了拍掌,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來,我再來考考你,一個籃球原價是80元,打了六五折,現價多少元?”“用80×65%=52元!”“一個書包原價106元,打七折,現價多少元?”“用106×70%=73.5元。”“一套書原價35元,現價30.8元,問打了幾折,注意哦,是打了幾折!”“很簡單,不用擔心,應該是用30.8÷35=0.88,就等于八八折!”“好啦,折扣這個單元就此過關!”“好啊--”我激動地拍了拍掌。
簡短數學日記篇3
在我小學六年的時間里,我學習了很多科目,比如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音樂……但是我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班新來的數學老師劉老師——帶領我們班和二班的一些優秀的數學學生在每個班成立了數學小組。
經過老師的選拔,我們班的數學組終于成立了。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班裴琦、朱正毅、遲、魏一起學習討論。
從活動的第一周開始,所有團隊成員都開始積極參與活動。每周一個小組成員出一道試題,周五發給每個小組成員作為周末作業。第二周,出題的學生收集所有學生的試卷進行批改。同時,周五中午,他對試卷進行了點評。就這樣,我們數學組活躍了半年。
一個暑假后,我們致力于緊張的學習。這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很重,因為即將畢業踏入中學校門。因為數學組的成員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個成員都想考上重點中學。但是在大部分重點中學,數學總是為主,一定要多做數學題。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還和二班的數學組進行了學習和討論。從那以后,每個周末,我們班和二班開始輪流出題。以后的每一張試卷都挺難的,沒有認真的思考和實驗是很難做出來的。所有的團隊成員都對數學小組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在這里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做很多練習,提高我們的數學水平。所以每次積極參加活動,我們都會認證完成周考卷。就這樣,我們數學組又活躍了半年。
這個學期結束后,我們有一個月的假期。以前每個假期的數學作業都是再做一遍數學書。然而,這個假期,劉老師覺得我們數學組的學生做數學題太簡單了,所以他給了我數學組的學生一個特殊的作業,數學寒假的b級作業——。這套作業收集了清華同方杯的試題和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考試樣題.寒假期間,所有的隊員都認真完成了這項作業。
回到學校后,我們討論了數學寒假的b班作業。如果每個人對某些問題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我們就一代一代的過去了;如果一些問題的答案有爭議,我們將開始激烈的討論,直到我們得到正確的結果。
在我小學生活的六年里,我在數學小組的活動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做了很多題,為我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以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爭取在數學競賽中獲得一席之地,還給我的老師,我的父母,我的數學組.
簡短數學日記篇4
今天是我第二次看牙的日子,因為我有蟲牙,醫生說每周都要復查一次,還要復查4次。我問媽媽,我的牙什么時候好。媽媽說:“一個月以后就會好,你算一算,從開始看牙到好,一共要用多少天?”我想了想:一周是7天,我看過兩次,用去了14天,還剩4次,也就是7×2+4×7=42(天),我要用42天才能好啊!
我以后一定注意口腔衛生,再也不能讓牙齒生病了!
簡短數學日記篇5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
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簡短數學日記篇6
前幾天數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做了一道應用題,這題中說世界上的鳥蛋是鴕鳥蛋,它的蛋有1300克。那最小的蛋有多重呢?我在心里打了個問號。
經過我上網、翻書百般途徑,終于在《中國少年百科全書》上找到了答案:最小的蛋是蜂鳥蛋,蜂鳥媽媽每次產蛋2~1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0。5克,大約200個蜂鳥蛋才有一個雞蛋那么大,小蜂鳥生活約20天后,就能飛出鳥窩覓食,開始獨立的野外生活了。
多么有趣的知識呀,這真既能學習,又能增長課外知識,真是兩全其美。
簡短數學日記篇7
今天我們做了一份第六單元的數學練習卷,數學老師說今天小朋友自己讀題自己做,從今天開始數學老師就不讀題了,所以小朋友要仔細審題。
在做的過程中,我還是碰到了好多的問題,題目的字不認識,題意理解錯誤等等,以前在家做的時候都是媽媽讀的,我已經依賴于媽媽,所以從今天開始,要在家多練習,保證在期末能考出好成績。
簡短數學日記篇8
又要做題了,而且還是要求很麻煩的圓柱體表面積。唉,求表面積還真不容易。需要求出底面積和側面積,還得相加,稍不留神就會算錯,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一塊求完呢?我思考著。看看底面積和側面積的公式吧!
S底=πr2,有兩個底面,也就是2πr2,再看看側面積公式:S側=2πrh,將它們兩個相加在一起,提取同類項:2πr,利用乘法結合律,組成一個新的公式:S表=2πr(r+h)。一個新的公式從此誕生。有了這個公式只用相乘一次就萬事ok啦!
以前我曾經求過環形面積,運用了一個公式:S環=π(R2—r2),仔細想想,其實這也是公式的組合啊!由兩個圓相減,提取共同的π,得到了新的公式。
這些新的公式的誕生都得歸功于靈活的偷懶!如果不是覺得太麻煩,其實也不會有這樣的公式。其實,靈活的運用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出題的人偷了一個懶,少說了一個條件,那么我們就可以多求一下。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我們偷懶,不偷懶都不可以。
有這么一道題:在一個大正方形里有一個內切圓,大正方形的面積是20平方厘米,求圓的面積。
如果按照常理,我們應該先求出大正方形的邊長,也就是d。然后再求出r,最后求出面積。可是,在這道題里,怎么才可以求出r和d呢?除非開方,可是這樣是很麻煩的,而且肯定求不盡,怎么辦呢?這時候就需要靈活的運用公式了。既然圓的面積公式是πr2那么求不出r求r2也可以呀!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整體a,也就是說,我們只用求出aπ就可以了。a怎么求呢?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是(2r)2,化簡之后就是4r2,也就是4a這樣呢我們就可以用20÷4=5(cm2)求出a,再用5×π≈15。7(cm2)。圓的面積就約為15。7cm2。這樣,不用開方,也可以求出圓的面積aπ。
有很多公式相互結合就可以組成一個簡單方便的實用新公式。
只要創新,其實在把巨人們吃過的饅頭揉在一起,做成一個新的花卷,那不也是很好嗎?
簡短數學日記篇9
吃過午飯,媽媽帶我到山坡上去找小棒。我和媽媽先把茅草的桿子砍回家,然后媽媽用米尺量10厘米長一根,用剪子剪斷。媽媽一邊剪,一邊讓我數,數到10根就捆一捆。
捆了10捆,媽媽說,好了,不剪了。然后,媽媽叫我把10捆打開,兩根兩根的數,數到100;又5根5根的數,數到100;我都數對了。媽媽問我:還可以怎么數?“10根10根的數”。
“10根一捆,你說100根要捆幾捆?”我想了一下,說:“10捆。”媽媽高興的說:“對,你真聰明!”我覺得數數真有趣!
簡短數學日記篇10
今天,高老師讓我們到操場上去上課,同學們都覺得很驚訝,因為以前我們沒有到操場上去上過數學課。
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師會講解一些什么知識。到了操場,我們才知道,原來老師要給大家講解的是厘米、米和線段的知識,在操場上比較方便測量。老師還示范給我們看,同學們都受益匪淺。雖然外面寒風習習,可我們一點兒都不覺得冷,因為我們都學到了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