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做節日記
在文學、文化和藝術領域,日記被廣泛使用,它是一種重要的寫作形式和表達方式。好的端午做節日記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端午做節日記,供大家參考。
端午做節日記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是每年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聽媽媽講,有的地方過端午還會賽龍舟呢!我們這里雖然沒有這項活動,但是吃雞蛋包粽子插艾草帶香包卻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端午節這一天正好放假,媽媽早一天就把香噴噴的粽子包好了,有蜜棗的咸肉的豆餡的還有我最愛的豆沙的。
起床后,洗刷完就趕緊跑去廚房找粽子。看到媽媽包的粽子我就像小貓見了魚一樣迫不及待的找到豆沙餡的就剝了起來,邊剝邊發現粽子不方不圓,微綠的粽葉包著白白的糯米還有紅紅的豆沙夾在中間,白里透著紅,一邊觀察嘴里還時不時的有口水在打轉。慢慢咬上一口,閉上眼睛,讓香甜的糯米味在嘴里慢慢的散發,真是太香了。吃完粽子,媽媽還給我和弟弟帶上了她天不亮就縫好的香包,說是會給我們帶來吉祥。各種花布縫在一起,里面再裝上艾葉朱砂和桃葉,聞一聞還有淡淡的香味。更是一種漂亮的飾品。我為了了解一下屈原,特意讓媽媽幫我找到了他的有關資料。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愛國大臣,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一定發揚這種精神,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傳統。
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做節日記篇2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然而多么期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然而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情緒;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緒!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就然而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齊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齊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此時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然而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我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可然而我想你此刻明白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須會感到很欣慰。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然而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然而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然而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這天,我們仍然過著這端午節,為的然而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做節日記篇3
農歷5月5日晴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做節日記篇4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插艾葉、吃咸蛋等,每一件事都有一個美好的寓意。
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在姥姥家度過的。這一天,我與媽媽早早地就來到了來到了姥姥家,我看了看門,門上有幾簇艾葉,聽說是用來辟邪的。“姥姥,我來了!我大聲地叫著。姥姥微笑著開了門,并讓我照看一下一歲多的表弟。
過了一會兒,我聞到了撲鼻的粽子清香,也顧不上表弟,直接奔向廚房。哇!原來姥姥與媽媽都在做粽子,而且都熟了。“姥姥,我可以吃一個嗎?”我說道。姥姥說“還是等你姨媽與你表姐來再吃吧!人多熱鬧嘛。”
過了好久,才聽到“咚咚”的敲門聲,把門打開一看,果然是姨媽與表姐。我拉著表姐走到餐廳,然后就情不自禁地抓了一個,把粽葉剝開一咬,哇!真好吃!軟軟的,甜滋滋的,里面還有一顆紅棗呢!我便問姥姥:“姥姥,為什么粽子里有一顆紅棗呢?”姥姥笑著回答:“粽子里有棗,就是‘早中’,早中,早中,早中狀元!”我想:一顆紅棗還有這么美好的寓意啊!
我吃了一個,覺得不飽,還想吃,姥姥說:“別急,別急嘛!”
這時,姥姥從廚房里端來一碗咸蛋,我急忙拿出一個準備剝,姥姥叫住我,“說:你與表姐把蛋互相碰撞,誰的結實,誰就更健康!”我與表姐馬上開始撞起來,“砰砰—”我贏了,開心地笑了,這是表弟也跟著笑起來。
愉快的一天過去了,端午節這些趣事我久久不能忘懷。其實,端午的趣事還有很多,如:賽龍舟¨¨¨希望明年的端午我有幸可以觀看到塞龍舟。
端午做節日記篇5
一年之中節日多: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要說我最喜歡的節日,那非端午節了。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關于她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有一次楚懷王被抓了,囚禁在秦國,后來他逃出去了,可是卻在路上病死了。楚國人民恨極了秦國,尤其是一位叫屈原的大夫,他對新任國君提出建議:操兵練馬,為懷王雪恨。可令尹子蘭卻說屈原壞話,屈原被革了職,由于心情低落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殺。后來人們在五月初五這天用賽龍舟等方法紀念他。
我的家鄉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老一輩們用五彩線編成跟彩波一樣的美麗的小繩,在端午節早上給我們戴上,象征著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還要去逛端午,其實說白了就是野餐,早上我們把好吃好喝的都裝在包里,讓大人們帶我們去野外吃。
記得去年,我和爺爺去了牛頭山,我還撿了一塊高20厘米像豬似的石塊呢。回到家里奶奶說:“去山上可以沖去一年以來的霉氣,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無病無災。”我問奶奶那你為什么不去呢?可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后來奶奶還告訴我,端午節是個古老的節日,她小時候也喜歡過端午節。下周就是端午節了,我希望端午節快點兒到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做節日記篇6
今天是端午節,每一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我想端午節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吧,可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我的奶奶來到大街上,四處都會傳來熱情的喊聲。聽“賣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噴噴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都系著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我的奶奶說,那是長命縷。
我的奶奶從大街上買了些艾草和蒜頭,中午12點,就拿出去放在太陽下曬,說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著飯菜,當然少不了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還有一道菜叫黃龍出海,媽媽說:“今天是龍的紀念日,所以要燒這道菜。”電視機里,小朋友們正在做游戲,瞧他們的頭上畫著“王”字,身上還佩戴著五色香囊。
端午節可真是有意思啊!
端午做節日記篇7
端午節到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還有一定來歷呢,聽老師和媽媽講是為了紀念屈原。
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因為受到排擠,投了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聽說后就劃船去尋找他的尸體,沒找到就投進去用粽葉包著的米讓魚吃,為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尸體,這些習俗發展到后來就成了賽龍舟和吃粽子。
為了好好過端午節,媽媽也親自包了粽子,我在旁邊也跟著學。
媽媽先拿出一片干凈的粽葉,將粽葉圍城了漏斗的形狀,然后在漏斗里放入了米,當放到一半時,媽媽又在米上面放上了兩個洗干凈的紅棗,接著,又在棗上放米,直到把整個漏斗都裝滿了。把米裝滿后媽媽就粽子包成了三角形,包好后又用細線綁緊,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一看原來這么簡單,也跟著做,但是做的卻不好,不是米裝不滿,就是綁線時粽葉開了,真是很難包呀。不過還好,有媽媽幫著,好多了。
不一會,媽媽就把包好的一部分粽葉放到鍋里煮了。煮好后,我就立刻拿起一個吃起來,雖然很燙,但感覺真香真甜。
這個端午節過的真快樂呀!
端午做節日記篇8
一說到端午節,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包粽子了。這一天,為了紀念詩人屈原,就會包粽子吃。
端午節假期的第二天,我們組來到薛思若家包粽子。我們首先把糯米和粽葉放在水中泡了15分鐘,然后就開始包粽子了。我將兩篇粽葉分開折起來,然后在洞里放些米,接著把粽葉的后面往前折,右邊往左折,左邊往右折,最后再拿繩子將粽子捆起來,甩一甩看看會不會漏米。我們一邊包粽子,一邊“哦。哦,原來如此”的說著,有時還能笑出來呢。
我們雖然把粽子包好了,可是沒有吃,一是因為我們不敢吃,二是怕煮好了,米漏了。就算沒有吃到親手包的粽子,可是我們還是很開心,回到家,我卻吃到買來的粽子。
在端午節,我們家還發生了更多有趣的事情,你么有嗎?
端午做節日記篇9
端午節在五月初五。端午節有五黃:黃酒、黃魚、黃鱔、黃瓜、黃桃。還有許多習俗,比如說:掛艾草等等現在讓我來介紹這些習俗吧!
人們在端午節時還要在門前掛艾草,說是可以防蛇蟲疾病,所以家家戶戶都掛著艾草,有的人甚至將艾草做成香包別在身上。掛艾草還有一段歷史呢!傳說在很久以前,人們自私而殘忍,天帝決定派瘟神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來懲罰,瘟神受了天帝旨意,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瘟疫為不忍加害,在五月初五時在自家門前插上艾蒿就不會傳染到瘟疫,以示驅走瘟疫。除了掛艾草之外,還有一種習俗,那就是包粽子,一到端午佳節,大家都紛紛包粽子,再送給親朋好友。這是屈原跳河自殺后,后人為了紀念他,便發明了粽子,將他們投入河中,不讓魚兒去咬他的身軀。漸漸的,粽子成為了我們食物之一。粽子的品種有很多肉粽、豆棕等都很好吃。
在別的地區有許多地區有豐富的端午節文化,在我們紹興就有劃龍舟之類的比賽,真是數不勝數啊!
端午做節日記篇10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里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咸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劃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于是,媽媽就帶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里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后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媽媽付了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里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嘗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今年的端午節真高興,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做節日記篇11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媽媽提前幾天就買好了粽葉、豆沙、糯米、蓮子、豬肉、蝦仁、蘑菇、還有咸蛋黃。全家起了個大早開始包粽子,包粽子看起來簡單,包起來可有點難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個粽子,卻像個“受傷的兵”,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來又倒下了。媽媽看看不像樣子的粽子拿過棕葉教起我來:“包粽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粽子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斗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余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豆沙把尖部堵嚴,再放入糯米蓋住豆沙,然后放入豬肉、蓮子、蝦仁、蘑菇、咸蛋黃,再把棕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在拿繩子捆好扎緊,最后把多余的線剪掉。”
我聽了心想小小的粽子還有那么多學問,還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的粽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塊豆沙再放入糯米,然后放入食材,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系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中午,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真實又香又甜啊!
端午做節日記篇12
端午的艾草-端午節心情日記
五月五,過端午,插香包,掛艾草。
南朝《荊楚歲記》曾載:端午采艾,懸門戶上,以禳毒氣。自我記事起,每年的端午印象都格外深刻。一是因為自己是閏四月出生,如果這一年沒有閏四月,爸媽都會選在端午這天給我過生日。二是因為自己很喜歡吃粽子,更喜歡聞艾草的香味。
端午前一天,家里的嬸嬸們就開始打粽葉,包粽子,去集市上買艾草,待到端午早上或掛或擺在大門口。樸實的村人都認為,將艾草倒插門楣可以驅邪鎮魔、消災防病。老媽也不例外。每到端午老媽都會買很多艾草,在院子里曬干后切成小段,留著給我備用。肚子受涼了,來例假不舒服了,都可以用艾草煮水,再打上兩個荷包蛋,加紅糖,暖暖地喝上一大碗,肯定藥到病除。后來有了小妮,老媽叮囑我,每年的端午都要用艾草煮水給小妮子洗艾水浴,這樣能預防小孩子長痱子,防蚊蟲叮咬。
這些習俗于我已經根深蒂固,成了每年必做的功課。
來鄒平已經__有余,每到端午爸媽都會在老家準備好粽子和艾草給我帶來。今年,我終于發現新大陸,不用她們再為我操心。每天早上騎車會經過一個早市,前天早上照例在人群中穿梭,我一眼就看到地攤上的艾草,呀!太好了,今年不用爸媽給準備了。于是回來就買了一把放在客廳。心里一直盤算著再多買點,曬干后備用。尤其是冬天,用艾草、紅花再加點海鹽煮水泡腳,對于我這種下肢血液循環慢的人來說最好不過了。今天早上我特意背著背包,打算騎車回家的路上多買點。結果真如我愿,把賣艾草的大姐車上的全買了,大姐免費給我送到家里。哈哈,太好了!正是我想要的。
這兩日,早市里生意最好的不是蔬菜攤,更不是熟食攤,而是賣艾草的小攤。早市上,幾乎人手一把。老人們認為艾草辟邪,作為年輕人的我倒是覺得艾草是藥用植物,莖葉產生的奇特香味,可驅蚊蠅蟲蟻,插艾草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現在家里環境都很好,蚊蟲甚少,甚至門頭上都沒地方插艾草,但是還是喜歡買把艾草放在門口,聞到淡淡的艾草香才感覺到節日的氛圍。
親,你買艾草了嗎?如果還沒有,不妨去早市看看,買把新鮮的艾草,待到端午的晚上,煮水給家里的寶貝兒洗個艾水浴,是不是別有味道呢?!
端午做節日記篇13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尸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劃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們往江中投飯團,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著在端午節這天要劃龍舟、包粽子的習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粽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粽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寶粽、還有堿粽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著粽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粽子,剝開粽葉,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粽子,接著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粽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著吃粽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
端午做節日記篇14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我都會早起和媽媽一起買粽子。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子。阿姨笑著問我:“小朋友,想買什么口味的?”我干脆地回答:“吃起來像蜜棗。”“多少?”阿姨又問。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該買多少?”媽媽想了想說:“買一斤吧。”我說:“好吧。”我跟阿姨說我買一斤,阿姨幫我包好遞給我。媽媽問:“多少錢?”阿姨回答:“很便宜,五塊錢。”母親把錢遞給阿姨,阿姨數了數,說:“正好。”買回來后回到家,我的口水都流成河了。媽媽說:“等爸爸回來好不好?”“嗯,”我回答。雖然嘴里說好,但心里已經想吃那個又甜又好吃的粽子了。趁我媽不注意,我躡手躡腳的來到廚房,小心翼翼的拿起粽子鏟了起來。太好吃了!但我剛吃完一個,媽媽發現了,說:“小饞貓,你不是答應我等爸爸回來一起吃嗎?”我羞澀地笑了。過了一會兒,爸爸回來了。我突然撲進父親的懷里,說:“你可以回來了,你快死了。”爸爸說:“怎么了?”這時,媽媽端上來一盤粽子,笑著說:“小貓,饞粽子。”爸爸聽到音樂說:“來,小貓,我們一起吃吧。”我家吃的津津有味。
這個端午節是我過的最開心的一個!
端午做節日記篇15
端午節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我們家。記得前幾天,媽媽就說過端午節時,我們一起吃粽子,說時,那粽子的香味就迎面撲向我來。
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著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干干凈凈,讓我們迎接著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著一些粽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著粽葉,一手把綠豆、豬肉等許許多多的食材都放進了里面。突然,她微笑著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后,往一條粽子里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愿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一般的涌上了桌子。然后,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只,又用手摸了摸這只。我呢用手撓著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著桌上的粽子,最后,拿了一只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里。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后,舉起手來開始許愿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為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愿望。這個愿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后,我一定會為爸爸給我們的愿望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