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景的詩句
秋天,又稱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過渡季,北半球為9至11月,南半球為3至5月,天文為秋分到立冬。氣象工作者研究物候?qū)W標(biāo)準(zhǔn)是:炎熱過后,五天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22度以下時就算進(jìn)入了秋季,低于10度時秋季結(jié)束。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span>描寫秋景的詩句,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描寫秋景的詩句【篇1】
1、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李白《秋思》
2、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杜甫《月》
3、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fēng)》
4、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fēng)。——杜甫《客亭》
5、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fēng)。——范云《別詩》
6、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王維《山中》
7、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望野》
8、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蕭愨《秋思》
9、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王士禛《江上》
10、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柳渾《搗衣詩》
11、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lán)。——白居易《秋思》
12、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李頎《望秦川》
13、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白居易《司馬宅》
14、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fēng)引》
15、遠(yuǎn)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杜甫《秋野五首》
16、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李白《子夜秋歌》
1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8、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fēng)。——范云《別詩·其二》
19、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陸游《秋興》
20、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錢起《題蘇公林亭》
描寫秋景的詩句【篇2】
1、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王維《秋夜曲》
3、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4、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5、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晚秋》
6、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7、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8、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9、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0、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韋應(yīng)物《聞雁》
11、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12、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13、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王昌齡《長信怨》
14、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15、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16、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
17、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韋應(yīng)物《秋夜寄邱員外》
18、調(diào)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張喬《書邊事》
19、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
20、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李白《南軒松》
描寫秋景的詩句【篇3】
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2、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3、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4、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5、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李白《南軒松》
6、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戚繼光《望闕臺》
7、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8、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鄭谷《菊》
9、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韋應(yīng)物《秋夜寄邱員外》
10、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11、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
12、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周邦彥《關(guān)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
13、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幾道《思遠(yuǎn)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14、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李白《秋浦歌》
15、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xué)詩》
16、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17、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fēng)后值秋。——羅隱《魏城逢故人》
18、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賈島《題詩后》
19、調(diào)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張喬《書邊事》
20、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韋應(yīng)物《聞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