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隨筆作文
孩子們最喜歡過春節,從一放寒假就開始準備,頭一件大事就是由父母帶著去買一身新衣服,連襪子也要是新的,而且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有關春節的隨筆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春節的隨筆作文(篇1)
又是一年芳華。
似水流年,蹉跎了一季又一季的桃紅柳綠。今歲,再見火樹銀花,春節在人們的翹首期盼中,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人間,臘月三十的守夜,正月一日的拜年都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刻畫在我的心里。
春節,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除去一些簡單的儀式習俗外,剩下的就是滿滿的喜慶、幸福與歡笑。
我國傳統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日的小年開始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臘八粥,熬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鍋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北方地區在除夕這天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伴著春晚里有趣的小品,驚險的雜技,神奇的魔術與悠揚的歌聲,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12點的鐘聲敲響,震耳的爆竹聲與絢爛的煙花里,我們迎來的新的一年。一道道煙火劃破夜空,一盞盞燈籠飛上屋檐,一幅幅對聯貼上墻壁,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柜,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飛舞,一聲聲歡呼響徹天地,一句句祝福耳口相傳——過年好!爆竹響起不過瞬間,結束也不過瞬間,但那新春的祝福,卻送進了人們心里。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回首,20__,一年芳華。
展望,20__,努力相伴。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悠遠的鐘聲,送走了一個難忘的昨天;清脆的爆竹,宣告了一個嶄新的開始。家鄉的春節有家鄉的味道,正如那爆竹聲后的春意,久久的回蕩在我的心里。
有關春節的隨筆作文(篇2)
新年降臨了,人們都喜氣洋洋的,樂得合不攏嘴,瞧!一大清早,媽媽就已經忙的不可開交了。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你在干什么呀?“過年了,要除塵迎新嘛。”我說:“除塵迎新,這詞真有趣!”原來,還有一個除塵迎新的習俗啊!
到了新年的晚上,爸爸急急忙忙的打開了電視,開始欣賞春節聯歡晚會帶來的節目,正在吃飯的爺爺、奶奶、媽媽和姑姑都把頭向后轉去,對著電視機。我家春節必做的事,就是看春節聯歡晚會,奶奶說:春節聯歡晚會代表著國家的強大,所以必看。
除了以上習俗外,我還知道一個繞口令:初一的湯圓,初二的面,初三的餃子。初四之后的初五、初六、初七什么都可以隨便吃。我們重慶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習俗,就是初一不準花錢,至于為什么,我也不知道。估計是想要發財吧!
其實,要說過年的習俗,我家鄉還有個習俗還有初一不能掃地和倒垃圾。初二開始要在親戚家輪流拜年等等。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到了元宵節正月十五這天晚上。燈一定要亮,家家要吃湯圓,寓意團圓。
上面的三大習俗,都是重慶人必做的,如果你不是重慶人,你也可以學習一下以上三大習俗。
元宵節一過也就意味著春節結束了,人們開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有關春節的隨筆作文(篇3)
今年快要過年時,爸爸突發了急性闌尾炎,所以,我整個年全是在奶奶家度過的。雖然玩的也很開心,但是,我的心里總是希望爸爸早日好起來。
我盼著盼著,除夕總算到了。我心想:爺爺奶奶的過年方式肯定跟我們不一樣。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們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貼春聯。先貼的是兩條對聯,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最后再貼橫批。貼完春聯肯定還得貼“《福》”字啊!于是,我便拿起透明膠,把“《福》”字正正規規的貼在了窗上,我剛貼完,爺爺就說:“《福》字應該倒著貼。”我問:“好好的《福》字干嘛要倒著貼啊?”爺爺說:“人們常說的`福到了!福到了!就是這個意思。”我點了點頭,心想:原來,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貼完春聯,我們就搞起了衛生。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
原本,我們要出去吃年夜飯的,可是現在只好在家里吃。吃完了,爺爺奶奶就包起了餃子我當然不能閑著,卷起袖子,洗了個手,跟他們一起包了起來。我一邊包,一邊問:“為什么你們除夕要包餃子呢?”奶奶說:“我們老家把這個餃子叫“萬萬順”,大年初一第一頓飯就要吃餃子,這代表來年萬事都順利。”
這個年過的很特別,我也希望爸爸能早日康復。
有關春節的隨筆作文(篇4)
過年是中國習俗,不僅僅是那喜慶熱鬧氣氛,更是因為一年到頭,各行各業人都可以休生養息,與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實實在在說,我喜歡過年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里看看各個地方臺春節聯歡節目,與家人吃年夜飯,沒事采購一些年貨、零食,上上網,睡睡懶覺,實在是頗為愜意。如果在北方老家,說不定還可以和同伴們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飯更是豐盛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肴,是平時鮮為少見。
國家似乎早就有過明令要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但在我看來,是不可能治住。要知道過年期間,執法人員也是要休息,很難騰出空來管制,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原因是,如果禁止,那么國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則。萬不能“只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在各種節日上,很多大型晚會上,在這些大公開場合,甚至是國家,也會放煙花炮竹。而遏制住人們習俗,那春節氣氛也會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歲時,那聲聲不絕鞭炮聲,眼花繚亂、絢麗多彩煙火,讓人難以忘懷,處處洋溢著過年喜慶。
過年逛廟會自然是不二選擇。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于一體民間性娛樂活動。由于起源于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廟會上熱鬧萬分,有舞獅子、踩高蹺、唱戲、猜燈謎,花樣繁多有趣,也有許多各色民間小食出售。
這就是我喜慶而又簡單新年,雖然簡單,但卻樂趣充實。
有關春節的隨筆作文(篇5)
春節長假結束了,各個行業各類人群大都重新開始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新的一年你好,我們來了。
今年的春節多多少少有點悲情,家族中有兩個至親確疹患癌,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讓人莫名傷感。其中一位在我和母親探望時要求大年初六將他接到我家走一圈,說應該最后一次了,還說自然規律新老交替,看開吧!一句看開吧卻令人不禁傷感,能看開嗎?心中的痛苦如何言說。
今年的央視春晚似乎爭議比較多,個人觀看后不覺有多差,也不覺多優秀。一臺晚會而已,觀眾大多看不透主題和結構這樣的高大上問題,所以說六小齡童與晚會主題不符實屬牽強,何必拂逆大眾心愿,團聚歡樂為本何必較真。
過年的時候很多人說年味越來越淡,越來越沒有意思。實事好像如此,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娛樂活動多姿多彩,最可怕的是平常可以唾手可得,我們也就對春節沒有了期待和向往。加之網絡的普及,天涯海角相隔萬里卻在群中天天相見,春節團聚也就失去傳統的維系親情友情的功能了。
過完春節虛齡三五,這個年齡談衰老死亡有點早,
談青春愛情奮斗理想有點晚。種好自己三分地才是正道。努力工作,把職業當事業是可取的;照顧好身邊的人,盡自己所能給關心自己的自己關心的人帶來快樂;保護好身體,有好的身體才有幸福的一萬種可能。
期待未來更美好,奮斗從此刻開始。
有關春節的隨筆作文(篇6)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