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本文為你提供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寫作技巧和示例!
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篇1
草房子,是曹文軒著作之一,這里的主人公是桑桑是。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
桑桑是個勇敢,調皮的男孩,當然還有,禿頂的陸鶴。漂亮的紙月,白雀,細馬。對了還有堅強的杜小康。他們之中我最喜歡杜小康。他喜歡讀書,喜歡上學。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苦苦的艾,還有苦苦的秦大奶奶,秦大奶奶那棟小草房,在西北角上,是麻油地小學的污點。學校想將秦大奶奶逐出這片土地。可秦大奶奶堅決地認為,這片土地是屬于她的。秦大奶奶的丈夫是秦大,秦大和秦大奶奶共創一片地,在今年,還未等到收獲的五月,就在田埂上永遠的睡著了。在別人眼中秦大奶奶是個壞老婆子,可桑桑卻很喜歡秦大奶奶。
最后,秦大奶奶就了一個叫喬喬的小女孩,人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開始尊敬她了。秦大奶奶會用拐杖把去菜地的雞鴨趕走。會用拐杖在那兒關著她夠不著的窗子。桑桑讀完五年級的那個暑假,這一天,和往常一樣。桑桑在秦大奶奶家哭,人們就知道,秦大奶奶與麻油地的人們永遠分別了。這次她是為了一個南瓜,才掉進水里淹死的,為了一個南瓜,失去了秦大奶奶。我很傷心。
我愛看草房子,看秦大奶奶,我會永遠的記住秦大奶奶,桑桑,紙月,杜小康,陸鶴,他們的。
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篇2
我們的童年,既有歡樂,也有煩惱。我們有引人入勝的動畫片,也有令人厭倦的興趣班。那我們父輩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呢?讀了作家曹文軒的小說《草房子》,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父輩的童年世界。
《草房子》講的是上個世紀60年代一個叫油麻地的小村莊的故事。在書中,我認識了活潑可愛的桑桑、淳樸善良的紙月、自信頑強的杜小康、自尊自強的陸鶴......。在白云悠悠的藍天下,在波光粼粼的湖水邊,在金色的草房子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雖然他們所處的環境與我們現在的完全不一樣,但這些故事同樣讓我感動,令我深思。
印象最深的是杜小康的故事。杜小康的祖輩積攢下來了許多錢財,但因為他父親一次錯誤的投資,家財喪失殆盡。他被迫輟學并與父親四處籌款。后來他們買了五百只小鴨,一起去遙遠的地方放鴨。但是不巧,他們連續幾次將鴨子誤放入當地人的魚塘,鴨子幾乎吃盡了漁民們剛放入魚塘的幾萬條魚苗,憤怒的漁民把他們的船和鴨子扣留起來……面對這一連串的打擊,杜小康沒有在痛苦中消沉。當他迎著暴風雨,在莽莽蒼蒼的蘆葦蕩里狂奔,追趕失散的鴨群時,他在挫折中長大了,他明白過去的富貴生活已一去不復返,美好的生活是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
油麻地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甚至沒有電,但油麻地的孩子們依然快樂,因為他們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勇敢地面對每一次挫折。在《草房子》里,我找到了父輩成長的足跡,也得到了健康成長的道理。
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篇3
大家都聽說過曹文軒寫的世界名著《草房子》吧。這本書寫了童年時代的桑桑刻苦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涯。
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傷與優雅;殘疾男孩多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他生命最后一刻所閃耀的人格光輝;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感情糾葛……這一切既清晰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的六年。
我最喜歡故事里的男主角桑桑,因為他是一個善良、勇敢、正直的人。當同學沒帶課本時會借他;當朋友有困難時會挺身而出;當老師有需要時會義不容辭地幫助老師。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特別感動:有一次,紙月一連遲到三天,桑桑又好奇又擔心,桑桑決定去他家見看個究竟。走著走著,在半路碰見了劉一水一行人,這下糟糕了,這幾個人可是板倉小學出了名的壞孩子,紙月就是被值幾個人欺負的,桑桑對他們痛之入骨。桑桑與他們進行了輸死拼搏,來了個“英雄救美”,把他們打了個落花流水。這就是桑桑對周圍人的友情。
讀著讀著,我想到了我的同學,他們也像桑桑一樣經常幫助我。記得在一次做作業時,我沒帶橡皮,正在我抓耳撓腮時,我的同桌毫不猶豫地把她的橡皮借給我用。頓時,我的心里一陣感動。在我去上社團時,經常來不及抄作業,回來后,總有同學幫我抄好了。事情雖小,卻洋溢著濃濃的友情……世界因為有了友情才變得溫暖!
感謝曹文軒,讓我認識了認真的桑喬、聰明的紙月、和藹的秦大奶奶、文弱的溫幼菊。雖然那時候物質并不豐富,但我從每個人身上看到了他們努力生活的樣子,他們間永遠的友情讓我感動,讓我向往!
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篇4
暑假期間,我讀了曹文軒的《草房子》這本書,其中令我最有感觸的是書中主人公杜小康曲折的生活經歷。
杜家本是油麻地最富貴的人家,可是一次杜小康的父親開船做生意,卻發生了事故——船翻了!船上有杜家幾乎所有的財富——杜家就這樣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的家產。杜小康的父親也因此而病倒了,杜小康也因此而輟學了。除了帶父親治病,其他時間都待在房子里。父親病好后,就帶著小康在蘆葦叢中放鴨子。饑餓威脅著他們,等到他們的鴨子終于能下蛋了,可鴨子吃了別人家的禾苗,鴨子被別人扣留了。
他們回家了,從蘆葦叢中帶來了唯一的財富——五個雙黃鴨蛋。這些雙黃蛋是小康曾經許諾送給好朋友桑桑的,因此誠信的小康把這最后五個雙黃蛋都送給了雙雙,自己兩手空空地回家了。可是杜小康并沒有可憐自己,他也不希望別人可憐自己,于是他又想其他的辦法找出路謀生……
這個故事的讓我思考了好久,如果我是杜小康我會怎樣做?杜小康永不放棄,努力追求,我想他一定會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也要學習他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小時候,看到許多鋼琴家的演出,我就立志要成為鋼琴家,從六歲就開始我的鋼琴夢。一開始我彈彈練練,也感到神氣十足,可是到了四五年級,課業負擔的加重,再加上練琴,讓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我一度想放棄練琴,可這時我遇見了你——杜小康,你堅定的決心喚醒了我的毅力。我練琴這點辛苦同杜小康的生活經歷相比,這又算得了什么。我又開始咬牙堅持。
從讀完這本書起,杜小康就成了我的朋友,我覺得自己像一顆埋在土下的種子即將破土的嫩芽,正咬牙努力地鉆出地面迎接陽光。在我無助的時候,你給我鼓勵,向我微笑,總有一天,我會綻放自己的光芒!
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篇5
今年,我把曹文軒寫的《草房子》讀了兩遍了,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小學生活。這篇小說主要介紹了桑桑、陸鶴、紙月、細馬和杜小康這五個優秀少年的小學生活。 來源:日記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桑桑,他是一個調皮可愛又聰明的小男孩,他善于動腦,把家里的蚊帳改成魚網,把碗柜為鴿子做了一個舒適溫暖的窩,卻遭到父母的責備,他很有正義感,當板倉小學的壞孩子欺負紙月時,他毫不憂豫的沖過去幫助紙月。他也特別勇敢,當他得了一種怪病時,脖子上腫了一個很大的包,要用一根燒的通紅的針,從包上扎進去,他卻不喊也不叫。
陸鶴是桑桑的同班同學,因為長著一個禿頂,同學們都笑話他,叫他禿鶴。在嘲笑聲中,他的性格變得很內向。雖然同學們瞧不起陸鶴,但他并不記仇,在一次表演中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在平常,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別人身上有缺陷,他也是“迫不得已”。
我喜歡《草房子》,因為它贈給我許多人生的道理、給我的啟發太大了!希望大家都來讀一讀。
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篇6
從我初看這本書時,就知道我心中已經搭建起了一間“草房子”……
《草房子》是我今天去書店的一大收獲。早已聽說曹文軒的大名,現在終于買到曹文軒的大作了,竟有種如獲珍寶的感覺,我緊緊的抱著這件“寶貝”,仿佛站在一片絢麗斑斕的花海中,呼吸著空氣。又似走在雨后的小竹林里,聞著那么清新的雨。哦!是飄飄欲仙的感覺!我翻動著輕盈的書頁,都有一種心跳加速的感覺,有一種復雜的感覺在我腦子里轉動。于是,我若有所思地看著、想著……
今天,《草房子》又被我翻閱了一遍,感觸頗多,印象最深的是杜小康,一個由富家少年淪落成窮小子,這是一個不愛說話但心腸極好的人,他總是默默無聞。他很喜歡讀書,很渴望讀書,可現在窮的連鍋蓋都揭不開了,那還有錢去讀書?這樣一個求知欲強的孩子,就因命運的捉弄而沒有了以后的路。而另一個孩子——細馬,一個殘疾的男孩,他有身體上的缺陷,但他的心靈依然健全。他是一個有主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他會堅定自己的信仰,懂得如何維護自己的尊嚴,懂得怎樣保護自己。
《草房子》的結局挺悲傷的,但也應該是一個注定的悲局,主人公桑桑離開了草房子,永永遠遠的離開了,似乎失了歡樂,失去了純情,失去了美麗……
這是多么好的一本書啊!這本書既有讓人感動的親情,又有宏偉的夢想。有什么力量都分不開的友情。什么東西都買不回來的尊嚴。融合在一起,是一種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愛,因為這種愛已經超乎了我的表達能力。那幾天我天天抱著它睡覺,我覺得作者用他的細膩文筆描寫出了油麻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而且這本書描寫的是以前社會還未發達時候的農村,只要大人看了,就會更有體會,更回味無窮。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虛構出來的農村故事,這也反映了真正的農村生活,這不過是印在紙上罷了。
禿鶴的光頭,紙月的書包,細馬的羊群,桑桑的鴿子,白雀的歌聲,秦大奶奶的苦艾地,水道密布的油麻地,金色的草房子,浩淼無邊的蘆葦叢,浸月寺屋檐下寂寞的風鈴聲……《草房子》——我把它珍藏著。因為我心中的草房子,沒有消失——那一塊永遠快樂的地方。
讀書筆記草房子感悟篇7
在現在的世道,有多少人的童年是快快樂樂地度過的?現在的我們,都被作業、考試這些“大魔王”壓榨著,有幾時是快樂的?
初讀《草房子》這本書時,看著書中人物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時,我也回憶起了我那時候快快樂樂的童年生活:小時候,我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戲水,在蘆葦叢中跑來跑去,東躲西藏,微風將我們的發絲悄悄拂起,在空中飛舞,歡樂的笑聲在蘆葦叢上空回響著,夾絲著幾聲鳥兒愉悅的歌聲,久久不能平息……。而長大了一點兒,雖說沒有像以前那樣瘋,那樣狂,但也照樣玩一些在我們現在看來很幼稚的游戲:如,跑跑抓、躲迷藏……這些回憶在我的腦海中飄來蕩去,令我陷入了遐想之中,過了好一陣才回過神來。
當我看到主人公桑桑在過完自由自在、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后遭遇了“病魔”的折磨,十分痛苦,雖然最后治好了,但在這期間,對他來說,這段記憶或許并不是美好的,而是痛苦的、煎熬的,最后以那樣的方式草草地結束了童年,來到了中學時代。我的心里忽然感到了一陣鉆心的刺痛,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也感覺到了社會的壓力,老師的壓力,父母的壓力。這種壓力,使得我們越發懷念起童年的那種自在,但是,童年只有一次,過去了就已經過去了,再也回不去了,而長大以后,我們就只能在閑暇之余做些有益于學習的事情,因為小時候所玩的游戲,在現在看來,已經落伍了,太幼稚了,所以,我們天天都只能無所事事地過日子,什么也玩不了。
我想給大家一個忠告:童年只有一次,過去了就過去了,再也回不到當初的童年,所以請大家好好珍惜現在所剩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