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
在寫讀書筆記時,要抓住重點,記錄重要的概念、理論、觀點、方法等,以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怎樣寫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這里提供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分享,供大家參考。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1
傷害我的人我可以原諒,而傷害你的人呢?我怎能原諒?
在這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的小說中,我覺得我始終在一種透露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之中,讀它讓我無比上癮,也讓我明白了愛情的偉大力量。
這篇小說寫的是男主被山中主人收養后因為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后對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其實我最喜歡的一段情節是男主與女主之間的愛情故事及最后的結局,雖然悲慘,但十分真實。
凱瑟琳和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相愛后,因為一些客觀因素,最后凱瑟琳嫁給了表弟,導致凱瑟琳十分憎恨。希斯克利夫連帶著恨它周圍的所有人,就連唯一對她絲毫的表哥哈里頓,她也要惡言相向,使整個山東都彌漫著死氣沉沉,充滿仇恨,怨懟的氛圍,她臨死前也不忘愛情,要求葬在曠野內,因為荒原是自由的樂土,是愛情和歡樂的象征。希斯克利夫為了凱瑟琳,為了找到自己的歸宿,拒絕進食,選擇了死亡,選擇了追隨凱瑟琳,他認為只有死亡能讓他們回到大自然,回到原野荒野中,在荒原的懷抱中得以再次擁抱,生前的遺憾,在死亡后得到慰籍。
他們悲慘凄美的愛情令我動容不已,不禁讓我聯想到中國史上的梁祝,他們的愛情故事,最后他們都化為美麗的蝴蝶,相依相隨。愛情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甚至是最后珍貴的生命,這些在愛情面前或許根本不值一提。
讀了《呼嘯山莊》,不僅讓我看到了凄美的愛情故事,還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應該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只有我們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我們才不會被環境輕易改變,并且在對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時,我們應該學會寬恕,因為懲罰是上帝的事,我們應該努力活成自己所期待的樣子,不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應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2
今天,我把《呼嘯山莊》讀完了。在快要結束的兩章32、33章的主人公就是卡茜和哈里頓。
這對表兄妹的關系一開始就不好。他們倆總是彼此不斷地發生摩擦、沖突和爭吵,并且他們倆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他們倆的想法也會不同。后來,卡茜用一本象征著友誼、象征著知識的書使他們和解了。他們學會了相互尊重,就像管家納利所說的那樣:“一個是愛著,只想學會尊重對方;而另一個也是愛著,但只想能獲得對方的尊重。”
卡茜真心的幫助哈里頓學習知識,使他封閉的心靈重新打開,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渴求。他渴求知識,他是一個天性善良的人,自從卡茜做了他的導師以后,他就一直勤奮好學。
后來哈里頓和卡茜成為了一對幸福的情侶。
文章的最后使我懂得了:“愛”屬于人性的最美好的部分;“恨”是人性被扭曲,是人性的墜落。“恨”想在人間建立起絕對統治,盡管他似乎多么強大,但是是辦不到的。只有沖破了仇恨,終于建立起愛情。
我讀了32、33章懂得了:我們不能學習卡茜之前不尊重哈里頓的行為,而更加應該學習卡茜之后尊重他人的表現,不管是什么人都應該去尊重他。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3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愛情是起于平淡之中,又在瘋狂中謝幕。可是,一曲終了,站在一旁謝幕的只有希斯克利夫一個。當舞臺上顯示全劇終的時侯,希斯克利夫在縈繞著凱瑟琳氣息的環境中合上了他的雙眼,而一對小的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甜蜜愛情又再一次上演。
也許,只是在狂風暴雨中的愛情才夠激烈,才真正令人難以忘懷,可是平淡中的甜蜜又何嘗不夾雜著淡淡的哀愁與彷徨?身份的懸殊,主人的阻撓,希斯克利夫難以與自己相愛的人過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生活。如果不是變故,如果不是愛情的挫傷,如果不是這仇恨的力量,希斯克利夫又怎么會生長到這般強大?
也許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讓這對熱戀中的情侶因誤會而分開,卻又在近似癡狂的愛與恨中艱難地找尋著對方愛的痕跡。希斯克利夫用自己自私的愛毀了凱瑟琳,毀了自己至愛的尤物,也毀了自己苦苦想要找尋的愛的足跡,毀了他用愛構筑起的仇恨而堅定的信念。他想向凱瑟琳復仇,但是,當凱瑟琳的軀體漸漸冰冷的時候,在他的心里,是寧愿她痛苦地醒來。他驀然回首,愛人已悄然遠去,盡管明知生也不能在一起,因為她已是別人的妻子,但卻遠比天人永隔來的更好些。活著的時候,像刺猬一樣豎起了全身的刺想要傷害對方,卻在天人永隔的那一剎那選擇原諒。對將死的人來說,死是一種多么大的解脫,死了,所有的愛和誤會都不存在了。可是她有沒有想過,死是對對方的一種最大的自私。而他啊,在她死了之后,沒有頑強的抗擊,永遠只能寂寞地品嘗著相思的味道,卻永遠無法觸到自己的愛人。
這愛情啊,究竟是誰犯了錯,當一切阻隔都黯然退去的時候,又不敢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愛情的結局。愛像狂風來襲,涌入心底;恨卻像驟雨,把夢擊碎了一地。愛情,不在乎誰是誰非,誰對誰錯,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再強烈的抗擊也無法撼動既定的事實,歲月是最好的磨合劑,能夠漸漸撫平人內心的憂傷,愈合傷口,但卻永遠消不了心中的那塊疤,到恰當的時候,它還是會慢慢地裂開,給人以徹骨的痛。
可是,這都是為愛情所受的傷。盡管受傷,希斯克利夫還是不能放下對凱瑟琳的愛,可能這就是沉醉入迷的愛吧,唯有真愛才能做到如此。有人說,為愛情所受的傷都是甜蜜而難以忘卻的,可能這就是希斯克利夫不斷想著凱瑟琳,尋找著凱瑟琳,深受著它的折磨卻始終不肯也不舍得放手的原因吧。
呼嘯中,愛與恨交織,卻緊拉著不肯放手。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4
當愛與恨交織,結局如何?當純真的愛情面臨金錢,名利的的誘惑,為何轉眼變成了赤裸裸的背叛與惡狠狠的報復?今天讀了《呼嘯山莊》終于讓我了解了這些。
他希斯克利夫,不過是山莊主人帶回來的身份不明的孩子,可她凱瑟琳·恩蕭卻是山莊主人寵愛的小女兒。他們親密無間,他們青梅竹馬。本該是一段佳話,但命運總是在最幸福的時候,拿起錘子敲下去,剩下的只有滿地的悲涼與心寒。他,失去寵愛后,她,嫁給了別人,他心中那么愛意被滿滿的仇恨蒙蔽了,禁不住想問: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幸福來的快,去的也那么快?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暫時的離開,選擇了報復,選擇了地獄。三年過去了,他,帶著滿腔仇恨,帶著滿身財富回來了,他,狠狠地報復了,但心中卻沒有一絲報復了后的爽快,只有滿心的難過和惆悵。當愛與恨交織在一起,結局誰人知曉?
看完整本書,心中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不禁想問,有什么東西能毀滅一段最美的愛情?金錢?利益?這些不過是表面的推辭,最大的兇手就是那顆被當時封建社會毒害的虛榮心。虛榮心是可怕的隱形敵人,它無處不在,它悄悄地藏在每個人的心中。人們潛意識認為,它一點也不可怕,就忽視了它的存在,但事實很堅定地告訴我們,它,不容忽視。
同許多名著一樣,這篇故事同樣發生在19世紀,我發現,那個世紀的人們,或多或少地有著很腐朽的封建思想和等級觀念,那個時期的婚姻,大多為政治的婚姻?換句話說就是,有情人有多少能終成眷屬呢?那時,有誰能很肯定地說,自己可以為了愛情拋棄名和利?
事實說,在封建的社會,在名與利面前,愛情不過是過眼云煙,不過是可以肆意揮霍的一樣物品罷了,在這個年代,愛與恨的交織,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結局或許本來就早已注定,悲劇收尾。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5
這個暑假我一口氣將《呼嘯山莊》讀了兩遍,第一遍像讀其他書一樣草草,囫圇吞棗,云里霧里,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無奈的重新讀過,一句一言,仔仔細細,這才讀出了其中的滋味。這是一本可怕的書!書里的主人公讓我毛骨悚然。在我還不知道他是怎么變得怎么可怕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可怕的人物了。
它講述了在一座山上的一個山莊里的故事。棄嬰赫斯克萊夫在山莊里長大,卻因為心愛的人要出嫁而遠走他鄉。三年后,赫斯克萊夫再度出現,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
初讀這本書時。里面的內容很吸引我,但我還是覺得這本書有些丑陋。因為它涉及了太多的憎惡。可隱約中,我還是感到了它的美麗。盡管我這是在細細品味后發現的。這本書,這本十分吸引我的書。它的美體現在赫斯克萊夫那對愛情的不渝,體現在凱撒琳那段維美的愛情與凱撒琳的身世的不幸
赫斯克萊夫盡管在報仇時顯得那么兇惡,但他也是因為愛。是因為當年他沒有聽完那半段話。他認為愛人違背了他,他悲痛欲絕才會這樣。
凱撒琳是那么不幸,而又是那么幸運。她不幸的是,在自己剛出生的時候,母親就因為難產死了。她的母親也就是赫斯克萊夫的戀人。凱撒琳難逃魔掌,在一次偶然中撞倒了赫斯克萊夫,她被搶走了財產,被迫嫁給表弟,那個病得半死的人。幸運的是她碰到了赫斯克萊夫收養的,自己那個不爭氣的舅舅的孩子。比她大四歲的表哥——哈東。她和哈東墜入情網。后來,赫斯克萊夫也因過度思念凱撒琳的母親——凱蒂而去世。凱撒琳收回了屬于自己的一切,并和表哥結了婚,帶上老仆人耐莉回到了畫眉鳥山莊,再也沒有去過呼嘯山莊。
這本書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6
今天我讀了《呼嘯山莊》的4-6章。主要講了洛克伍德回到家后迪恩太太給他講了許多關于希斯克利夫小時候的故事:希斯克利夫小時候是棄嬰,恩蕭先生一家收留了他,他和凱茜小姐成為了好朋友。而且除了恩蕭先生和凱茜小姐,其他人都欺負他。
在這么多人物中,我最喜歡恩蕭先生,因為恩蕭先生在世的時候很疼愛希斯克利夫,并且不讓其他人欺負他。我從“有兩三次,辛德雷當著他父親的面嘲弄希斯克利夫,這位老人氣得火冒三丈,抄起拐杖要去打他,可是沒打著只能氣得渾身顫抖。”這句話看出了恩蕭先生為了希斯克利夫要動手去打他的親兒子,可見他是多么疼愛希斯克利夫。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7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他的名字叫----《呼嘯山莊》。
愛是什么?我無法從希刺克厲夫身上得到滿意的答復,也無法從凱瑟琳那里得到正確的答案。“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厲夫的悲痛,而且我從一開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強的思念。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了,而他卻毀滅了,這個世界對于我將成為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多么深切的真情告白!可是為了身份,為了物質,為了虛榮凱瑟琳不顧希刺克厲夫的感受自以為是的背叛了他,還天真地以為可以利用丈夫的名譽和地位、財富來幫助并提升希刺克厲夫。多么具有諷刺意味的愛啊!
也許,希刺克厲夫就是從哪一刻開始變得吧。世界除了恨和占有,再也沒有別的顏色,為了報復、漠視一切,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也只有利用和虐待,再也沒有多余的感情。
小說的結尾,是西斯克里夫追隨愛人的腳步絕食死去而告終的,他的愛是一種殉情,是他對凱瑟琳的一種至死不渝的愛。仇恨的長期占據使他失去了快樂的功能!當他看到他所要報復的兩家人的孩子在他的眼皮底下幸福快樂的結合在一起時,他徹底的崩潰了!他要算計的是什么?他要毀滅的又是什么?最后一無所有的又是誰?恩蕭家有兒子哈里頓在他魔鬼般的教育下健康地成人,林頓家有女兒凱蒂在他惡魔般的虐待下也找到了快樂。而他希刺克厲夫得到了什么?死,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是幸福的歸宿。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正是這種環境扭曲了他的本性,才使他變得暴力無情。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8
黑色的風灌滿了整個山丘,暗色的雨擊打著脆弱的土地,吞噬了一切光明與美好,吱呀作響的木質地板,空空蕩蕩的房間,希斯克利夫獨掌燭臺,眼神游移于窗外無邊無垠的黑暗,黯然絕望空洞,似一只無底的黑洞,忘記了守望的理由……看《呼嘯山莊》,始終是很壓抑的,那個山莊,那些遙遠的愛恨情仇,猶如一陣陰云在我心頭不時下著苦雨。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的確,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為一種樂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凱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為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的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并且飽含著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們之間那場因為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愛情。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這個名字,總覺得那字字都透著殘忍,暴戾。還幾分的又一張發黃的英文報紙上面的一句話:“一個在童年時代就遭遇不公的人,他的人格還能有多么積極向上呢?”仿佛法老的咒語,縛住了本應該高興快活的小希斯克里夫,強硬粗魯的將仇恨灌入一個幼嫩到甚至惹人憐愛的心。有的時候總是在想,到底是誰會了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約瑟夫,還是亨德利?后來看到那一晚上的暴雨雷電,我懂了,在呼嘯山莊,除了那可愛的她愛著的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被侮辱,可以被打壓,卻不能被此生最真實的愛所背叛。那高背椅子后,孤獨而又冰冷的靈魂,隱隱的觸傷人心。那是怎樣的人啊,愛的時候,令人窒息,恨的時候呢,又叫人深深的恐懼。他就如同一座陰云,他離開了。仿佛一切都沒有了陰郁,呼嘯山莊依舊一如既往的麻木著,酒氣熏人,可我們美麗的凱西·恩肖,卻住在那好像永遠都只有陽光的畫眉山莊,與她優雅紳士的丈夫快樂依偎。但,那只是仿佛。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著石楠的荒原上,萌生著、鋪陳著、燃燒著、呼嘯著,滾滾而來……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9
自從今年的五四青年節,我就開始了閱讀世界十大名著的第四部《呼嘯山莊》,這部書的作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姑娘,英國女作家艾米麗·勃朗特,她是一位牧師的女兒,當然,她也是一名虔誠地信徒了。在英國文學史上,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這部書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翡翠,不能不驚異地發現這是稀世珍寶。圣母瑪利亞在貧困的納匝肋小城孕育了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艾米麗·勃朗特在豪渥斯地區,一個偏僻的曠野孕育了她的不朽之作《呼嘯山莊》。在讀者的心目中她是上天所揀選的圣母,瑪利亞遂說:“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于天主,我的救主,因為祂垂顧了祂婢女的卑微,今后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
《呼嘯山莊》中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作者“我”,沒有東家。只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麗·勃朗特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作的沖動,不是為了她自己的受苦,也不是為了她自己的損害。她朝著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那種雄心壯志可以在小說里深有感觸,某一部分雖受到挫折,但卻具有宏偉信念的掙扎。通過她塑造的人物之口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我恨”卻是我們,人類,你們,永存的勢力——這句話沒有說完。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畸形社會被扭曲了的人性和造成的種種可怖事件。這部奇特小說分為四部分:
第一階段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位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
第二階段著重描寫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愚昧,背棄了希氏,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氏,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作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
第四階段介紹了希氏的死亡,卻突出揭示了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后,他思想上經歷了一種嶄新變化,被稱為人性的復蘇,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局透露出令人快慰的一束希望之光。
英國著名詩人和批評家馬修·阿諾德,曾寫過一首詩就是《豪渥斯墓園》,其中憑吊艾米麗·勃朗特的詩句說:“她心靈中的非凡熱情,強烈情感,憂傷,大膽,自拜倫死后,無人與之比擬。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10
如果要用兩個字概括《呼嘯山莊》這本書,那只能是“奇書”。這樣一部如今被公認為英國文學史上的天才之作,被盛贊為“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的作品,卻在出版后被斥責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嘔的小說”,直到半個世紀后,人們才逐漸認識到這部作品的內涵。可是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卻早在出版一年后就離開了人世。
繼承了凱爾特人血統的艾米莉,長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養成了外表沉郁、內心剛強的性格。她的反叛精神和悲觀意識,從這本書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身上可見一斑。在那個城市文明大行其道的時代,人類最真實的感情都被包裹上一層風度的外衣,可是希斯克里夫確是個另類。希斯克里夫狂放不羈,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后果。他曾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
聽說了凱瑟琳的婚訊后,他憤怒的在雷雨之夜出走;凱瑟琳死后,他半夜去挖開她的墳墓,只為了見她一面;他買通了教堂執事,在他死后把棺材一側撬開,和凱瑟琳的墳墓相通。就是這樣深深的愛才產生了深深的恨。希斯克里夫對自己的兒子冷酷無情,設計欺騙凱瑟琳的女兒,最終把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都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是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后,勝利的喜悅卻未降臨。他在茫茫的荒原上四處走著,盼望凱瑟琳能夠魂兮歸來見他一面,最終不吃不喝孤苦的死去。
希斯克里夫的愛,原始而狂熱,如暴風驟雨般濃烈。他的生命仿佛只有兩個部分:愛和恨。他曾至死不渝的追求真愛,也曾殘忍冷酷的報復親人。這樣一個人物,充滿了希臘史詩般的悲劇色彩,讀來令人不由得感到一種悲壯和蒼涼。
反觀凱瑟琳,她毫無疑問是深愛希斯克里夫的,可她也愛埃德加,一個活在文明世界的翩翩君子。她說希斯克里夫“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盡管這樣,她卻在到畫眉田莊的五個星期后,由一個山村的野丫頭迅速的被同化成一個文靜的淑女,并且愛上了年輕英俊的田莊繼承人埃德加。她雖然也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痛哭不已,但此時城市文明的光輝顯然更吸引她。最終,她在病中深切的思念呼嘯山莊,在臨死前不顧一切的投入了希斯克利夫的懷抱。艾米莉通過這樣一個悲涼的故事,表達了對維多利亞時代金錢至上思想的譴責。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之間的愛情,是原始的,也是自私的。這仿佛與我們傳統想法中無私付出的愛情不符。按照一貫的想法,希斯克利夫看到凱瑟琳嫁給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應該微笑著祝她幸福,可他卻完全相反,采取了一系列殘酷的復仇。這樣的命運安排,正是艾米莉渴望愛、卻又得不到愛的人生折射。她一生不善交際,又厭惡社會的丑惡,始終活在孤苦和絕望之中。但她同時也沒有放棄過抗爭,她為男主人公取名為“希斯克利夫”,意思就是長滿石楠的峭壁。石楠是一種在荒原上頑強生長的植物,那和惡劣環境抗爭的精神,令艾米莉由衷的喜愛。正是在悲苦抗爭、抗爭不得的復雜心境下,艾米莉寫出了《呼嘯山莊》這本奇書。
即使現在來看,這本書流露的陰郁和悲涼,仍然令人心驚。艾米莉沉郁的性格,給文學帶來一個經典,卻給自己帶來孤苦的一生。在我看來,如果可以選擇,艾米莉肯定愿意擁有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文學的成就。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悲劇,假若她能和她的姐姐那樣樂觀,也許她就不會英年早逝了。有一句詩這樣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只可惜,艾米莉擁有了一雙心靈的黑色眼睛,卻沒有為她自己尋找到人生的光明。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11
《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沒有被時光的塵土湮沒的杰出作品,《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有著永久藝術魅力的光輝作品。
我用了一個星期多的時光看完了《呼嘯山莊》。我合上書,不禁驚嘆,這個久居深山,幾乎從不和外界接觸的未婚女子怎樣能寫出愛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說呢?這個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獨凄涼,沒有笑聲,沒有朋友的女子,怎樣能寫成這樣一部富有獨創性和超前性的偉大作品呢?其實不管怎樣樣,不管是因為什么這部極其富有內涵的奇書,已經能夠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諦了!
《呼嘯山莊》到底憑借什么成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沒有受到城市里大眾化的影響和控制,完全描繪出了一個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們領略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著原始的性格: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后果。這一切的一切在我們這些長期受到傳統禮儀的約束的人們看來就顯得十分個性,十分有新鮮感。有人說《呼嘯山莊》是“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要我說這都要歸功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極豐富想象力;極強烈的激情;極深刻的內心體驗和她那把主題升華的才華和潛力。我認為這些也就是為什么《呼嘯山莊》能如此暢銷的原因了。
當我回味著這本書的深刻內涵和本質時,我發此刻《呼嘯山莊》中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其中另我感觸最深的是它教會了我持續人性的尊嚴和心靈的自由。無論我們面臨著多么嚴峻的挑戰或是多么殘酷的考驗,我們都就應向往自由。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12
極致的愛固然純粹恢弘,但不見得值得歌頌。
故事以西斯克利夫得人生故事貫穿主線,但實則講述了對待愛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西斯克利夫和埃德加都有極致的愛,但道德的約束和人生經歷的烙印決定了面對痛苦時人的反應。
西斯克利夫的愛恨是爆發的,氣勢恢宏;埃德加的愛恨則是內斂的,綿綿悠長。
西斯克利夫苦難冷漠的&39;童年造就了性格中的破壞力,當痛苦來臨且無法挽回時,就會爆發出由仇恨滋生的無窮無限的破壞力;而埃德加從小的教養約束和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的經歷,促使他即便面對傷害與痛苦,仍然表現出對外部世界的仁慈與隱忍(當然,在故事中這樣的性格也常被稱之為軟弱,但我并不認同),但無論從對亡妻的包容、懷念抑或早亡的結局,都能看到他內心不斷的痛苦折磨歷久彌新。
兩種極致的愛也投射在了下一代身上,西斯克利夫魔掌下長大的孩子沾染著他的冷漠暴虐、缺乏同情和刻意培養的薄情粗魯;埃德加的孩子卻成為了這個小世界里最正常而充滿生氣的存在,善良、溫情而充滿活力。
結尾紳士的羸弱一時敗給了歲月中被仇恨支撐的野蠻生長。但善良的本性讓仇恨侵蝕成長的下一代中,最終孕育出希望。
作者將故事里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盡量局限于呼嘯山莊與畫眉山莊局促的世界里,減少每個人生命中的陪伴者,排除了許多不必要的干擾與分散,凸顯這小小世界里的愛與恨無限的純粹與爆發力。讓西斯克利夫純粹的愛恨,更像是從未長大的頑童。
這并不是一個具有對比性的故事,西斯克利夫才是故事中絕對的主角。但故事的走向和不同人生的軌跡卻讓人忍不住這樣思考。
呼嘯的山莊讀書筆記篇13
看了兩次這本書了,(都是簡略版的)兩次看的感覺有些不一樣,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他們的感情有些不可理喻。凱西明明愛著西斯克利夫但是卻嫁給了林頓,而且是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現在看的時候我發現凱西似乎更注重林頓給他的愛,雖然她嘴里念叨著自己是喜歡西斯克利夫但是行為上一直和林頓來往,并且到后來頻繁的去畫眉山莊拜訪林頓一家。可能西斯克利夫復仇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這樣吧,所以他離開了呼嘯山莊,為了成為一個富有的人然后復仇,他嘗盡了各種苦頭,為了奪回他心愛的凱西,不僅去了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還機關算盡的讓自己的兒子娶了凱西和林頓的女兒然后得到林頓家的財產,和凱西的哥哥打賭贏了他的全部財產然后再逼死他,然后讓他兒子變成一個不懂禮節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凱西哥哥怎么對待他的,他都雙倍的讓她返回,但是到最后他還是沒有得到凱西的愛,奮斗了這么多年,因為仇恨所得到的卻終究是一場空。還好故事結尾是美好的,西斯克利夫很詭異的暴斃了(死后的遺囑居然是把凱西和自己的墳墓打通然后葬在一起),而凱西的女兒和他的堂哥也有了很好的結局。
兩次看這本書,發現歐洲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和我們真的差很多,有的時候甚至無法理解他們說這句話或做這件事的動機,在我看來,《呼嘯山莊》沒有像別人一樣,那么的吸引人,或者不適合我看吧。但是我很喜歡這本書對周圍風景的描寫,好有畫面感的說。
順便提一句,這本書是從一個叫洛克烏先生的角度寫的,而這些故事是通過呼嘯山莊的女仆希拉知道的。
提到《呼嘯山莊》,就不能不說說艾米莉·勃朗特這位偉大的作家。
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年便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間。《呼嘯山莊》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學史以及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她與《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們的小妹妹——《愛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號稱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國十九世紀文壇上煥發異彩。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間正是英國社會動蕩的時代。資本主義正在發展并越來越暴露它內在的缺陷;勞資之間矛盾尖銳化;失業工人的貧困;大量的童工被殘酷地折磨至死。再加上英國政府對民主改革斗爭和工人運動采取高壓段,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也有所反映。我們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誕生在這樣斗爭的年代。她生在一個牧師家庭里,這個家庭一向離群索居,四個兄弟姊妹便常以讀書、寫作詩歌,及杜撰傳奇故事來打發寂寞的時光。她們的家雖然臨近豪渥斯工業區,然而這所住宅恰好位于城鎮與荒野之間。艾米莉經常和她的.姊妹們到西邊的曠野地里散步。因此一方面勃朗特姊妹看到了城鎮中正在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曠野氣氛的感染。特別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內心卻熱情奔放,雖不懂政治,卻十分關心政治,同情手工業工人的反抗和斗爭。這就為《呼嘯山莊》的誕生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