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的詩及譯文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漢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生平事跡不詳,約公元753年前后在世,與劉長卿為同時代人。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張繼的詩有哪些及譯文,來欣賞一下吧。
張繼的詩及譯文精選篇1
朝代:唐朝|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翻譯/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主張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后來才改為「楓橋」。
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后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張繼的詩及譯文精選篇2
朝代:唐朝|作者:張繼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翻譯/譯文
走上板橋,只聽橋下泉水叮咚。日過正午,茅草房前公雞啼鳴,不要責怪烘茶冒出青煙,應當慶幸曬谷正逢晴天。
注釋
⑴過山農家:一本題為“山家”,說為張繼所作。過:拜訪,訪問。
⑵嗔:嫌怨。焙茶:用微火烘烤茶葉,使返潮的茶葉去掉水分。焙:用微火烘。
張繼的詩及譯文精選篇3
朝代:唐朝|作者:張繼
游客淹星紀,裁詩煉土風。今看乘傳去,那與問津同。
南郡迎徐子,臨川謁謝公。思歸一惆悵,於越古亭中。
賞析/鑒賞
附:酬張二十員外
:前國子博士竇叔向
:故交日零落,心賞寄何人。
:幸與馮唐遇,心同跡復親。
:語言未終夕,離別又傷春。
:結念湓城下,聞猿詩興新。
張繼的詩有哪些及譯文5篇
張繼的詩及譯文精選篇4
朝代:唐朝|作者: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翻譯/譯文
即事:對眼前事務,情景有所感觸而創作。
閭(lǘ ),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
原指里巷的大門,后指人聚居處:倚閭而望。閭里。閭巷。閭左(秦代居于里門之左的貧苦百姓)。
匯聚:尾閭(水閭匯聚之處,泄水的處所)。
門閭1.城門與里門。2.宮門。3.指鄉里、里巷。4.家門;家庭;門庭。
大概意思:站在門口對眼前事務,情景有感觸而作的詩。
張繼的詩及譯文精選篇5
朝代:唐朝|作者:張繼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翻譯/譯文
洛陽龍門的一夕雨近晚漸漸歇止了,春天的節氣來臨,使汝穴不斷生風。官路上只聞得數聲鳥啼,令四周更顯靜肅,在塌毀的墻垣縫隙中,幾朵野花盛放,妝點著此處的空寂。如今想要去仕宦為官,卻慚愧才能不及當時的同輩俊秀。只好歸隱,效法江湖上無拘無束的老漁翁。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見,只有抱著惆悵的心情,徘徊在洛陽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