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于謙的詩
于謙詩作歸隱情懷的表達與慷慨悲涼的風貌預示了詩壇風氣的轉向。在臺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們是忌諱表達激烈的情懷與悲傷的情感的,從而保持了其創作風格的雍容,以便發揮其鳴盛的政治作用。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明代于謙的詩,來欣賞一下吧。
明代于謙的詩(篇1)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去時樹開花,來時花結子。如何馬上人,來往只如此。
明代于謙的詩(篇2)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篝燈夜窗下,撫卷坐來久。泛觀古豪杰,際遇良不偶。
伊周及房杜,股肱戴元首。韓范與富歐,曲蘗成醴酒。
勛業正當時,功名垂弗朽。李廣命不侯,馮唐空白首。
間關逐常調,遇事亦掣肘。賦命有疾徐,奔競適足丑。
掩書對明月,且盡杯中酒。
明代于謙的詩(篇3)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碧云開霽色,黃葉作秋聲。仗節還烏府,承恩出鳳城。
宦途期遠大,憲度喜澄清。濁酒不堪飲,題詩慰別情。
明代于謙的詩(篇4)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折楊柳,折得柔條持在手。慇勤贈與遠行人,人去書來莫厭頻。
明年柳發黃金芽,卻望歸轅早到家。春來春去須臾事,莫待漫天飛雪花。
折楊柳,愁思多。短長亭畔崎嶇路,送盡行人奈爾何。
明代于謙的詩(篇5)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東風浩蕩吹花柳,春氣薰人如醉酒。草生滿地綠敷茵,桃李無言也笑人。
笑人年年常是客,底事欲歸歸未得。歸未得,可奈何。
太行南北千條路,不似離腸宛轉多。
明代于謙的詩(篇6)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儂在西邊郎在東,深堂宅院幾重重。
浮麥磨來難見面,厚紙糊窗不透風。
明代于謙的詩(篇7)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東風昨夜吹芳草,綠漸成陰紅漸老。庭前無數落來花,分付家童莫輕掃。
開樽獨酌向花前,仰面歌呼聲徹天。花殘自有重開日,人老何由更少年。
醉看明月照華顛,還把落花鋪地眠。床頭貯酒三百斛,囊底蕭條無一錢。
看花對酒且自樂,一任春歸啼杜鵑。
于謙已死,由石亨的黨羽陳汝言任兵部尚書。不到一年,所干的壞事敗露,貪贓累計巨萬。明英宗召大臣進去看,鐵青著臉說:“于謙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時沒有多余的錢財,陳汝言為什么會有這樣多?”石亨低著頭不能回答。不久邊境有警,明英宗滿面愁容。恭順侯吳瑾在旁邊侍候,進諫說:“如果于謙在,一定不會讓敵人這樣。”明英宗無言以對。這一年,徐有貞被石亨中傷,充軍到金齒口。又過了幾年,石亨亦被捕入獄,死于獄中;曹吉祥謀反,被滅族,于謙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明憲宗成化初年,將于冕赦免回來,他上疏申訴冤枉,得以恢復于謙的官職,賜祭,誥文里說:“當國家多難的時候,保衛社稷使其沒有危險,獨自堅持公道,被權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時已經知道他的冤,而朕實在憐惜他的忠誠。”這誥文在全國各地傳頌。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采納了給事中孫需的意見,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號肅愍,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由地方有關部門年節拜祭。萬歷十八年(1590年),改謚為忠肅。杭州、河南、山西都是歷代奉拜祭祀不止。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題寫匾額“丹心抗節”。
明代于謙的詩(篇8)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濕云拖雨過前山,遠樹冥冥煙霧間。碎石亂流人不渡,晚來惟有一僧還。
明代于謙的詩(篇9)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秉燭焚香坐不眠,夜長難到五更天。懷人此際隔千里,為客明朝是十年。
遠道風霜嗟老矣,故園梅柳想依然。椒盤獻歲知誰共,獨把金杯對影傳。
明代于謙的詩(篇10)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遠樹孤城認許昌,偶因風景嘆興亡。群心本未忘劉氏,九錫何須假魏王。
滿地煙霏山水晚,一陂秋水芰荷香。重論往事知何在,惟有穹碑對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