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詩詞張籍的詩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唐代中后期詩人。貞元初,與王建同在魏州學詩,后回和州。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訪張籍。貞元十四年,張籍北游,經孟郊介紹,在汴州認識韓愈。韓愈為汴州進士考官,薦張籍,貞元十五年在長安進士及第。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張籍詩詞,來欣賞一下吧。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1)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詞客南行寵命新,瀟湘郡入曲江津。山幽自足探微處,
俗樸應無爭競人。郭外相連排殿閣,市中多半用金銀。
知君不作家私計,遷日還同到日貧。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2)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離燈及晨輝,行人起復思。出門兩相顧,青山路逶迤。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3)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壘石盤空遠,層層勢不危。不知行幾匝,得到上頭時。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4)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愛閑不向爭名地,宅在街西最靜坊。
卷里詩過一千首,白頭新受秘書郎。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5)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山城無別味,藥草兼魚果。時到繡衣人,同來石上坐。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6)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湘東行人長嘆息,十年離家歸未得。弊裘羸馬苦難行,
僮仆饑寒少筋力。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龍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張籍(約766年- 約830年),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唐代詩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野老歌》等。
張籍樂府詩藝術成就很高,還著意提煉結語,達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諷刺效果。張籍的五律,不事藻飾,不假雕琢,于平易流暢之中見委婉深摯之致,對晚唐五律影響較大。
張籍詩歌創作大致有3個時期。40歲前為早期。40-50歲為中期,其優秀樂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歲后為晚期。這時生活逐漸安定,除仍寫樂府歌行外,多作近體詩。他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其樂府詩頗多反映當時社會現實之作,表現了對人民的同情。其詩作的特點是語言凝練而平易自然。和當時的王建齊名,世稱“張王”。詩中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種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婦怨》,另一類描繪農村風俗和生活畫面, 如《采蓮曲》《江南曲》。
張籍詩詞10篇張籍的詩有哪些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7)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一尊清酒兩人同,好在街西水縣中。
自恨病身相去遠,此時閑坐對秋風。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8)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憶昔君登南省日,老夫猶是褐衣身。
誰知二十馀年后,來作客曹相替人。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9)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緱山領印知公奏,才稱同時盡不如。奉使賀成登冊禮,
陪班看出降恩書。去回在路秋塵里,受詔辭歸曉漏初。
早晚得為朝署拜,閑坊買宅作鄰居。
張籍詩詞張籍的詩(精選篇10)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可憐岸邊樹,紅蕊發青條。東風吹渡水,沖著木蘭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