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
韓偓(842~923) 中國唐代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名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附近)人。10歲即席賦詩。龍紀元年(889)始登進士第,一度出佐河中節度使幕府,回朝后拜左拾遺,遷左諫議大夫。后因忤觸權臣朱溫,貶濮州司馬,于是棄官南下,這期間,唐王朝曾兩次詔命還朝復職,皆不應。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韓偓的詩,來欣賞一下吧。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1】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幽獨起侵晨,山鶯啼更早。門巷掩蕭條,落花滿芳草。
煙和魂共遠,春與人同老。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懷抱。
韓偓詩中,最有價值的是感時詩篇。它們幾乎是以編年史的方式再現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圖景。作者喜歡用近體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寫時事,紀事與述懷相結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頓挫的風味,善于將感慨蒼涼的意境寓于清麗芊綿的詞章,悲而能婉,柔中帶剛。他的作品多寫上層政治變亂,觸及民生疾苦者較少。而藝術上缺乏杜甫沉雄闊大的筆力和李商隱精深微妙的構思,有時不免流于平淺纖弱。 韓偓的寫景抒情詩構思新巧,筆觸細膩。而最大的特色,還在于從景物畫面中融入身世之感,即景抒情,渾涵無跡。七律《惜花》寫得悲咽沉痛,被人視作暗寓亡國之恨。一些寫景小詩如《醉著》、《野塘》,以白描手法勾摹物象,構圖明晰,設色疏淡,宛如一幅幅飽含詩意的水墨畫卷。至于反映農村亂敗景象的《自沙縣抵尤溪縣,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寓時事于寫景之中,更有畫筆與史筆相結合之妙。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五韓偓紀事:“偓小字冬郎,義山云:嘗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句有老成之風。因有詩云:‘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偓,字致堯,今曰致光,誤矣。” (韓偓作《香奩集》寫男女之情,風格纖巧。對此歷來評價不一。今有明汲古閣刻本《韓內翰別集》1卷,附補遺1卷。另《香奩集》有元刊3卷本和汲古閣1卷本傳世。) “和魯公凝有艷詞一編,名《香奩集》。凝后貴,乃嫁其名為韓偓,今世傳韓偓《香奩集》,乃凝所為也。凝生平著述,分為《演綸》《游藝》《孝悌》《疑獄》《香奩》《籯金》六集,自為《游藝集序》云:“余有《香奩》《籯金》二集,不行于世。”凝在政府,避議論,諱其名又欲后人知,故于《游藝集序》實之,此凝之意也。余在秀州,其曾孫和惇家藏諸書,皆魯公舊物,末有印記,甚完。” 據沈括《夢溪筆談》——《香奩集》應為和凝所著。
韓偓的詩10篇_韓偓的詩歌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2】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攏鬢新收玉步搖,背燈初解繡裙腰,枕寒衾冷異香焦¤
深院不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殘醉卻無聊。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瑯玕,骨香腰細更沉檀。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3】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玉碗深沈潭底白,
金杯細碎浪頭光。寒驚烏鵲離巢噪,冷射蛟螭換窟藏。
更憶瑤臺逢此夜,水晶宮殿挹瓊漿。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4】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何勞諂笑學趨時,務實清修勝用機。猛虎十年搖尾立,
蒼鷹一旦醒心飛。神依正道終潛衛,天鑒衷腸競不違。
事歷艱難人始重,九層成后喜從微。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5】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鶴帔星冠羽客裝,寢樓西畔坐書堂。山禽養久知人喚,
窗竹芟多漏月光。粉壁不題新拙惡,小屏唯錄古篇章。
孜孜莫患勞心力,富國安民理道長。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6】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長夏居閑門不開,繞門青草絕塵埃。空庭日午獨眠覺,
旅夢天涯相見回。鬢向此時應有雪,心從別處即成灰。
如何水陸三千里,幾月書郵始一來。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7】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抬鏡仍嫌重,更衣又怕寒。宵分未歸帳,半睡待郎看。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8】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一尺紅綃一首詩,贈君相別兩相思。畫眉今日空留語,
解佩他年更可期。臨去莫論交頸意,清歌休著斷腸詞。
出門何事休惆悵,曾夢良人折桂枝。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9】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霧為襟袖玉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別易會難長自嘆,轉身應把淚珠彈。
桃花臉薄難藏淚,柳葉眉長易覺愁。
密跡未成當面笑,幾回抬眼又低頭。
半身映竹輕聞語,一手揭簾微轉頭。
此意別人應未覺,不勝情緒兩風流。
韓偓的詩_韓偓的詩歌【篇10】
朝代:唐朝|作者:韓偓
早于喧雜是深讎,猶恐行藏墜俗流。高寺懶為攜酒去,
名山長恨送人游。關河見月空垂淚,風雨看花欲白頭。
除卻祖師心法外,浮生何處不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