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
寫心得需要組織好結構,包括引言、正文、結論等部分,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寫出優秀的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篇1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的就是《西游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游記》最感動于孫悟空我驚嘆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并為崇高的理想而奮斗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范,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斗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斗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多留給后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脫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為大多數人為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么呢,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
英雄——孫悟空——《西游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篇2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游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正因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能夠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游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圣,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正因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征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留意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圣,還是沒有哄住。而后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最后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期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去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篇3
孫悟空這個角色我認為很真實,因為他就像一個人的一生。從一個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到一個被壓了520__年后的“乖乖猴”;到最后功成名就的斗戰勝佛,又是什么改變了孫悟空桀驁不馴的性格,讓他能每天打坐念經的和尚呢?
就說最簡單的三打白骨精。在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第一次打死了白骨精的時候,被唐僧口口聲聲“誣陷”打死了好人,而“忍氣吞聲”,要知道在以前,孫悟空可是個上過天見玉帝如凡人一搬;下地府劃除生死簿的齊天大圣啊,到了現在就只落的這樣的下場?究竟是什么改變了他呢?或許是被壓了五百年壓怕了?或者放棄了抵抗,甘心這樣?還是認命了,想怎樣就怎樣?是他變了么?他被命運打敗了么?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如果孫悟空沒有這么做,而是去反抗呢?當他被唐僧冤枉了,就直接走了,回花果山當大王去了,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妖怪,唐僧也會被白骨精抓走,就算有沙僧和八戒在,救到了唐僧,也可能只剩下白骨了……最后呢?悟空會被怪罪沒有好好保護唐僧,而被再壓五百年呢,而這件事也肯定會牽扯到他的師弟身上,八戒就只好回高老莊去,沙僧更慘,只能回流沙河當妖怪。
為什么會這樣呢?也許是怪悟空吧。因為唐僧只是個凡人而已,沙僧和八戒也沒有火眼金睛,沒辦法分辨是非,再說了,八戒好吃,沙僧老實,聽師傅的,只能是悟空去承擔責任,誰讓你有火眼金睛呢?但如果從本性上來說,沙僧老實,八戒貪吃,悟空桀驁,唐僧迂腐,好像誰都沒錯,但從個人閱歷上來說,沙僧只是因為打碎琉璃盞被貶下界,八戒調戲嫦娥被扔下天庭,唐僧更只是個取經的使者罷了,只有悟空是受過最大懲罰的,試問,誰能跟大鬧天宮被壓五百年比?沙僧和八戒比起來最多只能算背個“處分”。所以說悟空應該是最懂犯錯承擔后果的嚴重性了,也應該是最能理性判斷的一個,如果這樣了還不能約束自己,只能說他“缺心眼”。
所以悟空“忍氣吞聲”并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成熟的表現。有人說那悟空最后這樣的結果又如何呢,不還是個和尚么?什么斗戰勝佛不就是個稱號么,他現在不照樣要每天打坐念經?我認為其實并不是這樣,斗戰勝佛是只是個稱號,但他這個稱號并不是為了別的,只是對悟空取經的一路上的總結,代表的是悟空的功績,而悟空最后也并不是為了“斗戰勝佛”而取經的,我想這個稱號只是為了驚醒他不要忘記得到這個的過程,這個車不夠好責備么來的為了告訴他“力量不是你狂妄的資本,是你成功的‘助推器’”。
所以說斗戰圣佛的故事很像一個人的一生,你的結果并不是為了獲得什么財富、名聲,只是為了在你得到這個結果中所付出的一切,這些讓你不斷成長,充實自己的過程,所以悟空并不是失敗者,他是個成熟的成功者。
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篇4
在暑假,我讀了幾本課外書,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受啟發最大的是看了《西游記》(彩圖注音版),故事講的是孫悟空從石縫里蹦出來到天上大鬧天宮,后來和豬八戒、沙僧保護師父唐僧到西天取經,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妖怪,他們一起降妖伏魔,扶善除惡,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回真經,修成“正果”。
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要能吃苦耐勞,還有不能學豬八戒的缺點:偷懶、不團結。而且,要善于分辨是非,唐僧容易受妖怪蒙騙,孫悟空做對了也對他進行懲罰。
我想在生活中,自己也要認真學習知識,長大了能有一雙火眼金睛保護大家除壞人。
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篇5
西游記》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麗,它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回真經的故事。內容分為三大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八到十二回敘述了唐僧取經的緣由,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的主題,寫悟空等降妖伏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唐僧嚴格執著,他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孫悟空有著大無畏的精神,勇于挑戰。豬八戒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就喊散伙,無法堅持到底。沙僧勤勤懇懇,做什么事情都很踏實穩重,他默默無聞的為他們的小團體奉獻著。
我最喜歡沙僧。雖然他在西游記中只是個配角,但他無不時刻想著師傅和小團體。當大師兄出去打探情況時,只有豬八戒和沙僧來照顧師傅。沙僧給師傅端茶倒水摘野果子吃,而豬八戒要么躺在地上睡大覺,要么去找東西吃,一點也不為師傅著想。當遇到困難時,沙僧沉著冷靜地思考問題,而豬八戒卻吵著要散伙。在趕路時,沙僧默默無聞地挑著沉重的扁擔,再苦再累也不說出來。
在生活中,在學習上,我都要向沙僧學習。我要學習沙僧的踏實,這樣我考試才不會考砸,而千萬不要向豬八戒那樣浮躁。我要默默無聞的為班級、為同學、為老師奉獻。沙僧,我敬佩你的踏實穩重,憨厚老實,默默無聞,我要向你好好學習!
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篇6
這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我讀了這本書,感觸深刻。
這本書可以說是震驚全國熱銷的一本書,不知道是不是啊(反正我覺得是啦)。這本書講了孫行者從大鬧天宮到保唐僧西天取經,三位徒弟保護師傅,路上一路艱辛,但法力高超的孫行者、豬悟能和沙悟凈,幫助唐僧打敗一個個妖魔鬼怪,最終到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
大家肯定都知道孫悟空,也是他的“鐵桿粉絲”,因為他法力高強,扮演著“保鏢角色”。雖然他實力強,但是他的脾氣可不好,幾次的殺生被師父趕走,在座的人都知道。不過你們肯定會疑惑:為什么唐僧會趕悟空走?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是唐僧啊!(孫悟空)而且唐僧他們也是出家人,不得殺生,就像唐僧看見孫悟空要把敵人打死時,說:“悟空!不得殺生啊!”但孫悟空還是把他的話當耳邊風聽,殺死了敵人,所以才會被唐僧趕走。這就是唐僧趕走孫悟空的真正原因啦!
《西游記》這個作品,讓我受益終生,你們可以讀讀。
西游記的閱讀心得感受篇7
《西游記》可以說是一本神魔小說,一本充滿奇幻色彩的神話。它講述了唐僧在三個徒弟的陪伴與保護下上西天取經,最后修成正果的故事。
讀后我感到孫悟空是個熱愛自由不愛拘束勇于搏斗的人,我很佩服他。豬八戒行動莽撞貪吃,好睡懶做笨拙,貪戀想著做女婿。我覺得他很懦弱。而沙僧是一個不大動腦筋卻很聽從師父和師兄說話。四個人在困難重重的艱險,但他們永不放棄繼續去取經。
記得有一次媽媽教我踩自行車我踩了好幾次都是掉了下來,媽媽說:“如果你永不放棄,一定學會。”我聽了媽媽的話終于讓我明白了一定要勇敢。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做一個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