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的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聊齋志異的讀后感,歡迎閱讀。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1)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短篇小說作品,書中講了一個個鬼狐神怪的故事,里面的許多鬼怪,雖然長相恐怖,但是他們卻心地善良、知恩圖報,比人間的正人君子還要美麗、可愛。
尤其是《種梨》那一篇,印象最深。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賣梨人碰到一位穿破爛衣服的道士,道士想討個梨解解渴。但賣梨人就是不給。一個伙計于心不忍,用自己的微薄的一點收入,給道士買了一個,道士非常感激,吃完梨用梨核作種子,種了一棵梨樹,一會兒就結滿了梨,并把梨摘下來分給大家吃,人們吃完了這些香甜可口的梨,道士就把這棵樹砍椡了。賣梨人說道士真傻,白白砍掉了這么好的一棵梨樹。道士和人們都走了,賣梨人一看自己的車,傻眼了,一車梨全沒了,車把也斷了。哈哈!真是活該,誰叫他那么自私。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我們用眼睛所看到的美麗景象,其實并不一定是美好的。往往那令人看不起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純潔、美好的心。我們應該時時懷著一顆助人為樂的心對待身邊的所有人,而不應該像種梨人那樣,不得善終。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2)
大家可能在看《聊齋志異》的時候,對這四字不解,其實,“聊齋”是這本書的名字,“志”就是所謂的記述之意,“異”就是奇異的故事,蒲松齡先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層意思在里面,巧妙地把它結合了在一起,讓讀者一看名字就明白了這本書要記述的是什么。
書中曾多次提到“狐妖”,可能在往常的電視里會說的那樣妖媚,可在蒲先生的'杰作里總是把“狐妖”寫的天真可愛,美如天仙。因為蒲先生一直認為妖和人、仙一樣分善惡。像“嬰寧”這美麗善良的女子,本性是狐妖又怎樣。《嶗山道士》里的那道士法力高強但天天只讓徒兒們砍柴,卻不教法術,讓徒兒們摸不著頭腦,其中一位干脆去問那老道士,老道士教給了他一個“穿墻術”,可又因為那人心術不正,穿墻時撞了個頭破血流了。還有其中的寧采臣,他不好美色,不貪黃金,所以沒有被鬼吃掉。而且還娶了聶小倩為妻。
看了這本書以后我覺得世界上善良最重要,美貌是其次的。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3)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網上推薦的書:《聊齋志異》。我知道這本書是我媽媽告訴我的,但當我問她細節時,我媽媽說:“我記不起來了,但我以前看的時候晚上不敢睡覺。所以,當我在網上看到這本書時,我開始讀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畫皮》。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姓王的'書生出門遇到了一個漂亮的女人。那個女人對王書生說:她被丈夫趕出去了,現在沒地方住了。王書生看到她可憐,就把她帶回了家。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道士,他告訴王書生有一種惡魔,但王書生不相信。當王書生回家時,他發現書房的門鎖著。
他看了看窗戶,一個怪物正在用筆畫皮膚,然后穿上,變成了那個女人,王書生嚇得趕緊去找那個道士。道士給了王書生一只蒼蠅,讓他掛在門上,王書生照做了。
過了一會兒,怪物看到了蒼蠅,憤怒地撕掉了蒼蠅,但也吃了王書生的心。這時,道士過來制服了怪物,并邀請了一個臟名叫花子(實際上是一個仙女)來拯救王書生。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人們不能看起來,美麗的女人是一個惡毒的怪物,丑陋的叫花子是一個救人的仙女。
讀完這本書后,雖然沒有媽媽說的那么可怕,但我明白我不僅要看外表,還要看人的內心,這樣才不會上當受騙,造成損失。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4)
這個星期,我的眼球被《聊齋志異》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
它的作者是蒲松齡,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聊齋志異》,又稱《聊齋》,俗名《狐鬼傳》。其內容廣泛,多以談狐、鬼、妖的故事,以此概括當時中國的`現狀。
《聊齋志異》多取材于民間傳說和野史軼事文。作者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道:“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深度、廣度、明晰度都大大超過文學史上的同類作品,所以清代思想家稱它是“空前絕后之作”。
《聊齋志異》里的《倩女幽魂》、《畫皮》、《可怕的陸判官》等作品都是家喻戶曉的。《可怕的陸判官》講述了一個人嫌自己的妻子太丑,請陸判官幫他妻子換張臉。結果被卷入了一個命案,多虧陸判官出手相助,這逃過了這一劫。這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人性中必存有善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罷了。我們在看到事物的丑陋面時也不能忽略他的善良面,而當我們看到事物美麗的一面時更不能對他的另一面視而不見。
我花了整整二天的時間把才把這本書讀完了,因為它實在太好看了。很多篇幅我都細細的品了又品,久久地沉浸在蒲松齡的狐仙鬼神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5)
假期里,我和媽媽去書店買了一本《聊齋志異》。它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
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聊齋志異》是一部經典小說,是非常值得閱讀與欣賞的,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齡的代表作,據說他是在40歲左右寫成的。我想:為什么蒲松齡會起這樣一個書名呢?這個問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一天,我看了書中的“前言”,才知道原來“聊齋”是他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的就是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在《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這章中,講述了一個容貌美麗的狐仙嬰寧與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戀的.故事,嬰寧有情有義、心靈純潔,比現實中的人更加可親可愛。雖說她是一只托給鬼母所養的狐貍精,可她并沒有邪惡,喜歡笑。她讓子服將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對自己的關照,后來,子服的母親給他們兩個人主持了婚禮,一年過后,嬰寧生下一個胖兒子,不認生,見人就笑,很像他母親。
其實,《聊齋志異》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想到這里,還有誰沒有理由再去好好學習,去把社會不規則的事情改正過來?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的生活,那么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素質的人。在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視現實的精神!
這些故事,讓我入迷,我不禁大聲朗誦起來,吸取其中的精髓。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6)
他被稱為“至情戰將”。但當他徘徊于兩個女人之間時她是否還配得上這個封號,甚至其中一個是她的妻子。他愛他的妻子嗎?也許他曾經愛過,在沒有小唯這樣的一個女子出現之前我相信。但當他把小唯帶回家時,在她對他妻子的信任不再是,他對他妻子的愛應該也不在了。剩下的只是他自己內心道德的約束。他在妻子面前一再強調我愛的只有你一個時,他的心是怎樣的心虛。這句話是多么的無力。
他對妻子的愛在他相信他的妻子是妖時已經蕩然無存了。正如她在最后講的那句話:“佩容死了我和她一起死要是佩容回來你告訴她,我不是個好丈夫,我沒有好好保護她 。”對妻子只剩下道德上的愛了。他的心早已出軌。而最后他對九霄美狐說的話正好印證了這一點。“我愛你,可我已經有佩容了”她還是背棄了他對妻子的愛。
正如所有的暗戀者一樣,龐勇愛的很辛苦。但他也愛的至情至性。在佩容選擇了王生之后他拋棄了一切,選擇流浪。但當佩容需要他時他就會毫不猶豫的跳出來,不求回報。他一直相信這佩容,沒有一絲的懷疑。比起王生,他才是那個最愛佩容的人。但愛情總是無法完美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但命運還是公平的,她碰上了另一個女子,她個佩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典型。那是一個可以陪她浪跡天涯的女子。我想她是愛著龐勇的。她的義務就是除妖降魔。“我終于知道我為什么無法成為真正的降魔者,是因為我心中充滿了恨。”我一直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她的'了悟吧。這看到這么多的死亡,看到在死亡中的愛情。還是她以前在除魔時對妖只有恨沒有愛。或還是她最終發現了他對龐勇的愛。
我不得而知,但我喜歡這位敢愛敢恨的女性。他是一個卑微的蜥蜴精,他對狐妖的愛也很卑微。他為她寧愿讓自己墜入深淵,到最后失去了生命。小易的癡并沒用得到回報,到最后依然只有慘烈的死。愛著你像心跳難觸摸畫著你 畫不出你的骨骼。這樣的結局是喜劇嗎?也許吧?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7)
從小愛就聽大人們講一些離奇怪異的故事,便很快喜歡上了《聊齋志異》這本書,較早地熟知了蒲松齡。他被大文豪郭沫若評價為:寫鬼寫狐,高人一等。無愧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大人物。
《聊齋志異》這本書里寫著,神奇古怪的《妖術》;可怕但又讓人讀著著迷的《畫皮》;由狐成妖,前來報恩的《小翠》;奇特又讓人覺得羨慕的《嶗山道士》。讀了這本書讓人回味無窮,哪怕是一小篇文章就讓人想一口氣把這本書暢讀完。
聊齋二十二個故事里的狐仙、女鬼,貌美如花,大多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在這些人物里我最喜歡的是嬰寧。小說主要通過"笑"這一特征為描繪嬰寧,通過描繪嬰寧各種場合各種各樣的笑,感覺到一個如若天仙般的活潑、可愛的女子躍然紙上,當王子服初見嬰寧,嬰寧“笑容可掬”,又“遺花地上,笑語自去”。二見嬰寧,嬰寧“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見嬰寧,更是“聞戶外隱有笑聲”,“戶外嗤嗤笑不已”,然后便是與王子服同歸王家之后,但聞室中吃吃,皆嬰寧笑聲”,“母入室,女猶濃笑不顧”,“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至日,使華裝行新婦禮,女笑極不能俯仰”。
這樣無論生活中發生什么事,仍能笑對人生的.女子讓人如何不愛,嬰寧不光用美麗的笑贏得了王子服的愛,也用笑贏得了周圍人的笑。書中寫道:然笑處嫣然,狂而不損其媚,人皆樂之。鄰女少婦,爭承迎之。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過,恐遭鞭楚,輒求詣母共話,罪婢投見恒得免。
嬰寧的笑宛若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唯書有色艷于西子,唯文有華,秀于百卉!”我已讀過許多名著,總不能滿足我對書的憧憬。每當讀到那些精彩的語句時,仿佛置身于故事中。
假如我一個人去旅行,我一定會帶上這樣一本書——《聊齋志異》讀幾百遍,每次都有不一樣的的感覺,我喜歡讀《聊齋志異》,就像人生一樣,縱使滄海看云,也總要留得馨香一瓣吧!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8)
這個冬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聊齋志異”。其實,我每天也沒什么時間看書,只是在上廁所時看一會兒,不知不覺,這本書,一頁一頁地被我的大腦吸收了……
“曲折離奇的鬼怪故事,百讀不厭的古代奇書。”這本書是中國古代文言文短篇小說的杰作,代表了文言短片小說創作的最高峰。書名中“聊齋”是作者蒲松齡的'書齋名,“志”是記的意思。
這本書精選了《聊齋志異》中的二十二個精彩故事。讓我影像比較深的故事是:成名一家,為了捉一只蟋蟀應付官差,害的愛子慘死。兒子死后,化為蟋蟀,所向無敵,后來被獻給皇上驟然富貴,成名因此驟然富貴。(《促織》)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但屢試不中,郁悶而死。死后,他的鬼魂化為人形,獎平身學業交給丁公子,公子連試連捷,高中榜眼。(《葉生》)一個女鬼借一張畫皮變成美貌女子,王生收惑,被挖吃心肝而死。幸好王生妻子求得道士、異人相救,除去女鬼,王生也起死回生。(《畫皮》)王太常的兒子元豐生性癡呆,狐女小翠美麗聰慧,為了報恩,自愿嫁他為妻。小翠設計除去王府仇家,又治好了元豐的癡病。不料王家因小事遣走小翠。元豐另娶一女極像小翠。(《小翠》)
《聊齋志異》想象豐富,構思奇妙,情節曲折,境界瑰麗,語言簡潔生動,極富浪漫色彩,具有令人百讀不厭的藝術魅力,深受我的喜愛。
我喜歡看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9)
我看了《聊齋志異》以后,感觸還真不少!雖然恐怖,可是又充滿了悲傷,雖悲傷,可是又充滿了人情味,實在讓人苦笑不得。
一個個狐仙鬼魅不在令人恐怖,嬉笑嗔怒之中都蘊含著深深的情義,讓我們好像走入了另一個地帶。為了結情緣花妖,變化成人型的“竹青”、“聶小倩”,在人間演繹了一段驚天動地的人妖之戀;為報恩到人間的“小翠”,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大方的女子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畫皮》,因為它最恐怖。它說的是一個女鬼借一張畫皮變成美貌女子,王生受感,被挖吃心肝而死。幸好王生妻子求得道士、異人相救,除去女鬼,王生也起死回生。
小說雖為虛構,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但它所體現的愛情觀、道德觀、價值觀是進步的向上的',歌頌了真、善、美,抨擊假、惡、丑,對如今的現實生活都能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事物都有兩面性,不要只聽片面之詞,不要因為是妖怪就討厭它,害怕它,也許它是很好很好的一個好鬼。這個社會也有好的地方的,讀書真的是一種腦力的鍛煉,而且對其他方面都有好處。這個社會也可以讓人認識到讀書是多么的重要,而不是被逼無奈的看書;可以認識到好人還是多的; 可以認識到社會競爭的猛烈,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淘汰。可是正因為這些,才讓孩子們認識到要上好的學校就得有好的成績,要打好基礎在小學和初中,只要是有動力的,有目標的,有耐心的,那就一定能實現愿望。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10)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叫《聊齋志異》的書。讀完這本書,我非常佩服作者能創造出這么多的狐仙花妖,神異鬼怪,都是通過談狐說鬼的方法,把這些妖魔鬼怪變得活靈活現,無比可愛像活的一樣。
讀了《聊齋志異》,我才從老媽口中得知,這是“鬼故事”,可我認為一點不像。因為不論什么東西,都活了一般,看上去和普通人間童話沒太多區別。
《聊齋志異》歷來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討論焦點,它不但是神話的結晶,還是各種民間傳說的總結。
《聊齋志異》雖然是妖魔鬼怪的小說,可在書里,它們個個都被作者以夸張的'手法,超群的思維所美化,其中的故事情節扣人心眩、驚心動魄,個別人物仿佛已經張牙舞爪地向讀者撲來,卻不時流露著作者對世道的深遠見解。書中,各種各樣人或鬼都互換了角色,使得《聊齋志異》更具有離奇的神秘色彩,。
讀了《聊齋志異》,我不禁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為之動容。雖然有些故事離譜到了極點,字里行間卻不時流露著作者的心聲,當今社會上,總會發生一些慘不忍睹的事件。
讀了《聊齋志異》我才知道,原來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還不如《聊齋志異》里面的鬼重情重義,看來人們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了。
如果你有興趣,不要錯過《聊齋志異》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好書。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11)
今天,媽媽給了我一本《聊齋志異》給我看。我拿起書就看了起來,不一會兒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在書里,我看到的故事都是神鬼傳說。里面有一個叫畫皮的故事。里面講了一個書生在橋上遇上了一名女子,他把她帶到了一間密室,一天書生要去密室看一下女子,但門關著,從窗戶看,發現是一個女鬼正在扯下身上的畫皮。書生晚上在床上睡覺,女鬼一下子沖進來,把書生的心拿走了,書生的妻子陳氏哭了三天三夜。后來有個道士告訴她,在街上有一個乞丐,說他能夠起死回生。陳氏便求那個乞丐,乞丐吐了口口水讓她吃下去,她吃下去后,回家又大哭起來,突然從嘴里吐出來了一顆心,陳氏趕忙把心放在書生的肚子了,把傷口縫了起來,第二天一大早書生就活過來了,道士也把女鬼給收了。
讀完這個故事以后,我知道了不論做什么事都不要被眼前的表現像給迷惑了。比如說一名男子,雖然長的很帥但不一定心地善良。記得有一次電視上說。有一名女子,長的非常美麗,表面上她有一個男朋友,但在背地里還有四個男朋友。她經常以自己生病為由向她的五個男朋友要錢,就這樣過了幾年,女子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后來才知道那女子用他們的'錢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當了女老板。她的五個男朋友都后悔沒有看清她以前的真面目,而是被她的美麗外表給迷惑了。
聊齋志異的讀后感(篇12)
前幾天我我和媽媽看了《聊齋志異》,原來我一直以為妖魔鬼怪是害人的,但現在我不這么認為了。
作者不但寫了科舉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腐蝕和精神摧殘,這本書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頌純真愛情,也是《聊齋志異》的重要內容。那些花妖狐魅所幻化的少女,盡管性情各異,但大多美麗聰明,聰明善良,不圖富貴,不慕權勢,以才德取人,愛的忠誠,愛的忠貞,歷經禍患而不渝。她們來去自如,離合隨心,不受封建戒律拘束;不矯情,不虛偽,生氣勃勃,一往無前。她們再沒有戀愛自由的`封建社會,獲得了幸福。例如:《嬰寧》嬰寧是一個狐女,在墳墓里長大,她能擺脫人世間任何的束縛,不受封建禮教的規范,不受庸俗的世間人情污染,天真無邪,純潔透明,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人。還有《蓮香》跟嬰寧有同樣的命運,而《畫皮》則不同,畫皮外表美麗但個魔鬼,王生好心救她,但畫皮卻忘恩負義,妻子陳氏經歷了種種苦難,終于救活王生。
奇就奇在異上,有的是進入奇幻夢境,有的就是借尸還魂,像《夢狼》,共生醒來發現自身成了一只老虎,處處去危害人家,結果是夢妖作怪,一個名叫銅兒的女子救了自身,后來兩人結成夫妻,恩恩愛愛、白頭偕老。
這就是《聊齋志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