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新鮮出爐,家庭教育觀后感怎么寫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1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1
“小諾,快下來,爸爸帶你去鄉下太爺爺家。”聽見爸爸在樓下的喊聲,我連忙穿好衣服,飛奔下樓。印象中太爺爺黑黑的皮膚,和藹的臉龐,一個人住,一直不肯和我們到城里來。
還沒到村口,就聽到了熱鬧的哈哈笑聲。爸爸說今天村里分魚,村里的人把池塘的水放完,準備一起分享呢。這樣熱鬧的場景我可沒有見過,特別激動,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了。一來到村廣場,就看到許多人擠在一堆,我鉆進去一看,大吃一驚,整個村廣場的地面上都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魚。每個家庭能分到好幾條,我看到太爺爺的面前只有很少的魚,而且都很小。爸爸站在太爺爺的身后往水桶里加水,太爺爺笑呵呵地站著看。突然我看到一個人趁爸爸不注意,把太爺爺桶里的大魚換走,太爺爺看到這一場景,還是笑呵呵的,沒有制止。
回家的路上,我把這個事情說給爸爸聽,爸爸也笑了,說:“他們喜歡吃大魚就讓給他們,我們吃小魚也一樣的。”媽媽說:“你爸爸就和太爺爺一樣不爭不顯不露。”“媽媽,什么是不爭不顯不露呢?”“就是心態不計較,對人對事謙和。你長大慢慢就明白了。”
現在,我慢慢懂得了太爺爺和爸爸所說的“不爭”。在學校里排隊上廁所的時候,別人要插到我前面,我讓她,因為她可能比我急;我和小伙伴一起玩兒的時候,我不和大家搶玩具;在乘公交車的時候,我會主動把座位讓給比我更需要的乘客……
一個個溫暖的小家,和諧的小家組成了社會文明的大家庭。讓我們把“和諧”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傳承下去吧!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2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對待長輩,我們要有禮貌,這樣才是個懂事的小孩兒,這也讓我一直記得,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尊敬長輩似乎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的習慣。我們家呢,在和長輩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會先等長輩動筷,其余的人才會動筷,媽媽說,這也是一種禮貌,所以每一次和長輩一起吃飯時,我都會看到,長輩先動筷的情景。記得一次家里的聚餐,吃飯時,長輩還沒有動筷,大家也都沒動筷,那時,我就問媽媽:“媽媽,為什么她們都不吃飯啊?”媽媽笑著回答我:“因為這是一種禮貌啊!你看,長輩都沒有動筷,所以我們不能動筷。”我又問:“那是不是一定要等長輩動筷了,我們才能吃飯啊?”媽媽說:“對,在我們和長輩一起吃飯的時候,如果長輩沒有動筷,那么我們就不能動筷,知道了嗎?”我說:“嗯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會記得的。”然后,長輩動筷了,在長輩動筷后的,大家也都吃起了飯,從那次聚餐之后,我就又學到了一個知識,我覺得這應該算是一種餐桌禮儀吧!
我記得我小時候,老是不喜歡端起碗來吃飯,有一次,媽媽看見了,就打了我的手,媽媽對我說:“吃飯的時候,要把碗端起來!”我就問媽媽:“為什么呀?”媽媽回答說:“因為端起碗來吃飯,也是一種禮貌啊,你想想,如果你去別人家吃飯,如果不把碗端起來,別人就會說,這個小孩不懂禮貌。”我聽了之后,立馬就把碗端起來了,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是一個沒禮貌的小孩,然后我對媽媽說:“媽媽,以后我知道了!”從那以后,爸爸媽媽看見我不端起碗來吃飯就會提醒我,我被提醒后,也會立馬把碗端起來。
我一直會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因為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一直在教育著我,我不想讓爸爸媽媽的教育全都變成廢話,所以我總是會遵守該遵守的禮貌。
懂禮貌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的知識,這也讓我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細節,都需要去注意,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3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教,家風對每個兒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它們是指引著我們不斷前行的航標,并給予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它們給我們了不斷前行的力量。怎樣的家風就有怎樣的人。因此它對每個人的產生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受不良家風家教的熏陶的人。我家的家風則是“誠實”二字!
我爺爺奶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者,這一生的汗水都栽墾在土地之中。常常每天天不亮就背上簸箕.拿上廉刀到菜地里去摘菜。一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后代盡綿薄之力,寶他們衣食無憂。二是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習慣已近根深諦固在他們的心里,在農田中勞動似乎已經不再是以種生存手段,而是一種心靈的寄托。勤勞已經在冗長的勞動歲月里成為可以被繼承的傳統。
記得有一次,我起夜喝水,迷迷糊糊中發現爺爺奶奶正在鼓搗著堆放的農具,躡手躡腳得開啟大門,只聽吱呀一聲,他們精瘦的身影隱匿在了黑暗之中。我也時常會跟著他們一起下地干活,我坐在田埂上,一邊擺弄著手邊的雜草,一邊時不時抬頭看埋頭在農地中的爺爺奶奶。尤其是在夏天日頭正盛的中午,他們背后的衣襟已經被汗水所浸透,但手中的鋤頭像被賜予了力量一般仍然在有力的揮擺著。見他們如此辛苦的情況,我連忙上前鋤頭,可竟發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鋤頭可真沉啊!我逞能得揮舞了幾下,手臂便酸痛不已,才知道他們的勞動成果來之不易。
不僅是我的爺爺奶奶,我的父母也同樣是熱愛勞動的工作者。他們工作時像墾地的老黃牛一般腳踏實地,這樣的生活才顯得充實。我想爺爺奶奶的勤奮是一種傳承,不僅僅是他們個人良好的品質,更是可以稱為是一個家庭的風格,我的父母亦然繼承了這樣的傳承。我們這輩雖然安適不必做農務上的粗活,但對于勤奮詮釋依舊是生生不息的。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勤奮同樣可以履行在學業生涯中,更綿延于日后的朝朝夕夕。我堅信我會謹記并實行著勤奮這一條永不磨滅的家風家教。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4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各位家長的事。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是家長給孩子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孩子性格的養成,做人原則的形成,都是靠家庭教育而完成的。家庭教育是家風的基礎,家風靠家庭教育來培育。
家庭是園圃,孩子是苗,家長就是這個園圃的園丁。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可見,家風的重要。好的家風,能培育出積極、健康的孩子;不好的家風,只能把孩子帶入歧途,形成不良的人生觀。
重視家風,注重家庭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華夏子孫世世代代傳承的優良傳統。曾幾何時,家風家教,被疏遠,被遺忘,然而,帶給我們的教訓也是慘痛的,社會上人的道德淪喪,人情淡漠,是非難辨,美丑不分。我們要像拯救民族文化遺產一樣去梳理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去拯救我們的家風家教。我們要激活華夏民族優良傳統,重新審視優秀民族文化資源,喚醒沉睡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有人曾探討,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華民族一直屹立于世界東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注重家庭美德教育”。
重視人倫教育,培養情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突出特點,也是華夏文明對人類文明最突出的貢獻之一。
漢字“孝”的形義,不僅是“子”要繼承“老”,而且是“老”傳傳給“子”。中華文化的人倫教育和情感文化的培育都是通過家庭代代相傳。
走進新時代,國家不斷加強對公民道德方面尤其是道德倫理方面的教育。不僅注重公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而且還注重“個人品德”培養,加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教育。
現代心理學已經證實,兒童的早期記憶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此“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兒童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優良沃土,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成長提供必不可少的優良養份,好的家風又為孩子成長注入高尚的精神滋養。青少年高尚人格的形成,個人倫理道德的養成,都需從每個家庭的人倫教育入手,家庭美德教育入手,從家風家教入手,從每個兒童的早期教育入手。
注重家庭教育,喚醒家風家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提升全民道德水準需要;加強人文倫理教育,推動社會進步的善舉,是增進人們友誼和情感的需要。
注重家庭教育,喚醒家風家教,是公民道德教育從細微處抓起的具體舉措和實際行動,是家庭美德、個人倫理道德教育的好載體,是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好方式。
我們要拯救民族文化,重新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喚醒家風家教,激活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傳統美德的基因。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再放異彩,一個注重禮儀,注重個人美德的新型人文社會將呈現在人們面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讓我們從每一個家庭入手,從家庭教育入手,從個人美德培養入手,從家風家教入手,摒棄舊的“三綱五常”中的糟粕成分,呼吁建立新型的親子愛、夫妻情、師生義、同事情。
呼喚家風家教,愿家風家教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走進人們心里,走進千家萬戶。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被這“潤物細無聲”的家風滋潤,滋養,成長,成人,成才!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5
教育,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成長的必備經歷。每個人從出生起就要經歷家庭教育,在母親和父親的影響下學習和成長。而家庭教育又與整個社會的教育觀息息相關。
在漫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同學因為考的分數的不同而獲得不同的待遇。在第一次考試中,甲同學獲得滿分,因而獲得母親表揚,乙同學因為沒有及格,而被甩了巴掌。第二次考試中,甲同學考了98分,而被父母批評被甩了巴掌。乙同學考了61分,進步了,及格了,因而獲得了家長的表揚。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這種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處,也有其弊端。首先,就甲同學來說,100分與98分相差兩分,分數差距很小,并不能由此推斷出甲同學退步了,甲同學仍舊處于優秀同學的行列。但在其父母眼中,甲同學退步了,因而給予了他巴掌和批評。這種高標準,嚴要求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甲同學的受挫,一蹶不振。或者心理扭曲,為得一百分不擇手段。這是這種教育觀的不合理之處。其次,就乙同學而言,他的成績進步了,雖然只進步了六分,但足以跨越檔次,讓他從不及格變成及格。父母對其采取的鼓勵表揚的方式,鼓舞了乙同學的信心,對其以后的學習有著長久的影響,乙同學很可能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這是這種教育方式的可取之處,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漫畫中的這種家庭教育觀有其弊端,也有可取之處。究其原因,與我國的教育的教育現狀有著很大的聯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對于其中的弊端我們要結合教育法規,教育現狀不斷改進,爭取使其更加完善。對于其中的可取之處,我們要繼承發揚。教育問題關乎祖國接班人的優劣,是關乎我國未來發展的大事,應該予以重視。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6
家是孩子接受到教育以及各種知識的第一場所。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會是孩子的老師,于是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想要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不只是給他或她報了什么補習班,上了一個多么重點的學校,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那么既然家庭教育那么重要,那我們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如何做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一個非常主要的目的就是做人。舉個比較常聽說的例子就是:即使一個人接受的教育程度非常高,而且頭腦也非常聰明,但是他不為社會做貢獻,而是專門為社會搞破壞的,用現在的網絡語言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令人窒息的操作。這種人還真的存在,比如,北大弒母案的犯罪分子。家庭、社會、學校辛辛苦苦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聰明的頭腦不往正道用,反而用來藏匿母親的尸體,以及騙親戚朋友的錢財。所以,即使孩子學習上不太好,也不要太苦惱。只要咱們人正直、善良,那也算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了。
如何做人是基本,現在我們來說說家庭教育的更高階。情商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而且情商這個東西不像智商是天生的,這個是可以后天培養的。所以,家長的待人處事之道就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舉個例子,像我大學舍友的爸媽是做生意的,生意人一般都比較圓滑,比較會處事,于是她也學到了這個非常好的優點,班里同學對她印象深刻且好評較多。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7
家庭是父母養育我們的地方,也是我們即將生育后代的地方。由此而言,繁殖是占主導地位的因素。而我們孝順父母,是出于情感因素——感恩,其實也是出于生存的考慮——希望后代會在我們年老力衰時懂得照料我們。那么總而言之,組建家庭就是為了我們人類的生存。
青年男女走在一起,是為了愛情。愛情,美好的純潔的情感,是男女彼此在一起就無比幸福的感覺。而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因為什么呢?不結婚難道就無法繼續美好的生活?難道沒聽人說過“婚姻往往是愛情的墳墓”?其實還是離不開一個繁衍的本能。
當你成年了,父母會期望你有個好的戀人;當你到了適婚年齡,父母會期望你盡快戀愛、結婚;當你結婚后呢?那自然就是生孩子啦。這一切是為了什么?似乎都是父母在起推動作用。
今天,如果預防措施做得較好,完全可以和戀人一直維持長久的戀情而不懷孕。那么結婚是為什么?為了維持彼此的情感?如果真是如此,那這恰恰是一種錯誤的選擇,結婚后,彼此就要有很大的空間是共同生活的,并且諸事都要考慮到對方,還要考慮到以后的孩子。彼此都將失去很多自由,經濟壓力也會大大增加,這有什么好處呢?
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點除繁衍本能外的其他考慮因素:擔心,長久還不結婚,女性擔心衰老而男人變心,男人要選擇結婚來表示自己的忠心;某一方出于經濟考慮,希望通過結婚來維持保證穩定的經濟收入。
那么所謂的“愛情”存在于哪個階段呢?結婚前?
如果婚后不是愛情的話,那么愛情其實就是一種原始沖動,只是我們善于用言語將其美化罷了。
如果婚后也是愛情的話,那這愛的也不單純嘛。男女彼此都在擔心,都在想辦法將對方綁在一起。恰巧有婚姻這一合法途徑可以獲得。
不論今天如何自由與開放,人們還是不會隨隨便便選擇結婚的。一旦結婚了也就不會隨隨便便敢于選擇離婚的。
那么結婚成家對于誰來說最重要呢?最有益處呢?那就是人類這一種族和社會。不結婚,不選擇生育孩子,人類會面臨滅絕的境地;不結婚,不成家,社會生活的穩定系數會大大降低,自由主義泛濫,叛逆者過多。
隨著科技的發展,體外受精、培育的能力越來越強,人們可以把生育的義務放在一邊了。社會來負責養育,是真正的“養”和“育”,那么家庭將何去何從呢?
對于不想結婚,對于戀人不滿意者,我贊同他們選擇獨生的權利。不要被家庭觀念、社會習俗而逼婚。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8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不錯,我的家鄉確實是以孝當先,個個人家的子女長大后首當其沖的一件事是:就是孝敬老人、父母。
幸運的我有個大哥哥,大哥哥是怎樣孝敬父親母親的舉動,我都一點一點的記在腦海里。
還記得我九歲的時候,大哥哥已經畢業了,并且掙到了錢。果不其然,大哥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孝敬爸媽。那天,大哥哥從上海回來,興沖沖的告訴我們一家,說掙到錢了。我們都為大哥哥高興。
當天,大哥哥開著新車帶著爸媽去了南通的老天寶黃金店,說是為母親買黃金,就當是孝敬母親。因為:以前沒那么富裕,現如今社會條件改變了,當然要“炫耀”一番啦。大哥哥給母親精挑細選的耳環和戒指,母親整天跟別人炫耀說“唉呀,我兒子有出息了,都懂得孝敬我們啦!”這些一點一滴我都記在腦海里,等到我長大的那一天,像大哥哥那樣孝敬父母。也許,那一天,我將做的比大哥哥還要好。
也許,“孝”這個字說簡單也不為簡單,說不容易,也并不是那么的苛刻。孝,不過就是陪陪老人,孝敬父母;孝,不過就是為父母端上一杯溫暖的茶;孝,不過就是為了父母而送上一句噓寒問暖的話語。我想,再也沒有什么事比孝敬父母更為重要的了。
我的家風不過如此,“孝”這個字永遠刻在我的心頭。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9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們家,當然也有家風。
我的爸爸雖然年紀不大,也許是受了爺爺奶奶的教育,一句“你們幾個孩子一定要節約,不要隨便浪費東西”總會在耳邊響起。
在我家,能吃多少就盛多少飯,一粒米都不能浪費。也許你不太相信吧,我的爸爸說到做到,以身作則,哪怕掉到地上的一粒飯,都會撿起來放進嘴里。每次家里的剩菜都會進爸爸的肚子里,他從不肯倒掉。爸爸告訴我們姐妹不要以為一粒米不值錢,從種子到收獲,農民伯伯在陽光的暴曬下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再從稻子到米飯又經過了多少道工序,才成為那來之不易的盤中餐呀!慢慢地,我們一家人都以節約為榮。
除了節約,我家還有一個好家風,那就是勤勞。
當公雞喔喔啼叫時,媽媽就起床了,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她穿好衣服,拿起掃把,在客廳的每個角落打掃了起來,打掃完后,又用拖把將地面拖得干干凈凈。看著她忙碌的身影,讓我心生敬佩。我經常勸說媽媽:“媽媽,您休息休息吧!這些事我們來做。”媽媽聽了總會說:“沒關系,都習慣了!”媽媽用她的行動教育著我。我們因勤勞的家風而從不偷懶,無論是學習還是勞動。
良好的家風,既是優秀的老師,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把戒尺,衡量著我的一言一行。我堅信,在良好家風的指導下,以后我的人生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10
俗話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一年級的時候,我把字寫的非常好,父親獎勵我,給了我五元錢并說讓我攢著留著買學習用品,可我卻一日將它花完了。父親生氣的說:“小慧,你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能不守信用。“父親教我要守信,沒有信用,朋友們都不會幫助你。
姐姐教我要講誠實。二年級的時候,我不小心把我姐姐最喜歡的一本書給撕破了。我很害怕姐姐責怪我,所以我就想把這件事情隱瞞起來。但我又一想,如果我說了謊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安心的。于是,我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的姐姐。結果,姐姐居然沒有怪罪我,還告訴我一個人犯了錯,一定要誠實的說出自己的過錯,不能說謊。如果你一直說謊,你的家人、朋友們都不會相信你、信任你了。
三年級期末考試的時候,我考了一個很不錯的成績。我覺得我很驕傲,很厲害。我高高興興的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很高興。但她說:“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人不能驕傲,一旦驕傲就會變得自大,別人的實力就會超過你。母親教我要謙虛。
高爾基的名言警句有很多,我最喜歡的一句是:書籍是人類的階梯。我從小就讀一些關于故事類的書,我現在比較喜歡看一些文學書:《狼王夢》、《草房子》、《駱駝祥子》。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著稱,我們要把我國的禮儀學好、做好,傳承下去,繼續讓我國的禮儀發揚光大。
2023立德樹人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篇11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有的信奉孝敬之風,有的突出學習之風,有的展現勤勞之風,有的倡導節儉之風。正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好習慣、風氣,指的是一個家庭的所有人遵守的生活習慣。在我家里,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媽媽經常教育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記得有一個晚上,作業非常多,做到九點還沒有做完,而且我還要完成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彈古箏。在考級的來臨之際,我每天都要和時間賽跑,不斷地練習。奮斗多時,我終于把作業做完了。但一抬頭看到了眼前的古箏,心一下子又涼了。畢竟要接受現實,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剛剛開始彈,我那不爭氣的眼皮就在打架了。這時,我的心里突然蹦出了一個想法:我可以偷工減料,少彈二十分鐘,反正媽媽也不知道。但是心中的另一個自己說道:“媽媽教導我待人要誠實守信,不可以欺騙別人。而且老師也說過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一邊是自己的利益,一邊是媽媽和老師的教誨,我的內心已經是一團亂了。在苦苦掙扎過后,我做出了十分明智的選擇——照原來的時間彈。雖然在彈的過程中哈欠連連,但是我格外開心,因為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李嘉誠曾經說過:“堅守諾言,建立良好的信譽,一個人良好的信譽,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通過這件事,我從而知道了家風的重要性。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培養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