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觀后感作文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那要怎么寫《親愛的》觀后感作文呢?這里提供一些《親愛的》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親愛的》觀后感作文篇1
星期天,我們去神州影院看電影《親愛的》。
電影講的是田文軍的兒子田鵬走丟了,田文軍夫妻倆不惜一切代價,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尋找兒子,他們在尋兒路上結識了一群同樣丟失兒女的父母,他們滿懷希望,認定總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孩子。
電影放到田文軍在一個偏僻的村子找到鵬鵬時,他抱著兒子說的一句話:“寶貝,對不起!”我的眼淚“刷”地流下來,多么感動的場面,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我想到了我們班同學小紅,去年,在晚上11點左右離家岀了,那時她爸爸的表情和電影里田文軍的表情一模一樣,那種失魂,那種眼神,那種心如刀割,那種痛不欲生,撕裂著我……
“我的寶貝女兒,你在哪?在哪?回答我呀!”小紅爸爸撕心裂肺的聲音越來越小,嘴巴顫抖著一張一合,兩手胡亂地揮動著,來回移動的腳步徘徊不定,布滿血絲的眼睛空洞地望著天空,一夜之間他的臉上長滿胡子,突然他雙手抱著頭發(fā)零亂的頭深深地蹲在地上,縮成一團,雙肩無助地激烈抽搐著,一會他邁著交叉歩,跌跌撞撞的又跑進尋找隊伍里,終于在第二天的下午3點找到了小紅,小紅和她爸爸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小紅的爸爸,一米八幾的大男人眼淚“嘩啦嘩啦”地流。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把孩子愛到血液里,如果我們把自己弄丟了,會要了父母的命,記得三年級的一個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
“不就是躺著看書嗎?不就是晚點才睡覺嗎?至于要我跪嗎?”我用高八度的嗓門指著媽媽嚎,“你不知你的眼鏡是500度了嗎?什么叫晚點,零晨4點是夠晚了吧?還倔呢,跪下!”我一點也不理會媽媽獅子般的吼聲,死死盯著她,十分鐘過去了,媽媽見我不跪,火氣更大了:“滾出去。”我毫不猶豫地沖出了家門,跑進廣場公園的樹林里,趴在一棵樹上放聲大哭,快到零晨一點爸爸才找到我,聽爸爸說,媽媽找不到我急得暈了過去。
這就是父母的愛,如流水,清澈透明,后來想想,要是像電影里的田鵬追他媽媽的車過程中,被人抱走了,我豈不是見不到父母了?好險!我不能把自己弄丟。
《親愛的》觀后感作文篇2
周二的上午,老師給我們觀看了一部名叫《我親愛的小淘氣的》電影。故事情節(jié)輕松搞笑,可是不知道為什么,笑完后我卻陷入了深深的憂傷。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他叫戚曉天,他愛???,也愛惡作劇。他的家庭很富裕,但他的父親經常在公司工作,不能經常地陪他,也給予不了他應有的愛。因為他的父母親因為錢的原因離婚了,所以他的生活中缺少細致入微的母愛,父親也因為忙,讓他感受不到父愛。他變得形跡惡劣,在學校里調皮搗蛋,屢屢犯錯,他已經換了六個班主任,直到第七個老師的來到。
她雖然也被曉天氣的跳腳,但她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所以一直沒放棄。她希望讓戚曉天也能感受到光明和溫暖,最后她成功了,在她的努力下,戚曉天收獲了家庭的溫暖和優(yōu)異的成績。
看了這場電影,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孩子,得不到父母那嚴肅和溫柔的愛,那是不行的。就像一個迷失方向的孩子找不到父母,只能在一個地方打轉,永久走不出這個迷界的,那內心的慌張和驚恐是無人領會的。
所以我們的父母們要多關心孩子,多陪伴孩子,多教他一些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不要貪圖一時之利,而一晃孩子就會長大,再也無法彌補了。
其實對于戚曉天的經歷,我是感同身受的。父母在我兩歲時就離婚了,后來在我五歲的時候,給我找了個后媽。從此他們就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來,一年最多回來一次,每次回來的日子都很短暫。他們給予我吃喝穿,卻從來不管我,也不關心我,更別提愛了。雖然有奶奶的疼愛,但那總是遠遠不夠的。其實我以前跟戚曉天一樣的不懂事,最后在鞭子下才改正過來的。如果我有父母管我,我也不會落得那般田地。
所以我懇求天下的父母們,看在孩子的份上,多陪陪我們吧!讓我們也能品嘗到愛的味道。
求你們不要賺那么多的錢,而冷淡的我們,我們受不了,因為我們是愛你們的,就請你們也愛愛我們吧!
《親愛的》觀后感作文篇3
這本書寫了主人公鮑雷伊非常喜歡作家漢修先生,而且經常給他寫信。他們家住在大拖車上的屋子里,他們家有一條夠叫“土匪”,我覺得這個名字好奇怪,就好像這條狗老搶別人的東西似得。這本書也有一些幽默的風趣,一會兒是喜歡您的讀者,一會兒是討厭您的讀者。鮑雷伊是個內向的男孩,他的朋友很少,他媽媽也不讓他看電視,所以他總是把他所有的心事寫信告訴漢修先生。
他的父母離婚了,有一次他在電話里知道他爸爸要帶一個陌生男孩去吃比薩,他知道了以后非常的傷心,以為他爸爸不愛他了。他總是叫那個男孩比薩男孩。因為他長時間的寫信和寫日記,鍛煉了很強的寫作能力,在一次作文比賽中,他取得了的優(yōu)秀的成績,他的理想是當一名作家。
我也要向鮑雷伊學習,多寫日記少看電視,做一名寫作非常棒的學生。
《親愛的》觀后感作文篇4
從小爸爸媽媽叫我不要到處亂跑,別走丟了,還對我說:“如果被壞人拐走了,就永遠見不到爸爸媽媽,那有多可怕呀!”看了《親愛的》的電影后,我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并不是在嚇唬我,真的有這樣的事,想想都覺得后怕。
影片里,鵬鵬和他爸爸一起生活,爸爸每天都很忙,很少照顧到他,就在一天下午,他跟小伙伴一起跑出去玩,看到媽媽的車就追了過去,結果為了追媽媽的車一去不復返。鵬鵬不見了,他爸爸媽媽非常地傷心,很后悔沒把鵬鵬找看好。后來,他們通過各種辦法去尋找鵬鵬,還吃了不少苦,途中還遇上了騙子,可以看得出,他們找得非常辛苦?;撕荛L的時間,終于找到了兒子鵬鵬,他們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反而更加傷心,因為鵬鵬被拐到了一戶偏僻山村農民家里,生活了好幾年,已經認不住他們了,最讓他們傷心的是,他們聽不到鵬鵬再喊:“爸爸媽媽。”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很多,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時,一個人不能到處亂跑,不然就像鵬鵬一樣被壞人拐走,很難才找得回來,也有可能永遠都找不回來了。平時外出,難怪爸爸媽媽總是拉緊我的手,生怕我走丟,就算在游樂場玩,他們也會在一旁看著我,爸爸媽媽這么愛我,我不想離開他們。
《親愛的》觀后感作文篇5
“你說孩子被拐到那家,他是多久才叫她媽的?”樓梯口,他終于問出口,有點怯。他們是離婚夫妻,丟失了孩子,共同奮力尋找。三年后,終于找到,但孩子卻忘記了他們。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都在這一眼,憤怒、悲傷、絕望、怨憎,還有無盡的哀傷,終于她什么也沒說,轉身下樓。連背影也都滿是疼痛。
第二遍看《親愛的》,依舊被這個細節(jié)深深打動。比起這部電影里更為尋常的聲嘶力竭和痛哭流涕,我更偏愛黃渤和郝蕾這節(jié)制的表演??雌饋砗苁瞧匠?,細細想?yún)s是大慟。
雖然電影把一多半的篇幅給了丟孩子和找孩子,甚至曾用名是“打拐”,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后。只那一眼,就精準地刻出,被拐兒童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情感的艱澀。又好像,電影用最后幾十分鐘,直視了被拐兒童對身為人販子妻子的養(yǎng)母難以割舍的“親情”,討論了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yǎng)孤兒的權利,并剝開了為生二胎要給丟失的小孩開死亡證明的疼痛……
有人批評導演把苦難當情懷,提筆很重卻落筆太輕,說《親愛的》避開了拐賣的'真實罪惡,轉而選擇以親情化解社會丑惡。我卻很為陳可辛涉獵這一現(xiàn)實題材的誠意,感動。哪怕有限,但通過演員精湛的表演,我們還是觸摸到了丟失孩子的絕望,觸摸到了當代中國的碌碌眾生相。哪怕電影并不能完全直面司法的灰色地帶,也未必可以清楚探討道德困境,但起碼它能讓我們對路邊乞討的孩子再多一點關注,對這個社會多一點點暖。這便已很好。
就好像,用近乎紀錄片的口吻講述三十年代的文壇舊事,《黃金時代》在商業(yè)上潰敗了,但我依然敬重許鞍華的勇氣,因為她以盡可能尊重歷史的態(tài)度,描摹了那個時代。這兩個香港導演的情懷,讓人覺得寬慰,至少又愿意相信國產電影不全是商業(yè)大片和胡鬧惡搞,或者脫離現(xiàn)實的青春故事,盡管那樣更有機會刷新票房紀錄。
想及此,不免有點難過。跟大多國產電影一樣荒誕滑稽的,還有假惺惺的真人秀、灑狗血的電視劇、很勵志的暢銷書,和很多。
《親愛的》觀后感作文篇6
今天,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親愛的漢修先生》,我一見到,就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這本書太好了,我拿到手里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
這本書的主人翁是一個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鮑雷伊。他非常喜歡漢修先生的作品,是漢修先生的忠實讀者。從喜歡到書信交流,鮑雷伊一封接一封的給漢修先生寫信,及時后來轉學校也沒有間斷他們的聯(lián)系。鮑雷伊在信中和漢修先生無所不談,他經常告訴漢修先生自己近期的情況,他告訴漢修先生父母離異的實情和自己對轉學的不適應以及他內心的孤獨。
鮑雷伊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交流,不但學會了怎樣和人談話,還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而且還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寫出了自己和爸爸坐車出游的文章還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入圍獎,同時也堅定了鮑雷伊成為一名作家的決心。
我從這本書中感悟到,做人要懂得寬容、尊重和理解別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寬容、尊重和理解,這個社會才會和諧。
《親愛的》觀后感作文篇7
我們常常會用一些與孩子有關的詞語來表達美好,比如“童真”、“童趣”、“童心”、“童顏”;我們也用“八.九點鐘的太陽”、“祖國的花朵”比喻,表達對他們的希冀.在我們的印象里,凡是與孩子有關的總像張白紙一樣潔白無瑕,他們代表著純真,代表著希望.然而現(xiàn)實生活里總有些黑色分子一而再地摧殘這樣一些純白凈美的精靈,一遍一遍刺痛人們的心靈,挑戰(zhàn)人們的極限.
10月3號,江都7歲女童隨奶奶到泰州市姜堰區(qū)華港鎮(zhèn)親戚家參加婚禮時被拐走遭到殺害,10月6號,警方發(fā)現(xiàn)被遺棄的女童尸體.這樣的事件又再一次曝光在公眾面前,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這樣的一幕: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一個面帶微笑充滿惡意的大人來到小孩面前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將這個單純的小孩吞噬,再見時已是野外小孩的尸體.我們是想向蒼天質問的痛心疾首,是想將犯人千刀萬剮也不為過的憤怒,是想到孩子滿臉笑容的無力哭泣......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讓我們的心痛了又痛.
最近熱映的由陳可辛導演,趙薇、佟大為、黃渤等主演的電影《親愛的》,該片改編自真實新聞,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被拐走以及解救孩子的故事,也許故事本身令人動容加之演員的演技好,觀影的人不禁一次一次在觀影過程中落淚.
這樣的事情如何不再發(fā)生,如何避免?該拿什么來保護你,我的孩子,繼電影觀看結束和七歲女童遇害的事件發(fā)生后這樣的想法又再一次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這是全社會需要共同解決的難題.
縱觀每例案件,犯人無不是利用年少無知和防范意識薄弱的弱點作案.那么如果我們對孩子們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安全教育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從丫丫學語開始,從家庭到學校,從日常到課堂,一遍遍強調,一遍遍教導,讓他們學會拒絕與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觸.如此雖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但是也能強化孩子保護自己的意識.除了家庭、學校日常生活的教育,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注,也許可以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這些弱勢的天使.眾所周知,法律是保護公民和大力犯罪的有力武器,也許我們可以讓我們的法律、我們的制度更完善一些,更能及時有效地保護這些弱勢群體的生命健康.當前我們國家沒有一部具體關于保護拐賣兒童、虐待兒童、性侵兒童的法律,而然現(xiàn)如今拐賣兒童、虐待兒童、性侵兒童、少女遇害這些事件屢屢發(fā)生.那么也許是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制定一部專門法來保護這些弱勢體的權利,不再走失24小時后才能立案,家屬報警“該出手時就出手”......愿能通過我們的努力,還你一個燦爛的明天,不求你長大后做出多大的貢獻,但求你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