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每個觀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與想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歡迎閱讀。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1
有一道墻,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問:這堵墻是什么?——是死亡。
在發現未來400年內,太陽內部將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地球也將被摧毀時,人們做出了人類史上最大膽的計劃——讓地球去流浪。這個時代,對死亡的恐懼似乎已經刻進了每個孩子的.心底,深入了整個人類的靈魂,而正是這種刻入骨髓,深入靈魂深處的恐懼,推動著人類離開太陽系,到宇宙中去流浪。比起坐以待斃,人類選擇掙扎到底。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為無數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彌留之際的遺言。它包含著人類這個種族亙古不變的永恒心聲——我們要活下去。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處是歸途,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時是歸期。太陽的氦閃是流浪地球的主導線還是一次契機?如果人類不能帶著地球去流浪,那,何處又是居住地?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還是人類,是人類還是地球?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處是歸途,又何時是歸期?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是因由,又如何停止?流浪地球,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還是人類,是人心還是人性?
有一道墻,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如今這堵墻究竟是什么?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2
今日我們一家人去電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適合人類生存,為了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這個舉動,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整部電影讓人十分感動,不禁讓人們傷感,其中我最感動的一段是:國際空間站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為了讓地球能夠成功脫離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我的生命駕駛國際空間站,使空間站中的30萬噸燃料引爆木星。在最終只能進行“火種”計劃時。劉培強沒有放棄地面上所有人,英勇選擇了犧牲!
這部電影中從始至終都在講述只要團結才能自救,深刻的詮釋了人類團結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人類拯救自我是一個巨大而又漫長的過程,要想讓地球到達“新家園”,人們需要建造一萬多座巨型推進器和一座“領航員”超級空間站;在遇到推進器關掉的`時候,幾萬個救援隊同時出動任務重啟推進器;空間站和地球上的人通力合作并作出巨大犧牲斥離木星;最終人們還要經歷漫長的兩萬五千年才能結束“流浪地球”計劃,這既是偉大而又漫長的路途呀!
如果當地球滅亡是,真的會有“流浪地球”計劃嗎?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3
最近由吳京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在國內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堪稱國內影片史上第一。
是由山西作家劉慈欣寫的一部科幻小說影片中講述的是未來地球可能面臨的處境未來地球地表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都在地下生活,想讓到達地表需要獲得認證并穿上厚厚的服裝。用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來推動地球在宇宙中前行。地球在流浪的過程中在路經木星時由于木星引力的作用地球可能會與木星相撞。一群人為了保護地球,不與木星相撞,努力奮斗的故事。其中吳京飾演在空間站的上校,為了保護地球犧牲自己的生命。用空間站30萬噸燃料加上地球中所有發動器的`能量引燃了木星中90%的氫氣使沖擊波推動地球離開木星的引力范圍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未來人們所面臨的處境,很有可能就是這樣的,我們必須要好好保護地球減少污染,加強對科學的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在危急時刻想出解決的辦法,讓人類文明延續下來。另外告訴我們要永不言棄,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關頭也要不放棄希望。希望就像鉆石一樣燦爛。人們有了希望才有無限可能。
單從影片的特效來看,不亞于好萊塢,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國正在富強起來,相信有一天中國會雄于地球。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4
新年期間,我和姑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流浪地球》。這是一部國產科幻電影,非常精彩,讓我至今難忘。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人們帶著地球搬家的故事。因為太陽出現問題,人們決定把地球從太陽系推到別的星系中去,卻在途經木星時出了問題,最后,勇敢的人類解決了問題,地球繼續它兩千多年的航行。
電影的.主人公叫劉啟。他的父親是“領航員”空間站里的一名宇航員。在地球被木星引力吸引,將要撞向木星的時刻,劉啟提出了用助推器火焰點燃木星的想法。然而由于火焰高度不夠,這個嘗試失敗了。他的爸爸用推進器點燃了空間站,并引爆了木星,救了地球。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有好幾次都忍不住熱淚盈眶。為了工作,劉啟的爸爸十幾年沒有見到劉啟。為了地球和人類的未來,好多人犧牲自己,獻出了生命。他們這種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讓我深感傾佩。
不過,主人公劉啟讓我覺得有點小爭議。劉啟的記憶力非常好,十幾年前的事情,他依然能記得清清楚楚。但是我感覺,他有時候是一個自作聰明的人。他總是說:“我可是個天才。”在他和妹妹偷偷開走運載車時,他自吹自擂說:“這車老難開了,我能讓它動起來已經不錯了。”可是他開起車來卻橫沖直撞,像個螃蟹一樣橫行霸道。而像他姥爺那樣的,才能平平穩穩地開車。可是他姥爺卻從來沒吹噓自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瓶水不響,半瓶水咣當”。
聽說因為《流浪地球》,大家把2019年稱為中國電影的科幻元年,可見這部電影有多精彩,還沒看的小朋友們,趕快去看啊!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5
多姿多彩的暑假,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所以我有空就在家看喜愛的書籍和電影,今天看的是國產電影《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吳京主演,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頗深,人類在浩瀚的宇宙是多么渺小,當地球快要撞上木星的一瞬間,真是緊張萬分。但劉啟還有他的`戰隊并沒有放棄,他們選擇了希望,堅持不懈,不斷去奮斗,尋找最后的解決辦法。他們用熱情號召了世界各地的人類,共同努力,最后火力使地球彈開木星,人類得救了。
電影情節很感人,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堅持”’二字!,在地球快要爆炸時,他們不害怕,不退縮,號召全人類最終重獲新生。如果他們不堅持,最后會勝利嗎?會重新獲得生命嗎?
不放棄,才會絕處逢生!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6
前幾天看了電影《流浪地球》,場面恢弘,劇情引人入勝,特效媲美好萊塢。之前關注過這部電影,但某些原因一直未看,隨著該片的熱度上升和口碑發酵,吸引我走進影院,看完確實印象深刻。
故事改編于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地球因為太陽的持續膨脹危在旦夕,這促使人類傾其所有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走向流浪之旅。靠近木星時,地球意外被木星強大引力吸附即將碰撞,最終一群人智勇團結,化險為夷,拯救了地球。
劇情主線從一個家庭展開,父親劉培強告別兒子劉啟和岳父韓子昂,去空間站做領航員,這也換取了家人免抽簽住進地下城的機會。十七年后,劉培強期滿準備回家團聚,而此時長大的劉啟因為母親的離世對父親誤解和懷恨,在父親回家之前帶著妹妹韓朵朵從地下城逃到地面,并偷開走姥爺的救援車。此刻因木星引力原因,行星發動機停轉,劉啟開的救援車被救援隊征用運送火石。救援過程中大家從對立到和解,再到并肩救援,最后大家依靠劉啟的閃念拯救了地球。
影片有燃點有淚點,一些場景令我震撼和觸動。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前進的壯觀;深達5公里的地下城;重工業機械的挖礦場面;救援過程的驚心動魄。北京上海被冰封后的荒涼沉寂;姥爺韓子昂穿過家鄉上海發出的感慨;韓朵朵的希望發言,喚醒了大家的掉頭馳援;韓朵朵墜落后,哥哥劉啟義無反顧的跳下施救的兄妹情;最后一刻父親駕駛空間站撞向木星的悲壯。
影片想要表達的一個主題是希望和團結。人類在宇宙面前渺小、無奈,但希望給了人類智慧和膽量去實施這宏偉計劃。妹妹之前對希望不屑,到后來相信希望,并最后帶給大家希望。救援過程中,大家選擇相信希望、團結合作,最終成功脫險。
影片也有一些不足,部分劇情轉換比較突然,人物變化的鋪墊和交待不足,部分演員的演技有點生硬。還有救援過程中,一些設定的巧合和刻意。但這些都可以忽略,不影響觀影體驗。
影片背后拍攝也是波折不斷,資金,經驗,技術實現,但這些難關都被導演團隊一一攻克,最終為我們呈現了這部硬核科幻片。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7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未來某一天,太陽的壽命到了極限,再不久就要產生大爆炸,所以人類前所未有的團結,拿出所有的科研技術,在地球上建立了一萬個推進器,給地球提供能量,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這個計劃的時間是2500年,剛看到這個時間的時候,我想:這個計劃得幾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遠。還有太陽真的會爆炸嘛?
不管在技術上是否能實現,故事的發展總是有曲折,吳京主演,自從上一次看過吳京拍的《戰狼2》后,很久都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
在地球流浪的路上,遠離了太陽,地表溫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類搬遷到了地下層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時候,風雪飄搖,曾經繁華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沒法想象:在外面不超過一分鐘可能就會凍死了,必須得攜帶氧氣和做好保暖措施。
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受到木星強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軌道受到了影響,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時地球表面出現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塊出現斷層和推移,巖漿淹沒了杭州地下層。
在最關鍵的時候,大家想到了點燃木星計劃,因為木星上90%都是氫氣,利用最強烈的沖擊波,把地球推開,從而避免地木相撞。
犧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吳京主演的孩子的父親,估計很多人當場都要掉眼淚了。
關于人類物種繼續延續這個問題,科學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太陽確實會在五十億年后爆炸,木星可能會吸收宇宙更多的質量,成為新的恒星,散發光和熱,吸引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圍繞起其轉動。
當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測,木星是否會在太陽隕落之前變成新的恒星發光發熱,中間的時間又是多少?
還有地球它的壽命,科學家推測也就是個五十億年,當然前提是在我們保護自然,不破壞大氣環境的各種條件下,那么太陽也是五十億年的壽命,地球是否會隨著太陽一起發生爆炸或者隕落,使得整個的流浪計劃出現問題呢?到時候不僅僅是地球的“流浪”,應該是全人類換一個星球了呢?
作為一個小小的人類,對于五十億年只是我們其中的一個瞬間,至于我的后輩子孫如何,我也不知道,整個人類的發展和文明肯定是越來越好,向著可持續發現前進,所有的一切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發展。
自然的變化有自己的規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不管未來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作為一個小小的人類,還是回歸當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還是能否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結果。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8
春節期間火遍各大影院和朋友圈的《流浪地球》,講述一個為了自救,人類把地球從太陽身邊偷走的故事!
整場電影看下來,最大的贊嘆是對于電影整個場景,真的做得太好了,有點不相信我們國人也能做到這么好的地步了。真的很贊呢!
故事圍繞著回家這兩個詞,凸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種精神,而且突出了我們為了人類生存鍥而不舍的精神,人類是很努力的,所以在電影里面的空間站的“機器人”莫斯說的最后一句話“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太難了。”
接著最讓我感動的有兩個點:
1.電影中的一個科學家老何在研究最終的線路之前打開他的小煙盒,拿出最后一支煙的時候,看到他媽媽給他留下的紙條“天冷了,記得穿秋褲”。(我看到這個場景雞皮都起了,這種小細節簡直了)
2.然后就是在中國救援隊還在孤軍作戰的時候,韓朵朵說完那段話,然后其他國家正在逃離的車輛都急轉彎,返回去大家一起幫忙,不知道這算個感動的點還是算中二,但是我的眼眶當下是濕的。(雖然挺多人吐槽朵朵的臺詞是個敗筆,但是作為一個初中生,能說出這樣的話真的已經很棒了)
而就電影本身來說,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突破:
1、勇氣的突破。中國之前一直沒有像樣的科幻片出來,市場也一直唱衰,能有勇氣開拍并且讓它上映,我覺得是需要整個制作團隊很大的勇氣和信念感的。
2、故事的突破。大劉原著的世界觀有多牛就不用說了,國產科幻片如何自然的加入中國元素,尤其是中國人的語言體系、思考方式,這其實挺難的,畢竟我們看了那么多科幻片都是好萊塢的,早就形成了條件反射。流浪地球這次做的還挺好的,至少很多細節打動了我。
3、特技的突破。中國能做出這樣的特技我其實一點都不驚訝,驚訝的是如何利用好特效去為故事服務,有技但不炫技很重要。流浪地球也做到了。
4、里程碑式的突破。這部電影的成功,最大的突破應該是,我們以后肯定會有更多國產科幻片出來了(當然肯定也會有資本使然的爛片),但是最起碼觀眾開始有信心了,那就會做的越來越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永遠都值得被疼愛。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9
這幾天,我觀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這是一非常好的電影,而且票房曾居中國第三位,那么我今天就來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和觀后感。
這部電影的想象力極其豐富,講述了:多少年后,太陽急劇老化,即將摧毀整個太陽系,人們聯合起來造了一萬臺行星發動機,計劃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中途受木星引力的影響,一半的發動機停止了運轉,整個地球即將毀滅。但木星上基本全是氫氣,一點就爆,可以用來推動地球到更遠的地方去,于是幾個人在一個大行星發動機里,用盡一切辦法想讓這個火苗點燃木星。
就差一點距離了,而伴隨地球飛行的“宇航員”空間站中有大量燃料,于是空間站中的一位宇航員把空間分為兩半,孤身一人帶著一部分空間站,飛向火苗,成功點燃了木星,使地球飛向了遠方。
通過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許多。比如,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拯救地球的,但一群人可以;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重啟許多發動機,但一群人可以……雖說現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仍在打仗,但如果他們面臨著共同的災難,他們會團結一致,共同面對災難,就比如電影中所說的這個災難,而人類就集結起來,紛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想對大家說:我們要團結一致,不要發生沖突,要和平相處。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10
《流浪地球》描述的是不幸的事情,但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自己這個年齡的時候只有《地道戰》《地雷戰》《上甘嶺戰役》還有《鐵道游擊隊》等等愛國教育片。現在他們都是這類科幻大片。科幻題材的電影我看過《后天》,那時候是一種震撼的感覺,但《流浪地球》比《后天》還震撼,畫面的震撼,情感的震撼,希望的震撼都有之。有人可能說中國為什么前幾年拍不出這樣的電影呢,不可否認有借鑒參考的因素,但從零到一是創新,從一加一大于二也是創新,《流浪地球》就屬于后者,而且這一次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主人換成了中國人。
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流浪,這樣漫長的過程中人類只能棲居底下城,看不到太陽,也看不到月亮,更是看不見曾經的藍色天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都是那樣的渺小,人類也如此。迄今為止從我們的祖先到現在的人類,活著真不容易。對于個人也是異常艱難,小的時候到現在可能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無數次的危險擦肩而過,大家試試想一下,如果曾經的某個因素偏差可能我們都看不到現在的太陽。對于我們微不足道的個人,活好當下,珍惜現在,用力的過好每一天。
堅定的希望是流浪地球上的人類的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我相信我們不能沒有希望,如果放棄希望就是一種犯罪。電影中吳京扮演的父親沒有放棄希望,在最后關頭駕駛空間站沖向木星氫氣層引爆空間站所攜帶的30萬噸燃料;劇中的劉啟以及他們的救援團隊沒有放棄希望,在大家都紛紛撤離的過程中逆向而行去到轉向動力中心去重啟動力;劇中其他各國救援執行人員在感召下沒有放棄希望,最終他們返回基地協助救援。正是在這樣的希望之下,他們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類,使得地球逃離了木星的吸引力重新回到正常的行駛軌道上來。
電影的場面再加上3D的效果會給觀影的我們視覺的沖擊。有北京、上海冰凌的地面,還有被寒冷冰寒封住的央視大褲衩和東方明珠;有地震帶來的地殼運動導致建筑物的再次轟然倒塌的壓頂;有木星大氣波沖擊帶來的從天而降的火球沖擊地面,這些場面的刻畫絲毫不輸國外大片。情感的敘述也是細膩周到,有父子感情的沖撞,有兄弟之情的磨合,有朋友之情的肝膽相照,所有情感的描述在大環境,大背景的烘托下都恰到好處,直潤人心。以致電影結束影院的燈亮起,座位上的人們還久久不愿離去,仍舊沉浸在電影帶來的那種氛圍之中。
網上有人說《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將開啟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我非專業人士不敢妄評,我只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是一部好電影,并愿意推薦給周圍的朋友,也愿意寫一篇觀后感來記錄它,正如現在正在干的事。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11
大年初三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去銀河電影城觀看了正在熱播的影片——《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是根據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改編而成的,雖然不及原著的內容豐滿,但是還是精彩的,尤其是其中的中國元素,特別打動人心。它主要講了太陽即將爆發氦閃,為了躲避災難,人類耗盡所有資源,建造了無數臺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人馬座比鄰星,成為比鄰星的衛星。但是事情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順利,地球在經過木星軌道時,地球引力被木星捕獲,就在地球即將突破木星的洛希極限時,為了將地球推離木星,人們想到利用地球發動機爆炸所產生的熱量引爆木星,然后利用它的沖擊波將地球推離木星的方法。可是還差5000公里才能到達木星,這時主人公劉啟的爸爸劉培強不惜犧牲自己駕駛著空間站,用空間站里的500噸燃料引爆了木星,拯救了全人類的故事。在影片里,劉啟成長的17年里都沒有見過爸爸,所以他恨爸爸,覺得他從來沒有關注過自己,他也不配做自己的父親。然而,直到爸爸駕駛空間站沖進等離子光柱時,他才忽然明白,原來爸爸并不是不愛自己,而是為了全人類的幸福,犧牲了自己的小家。
這讓我想起了幾天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從學校上課回來,是爸爸來接我的,他一眼就看到我身上的墻粉,原本晴朗的臉一下子就陰沉下來,問我這是怎么弄臟的?可還沒等我開口,他的火氣就冒上來了,當眾訓斥了我。那一刻,我無地自容,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回到家后,他也不理睬我。我想他肯定永遠不會理我了。可是第二天,爸爸就給買了一雙新鞋子,還親切地招呼過試試看合不合適。然后又坐到我身邊,心平氣和地說了許多鼓勵我的話。這時,我才知道爸爸并不是不愛我,只是他希望我能在各方面表現更加優秀。
爸爸的愛是深沉的,是難以察覺的。它可能藏在訓斥中,也可能躲在某個你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注視著你。爸爸的愛,需要我們用心體會才能感受到。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12
在2019年春節期間,一部轟動全國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各大影視城上映。趕上這波熱潮,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在不斷膨脹,100年后太陽會吞并地球。而正在急劇下降的天氣是人類被迫建造地下城而做暫時的保護。科學家們制造出無數臺轉向推進器和動力推進器,為的是讓地球停止自轉飛出太陽系。而以劉培強做為代表的300余名航天員在航天站中為地球脫離太陽系做輔助,這個計劃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17年過去了,地球已經到達木星旁邊。劉培強的兒子劉啟也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小伙子,他私自帶著他的妹妹韓朵朵偷了他外公的車來到地面上,而在路上,劉啟因為私偷車卡被警察逮捕,而他的外公韓子昂也因為私借車卡被逮捕。但因為木星引力巨大,地球的大氣層變得越來越稀薄。許多推進器也應此損壞,聯合國派出救援隊來救援每一個推進器,而韓子昂的機車也被征用,在運輸“火石”的過程中韓子昂不幸身亡。但是在他們趕到之前,杭州推進器已經恢復痊愈,所以他們向遠在赤道附近地推進器開去。經過他們的救援,雖然所有推進器已經痊愈,但是木星的引力太強,地球還是沒有掙脫。此時劉啟想到小時爸爸告訴他,木星里面全部都是氫氣,而氫氣有助于火的燃燒。所以劉啟想到了用推進器燃燒木星的想法,可是因為燃料不夠,達不到木星。此時遠在太空站的劉培強發現兒子的想法是唯一拯救地球的希望,而他發現空間站還有3萬噸燃料,可噴射出長達5000米長的火焰,所以他犧牲了自己,將空間站引爆,沖向木星噴發的火焰中使木星爆炸,木星爆炸的沖擊力足以掙脫木星的引力,使地球重新駛向新的家園。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要團結一致,才可以達成目標。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13
暑假我看了夢寐以求的電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講述了2075年太陽即將毀滅,而且迅速膨脹,500年后將吞沒地球。人類為了繼續生存,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把地球推離太陽系。而在去往“新家園”的途中,因為受到木星引力的影響,地球上所有行星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都停止了工作,地球危在旦夕。于是聯合政府號召全球的救援力量在36小時內重啟所有的行星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時間緊迫,木星強大的引力就要吞噬地球。經過太空站的劉培強和救援隊的劉啟、王磊等無數人的不懈努力下,點燃了木星大氣能量,地球離開了木星的引力圈,人類得救了,地球暫時安全了。但劉培強為了救兒子,為了救人類,他駕駛飛行器助燃了木星的能量。最后犧牲了自己,化為木星最燦爛的能量光……
看完這部電影,我又失望又感動。失望的是我以為劉啟會和爸爸劉培強團圓,但爸爸永遠留在了浩瀚的星際宇宙,爺爺留在冰雪覆蓋的上海,這是劉啟心中最大的傷痛;但我又很感動。在拯救地球最后的36小時,每一個人拼盡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前進的路上不斷有犧牲,每個人面對死亡的時候,一派從容,面帶微笑。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我們這藍色的星球,他們犧牲小我,成全了大我,無畏危險,舍生忘死,值得我們心生敬佩……
《流浪地球》的最后,只有一句話問大家:我們是否有勇氣,帶著地球去流浪?為什么不,我熱血沸騰。人類無論最后要走向哪里,我們都會選擇希望。絕不服輸,前方是500年也好,2500年也罷,堅持希望,我們無怨無悔。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14
在寒假的一個星期一的下午姐姐帶我去看電影,名叫《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主題是地球逃離太陽系。
宇宙中的太陽因衰竭而膨脹,為了避免撞擊拯救人類,各國人民都掏出許多經費,用所有的科研技術建造一萬座推動器,給地球提供能量,來把地球推離太陽系,以尋找新的家園。但在一次關鍵的轉向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地球離木星過近了,即便推動器完全工作,地球也會因木星引力的影響而撞上木星,這讓空間站的科學家們無計可施。在這關鍵時刻有位地球上的技術員提議“木星表面大約90%是氫氣,我們可以引爆木星表面的大氣層,以產生推力,可以讓地球脫離危險”。許多人覺得不可能,已經放棄,但宇航員劉培強和他的朋友們準備放手一博,他們來到地球最大推動器旁,就在準備引燃木星表面大氣層時發現推動器高度遠遠到不了木星,正當宇航員們心灰意冷覺得地球沒救時,在空間站的劉培強奮不顧身朝著木星飛去……地球得救了!直到三年后人們依然記得劉培強這個名字,因為他是拯救地球的大英雄!
看完這個片子,我心潮彭拜,熱血沸騰,從劉培強那學到了堅持不懈和奮不顧身的精神。如果我們都有劉培強那樣的意志品質還有什么事做不成呢?我以后要好好學習,做好手頭上每一件事情,將來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篇15
我和媽媽也興致勃勃地去影院感受了一下最近很火的第一部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看完《流浪地球》,我深深地被震撼了。
這部電影講的是在近未來時期,太陽極度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星系都會被太陽“吃掉”,人們為了拯救地球,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引導地球在2500年后在新的太陽系找到新的家園。生活在地下城的劉“戶口”帶著妹妹朵朵本想開著姥爺的車溜出去玩,沒有想到途中遇到了全球災難,許多城市的發動機停止了運轉,在三十多個小時后地球將撞上木星,導致地球自行瓦解。而他們的車竟被CN1711-11征用,為完成運送“火石”拯救地球的使命,每一位救援隊員和車上的人員都顯示出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贊歌。
其中給我留下最深人印象的就是在最后關鍵時刻,劉戶口回憶起小時候爸爸教給他的關于木星的知識,大膽設想,在宇航員爸爸的支持下,開始了拯救地球計劃,最后宇航員劉培強為了挽救更多的人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駕駛國際空間站沖向木星,引爆了木星,挽救了地球。這種力量是一個父親無言的愛和一個中國軍人的真正品質。
最后,地球活了,我緊張的心也放了下來。通過這部電影我不僅為各位英雄而感到驕傲,要自覺學習他們的無畏的正義感,也同時感受到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要輕言放棄,只要有一絲希望都要去嘗試,哪怕最后仍舊失敗了,但是至少我們曾經努力過,也正是這一線的希望,地球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