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古詩詞摘抄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在古代,有很多與清明節氣相關的詩詞哦!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的古詩詞摘抄”,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清明的古詩詞摘抄【篇1】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詢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
注釋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坤寧宮及各后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紛紛:形容多。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借問:請問。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的古詩詞摘抄【篇2】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歐陽修〔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譯文
清明節與上巳節的時候,西湖風光正好。滿眼都是一片繁華景象。擁擠的湖邊吵吵嚷嚷,那是誰家在爭道?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絲花紋的車子,在翠綠的垂柳下穿行而過。
日暮時分友人才相隨離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嘩不已。游人連成一串,漸行漸遠,道路彎轉,湖堤也歪斜變化。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沿途都是開放的鮮花。
注釋
上巳:節日名,古時以陰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人們多到水邊嘻游,以消除不祥。
爭道:游人車輛爭先而行。
朱輪:漆著紅色的輪子。漢制,太守所乘之車,以紅漆涂輪。
鈿車:嵌上金絲花紋作為裝飾的車子。這句是說裝著朱輪的鈿車在綠柳之下駛過。
相將:相隨,相攜,即手牽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清明的古詩詞摘抄【篇3】
朝中措·清明時節
張炎〔宋代〕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譯文
清明時節,雨聲響成一片。江水上漲淹沒了渡口的沙灘。路旁,雪白的梨花冷冷地看著我走過,仿佛責怪我這個時候還不思故土,而對他鄉的山水花木如此癡情苦戀。
只有到那鶯啼燕舞的珠簾繡戶,云裳霧鬢的瑣窗朱閣,在歡歌曼舞中一醉消愁。酒醒時只聽得歸鴉啼鳴。歸去時隨手折了一枝楊柳,走到客舍門前,這才恍然醒悟:此處哪有自己的家門!
注釋
渡(dù)頭:渡口。
翻:卻,表示轉折。
天涯:遠離家鄉的異地。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借指歌樓舞榭。
楊柳:古時清明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柳以祛邪的風俗。
清明的古詩詞摘抄【篇4】
清明日
溫庭筠〔唐代〕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譯文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飛舞,色彩斑斕,猶如在畫扇中一樣。桃樹滿園,桃花和郁金花競相開放,紅遍了田野。
人們興沖沖結伴踏青,出發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歸來時領略到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
驕傲的馬匹在帳幃旁昂首嘶鳴,雞群從剛打開的籠子里爭先恐后地竄出來,“咯咯咯”地叫著,四處覓食。
不知是誰瞄準鳥兒在發射飛彈?黃鸝趕緊飛入隔墻的庭院,在房頂上宛囀鳴叫,仿佛說:人們啊,請不要傷害我們,不要破壞大自然的和諧吧!
注釋
清娥:一作“清蛾”。清,不僅寫娥美,而且點出了日期是清明,時間是清晨。
春樹:指桃樹。
出犯:出,外出;犯,踏青。
幰(xiǎn):帳幃。
柘彈:用彈弓發射的飛彈。
隔:庭院隔墻。
宮:庭院里的房子。在秦始皇之前,比較豪華的房子皆可稱宮,一般人亦可稱朕。后來“宮”成為皇宮的專用詞,“朕”成為皇帝的專用詞。現在“宮”的含義有所擴大,如少年宮、青年宮等。
清明的古詩詞摘抄【篇5】
清明呈館中諸公
高啟〔明代〕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譯文
一樹樹楊柳披拂著新火的輕煙,沿隨著官墻透迤蜿蜒;杏仁麥粥香氣溢散,家家戶戶互相饋送,一片騰歡。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舉目但見無盡的青山;節逢清明,更令客子無不把家鄉深深懷念。
看那卞壺祠邊春草迷亂,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鋪滿。
幸虧還有館中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來美酒痛醉一番。
注釋
館中諸公:即史館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朱右等十六人。館:指翰林院國史編修館。
新煙,古時風俗,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煙。禁垣(yuán):皇宮的圍墻。
杏酪(lào):傳統習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作粥。
白下:南京的別稱。
卞(biàn)侯:卞侯即晉朝的卞壺。他曾任尚書令,后來在討伐蘇峻的叛亂中戰死,被埋葬于白下。
盧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待詔:明代翰林院所設官職,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
京華:即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