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簡短日記
寫日記可以幫助你宣泄內心的煩惱和不滿,讓你的情緒得到釋放,有利于心理健康。優秀的冬至簡短日記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冬至簡短日記,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冬至簡短日記篇1
我聽奶奶說星期六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冬至。
星期五晚上,我吃完晚飯就和家人圍在一起搓圓子。奶奶搓的圓子又圓又均勻,粒粒像珍珠一樣圓滑漂亮。而我搓的圓子有大有小、有圓有尖、非常的不規則,可大人們還夸我搓得真棒,我高興極了。
星期六早上,媽媽很早就起床煮了圓子叫我和爸爸起來吃,媽媽煮的圓子特別好吃,甜甜的。媽媽還對我說:“吃了圓子就又長大了一歲,長了一歲就要更加懂事、更加努力學習。”我一定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學習,更加懂事,爭取在學習方面更加進步,做個老師的好學生,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冬至簡短日記篇2
“冬至”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根據以前的傳統,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會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涂染一朵花瓣,花瓣涂盡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來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稱為”九九消寒圖”;也有的是橫十畫、豎十畫,制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涂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絕妙佳聯!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湯圓,根據民間的說法,我又長了一歲.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張”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時候就會是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現在眼前了.
冬至簡短日記篇3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到老家去上墳掃墓。我們還在商店買了香、紙錢、金銀元寶、火炮等祭拜物品。
中飯后,我和爸爸就出發了。一路上雖風景秀麗,但我卻沒心事觀賞,只想著因為生病而去世的奶奶,在我的記憶中,她是多么的慈祥和藹呀!
我和爸爸拿著鋤頭、畚箕上山了,爸爸忙著搬泥土掃墓,我在旁邊拔草。今天天氣好冷哦,我的手都凍僵了。接著爸爸把香紙、元寶點燃燒掉,然后我和爸爸在奶奶墳墓前拜祭,在奶奶的墳墓前,我不由鼻子發酸,默默地對奶奶說:“奶奶,您在那邊過得還好嗎?以前,在我的印象中,您每天都那么忙忙碌碌,從來沒享受過清福,現在您就安息吧!”接著我們就放了火炮下山了。
在我們回家的路上時,看見許多人都去掃墓,便問爸爸:“爸爸,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人來掃墓?”“因為今天是12月21日,冬至,這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習俗,上墳掃墓,祭拜親人,來寄托對古人的一種思念之情。”爸爸回答道。
我不由朝山頭那邊看了一眼,奶奶,您放心,以后每一年我都會來看您的。
冬至簡短日記篇4
今天,我和大家玩個小游戲,那就是猜謎語。謎面:霧中遠山橫,城頭星點點。(打一節氣)聰明的你一定已經猜到了吧!嗯,你真棒,就是你想的答案一一冬至。
冬至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可見人們對冬至的重視。往年冬至我們都會家族聚餐,老老少少相聚一團,聊聊家常,嘗嘗美食。但今年我過了一個別樣的冬至——一個既充實又難忘的冬至。
今天中午是我們參加的第四屆CSSC劍橋英語辯論賽的第二輪晉級賽。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是一辯手和二辯手的歐陽從昨天下午開始就生病了,我的喉嚨痛得像被火燒過似的,而且還仿佛有只小手在撓一樣癢,歐陽也發燒了,但我們都很珍惜這次的鍛煉機會,所以相量后都決定不放棄,堅持參加比賽。賽前我和歐陽接受到隊友們鼓勵的眼神,都打起精神上場迎戰。相方開始了一場激烈的唇槍舌劍,但對手實在太強了,他們準備充分,做到全程脫稿辯論并且發音標準清晰,還能聲情并茂,盡管歐陽和我都生病了,但我們也不甘落后,明確地闡明了我方觀點,在自由辯論時能做到對答如流,所以我覺得我們的表現已經棒棒噠,雖然最后落后對手兩分,但與我們第一輪比賽時對比已經進步很大了。不過我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我們相約明年再接再厲,吸取經驗,再戰江湖。
下午和晚上我還分別上了英語和數學的補習班,冬至夜的晚飯雖然只是在補習班里吃快餐,但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我還是覺得值得的,所以說我今年過了一個充實忘難的冬至。
冬至簡短日記篇5
今天是冬至,按照北方的習俗,今天要吃餃子,于是我們準備包餃子。
準備工作就緒,我們就急不可待地開始包了。先拿出餃子皮,中間放一些餡,用筷子蘸上水,抹在皮的邊沿上,然后將兩邊合攏捏緊,把邊沿折成波浪形,一個餃子就包好了。這時,我的小燕姐姐把餡放少了,餃子的肚子扁扁的,好像已餓的饑腸轆轆了似的;另外一個小敏姐姐餡放多了,餃子皮怎么也“合不攏嘴”;還有的使勁一捏,肚子裂開一道大口子,趕緊請大人幫忙急救。大家樂得哈哈大笑,興致勃勃地爭著搶著包。
媽媽包得太投入了,不停地用手肘擦汗;我已經把臉摸成“大花貓”,自己還不知道;哥哥還得意揚揚地說:“我包的餃子一定最好吃。”……
再看看盤子里的餃子,可真是奇形怪狀,形態各異呀!有的像一個小口袋的,有挺著個“將軍肚”的,還有像一艘小船的,就是少了帆;有的像沙灘上的貝殼……
餃子包好了,水也燒開了,兩口鍋里的水不停的冒著熱氣。大家迫不及待地將餃子小心翼翼地放入鍋里,在等待的時間里,準備著自己的碗,調料等。還不忘往自己的碗里散些香噴噴的大蔥,一會兒,“調皮”的餃子一個個直往上躥,浮上了水面,一陣濃香撲鼻。大家望著鍋里肉鼓鼓的餃子垂涎欲滴,急切的把餃子盛進碗里,滿意地端著滿滿的一大碗餃子,找個地方坐下,就開始享受自己的美味了。你看:有的姐姐捧著餃子還舍不得吃了,好像還在欣賞著自己的藝術品;有大人卻早已狼吞虎咽,碗里的餃子已經所剩無幾了;還有的姐姐嘴里一邊不停嚼著餃子,一邊嘖嘖稱贊:“好吃!好吃!真是太好吃了!”一會兒,滿滿兩大鍋餃子就被大伙掃地而光了。
今天,吃著我們自己包的餃子,覺得特別的香,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勞動中的樂趣。
冬至簡短日記篇6
放學了,我回到家。媽媽對我說:“今天是冬至,要吃餃子,你要自己做餃子哦!”
我們來到廚房,我跟媽媽就忙了起來,媽媽把面粉用勺子舀了一些放進盆里,又給盆里倒了些水。用她那大大的手掌捏起了面粉,不一會兒,那面粉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蛋。”我看見了,趕緊拿起面團團,玩了起來,我心想:這真好玩好像橡皮泥呀!媽媽又把大面團在案板上揉搓了很久很久,切成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用那搟面杖搟了起來。搟啊檊,不一會兒,那些可愛的小塊塊就變成了一張薄薄的餃子皮。
我知道我自己該做什么了,于是就拿起黃瓜削了起來,媽媽又把肉從大冰箱的“肚子里。”拿了出來解凍后迅速剁了起來,不一會兒肉剁好了。媽媽把我削好的.黃瓜拿刀切成黃瓜沫沫和肉末混在一起加了好幾種調料,又放了幾顆雞蛋,緊接著,我拿起筷子攪拌了起來。攪得我真累呀!終于拌好了。
我和爸爸坐到桌子旁,開始包起餃子來,爸爸教我左手拿起餃子皮,右手挖了一小勺肉選,放進了餃子皮的中間,左右對折,然后使勁擠壓,一個餃子就包好了,我反反復復的試了好多次,剛開始一點也包不好,最后反復嘗試,我終于成功了,媽媽夸我真棒!
看著媽媽端出來熱騰騰的餃子后,我的心里樂開了花,自己包的餃子吃到嘴里,可真香呀!
冬至簡短日記篇7
今天是冬至,是24節氣中重要的一個節氣。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冬至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風俗。傳說這個風俗是為了紀念醫圣張仲景治病救人而流傳下來的。
今天我們全家想包三鮮餡的餃子吃。中午,我和母親先把韭菜擇干凈又用水洗干凈放在籃子里晾干,用泡上了木耳和凍蝦。下午放學的時候發現木耳大得填過了碗,他變得可真快!大大的木耳有的像我們的耳朵一樣。
在母親的指導下開始了準備工作之一——和面。我一邊用左手加水,一邊用右手和面。不一會兒,干干的面成了一個個小濕面團。我又左右手開攻把面往一個方向揉終于和成了一個大面團。母親高興地說:“兒子,你學會和面了!”
在母親的鼓勵下,我又拿了兩個雞蛋打在碗里,我一敲它就碎了,黃澄澄的蛋黃流了出來。我拿著筷子使勁攪拌,母親在鍋里放上了油,我倒了進去,用筷子攪拌了一下就好了。原來雞蛋就是這樣炒出來的呀!
木耳、蝦仁在我的刀下粉身碎骨,母親在盆里把所有的餡放到一起加上了油、鹽調好了餡。準備包餃子了,母親搟皮,我包餃子。我先把面皮平攤在左手掌上,用勺子把先放到中間,再兩面對折,把邊捏嚴實就好了。看著母親包的餃子又圓又鼓,我包的又瘦又小我不甘心又連續包了十來個。看著他們一個個站好隊排在那里,好像要急著下鍋呢!
鍋里的水等得不耐煩了,咕咚咕咚翻起了滾兒。我和母親把餃子一個個放到水里,蓋上鍋蓋,等了幾分鐘水開了,餃子也在快樂的跳舞。母親說:“接一勺涼水倒進去,等水開了,餃子就可以出鍋了。”于是我就依照這樣,餃子被我盛到了盤子里。
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啊!
冬至簡短日記篇8
“來來來,吃餃子咯!”媽媽端著一大鍋的餃子走了過來,“冬至吃餃子才不會凍耳朵!”
但是我看著其中里面有一個湯圓形狀的餃子,卻不禁笑意用上了心頭………
一個小時之前,我們還在這包著餃子,我看爸爸媽媽在包餃子那也是手癢癢啊,洗干凈了雙手,我也加入了包餃子的行列。
我剛開始學著爸爸媽媽包餃子的方式包餃子也是小有成就,但是不一會,我就覺得沒點新意,我決定了,我要使用我的瘋狂大腦,頭腦風暴起來,于是,嘿嘿,我就創造出了驚人之作……湯圓餃。
可能讀者們有些疑問,因為湯圓和餃子本來性質就是差不多的,那湯圓餃又是什么玩意?好,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接下來,我來告訴大家我的偉大創舉吧!
我呢,先把餃子皮搟好,然后往里面全放瘦豬肉,把這個餃子皮一直疊,一直疊,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豬肉餡餅,當然,還沒有結束,我又連續做了兩個,把這三個餡餅疊放起來,再用兩張餃子皮合為一張,搟成一個更大的餃子皮,把它們包住,在弄成湯圓的形狀……哈哈哈,我是不是很有天賦呢?!
現在,我在鍋里找出了我包的那個湯圓餃,迫不及待的用筷子把它掰了開來,誰料想這里面的餡都沒有煮熟……哎,看來發明創造還是要依靠科學依據的,憑空捏造得來的也只是一場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