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
寫日記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自律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優秀的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1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著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說著我就拿了伙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愿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愿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著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干了眼眶的淚水,隨著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愿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游戲,那么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2
我的老家在湖南臨武縣。天剛朦朦亮,我們一家便從縣城往鄉里趕路了。說來也怪,昨天還是陽光燦爛、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卻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夾雜著陣陣涼風,讓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們的車子被籠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車流交織在一起,行進變得十分困難,莫非真應了那句古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彪y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這樣的天氣,讓人們在憂傷肅穆的氛圍中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
我們來到鄉間時,雨少了一些,我們開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爺爺不時地在和似曾相識的路人打著招呼,或許他們正是兒時在一起的玩伴? 而我卻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紅磚壁瓦的矮房,搖著尾巴的家狗,水井邊搓著衣服的農婦,這都是我在城里從未見過的景象。還有那蔥郁碧綠的毛竹,鮮艷欲滴的映山紅,整齊劃一的田埂,匯成了一幅生動的農家山水圖。
終于來到了墓地,家人一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蠟燭,一邊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準備停當后,接著,爺爺讓我們一起在墓前三鞠躬,并許下自己的心愿。我想我就祝愿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而我自己也學有所成吧。 “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點燃了鞭炮。在升騰的煙霧和鞭炮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掃墓活動。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3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第五中學的全體同學肅立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祭掃革命烈士墓。西林公園里松濤滾滾、哀樂聲聲,我們沉痛悼念因革命而犧牲的烈士們。
通過同學們的講述,我仿佛看見了一個個威武雄壯、堅貞不屈的烈士形象,我感受到了他們為國捐軀,勇往直前,至死不懈、甘于為了人民美好的生活付出一切的偉大精神。此刻,我覺得身上的紅領巾和在天空中飄揚的隊旗更加鮮艷。我想: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中國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們的精神,我們應該更努力地學習和奮斗!
革命烈士們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這種精神無論何時都是很寶貴的財富,在古代如此,在近代如此,在現代亦是如此。歷史上有無數的革命先烈事例,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我們東北的愛國英雄楊靖宇,他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他受命帶領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之間與敵人血戰。在最后一次戰斗中,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敵人周旋幾日。最后,他被日軍團團圍住,日軍多次勸楊靖宇投降,他毅然不降,最后被日軍殺害。當慘無人道的日軍切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遺體并發現他的胃里只有樹皮、野草和棉絮時,侵略者們全驚呆了!是一種什么精神支撐著他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戰斗呢?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獻出自己一切的大無畏精神啊!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革命烈士頑強斗爭的精神品質,努力學習,不怕困難,時刻準備著,將來為建設更美好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4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陰沉灰暗,還不時飄一陣毛毛細雨,仿佛空氣中充滿了憂郁與思念,給人們追思故人的情懷平添了幾許哀愁,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早晨,老爸早早起床,神情肅穆地把奶奶的遺像擦了又擦,然后輕輕的擺在臺子上,似乎怕驚醒了沉睡的奶奶。老爸在奶奶的遺像前擺上水果等祭品,并燃上了三炷香,隨著裊裊升起的香煙,老爸莊重的向遺像鞠躬行禮,然后媽媽與我也都行了禮。寄托思念的淸香漸漸的充滿房間,飄向遠方,帶著我們全家人對奶奶的思念飛向另一個時空,不知道奶奶能不能收到這份后人的情思。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用來祭祀祖先、祭奠英靈、懷念去世的親人,是一個哀傷與思念的日子。這一天,國家要為民族的先人、英烈們舉行公祭,以繼承民族傳統,緬懷英烈們的豐功偉績,鼓舞世人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家庭祭祀祖先主要是為了發揚孝道,報父母養育之恩;祭思故去的親人,是為了抒發綿綿的思念之情。這其實都是寄托精神的一種形式。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們中國人多了一份哀思。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奪走了許許多多同胞的生命,在地震傷痛的記憶還未完全撫平之時第一個清明節到了,把我們的記憶帶到了地震的那一刻,仿佛又看到了廢墟下壓著的書桌、課本與一雙雙稚嫩的小手……
讓升騰飄散的煙云帶去我對逝去的親人與災區小朋友的思念:愿他們安息!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這首詩的伴隨下,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清明節。
這個清明節與眾不同,在南京的三爺爺帶著三奶奶一起回來了,這次掃墓,又添了幾分熱鬧??墒?,媽媽帶我去學習了,錯過了掃墓活動。下午,為了彌補早上的損失,我就和外公外婆們一起,去掃曾祖父的墓。
剛到墓前,一堆雜草讓我們大吃一驚,聽外公說,去年已經把這兒給弄得干干凈凈了,可是今年又長了那么多雜草。我們開始行動了,大家拿起鐮刀先鋤草,我也不停地向媽媽要活干。鋤草完畢了,媽媽和外婆把吃的東西擺在墓前,之后就點燃了雜草,大家都想往里面扔冥幣,我也抓了一捆,往里面扔,三姨和媽媽在燒冥幣的時候還說著什么?;饎菰絹碓矫停捎谖覐男∨禄?,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三姨后面,過了許久才扔一點錢。最后,為了查看冥幣有沒有燒“干凈”,我拿著木棍在燒焦的碎片里翻來翻去,卻翻出幾張未燒“干凈”的美元……掃墓完了,我們就下山了,而外公外婆卻還在緬懷親人。
因為清明節,晚上,爺爺的六個兄弟姐妹都來了,大家一起用餐,晚上的菜更是豐盛至極。
吃完飯,我就坐在床上看電視。不知不覺的,我睡著了,但這快樂時光在我的夢中再次回放了一遍。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6
今天是清明節,我跟著爺爺、爸爸、叔叔,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一起去掃墓。
在去掃墓之前,我要去四爺爺家看看。
去了之后,看見電視上一直在播放著有關今天是清明節的事。有去紀念烈士們的,其中有好多師生、軍人、消防隊員和公民。雖然我沒有去,但是跟著電視上記者的走動,感覺真的在那兒一樣,非常的壯觀。
一會兒,爸爸叫我們走了。
我們慢慢地上山,我們比賽看誰跑得快?我們就跑啊跑啊……結果,一會兒的工夫,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就追上來了。
他們先走了,我們三個在后面跑,怎么跑也追不上。我們實在想不出好方法就直接往上走,但是怎么也看不著他們。我們往上走了一個山坡,才看到他們,我們趕緊從這條路上跑過去。但是走到一半的時候,感覺這條路非常難走,我們只好慢慢地往上爬,最后還是爬上去了。
爬上去以后,爺爺叔叔早已經把要掃墓的東西準備好,就等著燒紙了。我突然感覺這里靜悄悄的,燒紙的時候只能聽見風的聲音……
掃完了墓我們就回了老家。
回家之后,我和姐姐一塊兒在小廣場上玩兒。有好多新的健身器材。我和姐姐一起比賽,看看誰腿伸得長。她居然違反了游戲規則,用手撐著……我實在受不了,就使勁往前蹬,最終還是她超過了我。過了一會兒,爸爸回來了。
爸爸叫我回家,我和爸爸去跟爺爺奶奶打了一聲招呼,就回家了。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7
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星期天,媽媽帶我去黃河邊植樹。
走在母親河畔,感覺春天來了,東風輕輕的吹拂著大地,小草也鉆出了地面,大雁飛回了北方,柳樹鼓出新芽。我們手中拿著:樹苗、鐵锨、水桶等植樹工具,在歡聲笑語之中一蹦一跳地來到了一片空 地。放眼望去,那個場面真是相當的壯觀。只見人山人海的,都干得熱火朝天,一會兒,我們都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不過望著我們辛勤勞動過的樹林,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出開心的笑容……
書上說,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蓋面積正在逐年的增加,所以,植樹是全人類的大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
第二天,我發燒了,星期一一天都昏昏沉沉的,我也像一顆嬌弱的小樹,啥時候才能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啊!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8
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學校組織我們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園掃墓,可沒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學校只好臨時決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紀念碑。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9
一座東方繁華古城——麗江!她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一角,她古老的東巴文化更是一塊令中外贊嘆的神秘瑰寶。為了領略這繁華,這不,全家人在清明假期,出發來到了美麗的云南——麗江。
走在麗江的大街小巷里,無時無刻都不體現著純樸風土民情,黑瓦白墻顯出寧靜而嫻雅的氣息,那房前屋后,一條條涓涓的河畔在向路人傾心,水中的雍貴的錦鯉在”撲通“跳躍,濺起的水花是多么活潑!你若走在這小巷中,路旁不是高大的槐樹,也不是華貴的櫻樹,而是那依依多情的楊柳。雖說是冬,可那綠意也忍不住彌漫了整個小鎮。
小鎮不僅景美,人也美。顏色鮮艷的服飾讓人的眼睛煥然一新。那銀飾金鐲,無不在顯示富貴。街邊陣陣傳來吆喝聲,會讓你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觀賞一二。香酥可口的鮮花餅,奔放豪邁的蒙古鼓,風情濃郁的本土服飾……麗江的特色讓我如數家珍,嘆為觀止!
夜幕的麗江更美,可謂是”不夜之都“,熙攘嘈雜的人群擠在了麗江古城,五彩繽紛的霓虹綻滿了大地,開滿了麗江。漫步于這石板小路間,仿佛這每一磚,每一瓦都飽受風霜,才有了今日的輝煌。反復撫摸著這斑駁的古城石墻,頓感之歲月的滄桑,更顯露著這古城神秘的氣息,以及數千年來麗江這片漁水人家的生息繁衍……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一個多么怡人動情的地方啊,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臥在船頭,那清秀迷人的面孔讓世人贊嘆流戀!
紀念清明的習俗日記篇10
今天是清明節,是踏青掃墓的日子。我們全家人帶了水果和鮮花去給奶奶掃墓。我們還沒見過奶奶呢?因為奶奶在爸爸13歲的時候就死了。
我們邊走邊聊,爸爸跟我說了很多奶奶的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這時我忽然想到了杜牧寫的《清明》就大聲的念了出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卑职终f:“彩虹,你背的這首詩讓我想起了奶奶的名字?!薄澳棠探惺裁?”“你猜?”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來,就央求爸爸:“我猜不出來,你告訴我嘛?!眿寢尳舆^去說:“杏花?!薄皨寢屖前职指嬖V你的嗎?”“不是,猜的?!蔽矣謫枺骸鞍职謱?”“對的就叫杏花”我問媽媽:“你是怎么想到的?”“因為他們那個年代女的都叫什么花啊草的,這首詩中只有杏花比較接近?!蔽一腥淮笪?,媽媽又讓我學到了知識。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把鮮花和水果放在奶奶的墓前,祝愿奶奶在天堂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