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詞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詞精選篇1
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張泌《滿宮花·花正芳》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云。——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韓偓《夜深》
偏只到涼秋半破,斗成雙絕。——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史達祖《壽樓春·尋春服感念》
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厲鶚《齊天樂·秋聲館賦秋聲》
何須如鉤似玦,便相將只有半菱花。——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楊萬里《寒食上冢》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近重陽滿城風雨。——周密《掃花游·九日懷歸》
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幽期難準。——吳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翠微高處,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陽。——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仲殊《訴衷情·寒食》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李商隱《辛未七夕》
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柳惲《七夕穿針》
懶更妝梳,自知新來憔悴。——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簾戶照陳跡。——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淚點絮花沾袖。——吳文英《花心動·柳》
愁不肯與詩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詞
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詞精選篇2
對青山強整烏紗。——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但看平地游,亦見摧辀死。——邵謁《長安寒食》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溫庭筠《清明日》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夢魂偏記水西亭。——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李商隱《壬申七夕》
尋常豈是無三五。——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露蓼香涇,記年時相識。——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露泫低珠佩,云移薦錦衣。——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范成大《鷓鴣天》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新月西樓,相約同針線。——吳文英《鳳棲梧·甲辰七夕》
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詞精選篇3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溫庭筠《清明日》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游。——慧霖《閏中秋玩月》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文森《九日》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遙愁今夜河水隔,龍駕車轅鵲填石。——王建《七夕曲》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云卿《寒食》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蘇軾《念奴嬌·中秋》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