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中國傳統節日詩句古詩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中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寫中國傳統節日詩句古詩,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寫中國傳統節日詩句古詩精選篇1
名字因農具,襟懷屬釣蓑。——張镃《寒食》
安得誅云師,疇能補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參》
露蛩初響,機杼還催織。——吳文英《六么令·夷則宮七夕》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箸點歌唇,蔥枝纖手,好個卿卿。——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途中甘棄日,江上苦傷春。——胡皓《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溫庭筠《清明日》
池館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韓琦《九日水閣》
竹葉于人既無分,x從此不須開。——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窗中草色妬雞卵,盤上芹泥憎燕巢。——溫庭筠《寒食日作》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三年遇寒食,盡在洛陽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王安石《壬辰寒食》
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初見雁,已聞砧。——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關于傳統節日的詩句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朝朝準擬清明近,料燕翎須寄銀箋。——王沂孫《高陽臺·殘萼梅酸》
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周端臣《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試自判此生,更看幾度,小住為佳。——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秋色雁聲愁幾許,都在斜陽。——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何須如鉤似玦,便相將只有半菱花。——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黃四娘沽酒當壚,一片青旗,一曲驪珠。——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朱淑真《眼兒媚·風日遲遲弄輕柔》
緱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燕歸來,問彩繩纖手,如今何許。——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
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不堪衰鬢著飛花,傍綠陰冷煙深樹。——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
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邪。——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顧貞觀《步蟾宮·閏六月七夕》
不惜羅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陰移改。——晁沖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昨宵風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猶自得,陰晴快。——晁沖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寫中國傳統節日詩句古詩精選篇2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天如水,團扇撲流螢。——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朝朝準擬清明近,料燕翎須寄銀箋。——王沂孫《高陽臺·殘萼梅酸》
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杜甫《九日寄岑參》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河漢女,巧云鬟。——吳文英《訴衷情·七夕》
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露蛩初響,機杼還催織。——吳文英《六么令·夷則宮七夕》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吳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吳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偏只到涼秋半破,斗成雙絕。——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