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翻譯及詩句賞析
王維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習。就目前來看,本詩是具體的寫出了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翻譯及詩句賞析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九月幾日憶山東兄弟賞析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
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一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在當時封建社會里,交通閉塞,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樸的思想感情。
如果說平日里思鄉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強烈,那么,詩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暢談歡笑,而現在呢,詩人只身客居異地,在代表團圓的節日里不禁想到了家鄉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詩人在家鄉時的美好回憶,種種回憶觸發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發不可收拾。這句寫得自然質樸,如娓娓道來,也寫出了許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創作背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