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
寫讀書筆記可以促進學習,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小編給大家分享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參考,方便大家參考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怎么寫。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篇1
令我震撼——一個關于感情,親情,罪孽和救贖的故事。恰似一首美麗而悲傷的詩,輕描淡寫中透著一份柔和,令讀者從開頭到結尾都順然于心;又好似一曲泛著淡淡憂傷的旋律,不經意間就撩動了我的心弦,讀來回味無窮……
作者筆下的阿富汗是那么的真實,仿佛就在眼前——是溫馨閑適,安詳完美,卻因種族的分歧支離破碎,令我最初懷著的完美想象泯滅在罪惡的戰爭之中。從阿米爾與他父親仆人兒子哈桑的親密友誼開始,這段感情成為貫穿全書的脈絡,我從中看穿了友誼的脆弱不堪。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關乎了阿米爾與哈桑之間密不可分的友誼,關乎了親情,更代表忠誠,代表了愛!從哈桑和阿米爾一出生,命運就已開始輪回,他們注定被自我所不能理解的“標簽”分隔開,但這從未讓哈桑對阿米爾的友誼和忠誠受到影響,當哈桑說出“為你,千千萬萬遍”時的那種真摯,那種堅定,超越了他們之間任何的束縛,更感動了阿米爾,可阿米爾卻是一個懦弱的人,他不敢為別人甚至是自我挺身而出,總讓哈桑來避免麻煩,甚至說是讓哈桑無時無刻不扮演這“替罪羔羊”這個身份,我憐憫哈桑,對阿米爾十分不屑,更令我惱怒的是,他竟然將哈桑與他的父親逼出了他的家,自我也隨著父親逃亡到了美國……
時光飛逝,阿米爾經歷了許多磨難,轉眼30多歲的他已是成熟的成年人了,有自我的家庭,可是,當拉辛汗打來的一個意義非凡的電話,阿米爾的人生和自我改變了——“這有條成為好人的路”拉辛汗是這么說的。拉辛汗期望阿米爾找到哈桑的孩子,但哈桑已經被槍決,孩子需要你照顧。還有一個驚天的秘密:哈桑與阿米爾師兄弟,阿米爾明白了這個消息,一時已經反應可是來,最終,做完了思想斗爭,他踏上了人生一條最意義非凡的路——尋找哈桑的兒子。阿米爾的挺身而出感動了我,是我誤解了他,他同樣敢為自我挺身而出……
在最終一次追風箏的清晨,他帶著哈桑的兒子,勇敢的追向一只藍色的風箏,并說道:“為你,千千萬萬遍!”阿米爾最終救贖了自我,結局是那么完美,很開放,令人心曠神怡……
生活中,我想到了自我,卻發現,自我甚至不如阿米爾,我也是個懦弱的人,不敢挺身而出,只是等著機會的來臨,不敢于救贖自我的錯誤,在一些爭吵過后不敢承擔職責,即使自我想和對方和好,卻不敢開口,等著對方先道歉,然后再大度的欣然理解,我很少為自我爭奪機會,我要學習哈桑,學習阿米爾,為自我挺身而出!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篇2
一、誠然這是一部很沉重的小說,苦難、救贖這類沉重的詞語時刻貫穿這部小說始終。而它又不僅僅是沉重,于我而言,還有一種切實的責難在其中。
二、小說的前半部分看得我十分難受,不是因為哈桑的際遇,而是看到阿米爾的作為,就在審視自己骯臟的一面,既是憤怒,又是慚愧,更是悔恨。
三、最讓人難受的不是阿米爾的懦弱,或者是對哈桑的殘忍。而是阿米爾的自私與虛偽。哈桑受到侮辱時阿米爾的冷眼旁觀情有可原,可是他心底透露出一絲報復的快感,讓人無法忍受與原諒;阿米爾之后對哈桑的冷漠可以理解,但是他費心機趕走哈桑與阿里讓人憤怒。而這些所作所為,卻讓人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虛偽、自私,偏偏最讓我憎恨的惡劣品質,自己卻無法擺脫。
四、小說中后部分感覺不如前半部分精彩,不是劇情上的,但從故事上來說,后面更跌宕起伏更有噱頭,比如阿米爾的愛情,與父親的相依為命,重返阿富汗的心靈救贖之旅,阿桑的秘密,與阿塞夫打斗后的傷痕等等,都充滿戲劇性。但論對人情感上的沖擊,卻遠不如前部分。大概因為對阿富汗的描寫太過立體,讓人切身感受到生活的苦難。
五、文字是十分優美的,相信當中有譯者李繼宏很大部分功勞,以前讀《燦爛千陽》也同樣體會到這樣的文字的優美。
六、但是不得不說,拉辛汗、阿里、哈桑等等這些配角們被塑造得太過完美太過偉大。很難相信甚至很難想象,在阿里哈桑他們那樣的處境和經歷下,能有人保持如此純潔與高尚的人格。
七、為所有處于戰亂境地的平民感到悲痛。無論是革命還是戰爭還是其他一切形式的因為政治利益引發的沖突,受到傷害的永遠是平民,這是自詡偉大的人類所構建的社會最殘酷的地方。
八、小時候總愛隨口說的愿望,那時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字眼的含義,如今卻切實地希望它能實現:愿世界和平。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篇3
這是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本書。橘紅色的封皮吸引了我:火紅的晚霞下,一個小男孩拿著風箏在風中奔跑,這小男孩是誰?他為什么要追風箏?可是那飄蕩在空中的風箏意味著什么?那長長的風箏線的背后又意味著什么?我開始走進一片火紅的晚霞,看昔日的繁華與安寧,今日的苦難與戰亂。
在小說的開始,是童年的阿米爾,童年的哈桑,童年的阿富汗。在那里,有他們親密無間的友誼,幸福美滿的生活。然而,1975年冬天放風箏比賽那天所發生的事情改變了一切。
在那場放風箏比賽中,阿米爾為了贏得冷漠父親的注意,奮力競爭,榮獲冠軍。哈桑為阿米爾追回那只已經得獎的風箏,卻因此不幸地遭到了一群流氓的侮辱,眼看著同伴遇難,阿米爾卻躲在角落里,不敢挺身而出。后來由于受不了羞愧與痛苦的折磨,阿米爾栽贓陷害趕走了哈桑。但不久戰亂又將阿米爾帶到了美國。從此,兩人天各一方。
四分之一的世紀過去,父親也因疾病死去。他回到了阿富汗,回到了那個曾有自己無比歡樂的童年的地方,那個記錄了他與哈森友誼的故土。只因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他決定勇敢的邁出救贖的第一步??墒牵粋€驚人秘密被揭開。阿米爾與哈森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那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過去的種種,似乎理解了過去父親的做法,而他,竟然用最卑劣的手段,傷害了哈森。經過深刻的反省后,他決心找回那個遺失了過去的自我,找回遺失已久的善良。為了禰補心中的缺失,阿米爾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并為此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雖然最后自己傷痕累累,但他找回了那些遺失已久的東西。最后花盡心思為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索拉博—哈桑的兒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
合上書本,我依舊聽到耳畔傳來那句真摯的諾言:“為你,千千遍遍。”“為你,千千萬萬遍?!狈磸途捉乐@句話,宛如一句天真的玩笑,卻深深地烙在我們心中。是忠誠,是善良,更是愛。
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所有這一切都是人性。阿米爾面對人性中的怯懦,嫉妒,自私……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但當他踏上阿富汗不顧一切的追尋和救贖,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原諒與補償。是譴責,是覺醒,更是感動。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只風箏,我們都是追著風箏的人。對阿米爾來說,那飄蕩在空中的風箏意味著人性中不可缺失的&39;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那長長的風箏線的背后是一份對人生命運深深的信服與感激。而對于我們來說,無論那只風箏意味著什么,就讓我們勇敢地去追吧。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篇4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與他的朋友哈桑之間關于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阿米爾出生于阿富汗喀布爾一個富人社區中的富裕家庭,是當地身份顯貴的普什圖人,哈桑則是阿米爾家仆人阿里的兒子,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哈扎拉人。身份懸殊的阿米爾和哈桑卻是好朋友,他們秉承著“喝過同樣的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的純樸念頭,兩個人經常一起游戲,一起玩耍,一起惡作劇,一起快樂的追逐風箏,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還是讓我從阿米爾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哈桑開始吧。雖然哈桑對阿米爾有著異乎尋常的忠誠,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傷害他,背叛他。阿米爾的行為確實可以稱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于敏感、滿心嫉妒,但也正是這個阿米爾,內心柔軟,有著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對自己無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和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為此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直到他歷盡千難萬險,了解了身世的秘密,設法收養了哈桑的遺孤,他才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然而一切在他們12歲那年的冬天發生了變化。在喀布爾的冬天,當地有一個盛大而隆重的傳統節目——斗風箏比賽。這個比賽比的不是誰的風箏放得高放得遠,而是比賽誰的風箏能摧毀別人的風箏,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勝利者,但這不是最大的榮耀,最大的榮耀是要追到最后一個被割斷的風箏。似乎是天生為這個比賽而生的,阿米爾是斗風箏的高手,而哈桑則是追風箏的高手。為了贏得這個比賽,為了贏得父親的重視和刮目相看,阿米爾無比渴望贏得這個比賽,以此改變自己在父親心中懦弱無能的印象。
這是一個關于友誼、愛的救贖、寬恕勇氣的故事。主人公從一個自私、懦弱、心胸狹窄的人通過生活的經歷和洗禮,走上了愛的救贖之路,最終成長為一個敢于擔當、正氣、有責任心的男人。
風箏,這本書的主線,是親情、是愛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誠實,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風箏,無論它意味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篇5
當我看到這部小說的名字時我就被吸引住了,究竟講的是什么內容呢?我買回家后就迫不可待的開始了小說的閱讀。經過沒幾天的功夫,我完成了閱讀,對此我有很多的感悟。今天我講向大家分享我的心得體會。在我記事起每年過年的初一到初五這幾天,我們鎮上的很多小朋友都會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廣場上去放風箏。孩子們抬頭仰望那高高迎風飄揚的風箏,在操場上歡快的奔跑。風箏就好像小朋友們的伙伴一般,從早上陪伴到傍晚。其實風箏更像孩子們的希望孩子們的信仰。
作者用細膩平淡的筆觸,為我們真實的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娓娓道來一段人性的救贖。語言平實而力透紙背,情感強烈真摯而不造作,仿佛一位老朋友向你訴說他曾經的故事。為你,千千萬萬遍!銘刻在心底的&39;聲音是永恒的忠誠誓言,哈桑堅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從一個少年的眼中直達另一個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來不停歇地煎熬拷問著懦弱的靈魂。親情、友情,歡笑、背叛,汗水、血水,樹蔭傾瀉的陽光,順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貴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獨自咽下的淚水,難以置信的身世,執著奉獻的生命,連同風箏和那張帶著兔唇的圓臉在阿富汗這片被宗教信仰與真誠熱情纏繞,被戰火摧殘的土地上交織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長的交響曲:為你,千千萬萬遍。
風箏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哈桑一起飛走的,要他用整個生命去追的部分。
讀完這本書就像品一杯茶,有一點點苦澀,但其中的甘甜讓你回味良久。其實人生不正是一杯茶嗎?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篇6
午后陽光總是溫暖而舒適,我又再一次尋找著熟悉的足跡慢慢摸索著那熟悉的情景。
仿佛還是那位老朋友胡賽尼拿著《追風箏的人》在訴說他曾經的故事,娓娓道來一段真摯的感情?!盀槟?,千千萬萬遍”銘刻在心底里的聲音是永恒的忠誠誓言,哈桑那澄澈而又堅定的眼神,直達另一個少年的心扉20多年來不停歇的煎烤問著懦弱的靈魂。親情,友情,歡笑,背叛,……樹蔭傾灑的陽光,順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貴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咽下的淚水,難以置信的身世,執著奉獻的生命。連同那蕩漾著微笑的兔唇男孩在阿富汗這座土地交織成回味悠長的音樂“為你,千千萬萬遍”!
每個人都可能因為做出讓自己后悔的事,犯下大大小小的錯誤。于是纏繞在心里那罪惡感像藤蔓一樣層層包裹著自己,有人因此選擇勇敢面對,解放心靈,也有人因洶涌而來的輿論和懲戒畏縮不敢向前。
當哈桑被其他富少爺困在角落施以暴力時,阿米爾卻萎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仍不敢挺身而出;但阿米爾因懦弱害怕不敢面哈桑時,是他偷偷把手表和錢放在了哈桑床底下,而哈桑并未說出真相,帶著他的沉默離開了;那一刻,我聽到的是心碎的聲音。
唯有覺醒之際,天長才會破曉,破曉的不止是黎明。
一次次遭遇背叛和傷害,哈?;サ脚R死還在堅守,我不知道要多么善良純真的一顆心才能做到那份付出與忍耐?;蛟S那只是幼稚而又可笑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當中年的阿米爾在拉辛汗勸說下,回到阿富汗,卻得知那個兒時的玩伴是他弟弟時,他開始救贖。然而時間是洪流猛獸,它可以改變一切。他見到兒時的管家,見到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可他并沒有停下,哈桑唯一的兒子落入了兒時的宿敵阿塞夫手中,又一場救贖再次開始。
最后,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的傷害以致我任何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兒時哈桑與阿米爾最喜歡的玩物時才會不知不覺的笑起來。時光一瞬而過,中年的阿米爾在一群孩子中間追著風箏,笑的無憂無慮,少了童年的玩伴,卻多了一只風箏……合上書,腦海又浮現了畫面:在小小的亂石崗上,鮮紅的夕陽仿佛要滴出血來,比起夕陽紅得更驚心動魄的是石榴滴下的汁水,那是哈桑與阿米爾追著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世界很大,分岔的路口卻很多,可能一閉上眼睛,轉個方向,人就會迷路。然而,我們或許不能很快的到達了目的地,但我們可以走一條這樣的道路,只是為了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簡篇7
在一片火紅的晚霞下,一只風箏飄蕩空中,遠遠的,甚至看不清它是什么顏色?也不知道它預示著什么?
這是《追風箏的人》的封面,一幅讓人捉摸不透的畫面,那長長的風箏線后面到底是什么呢?我翻開華麗的封面,開始走進那一片火紅的晚霞,頭上風箏獵獵作響,耳畔傳來了那句真摯的諾言:“為你,千千萬萬遍。”聽著它,宛如一個天真的玩笑,愚弄著生命中多少愛恨情怨。讀著它,有如讀一個久遠而苦澀的夢,夢里的那片秘土,上演著昔日的繁華與安寧,今日的苦難與戰亂。生命竟是一點點幸福,一片片心碎,一絲絲悔恨,一縷縷無奈所組成的復雜的耐人尋味的情感集合。就在阿米爾與哈桑曾經生活的那塊土地上,我小心翼翼的感悟著生命帶給我的那薄如蟬翼般易碎的感動。
風箏是什么?阿米爾和哈桑一直在追逐的是什么?在小說的開始,作者用溫和的筆調勾勒出一份幸福和諧的阿富汗生活,在一個個讓人不知所云阿富汗地名中,我們體會到的是阿米爾和哈桑無比親密的友誼,沒有無病呻吟,沒有故弄玄虛,作者筆下的感情簡單,真摯,甚至讓人無法與后來殘忍的結局聯系起來。然而,這樣的幸福生活卻被一只風箏無情地劃出了一條讓人一生無法禰補的傷痕。在一次風箏大賽上,阿米爾為了贏得冷漠父親的注意,他奮力競爭,榮獲冠軍,但正想拿著風箏去領獎時,風箏卻被猛風吹遠了。“為你,千千萬萬遍?!惫猿忠獮榘⒚谞栕坊啬侵灰呀浀锚劦娘L箏,卻因此不幸地遭到了一群流氓的侮辱,眼看著同伴遇難,阿米爾卻躲在角落里,不敢挺身而出。一念之差,改寫了兩人的友誼,還有命運。
由于受不了羞愧與痛苦的折磨,阿米爾開始譏嘲,欺騙,栽贓陷害,最終趕走了哈桑。后來,戰亂又將阿米爾帶到了美國。多么曲折的感情也難以逃脫大時代的變遷,從此,兩人天各一方,曲終人散,人去樓空。正當美國平淡的生活拂平了一切如煙如雨的往事時,父親臨終時的一句話,讓阿米爾走上了回阿富汗的路——那條贖罪的路。阿米爾此時才知道哈桑是自己的親生兄弟,而遠在阿富汗的哈桑卻早已死在了塔里班的槍下。
命運帶走了他的友誼,親情,只給他留下了一片遺憾,生命竟是如此無奈。為了禰補心中的缺失,阿米爾費勁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并為此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花盡心思為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在阿米爾的贖罪之途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與悍匪的激烈較量中,他找回了當年的勇氣;在開導哈桑之子的同時,他也對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認識。
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飛的風箏中得到了原諒與補償。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無法推卸;應該克服的困難,我們無法逃避;應該面對的人生,我們無法選擇。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們在風風雨雨中勇于前進,敢于承擔,在點點滴滴中細細回味每一份苦與甜,慢慢體會每一份情與怨。
合上書本,封面上的景色再次映入眼簾:在一片火紅的晚霞下,一只風箏飄蕩空中,遠遠的,甚至看不清它是什么顏色?那長長的風箏線后面,是一份對人生命運深深的信服與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