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
讀書筆記通常采用摘錄、概括、分析、感想等方式進行記錄。怎么寫出優秀的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這里給大家分享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篇1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
余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著。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么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于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說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么多苦難,繼續活著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著。
我以前也總覺得為了活著而活著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郁情緒,其實什么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里。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著就是活著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著,有意義的活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篇2
“活著”,是一個多么平凡的詞,似乎平談無奇,它并不是什么華麗的詞藻。但在讀了余華先生的《活著》,我為這個詞的力量而感動,我們活著忍受一切有形或無形的壓力,我們活著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活著去追逐自我的遠大前程,但歸根結底,我們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福貴的一生,一個歷盡滄桑與磨難的老人的回憶歷程?!痘钪分阅軌蛞鸸缠Q,是因為福貴坎坷的一生折射出了一代人的艱辛與苦楚,反映出上世紀中國的困頓與變遷,福貴個人對苦難的承受本事更令人感到人性的寬廣與豐富。福貴這個人物是當時整個底層社會的縮影。
福貴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崎嶇盤旋,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他用了一生詮釋了“活著”二字。青年時的福貴荒.唐淫亂,整日吃喝嫖賭,輸光了家業也氣死了父親,此時的他為了玩樂而活著。年輕時的福貴被人抓作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撿回了一條命,一心只想回到那殘缺但又溫暖的家,此時的他為了回家而活著。中年的福貴在田間勤懇勞作,而命運卻是如此的不公,也經歷了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妻子也得了絕癥,此時的他為了家庭而活著。老年的福貴身過的親人一個個地離去,只留下他獨自一人與老牛生活著,了無牽掛,此時的他為了自我而活著。
福貴是一個真正的勇者,貧窮困苦是他一生形影不離的“伴侶”。他從一個衣食無憂的闊少年淪落成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農民,他親手送葬了所有至親的親人,最終孤苦伶仃地活著。他的“勇”即在于他具有強大的承受本事,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在這些突如其來的變故前沒有一擊就垮,繼續為了活著而奔走。比較《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本是個勤勞懇干的車夫,但他在遭受多次身心打擊后自甘墮落,成為了又嫖又賭的行尸走肉。同是生活在較為貧瘠的年代里,擁有著可憐的命運,祥子變得墮落、自私、骯臟,而福貴換種姿態堅強的應對造化弄人。
同時福貴一家對生活的樂觀與堅持也在作者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動容。鳳霞因高燒而聾啞,可她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樂觀地幫忙家中分擔家務;家珍得了軟骨病,仍堅持下地勞作,即使滿頭大汗仍咬牙堅持……
那個年代有很多如福貴一般的貧困農民,他們日復一日地辛勤勞作,卻仍舊無法活得體面,他們的生命被一場病或是饑餓便能輕易奪去。他們在那個不成熟的時代潮流中漂泊、到處碰壁,但他們用堅強、樂觀去承受那些苦難。
再聯想到我們自我,我們遠離那些動蕩的歲月,未親身經歷過絕望與困頓,在福貴式農民的面前顯得多么脆弱,輕微的挫折就會讓一些人意志消沉,微小的困難就讓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我們輕易地感嘆命運的不幸,埋怨學習或是工作的辛勞。有人說《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應對著堅強的福貴、隱忍的家珍、勤勞的鳳霞、樂觀的有慶,讓我們反思自我的品性。那個年代的困難、貧乏更讓我們珍惜此刻的充裕生活。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這本書也讓我們反思該為了什么而活著?人活著,一旦被賦予沉重的意義與價值,就終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折磨、摧殘。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追求,有些人為了財富、名利而活著,正如泰戈爾所說“鳥兒的翅膀一旦被系上黃金,那么它就永遠不能展翅高飛了?!边@樣的人生必定馱滿了包袱,被厚重的名利壓得喘可是氣。還有些人為了別人而活著,一旦在自我所愛之人、自我的靈魂寄托那兒達不到目的,就輕易變得墮落、變得絕望甚至是自殺。
若是為了外物而活,這樣的人生有著太多的負擔與牽掛,總有一天會不堪重負。應遵從自我的心意,不為他人、為金錢等外在事物活著。意外的變故很輕易便能剝奪那些我們很看重的名利、奪走我們很珍愛的親人,我們都有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福貴將祖輩的田產揮霍一空,又經歷了所有親人的死去,他孑然一身,卻與老牛踏實的度過余生。因為所有親人都已離去,所有財產都已輸光,他沒有什么事情值得擔心,不為金錢或他人而活。有村民說他和老牛是兩個“老不死”,認為他只是幸運,而他真正地為了活著而活著,泰然自若地活在當下。
《活著》就像一首歷經滄桑的詩歌,它用樸實無華的語調向我們講述著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活著的艱辛與苦楚,讓我們體會到即使是卑微的生命也要堅強、樂觀地活著,讓我們懂得人性的光芒能夠驅散苦難籠罩下的黑暗,更讓我們明白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篇3
這是一篇比《許三觀賣血記》更加悲慘的故事,但卻是一篇比《許三觀賣血記》更加明亮的故事。
主人公福貴,豈止是一個主人公,他簡直是一部血淚史的見證人。因困苦磨難而去逝的人固然痛苦,而見證者則更加痛苦。然而作者地硬生生地將這樣一個從物推到了我們的面前,硬生生的讓我們接受這樣一個道理:活著,就是為了活著。一個成功者,就是敢于活著,能夠活著,敢于面對,善于面對。悲苦,是活著的內容,死亡亦是活著的一部分。生命的形式是千差萬別,而心靈世界卻異中有同。生命的意義似不在于有多少閑逸快樂,生命的意義在于它的豐富性。生命的意義亦不在于它的長度,而在于它的深度。
從這種意義上講,榮華富貴并不值得艷羨,艱難困苦并不需要規避?;钪褪巧捏w驗,而生活,則是開掘生命深度的一把鏟子。
超越善惡,苦樂隨緣,平視生死,堅強地活著,寬容地活著,樂觀地活著,方能無入而不自得。
福貴,一生難得福貴,然而就他的生命意義而言,卻是一生福貴。
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篇4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小到大接觸的古典文學著作很多,優秀的文學大師亦不少,然而每讀余華,總使我潸然淚下。他的作品不是最優秀的,卻是最讓人觸動心弦的。
余華在很多作品中傾注了濃烈的情感,既書寫著苦難,又書寫著溫情,有苦難的地方總是有溫情的存在。他的作品,除了能給你感動,還有一種能使你砥礪奮進的力量,我相信這是每一部文學經典都隱含的功能。小說《活著》是以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對“我”進行傾訴的方式回顧了他的一輩子,講述了福貴不僅經歷過動蕩的社會和歷史時代的變遷,還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生死別離,到最后只剩下他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生活。文中的苦難生活雖然無處不在,但整體卻營造出一種在大苦大難中相濡以沫的溫情。讓讀者感到既辛酸又樸實,無不為之動容。
其實余華并非是單純地書寫苦難,而是想通過苦難來寫人性的真善美以及主人公在面對苦難時頑強不屈的精神。在抒寫人生苦難的同時,也在描摹他們生活中的希望和溫馨,而這一連串苦難中的溫情,正是福貴戰勝苦難的重要精神支柱。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揭示了一種命運無常的苦難,活著的人活著就要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困境,一個人更應該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和樂觀的心態。
讀余華的作品,總使我想起魯迅。正如魯迅所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彪m然他們身處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在作品中關注社會人生的動態和人生價值,并且都在作品中寄寓了深切的悲憫和人文主義情懷。余華的小說給人恒久的溫情,就如夜空中的明星,盡管渺小,總能給人在黑暗中帶來明亮的希望。此刻,苦難已不再是簡單的肉體能感受到的苦難,更多的是苦難中在精神上與命運斗爭的痛苦與無奈,甚至是超越精神的苦難。余華把他的人生理想與期望付諸于苦難書寫中,通過寫實的手法細致刻畫底層人物同命運斗爭時展現出來的人性的溫暖,這是他憐憫所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底層人民所摩擦出來的。文字簡單質樸,卻充滿了溫暖與關懷,救贖與勵志。閱讀他的長篇小說,猶如上帝般俯視著蕓蕓眾生的一切,感受人間冷暖與喜怒哀樂,直擊人性最深處。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閱讀不同階段的文學經典,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除了固有的學術,更多的是承載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內涵。我們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不用飽受饑寒,但我們能夠通過一部部文學經典,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篇5
《活著》通過以作者聆聽福貴的敘述,平靜描繪了福貴的一生,也反應出福貴那個年代農民的生活狀況。
通讀全書閱讀之后,為了更好的寫出來,但是由于時間關系,只看了電視劇《福貴》,電影《活著》的一些片段,和幾篇讀后感,全書雖然在平靜的敘述,但是全文給人的感覺就是悲劇,從福貴敗光家產氣死他的父親,到他為了請醫生而進城卻被當壯丁抓走,因為貧窮把女兒送人,后來的兒子因獻血被而死亡及后來鳳霞、家珍、二喜、苦根每個親人的離去等,僅剩下福貴和老牛孤獨的生活,活著的意義也是僅為活著。
但是換一種想法,福貴敗光了家產,也沒有了龍二的結局,抓去當壯丁,后來回到了家珍身邊,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雖為貧窮,但有家珍的陪伴和溫馨的家庭,不也是幸福的嗎?活著,幸與不幸,又是如何定義呢?
由于個人的生活經歷有限,《活著》給我的啟示是,無論外界生活如何,都應該樂觀、積極去面對。上帝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肯定為你打開了一扇窗。面對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做到既來之,而安之。從容面對,總會得到收獲的,面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保持謙卑之前,不要過于驕傲,我總是認為好運和壞運是1:1的,如何過于驕傲,會造報應的。
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篇6
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但是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嘆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余華寫的小說《活著》,《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著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著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赐旰笱诰沓了?,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著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著的好處究竟是什么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干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我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后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后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著,理解了自我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著的好處并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就應說是生活,為了活著,一家人的活著,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著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實了。他想著透過自我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后應對解放軍是選取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取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著的唯一理由吧。只是此刻想想,如果那時他選取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取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齊,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明白團圓的真實可貴?;钪痪褪且患胰似狡桨舶苍谝积R。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里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但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慶嘴唇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樣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那里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樣會如此荒.唐怎樣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著,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著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著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但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著他們的期望――苦根,艱難的活著??喔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喔夤搅似邭q,發著高燒,幫著徐福貴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后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我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么些年?!@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我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著的好處是什么也許無所謂活著,塵世的苦難,活著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著》并不是要告訴我們就應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光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期望,態度也許至少是能夠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能夠告訴自我,我們活過,也以前努力過。
活著讀書筆記及心得篇7
收到同學從日本寄來的一張明信片,上面寫著:“活著就是為了幸福,這是生活與死亡的唯一區別。”
不是這樣的,福貴你要去反駁他,你要從這個世界里找尋生存之地,沒有幸福我們仍然要活著。
忘了是多久之前看的碟,有些畫面至今記憶猶新。鞏俐飾演的家珍用粗布麻衣的真摯去換取身著旗袍的典雅,來獲得福貴的不離不棄。葛優飾演的福貴在戰爭后的九死一生,回到家中擁到妻子兒女的踏實感。想必他是幸福的吧,對未來充滿期待,想著逝去的切還來得及救贖,卻沒想到死亡就這樣按部就班地到來,一錢錢地凌遲那顆逐漸老去的心。先是有慶因為抽血過多而死,而后女兒鳳霞難產大出血,最后家珍、二喜、外孫苦根……無人幸免。
哦,不對,還有你福貴和那一頭“福貴”。
一開始在體育課上看完這本書,我坐在高高的臺階上放眼望去,綠草為裳,陽光為佩,交錯相應,延伸到視線所不能到達的地方。天氣很好,天空一碧如洗,云好像繡上去的一般,精致輕盈。這個故事的盡頭,似乎痛苦而又平淡。
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斥著懷疑和不信、死亡和背叛的世界里,活著原本的面貌就是活著。小人物沒有撼動世界的力量,所以活著的每一天都應該活成一場盛大。喜歡豆瓣上一個人的影評:“如果哪一天不堪忍受了,可以學黛玉那樣,把過往都燒了,燒出另一個世界?!?/p>
爺爺剛離開的那幾天,我天天以淚洗面。我不想任何人告訴我生活會變得好,因為處在幸福中的人的安慰顯得蒼白無力。我一遍諞地讀《活著》,一遍遍和福貴比慘。
最終他贏了,我也活過來了。
前兩天我和奶奶在那邊疊衣服,我忽然對奶奶說:“我夢到爺爺了?!蹦棠绦πΓ骸澳撬^得好嗎?”我說:“好啊,他在夢里沒有痛苦,和朋友大口吃酒、賭牌,快活得不得了。”奶奶把衣服蒙在眼睛上,喃喃:“那就好,那就好……”
姜夔有詩:“人間別久不成悲,兩處沉吟各自知。”說的是:雖往事已矣,但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轉換,加上人事變幻的滄桑,并沒有改變伴侶之間的深深眷戀。于余華的“生存和生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我讀出了它的另一層意思,這一層意思無關風花雪月。
在那一條“再也看不到兒子有慶赤著腳跑來”的田壟上,老人和牛漸行漸遠,空曠而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