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活著讀書筆記
寫讀書筆記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怎么寫好或活著讀書筆記?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或活著讀書筆記,方便大家學習。
或活著讀書筆記篇1
《活著》講述的是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最終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明白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杯具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這一切,又一次引起了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人只要活著,就有期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可是似乎作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人在苦難中堅強地活著。
我們能夠說,福貴老人是樂觀、達觀的,他對生活充滿著一絲可憐的期望,他對苦難命運平靜的理解,甚至是忍受,但這也悲哀顯示他精神上的逆來順受。他已經被苦難壓平了,他的活著幾乎失去了活著的價值。但這也使他看淡了苦難,學會同情的眼光看世界,這是一種活著的態度。才會出現最終的福貴花了很多錢卻買了一只老牛回來,到風燭殘年之時,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還會和作者平靜的講述自我的一生。
不久前發生的5·12四川大地震,無情地襲擊了一個古老而又頑強的國度——中國,在這一瞬間,四川人民以往棲息的地方成了一片廢墟;也就在這一瞬間,多少個鮮活的生命悄然而逝,一個個生命奇跡的創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一個個英雄故事的演繹又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
然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感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我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我的命不好,自我改變不了自我的命運,對自我前途不懷有任何期望,于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也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后退,之后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于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后揮手而去了。
當解放軍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地搶救被埋的群眾時,其他地方卻又有人自殺了,如此大的反差有說明了什么?
有一位哲人說:“生命就是今日,雖然不能預測明天,但你能夠精彩。”是的,生命就是今日,僅有把握住今日,生命才能精彩。然而,如此淺顯的道理也許僅有到了生命的界點才會有更深切的體會,假如讓地震中逝去的生命再來一次,相信他們會創造出生命更多的顏色。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還擁有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生命。
《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懂得了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無論生活多么悲慘,人都要堅韌地活著。只要活著,就有期望。只要活著,就是勝利。
活著,為自我,為愛你和你愛的人。
或活著讀書筆記篇2
人活著,最怕的應該是孤獨吧。無論多么輝煌的背景,轉身既是孤獨的背影。有時候看完一本書是享受的,但是有時候覺得看完一本書是悲傷的。前不久看完了余華的作品《活著》,如果要問我說,看完是什么感受,那一定是:壓抑。當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最后只剩下主人公富貴和那頭老牛的時候,不免會覺得作者太過無情、冷血,但又是作者那種冷靜幾近殘忍的寫作手法,才會給我們那么多的思考。
今天我又把書本拿了出來,我有在書中做筆記的習慣,我翻到了這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么要活著。”這句話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想過吧,只是都沒有一個太好的答案,可以滿足自己,也就不了了之。悲傷的時候我認為是不適合看《活著》這本書的,因為它會把你帶入一個更加悲傷的情緒中,也許更糟糕的是,會讓你無法自拔。
有時候,你不會不敢把文章串聯起來,因為一旦串聯,你會發現,這書中的主人公未免也過得太慘了吧,這樣的承受能力,我想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很難想象的,太可怕了,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當我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有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我們在一個死胡同里走不出來,另一種是我們越想越敞亮。也許,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或活著讀書筆記篇3
《活著》一書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樂,沉迷于賭博,富貴最終把家里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并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于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么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么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書中另一重要的人物——家珍又是怎么樣的人呢?書中描繪她的部分雖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么知道家珍——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并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作為作者為什么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于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書,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或活著讀書筆記篇4
讀完《活著》,我想到了一直困惑著我的一個問題:你活著的理由是什么?而現在,我完全可以回答我自己,那就是為自己活著的本身而活著。
《活著》講述了故事的主人公福貴與命運作斗爭的艱苦歷程,接踵而至的打擊一次又一次地摧殘著福貴,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就好像上帝在拿他的命運開玩笑……每每讀到一個悲劇,我內心就為之一顫,我不禁多次深入到福貴的內心,忐忑不安地考慮福貴是不是能挺過身邊的人撒手人世的痛苦。但是,這好像不可思議卻又在情理之中,福貴挺過來了。一次次的噩運與打擊沒有使這個毅力超凡的人倒下,命運一次次地向他昭示:你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你為了你的本身而活!
其實,人生與命運血脈相連,它是生于幻想樹上的一朵蓓蕾;人生與命運骨肉相親,它是出于現實源頭一股清泉。人生永遠逃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它們相互依存,彼此不分;幻想永遠解脫不掉現實的禁錮,它們缺一不可,不離不棄……讀《活著》是殘酷的,雖有一些輕松,優美,心曠神怡的時刻,但《活著》的基本格調卻還是悲慘的。悲在福貴對抗命運的艱苦,慘在他親眼所見自己的親人一個又一個離開人世……書中沒有煽情,只有接踵而至的打擊。為自己而活著的信念,成為福貴身上唯一不被滄桑世事帶走的資本。
除了悲慘的感情基調外,《活著》也包含作者對福貴所處的一生中社會的辛辣諷刺,以及對建國前后幾十年中國政治生活的不滿。靠賭博而成為地主又最終被槍斃的龍二,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逝去的數以萬計的生命,被勢利的醫生抽干鮮血的有慶,以及中因身心受到摧殘而上吊自殺的春生。揭示了建國前后政治道路上的不光彩,人情的勢利,戰爭的殘酷……
讀完《活著》,我不禁想,在那幾十年間里,會不會有一個像福貴一樣的人,對命運樂觀面對,對生活充滿信心,對未來懷有希望?我想是有的。也許有些讀者,覺得福貴是一個形象猥瑣的小人,但我覺得他是個英雄。面對命運他不屈不撓,面對生活他奮勇向前,面對未來他鍥而不舍。我相信,所以人都會因此而受益匪淺,因為《活著》給了我們活著的理由!
或活著讀書筆記篇5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他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由于嗜賭,他把偌大的家產敗盡,從富家子淪落為農家漢,當他飽嘗辛酸,以為能夠過上盡管貧窮卻快樂的日子時,卻被迫經受戰場的九死一生,以為能夠一家團聚,卻不得不理解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甚至孫子相繼死去的殘酷事實,最后陪伴著他的,只有那條叫做福貴的老牛,但他仍然堅強而樂觀地活著。
小說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地敘述著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作者說:“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將讀者對變好的幻想打破。也許這是作者經過種種后得出的結論,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去追求幸福。誠然,福貴的一生的確飽經磨難,當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去世,他還活著!但他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
在歷經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我們是幸福的,正因我們無需生活于那個動蕩的歲月,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好好地活下去。有太多的人去質問活著的好處,總要去追求金錢,名聲,這些我們都未必能獲得,但我們該慶幸的是我們都活著!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等而選取死亡的有多少人!為什么要選取死亡呢?只有活著才會有期望。我們要活著,但不能只為活著而活著,我們需要目標,需要追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賦予好處給本沒有好處的生命。
因此活著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或活著讀書筆記篇6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用這句詩詞描述《活著》的主人公富貴再恰當不過了。曾經的大地主,門前車水馬龍,不曾想龐大的家族被富貴一人斷送。
周末看完了余華的《活著》,作者以簡單普通的語言風格,用聽故事的方式讓主人公將自身經歷娓娓道來。為了活著而活著。主人公富貴用一生的故事書寫了無論人在哪個階段都要珍惜當下,活在當下。各個階段都要不停的尋找幸福。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富貴的一生,年輕時因仗著家庭情況好,成天游手好閑,尋花問柳。還記得富貴取了媳婦后經常去逛窯子,讓窯子里的姑娘大搖大擺的背著自己回家,路過老丈人的店鋪而毫不遮掩,羞的老丈人每次見到富貴就躲起來。
在這些玩膩了以后沾上了賭博的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次去賭博都讓別人欺騙而不自知,身上帶的錢輸光了后就欠債,終于,對賭的人在得知富貴輸光了家里的房子、一百畝土地后沒有資本跟他對賭,便要求兌現。讀后感·愿賭服輸,在父親得知富貴輸掉家產后身體一蹶不振,很快就去世了。
富貴從輸掉家產后幡然醒悟,決定從頭再來,好在妻子并沒有因為富貴以前犯下的錯誤而落井下石,反而帶著未出生的兒子在娘家呆了一段時間后毅然回到富貴身邊,同他一起經歷貧窮的日子。
在富貴的老娘生病以后,他懷揣兩塊銀元給母親去抓藥,不料想碰上國民黨抓壯丁,富貴就這樣稀里糊涂的被抓走,直到兩個月后國民黨部隊被共產黨打敗充當俘虜被遣散回家。
沒成想回到家時老母親已經生病去世了,這下就只媳婦、兩個孩子和富貴一家四口。不幸的是富貴媳婦最后得軟骨病而死,他們的女兒鳳霞是個啞巴,兒子為了救縣長夫人失血過多而死,鳳霞最后生孩子時大失血救治無效,鳳霞的孩子因為太餓而吃了大量的豆子而撐死,最后只有一頭老黃牛陪伴富貴共度余生。
在這些最悲慘的事情發生在富貴身上時,他沒有被生活打敗,依然艱難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或活著讀書筆記篇7
這本書主要講了福貴玩物喪志,貪圖享樂導致家業凋零,父親慘死,母親去逝。中年時的福貴黑發人送走白發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家人的離去或許是對他的一次解脫,就連他自己也在想自己的身后事,活著便是也一同和自己同名的黃牛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不得不說這樣的結果與社會有很大的聯系,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也反應了那一代人的坎坷一生土地改革使農民得到了緩歇,緊接著的人民公社化大運動、全民煉鋼和文化大運動讓人民喘不過氣來,福貴的親人也因此離去……
那為啥福貴還笑得那么坦蕩,那么的真誠,卻又沒有駱駝祥子的頹廢,麻木,更像是一種超脫世俗的平靜。現實世界中的痛苦遠比想象的多,活著不一定如意,甚至生不如死,但這是蒼天給我們的考驗,我們要忍受,當到了最后不要想你這一生經歷了多少磨難和挫折,不要去遺憾;而是要回想一生中的到了什么,是幸福?還是感激?我們沒有理由去拋棄任何人,更不要去埋怨!
活著,真好!我曾出生并在這里經歷過一生真好……
或活著讀書筆記篇8
半夜蚊子咬醒,怎么也睡不下,打開看見已經買了這本書,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看過,就當消磨時間看看。
看的時候有很多很多很多話想說,可是看完之后又感覺什么都說不出來了,就融匯成一個字:堵。心里堵的慌,每一段劇情,每一個時段,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個字,都看的很難受。
從開篇的敗家,到結尾經歷完一切之后的放下,誰也不知道富貴是不是真的放下了,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旁人能感受到的遠不及當事人的萬分之一,苦不苦難不難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福貴要是能回到過去,見到以前的自己,一定要抽自己三個大嘴巴,一個為爹娘,一個為家珍,一個為自己!說他很慘,可是又不然,不經歷過那些,那富貴或同下一代,還會是這種樣子,總有一代會承受他需要承受的這些東西。
活著,故事里的人都在為活著而活著,可最后都沒有真正的“活著”過,特別是家珍,一想到她就會覺得特別難受,她越是善良通情達理就越讓人心疼,她真的有好好活著嗎,還是從有慶死的那天起,就沒有真正的再“活著”了。福貴能娶到家珍,他說是上輩子當狗吠了一輩子才換來的,那最后他所有的經歷,又是造了什么孽才會這樣。
福貴是悲慘的但也是最走運的,余華筆下的故事現實到窒息,又真實到可怕,從第一個文字開始就再也出不來了,前面以“自己”為第一視角來講述自己聽故事,待老人開始講故事之后,又以老人的第一視角來描述所有的故事,讓人能夠更直觀的代入劇情,更深刻的感受故事,真的很厲害。
所以我對于這本書,只敢看一遍,不會敢再去看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