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
寫讀書筆記對于提高讀者的閱讀效果、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參考,希望對大家寫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有幫助。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1
《城南舊事》臺灣女性文學開山人——林海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為素材而創作的經典“懷鄉”作品,也是她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正如作者曾經說過,“我是以兒童的口吻,寫出一個在小學六年間成長時所看見的成人世界”,“我是以愚昧童心的眼光去寫些記憶深刻的人與事”。
這本書共分為《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五篇小說。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兒落了》。
本篇小說的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軍閥混亂,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英子又搬到了自己的新家——新簾子胡同,在這里她認識了方德成、劉平等幾個調皮愛踢球的男孩子,同時,她在替這群男孩子撿球的時候,通過草下隱藏著的東西,認識了一個大哥哥。英子和大哥哥很快成了好朋友,還彼此約定,等長大了,要一起看海去。在英子眼里,這個哥哥慈愛,善良,是敦厚的老實人,也是一個孝子。可惜,英子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個“善良”的大哥哥竟然是人人憎惡的賊!
我們看海去,這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實現的約定。這反映了20年代的北京,為了生存,窮人甚至被逼走上了偷盜、犯罪的道路。透過樸實的文字,我們可以隱約感受到作者對社會深深的擔憂、以及對窮人深刻的同情。
最后一篇小說《爸爸的花兒落了》,當時的英子已經十二歲了,童年漸漸離她遠去,爸爸被叔叔給日本人害死的事情氣病了。病弱的爸爸要求英子要去歷練,讓英子知道,無論什么事情,只要硬著頭皮去闖就能闖過去。此時的英子內心非常矛盾:我們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但我們又是多么怕呢!但歲月匆匆,英子還是認識到自己長大了,愛花兒、愛生活、愛孩子的爸爸最終走了,往年美麗的夾竹桃散散落落的,可愛的小石榴也掉了下了。英子擔負起了生活的責任。整篇文章情感深沉而動人,失去父親的愁緒與人生的悲歡離合營造出了一種濃濃的情調,余音繞梁。
在每一篇小說的最后,只要讀者細點心,就會發現,里面的主角都離英子而去,直到連父親也走了。所以小小的英子在十二歲時就早早的擔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負的責任。《城南舊事》跨越了時空、政治,以委婉的筆觸去描寫人性和人類的命運內容豐富多樣卻又互相連貫,所以值得一讀!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2
有誰看過城南舊事里面的《惠安館》,如果沒有看過,我推薦給你們看吧!因為它適合五年級學生看。
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她叫小英子,故事的起因就由她而起,有一天她和她的媽媽一起來到了惠安館,在路過的一棟房子旁邊有一個女人。可是她的媽媽不讓她過去,因為她媽媽說那個人是瘋子。小英子有點兒不解,可是她也只能聽從媽媽的話了。
可是她有一天偷偷的跑去了惠安館,她進了她媽媽認為是瘋子的家,可是她跟那個女人,聊得很好啊!女人告訴她她叫秀貞,她覺得很奇怪,就問秀貞,秀貞說:“等我把小桂子生下來的時候,我睡了一覺,起來發現小桂子不見了,別人就說我是瘋子了。”原來是這樣啊!我的疑惑終于解開了。秀貞告訴小英子小桂子的脖子上有拇指大的一塊胎記,讓她看到了告訴他。
可是就在這時候,小英子的朋友妞兒,又跟小英子說:“我要找我親爹親媽去。”小英子迷迷糊糊的說了一堆話,都是秀貞告訴她的,她無意間把妞兒當成了小桂子,她翻開了小桂子的頭發,真的發現了一塊拇指大的胎記,她驚訝極了。
從這里我感覺到,小英子為了幫助別人,不惜自己的代價。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3
自從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后,我就覺得平常的一些事情也可以被寫的那么生動有趣。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的事情:遇到偷東西的賊,還把他當作好人,但那賊是為了他不務正業的弟弟,但是不懂事的小作者把他給害了捉了去。由此可見,作者把一件小事細化,變成了一件復雜、生動、有趣的事。
作者還提到過蘭姨娘的事。爸爸和叔叔都喜歡蘭姨娘,作者為了維護媽媽,最終讓姨娘和叔叔走到了一起。
說到英子的事,英子遇見了對她那么好的小偷,我也在內蒙古遇到了善良直爽的蒙古人。就比如說帶我騎馬的爺爺吧。別人騎馬讓馬奔跑都要收錢,但爺爺讓我們一路飛奔卻沒有多收錢。由此可見,這位爺爺多么善良。
還有為我們在荒山野嶺里開越野車的爺爺。雖然我們坐的車是二驅,其它車都是四驅,但經驗豐富的爺爺輕而易舉就排在了第一。他還說,我們對他好,他也對我們好。他還和我們講了許多蒙古族的故事。這就是直率的蒙古人。
《城南舊事》是一本好書,看了會帶給你許多啟發。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4
平時有點貪玩、在學校成績不錯的她,爸爸對她的一個小小的心愿,她能完成嗎?她爸爸又會怎樣?
文章的主人公只有一個,那就是英子。英子有許多朋友,如:妞兒。還有搬到新家的朋友,如:方德成、劉平。還有宋媽、蘭姨娘、一位大叔、秀貞、德先叔。并且蘭姨娘和德先叔挺合得來,他們兩個還是年輕人呢。這些人都算是她的“大朋友”吧。而英子為什么要搬到新家,也得從頭說起……
有一天,正在下著雨。英子正在發燒,可她不躺在床上,而且起來,因為她待在床上總是睡不著。而英子卻悄悄地把妞兒帶到秀貞的家里,妞兒卻不知道英子要帶她去哪里。秀貞被大家認為是個瘋子,可英子不這么認為,而且不怕她。秀貞瘋是因為她有個女兒,小名叫小桂子,而妞兒也就是小桂子!秀貞很多年來一直在找小桂子,就是沒找到。秀貞看到了妞兒,趕快收拾行李,帶妞兒回老家。但妞兒有點害怕,也不說話。就這樣,秀貞帶妞兒走了。而英子因為發燒,也下著雨,暈倒了。剛好,被她的媽媽發現了,送進了醫院。英子快要升一年級了,她的爸爸媽媽為了讓她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而且她在那里也沒有別的朋友,所以就搬了新家。
英子上了一年級,并且讀完了下學期。在結業典禮上,英子的爸爸也來看了。臺上站著一個六年級畢業的大哥哥,他的成績是全年級第一,正在演講。每年只有六年級畢業生,并且要考到全年級第一,才能上臺演講。而英子的爸爸也希望英子長大上了六年級,畢業了也能上臺演講。果然,五年后的英子考了全年級第一,能上臺演講了。而她的爸爸也病倒了,英子也把小學畢業文憑放進了她爸爸的抽屜里。
英子,當你考了全年級第一,上臺演講,演講得非常好,受到大家的熱烈鼓掌,你肯定很開心。當你知道你爸爸剛好在那天生病了,躺在床上,沒能來看你的演講,你肯定很傷心。我能感受到你的難過,因為我親身體驗過。今年某一天,我爸爸的鼻竇炎發作了。于是爸爸就決定去醫院動手術,把鼻子里的一條骨頭切掉。手術后,我來看望爸爸。爸爸鼻子里流了好多血,必須要用棉花和紙巾塞住鼻孔,就連鼻孔都被塞大了。我看了,頓時想哭。爸爸病倒,等于就是家里的頂梁柱倒了。那時候,我都哭了,也是非常地痛苦。
這可能是給她爸爸的最后一份禮物,但愿英子的爸爸一切平安,也能看到她的畢業證書。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5
林海音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曉云》、《春風》、《城南舊事》等。而我最喜歡的書莫過于《城南舊事》了。
這本書分成了五個小故事,分別是《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蘭姨娘》、《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主人公小英經歷了4次離別,第一次是和秀貞,妞兒;第二次是和草層里的陌生人;第三次是和宋媽,最后一次是和爸爸。
這幾個故事中有悲劇,有喜劇。總令我感動落淚,也使我眉開眼笑。
《惠安館傳奇》就是一個讓我哭泣的悲劇故事,故事講述了英子幫助“瘋子”秀貞找到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妞兒(小桂子) ,兩人相認后一起去找思康,卻慘死在車輪下!看完這個故事,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我幻想著或者秀貞帶著妞兒找到了思康,從此三個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最終遺物被燒掉了,同時也燒掉了我心里小小的希望。我的心被故事緊緊的牽動著,胸口像是被一塊棉花堵住,難過的不能呼吸。
而和《惠安館傳奇》完全不同的是《蘭姨娘》,《蘭姨娘》這個故事是個喜劇。故事講述了英子看到了爸爸對被施家趕出來的蘭姨娘有好感,出現了這么一幕:忽然正在吞云吐霧的爸爸一把抓住蘭姨娘的手說:“你這是朱砂手很有福相3呢!”于是,英子便想了個辦法保衛媽媽的愛情!小英子想起了大學生德先叔,她先是私底下讓他們互相了解對方,然后又撮合他倆成了一對,離開了小英子家,去了外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英子也成功的保衛了爸爸媽媽的愛情。我被機智的小英子逗笑,真是忍不住給她點贊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童年生活,但是可能都沒有英子過得豐富多彩吧。她善良純真,樂于助人,帶給我們無數的正能量,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和英子一樣積極向上陽光的成長,讓我們珍惜我們的童年生活,不要等錯過了,再去后悔!
如果你也被這個故事所吸引,不如去書店買一本細細品讀吧!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6
啊,我終于看完了《城南舊事》這本書。這本書,帶我走進了50年前的老北京。我仿佛看見了前門大雜耍、老北京小吃、冰糖葫蘆和驢打滾,看著看著,我感覺自己跟故事融為一體了。
《城南舊事》講述的林海音童年的故事,故事內容純潔、樸素,通過寫她童年時的親身經歷與感受,表達了林海音對家鄉的懷念。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她曾和“小偷”互相講著經歷和感受;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友情;她愛著宋媽,望著她遠去,英子傷心難過。
宋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孩,一個男孩。男孩叫小栓子,女孩連名字都沒取就被送走了。這種社會反映出“重男輕女”的現象。難到女孩不配讀書?不,是因為那時候的人們太迷信了!我覺得每個孩子都要有一個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童年,尤其是女孩。大人有夢想,孩子也有夢想,孩子只想好好讀書,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女孩也不例外。
我印象最后的就是最后一篇《爸爸的花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讓我領悟出許多道理來。在病逝的父親面前,如果是我,會有何感受?是絕望了,還是堅強勇敢地接受現實?英子選擇了接受現實。人生總要面對一次重大的挫折,為何不堅強起來?決不能向挫折認輸!童年就像一道金光,一下子就過去了。經歷了童年,就應該堅強起來。人生就像一棵小樹一樣,經過風吹雨打、烈日炎炎后,更加頑強,才能長成一棵大樹,將來有成就了,就會結又甜又香的果子,最后就可以分享成功的果實了!
童年是美好的,也是讓人難忘的,同時更是讓人改變的時候。童年時期過后。我們就不能再問父母撒嬌。不能再依賴大人、不能再跌倒后哭泣,更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小小的成就成功。這就是與童年的差別。現在,我們還并未完全長大,并未完全成熟。就像入秋的桔子一樣。正在慢慢使自己從青澀一步步走向成熟。直到我們真正完全長大的那一天。就會發現,童年的回憶就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回放在我們的心里。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7
我看《城南舊事》余光中說過一句話:“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在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余光中對兩位作家的贊賞。但比起張愛玲的孤傲,我更喜歡林海音那熱愛生活,真情流露的溫情小說。《城南舊事》一書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她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城南舊事》整本書分為六章,描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北平城南的“我”身邊的故事,客居京城的英子從混沌孩童到明理少年的成長經歷中接觸的人和事、體驗的喜和悲、感受的善和惡,在作者娓娓道來的敘述中,一個機靈、外向、善良、勇敢的形象躍然紙上。
我幾乎是手不釋卷地看完了《城南舊事》,當我合上它時,書中一個個形象鮮明、性格迥異的人物浮現在我眼前:富有冒險精神的英子、可憐的“瘋子”秀貞、沖破封建桎梏的蘭姨娘、真誠善良的宋媽、美麗時髦的韓老師、因生活所困淪為竊賊的“他”……,我為作者刻畫人物的細膩而折服,更從書中讀到了人世間的真善美與假惡丑。
真——為真愛付出真情卻遭遇拋棄和失子之痛的秀貞思念成疾,成為大家都嫌棄的“瘋子”,她卻始終思念著他們,并為此身心交瘁。終于天可憐見,在“我”的幫助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小桂子,又毅然地帶著她走上了尋夫之路。
善——“宋媽心疼著什么似的,立刻摟抱起弟弟,把頭靠著弟弟滾燙的爛花臉兒說:‘不走!我不會走!我還是要俺們弟弟,不要小栓子,不要小丫頭子!’跟著,她的眼圈可紅了,弟弟在他的拍哄中漸漸睡著了。”迫于生計而離家棄子為“我”家做保姆的宋媽,兢兢業業地照顧著“我們”的成長,在她善良的背后一定還飽含著辛酸的痛苦。
美——“她冬天穿著一件藕荷色的旗袍,周身鑲了白兔皮的邊,在大禮堂里教我們跳舞,拉圈兒的時候,她剛好拉著我的手。她的手又熱又軟,我是多么喜歡她,她喜歡我嗎?”、“美麗的`韓老師正在操場上學騎車,那是一種時髦的事情啊!”、“她騎在車上像仙女一樣,我在路上見了她,一定向她招手說:‘韓老師早!’”這是英子心目中的美好的化身——韓老師的形象,雖然書中沒有更多的描述,美麗的韓老師一樣善良。
與之相對應,就像一位哲人所說的那樣:“生活中并非只有鮮花”,書中也展現了人世間的另一面。
假——思康三叔,這是一個書中沒有出現的人物,他停留在秀貞的回憶里,那么的美好而又刻骨銘心。或許有無數的理由來解釋他的杳無音訊,但他帶給秀貞的傷感和痛苦是無法抹去的,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我在想:攜子尋夫的秀貞在滾滾紅塵和茫茫人海中會得到些什么呢?
惡——“唱完了我就捧著個小筐籮跟人要錢,一要錢人都溜了,回來我爸爸就揍我!他說,給錢的都是你爺爺,你得擺個笑臉兒,瞧你這份兒喪!說著他就拿棍子掄我。”、“我再順著她的肩膀向下看,手腕上有一條青色的傷痕……。我是蹲著的,伸出手正好摸到她的腿上,那一條條腫起的傷痕。”妞兒(小桂子)眼中的爸爸只是把她當作一棵搖錢樹,從不關心她,愛護她,連最基本的快樂都不能帶給她,這難道不是一種“惡”么?
丑——黃板牙,是宋媽的丈夫,一個游手好閑的人,以至于把自己的親生骨肉都拋棄了。作者在書中這樣描繪他:他有一張大長臉,黃板牙兒,怎么這么難看!、“驢子吃上干草了,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黃牙齒露著。怪不得,奶媽的丈夫像誰來著,原來是它!”外貌的比喻襯托了他那丑陋的勾畫,這也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作者對他行為舉止的鄙夷。
《城南舊事》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被評為五十年來最讓人溫暖的感動小說,也是語文新課標的必讀書目,它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也使我受益非淺。“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朋友”,我戀戀不舍地把它輕輕放在書架上,我知道,有時間我還會去打開它的。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8
在孩提時代的童年時光是美好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天真無邪。即使是這樣,童年的時光就是那么短暫……
《城南舊事》里有許多童年時的,例如:《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還有一篇紀念父親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還有一篇關于駱駝隊的:《冬陽.童年.駱駝隊》。每一篇,都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體現的。
世上最美好、最天真無邪、最無憂無慮、最自由自在、最令人懷念的時光,無異于童年了,童年雖然萬分美好,但是,存在的時光也十分短暫。一晃眼,那美好的年華也過去了,那段擁有童真的年華也會煙消云散。想一想,那般時光里,你是快樂的,每天想干什么干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沒有任何顧慮,也沒有任何煩惱。那段年華,雖在大人嘴中說“調皮、搗蛋、淘氣”,但是大人們也必定經歷過這段時光。那段時光過后,你別才再窗戶邊唉聲嘆氣,心里甚至有點仇恨自己,有時也會說:“你為什么不珍惜那么好的時光,為什么不好生珍惜自己的那份童真?”那時候你才會懊惱、幡然醒悟,你只好在夢境和相冊里繼續回憶那段美好的年華,和那段稚嫩的時光。現在說什么也不算啦!只有看著其它的一群五六歲的小孩,你就會找個地方坐一下,腦海中時不時地浮現出自己經歷過的,美好的孩提時代的童年……
趁現在呀,趕快珍惜你那美好的童年時光吧,不要讓唾手可得的快樂,從自己的指尖和眼皮底下白白流逝,不要長大以后,才唉聲嘆氣地回憶那段時光。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9
拿到《城南舊事》,一個福字、老式的漆門、邊上石頭浮雕,是舊了點兒,疑惑,我會喜歡這類書嗎?
捧起書讀,才走進了另一個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原來,我也喜歡《孟珠的旅程》中的這一段:
“推開書房的窗戶,一陣清香的空氣送過來,太陽照著墻頭上開得正茂盛的九重葛,紅得發紫的顏色,一串串的。但,香味兒并不是從那兒來的,是那棵含笑花發散出來的。很濃的夏。”
差一點,我就笑著誤以為我將有這一個自己的帶庭院帶花臺的小家了。
這可能正與書的開篇一樣,吸引著我:
“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里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臺,撣桌子,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里的塵埃加多了,飛舞得更熱鬧了……”
恬靜
喜歡這份恬靜。
喜歡恬靜地將抓好的蟲子放入早早準備好的瓶中,喜歡恬靜地聽“瘋子”秀貞講她遠去的愛人和被拋棄的小桂子,喜歡如夢初醒般的恬靜地回憶妞兒和秀貞……一個人,久存于一個聒噪的世間,如我:靜靜地將車子熄火,常留戀在車上熄火到打開車門的一刻,安寧、平靜,哪怕只有幾秒,可以一個人小憩,可能因為晨間來校路途的疲憊;可以閉眼凝神,準備打開車門后不得不面對笑著的人與人之間的“打招呼”、用餐時熱衷的那些漫無邊際的對話、繼而就是沒到教室門口就能聽到的所謂的“瑯瑯”書聲,當然,有書聲,已經是件幸事,更可怕的是要面對一個個坐在地上閑聊的上學娃們……
所有的的喜歡都變到了被喜歡被接受被迷茫,所以當見到書中“雨聲那樣大,噼噼啪啪地磚地上,地上的雨水越來越多了,院子犄角雖然有一個溝眼,但是也擠不下那么多的雨水。”心回到了寧靜的原點,便走入了書中的世界。
敏感
如果說書中只有恬靜,不免讓生活在世俗中的我又有些覺得過于乏味,畢竟是城南舊事,說的是舊事,總能在書中找到些自己的影子吧~那才更吸引自己。敏感。
《蘭姨娘》中,媽媽對蘭姨娘的敏感、爸爸對媽媽的敏感、我英子對身邊一切的敏感,讓我走進了小婚姻在大社會的新舊交替時期女人的內心--敏感地用自己不傷人的小手段對付身邊的人、敏感地保護好自己的生活圈子、敏感地生活于整個社會大環境中,那時候的女人,也真不比現在女人簡單,誰不想擁有自己丈夫的全部愛?誰又想與一個年輕女子分享自己經營起來的家庭?再看看現在的社會,婚后的變故是多么的普遍,到底是社會變了,還是人變了?而永遠不變的,就是女人的敏感。雖然我不能深刻地體會到英子母親面對丈夫超過普通朋友般對待蘭姨娘時的心情,卻敏感地認為女人和女人、女人和男人之間的話題的確也是人間永不消停的話題,哪怕再單純的,更別提霓虹燈下的了。
共鳴是不是感同深受?我和英子一樣,是個喜歡聽老人講故事的人,因此和家中成功“拿下”姐夫的二姐,教子有規律的表嫂等等,總是比較合得來。我喜歡在邊上聽他們的故事,不論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也時不時地會拉自己的先生一起聽,那就不是聽女人口中的世界了。聽哥哥們在生意中的成敗得失,總希望借別人的口,讓先生也能增加一些經歷上的財富:恒心、耐心和愛心。在處理自己的夫妻間的關系時,我和先生有一種相同的感受:沒有恒心的人才會將家庭毀在自己手中,經營家庭卻又不是僅有恒心就可以的。也許惟有慢慢積淀下來的敏感才是我大于先生的。
睿智
英子的睿智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當然并沒有要炫耀自己的意思;《婚姻的故事》中,那位早早地逝去的方太太,是睿智的;《孟珠的旅程》中的柳夢(也就是周孟珠),是睿智的。
看一個人是否睿智,就像各人看廬山,各有各的看法和想頭。
睿智的,被人所羨慕,往往自己是無法察覺的,或是察覺了也因有所保留。正如兒時的英子,她怎會不知道是自己讓家中少了一個姨娘,讓媽媽多了一份安全感,我也是一位父親的女兒,我明白自己的話語在父親心中的份量,常常會甚過母親,母親也明白,卻被忽略得開心忽略得滿足,因為我也是媽媽的孩子,是他倆共同的。但這又有別于姨娘與英子母親之間的“較量”。
看一個人是否睿智,就像那位蘇州鹽府中的大小姐,后又早早過逝的方太太,誰又知道這位太太是不是正如她的丈夫所想的“因自己的自私、清高而讓她遠離大家庭,因長期思念父母卻又不提”才早早地抑郁而終呢。天曉得,方先生擁有這樣一位妻子的時候,還卑鄙的擁有著另一個家庭,如果說這是一位粗線條的妻子,一位沒有任何涵養的女子,也許是會對此一無所知?!也許方太太就像父母愛子女一般,愛著自己的丈夫,平靜地看待一切,難道我們用懦弱來形容這位女子?應是睿智,只是這回,睿智并不多給她添壽。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賞析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那就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其實,在小學時,我們學過這里面的一篇文章,當時我也覺得非常有意思,所以,我就滿懷期待地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也深有體會。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根據小時候的事寫成的一本自傳體小說。主人公英子隨著爸媽從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來到了北京,在城南的一家四合院住下了。她在這里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朋友:有東陽下的駱駝隊,有惠安館的瘋子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著嘴笑的蘭姑娘以及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媽……他們都和主人公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她記憶里深刻的人物。
全書是以英子的視野描繪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瘋女”秀貞的愛情悲劇,宋媽的婚姻悲劇……她父親的故事也被她記錄了下來,英子說了這樣一句話:“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經不是小孩了。”她知道爸爸再也不會回到她身邊了,所以她選擇堅強,不再像以前一樣,不想再想個小孩子了。這本書通過小英子稚嫩的雙眼,來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并將小英子眼中北京城的風光融入到字里行間,閱讀時會有種不一樣的感覺,耐人尋味。正是因為英子一顆純潔的心靈,所以她的童年才幸福,無憂無慮。
讀完《城南舊事》,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每一種感覺都是耐人尋味的。童年是最快樂的,童年時的時光浪費不得,這正是經歷壓力后所悟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浪費大好青春,要努力奮爭向上,不要給自己的永年留下遺憾。童年不一定都是美好,但你重新回想自己的童年,可能也會獲得什么意想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