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在路上《志啟未來》觀后感心得體會
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開播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發出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引領了道路。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國扶貧在路上觀后感,供大家餐參考。
中國扶貧在路上《志啟未來》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1
“到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對這場硬仗,廣大黨員干部要搶時間、響重錘、加速度,持續擰緊脫貧攻堅“發條”。
擰緊脫貧攻堅“發條”要搶時間,“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已到最后最緊要關頭,越到最后越要繃緊思想的弦。剩余貧困致貧因素復雜、貧困脆弱性與返貧并存;疫情帶來的企業復工復產問題、疫情對產業結構性影響帶來的務工結構性調整等問題,這些都加大了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因此,黨員干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也不能停止脫貧攻堅的腳步。要擺脫應付式思想、抵觸式心態,采取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做好結對幫扶、助學幫扶、家庭圓夢等幫扶工作;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和發展后勁,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落實強化穩就業、加快推動扶貧企業復工復產。分級實施防控策略,整合資源提高扶貧效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兩手硬。
擰緊脫貧攻堅“發條”要響重錘。有些干部在脫貧攻堅的最后關頭,出現了松懈麻痹的思想,抓不住重點,甚至就是表面化、形式化扶貧,只見“水花”,未聞“水聲”;對于貧困戶不關心、不盡心、不用心,未深入研討本地資源,就“亂開方、瞎吃藥”,不但不能為扶貧增添助力,甚至會適得其反,影響脫貧攻堅的進度。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克服思想上的錯誤,敲響思想上的重錘,強化意識責任,盡銳出戰、狠抓實效,將各種資源、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焦、聚合、聚力,確保脫貧攻堅標準不變、焦點不散、靶心不變,把脫貧攻堅當做政治大考驗來抓。
擰緊脫貧攻堅“發條”要加速度。古語云,“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脫貧攻堅要著重引導貧困戶產生脫貧的強烈愿望,給與貧困戶對應的貧困措施,把貧困戶的愿望轉化為實際行動,做到幫扶和激發內生動力有機結合,確保貧困戶能夠真正脫貧、不返貧,給脫貧攻堅發條“加速度”。黨員干部要做脫貧攻堅的“領頭羊”,加大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的教育,轉變群眾脫貧致富的觀念,引導貧困戶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深刻從群眾的利益出發,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的認可。
中國扶貧在路上《志啟未來》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2
3月6日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做了講話,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總攻令,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到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近期我地市、縣、鄉都召開了相關的工作推進會,作為最基層的我們,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圍繞總書記指出的“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落實”這一要求,對當前全鄉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具體的動員、部署、推進。眾做周知在這關鍵的一年里,由于疫情的原因,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一定做得阻礙,但是我們一線的干部沒有一個對此松懈,依然行走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對于處在西藏南部的這么一個小鄉鎮我們依然有信心,只要緊跟全國脫貧攻堅步伐,帶領全鄉人民一同奔小康。
首先積極發揮典型帶頭和示范引領作用,培育模范作用,形成脫貧致富的正確導向,加大政策宣傳,通過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其擺脫貧困境的斗志與勇氣,激發貧困戶自我發展,進一步激發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努力實現貧困群眾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相互促進,同步提升。
其次利用本土企業萬畝珠峰有機蔬菜生產基地(曲奴核心區)和村集體藏式家具合作社等為依托,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村內建檔立卡戶就業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團結新村農機維修合作社、達玉村養豬場項目、整合駐村辦實事經費發展蔬菜產業、種養殖等項目建設,重點解決貧困戶多余勞動力就業難題,拓寬貧困戶增收致富渠道。
再次梳理致貧原因,堅持定期走訪貧困戶,再次梳理未脫貧戶的致貧原因,并對已脫貧戶進行回訪,及時更新貧困戶信息臺賬,針對新增貧困戶和返貧貧困戶重新制定幫扶措施。
總之多舉并措,穩步提高就業率,穩步增收,逐步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環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全面完成。作為最基層的干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嚴格落實自治區、市、縣關于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真正把扶貧工作記在心上、扛在肩上。
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最后說的:“脫貧攻堅工作艱苦卓絕,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中國扶貧在路上《志啟未來》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3
到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必須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對全體黨員干部的鞭策,也是對全體人民的鼓舞,必將更有力地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后勝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任務更加繁重、時間更加緊迫。各級組織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決策部署上來,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戰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組織部門職能優勢和作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一起打、有效整合扶貧隊伍和硬核措施一起上、廣泛動員貧困群眾和基層干部一起干。
各級組織部門要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扶貧攻堅中積極履職盡責、有效發揮作用,要樹立鮮明用人導向,注重在斗爭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引導黨員干部人才在戰“疫”一線奮勇爭先,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干勁,讓黨旗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中國扶貧在路上《志啟未來》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4
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按現行標準下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也是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共同的責任。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選什么樣的黨員干部到脫貧攻堅一線帶領群眾完成黨賦予的艱巨任務,不但考驗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政治定力,也體現各級黨組織能不能大膽任用善于打硬仗、善于吃虧、善于扎堆的“老實人”,讓“老實人”在脫貧攻堅最需要的地方大顯身手,在決戰決勝任務中體現“老實人”才是群眾最需要的實在人。
善于打硬仗的老實人,就能在群眾中發出“跟我上”的信號。能不能把好鋼放到刀刃上發揮應有作用,關鍵在于選人用人,能不能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也關鍵在于能不能信任善于打硬仗的老實人。在一些單位,存在這樣的老實人,不善于與領導套近乎,工作中任勞任怨,高質量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事情,但在提拔重用上往往又被“邊緣化”。在脫貧攻堅任務中,也是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能不能把領導眼中的“邊緣”人放到脫貧攻堅任務中去大顯身手,讓這些只做實事不耍嘴皮子的老實人到群眾中發出“跟我上”的強有力信息,增強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決戰決勝信心。
善于吃虧的老實人,就能在群眾中發出“功成有我”的信號。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上級機關下派的駐村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為了群眾的脫貧攻堅需要,舍“小家”遠赴異鄉為“大家”,他們走千山萬水、說千言萬語、吃千辛萬苦、想千方百計地干好脫貧攻堅工作,不僅是責任的體現,也是黨員干部應有的擔當,只要能為貧困的群眾多做一些實事,個人吃點虧也沒什么。對于貧困群眾來說,有所處的地理原因,也有人為因素,就要發動群眾向貧困“宣戰”,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戰勝貧困,也能在如期脫貧中感受到戰勝貧困“功成有我”的自豪感。
善于扎堆的老實人,就能在群眾中發出“團結就是力量”的信號。善于在群眾中扎堆的黨員干部,他們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想得更多的是群眾的疾苦和困難。今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時間只有9個月,他們會扎根到人民群眾中間去,跟人民群眾一起想辦法、出點子、齊動手為脫貧而奮戰。在黨員干部帶頭干的影響下,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和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讓群眾在脫貧攻堅的任務中感受到團結就是力量的同時,也感受到脫貧攻堅是大家的共同責任。把群眾想脫貧能脫貧的思想統一到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來,就能齊心協力為脫貧而戰,定能完成決戰決勝任務。
中國扶貧在路上《志啟未來》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5
敢于擔當是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個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就應該有博大的愛民情懷和堅實的責任擔當 ,要做到“身"到更要"心"到,不能辜負組織和人民的期望。要時刻把幫助貧困群眾脫貧的大任抗在肩上,決不能陽奉陰違:明頂暗抗,更不能遇到困難和問題就"撂擔子""跑趟子",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和高度負責的態度,撲下身子真抓實干,才能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敢于擔當,不僅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同時也是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要求,擔當需要勇氣,也需要能力。我鎮決勝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拉響,在這關鍵時刻,扶貧干部要干字當頭,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干。作為扶貧干部就必須強化擔當意識,要將責任抓在手中、扛在肩上,以"嚴"的精神和”實”的作風,沉下身子融入群眾,和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溝通思想,掌握實情,激發智慧,增進感情,“群眾利益無小事,百姓事情 大如天。“要以群眾需求作為工作"風向標”,最著急、最不滿意,并且善于從群眾中沒取經驗、智慧和力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有效破解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破除同步小康的”攔路虎”和”絆腳石”,用實實在在的惠民之舉凝聚起決戰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了解群眾需求,扎扎實實的推進各項脫貧攻堅任務,真正讓脫貧成效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應有的貢獻。
敢于擔當,要有博大的愛民情懷。扶貧路上是充滿艱辛和困難重重。在工作中,貧困戶也許會給你出難題,不滿意和不配合,那么作為一個扶貧干部就需得有一個寬闊的胞懷,學會容忍和自我剖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交流方式,讓百姓接納自己。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而不能計較個人的名利、前途,總之,只有強化責任擔當和堅守民生情懷,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 精神,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才能打贏脫貧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