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紀錄片觀后感
它不僅是對作品本身的反饋,也是對創作者意圖和時代背景的回應,具有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意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自然紀錄片觀后感,僅供參考。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1
用了4天時間看完《玄奘之路》這部12集紀錄片,從開始的好奇到后來的震撼,已經不是簡單能用一句兩句話概括了,干脆為它寫篇日志吧。知道這部紀錄片是這次演出結識了著名朗誦藝術家徐濤,火車上他推薦我看這部他解說的這部紀錄片,正巧這周值班,漫漫午后無事可做,便開始看了起來。
整部紀錄片以玄奘法師撰寫的《大唐西域記》為主,從人文、地理、歷史和現狀4方面來述說這段歷史行程,以玄奘西行取經的過程為重點敘述了他一生的同時,又簡單概述了他一路的經歷和見聞,還闡述了佛教的發展史,把人的思緒帶入1000多年前的唐代,復原了當時西域的風土人情,還根據《大唐西域記》里當時的人文地理結合現狀現況來講解,使簡單的一段西行取經又東歸的行程變得生動、立體起來,無論是佛教徒還是喜歡地理、歷史的`觀眾來說都會有特別的意義!
玄奘能夠活著從大唐偷渡、走到印度那爛陀寺絕非偶然,也不是僅憑運氣,還有自己的智慧和信仰。沒有智慧,他就不會說服他的第一個胡人徒弟帶他偷渡、說服他放過自己而沒有被他滅口,沒有智慧,他早就慘死在焉耆土匪的刀下,沒有智慧,即使到了那爛陀寺也會因為辯經辯不贏對手而死去,沒有智慧,即使取經返回大唐也會因為當年偷渡的行為而獲死罪……每逢遇到困難,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機智地化解了,而又是因為他有堅定地信仰來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支撐著他,達到他的目的、獲得他想獲得的知識。從他28歲西行印度到回到大唐一共19年,19年他已從青壯年變成中年人,完成這一切得需要一個人有多么強大的內心?
看片子的時候,我無數次想回到那個年代做一個唐朝人,無數次想跟隨玄奘西行,哪怕受盡那九九八十一難也值得,玄奘法師,他身上一定有很強大的人格魅力和極其淵博的知識,我這個皈依弟子對于佛教的了解連皮毛都沒有,慚愧至極。下次去西安,一定要再去大雁塔看看,此生要有機會,一定走下玄奘之路!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2
用了兩天的時間把《玄奘之路》這部紀錄片看完了,從開始的好奇變為震撼,心情五味陳雜,說不清、道不明。鏡頭第一個畫面就是玄奘在廣袤的沙漠上孤單的身影,讓我不得不嘆服他的偉大!
整部紀錄片以玄奘法師撰寫的《大唐西域記》為主,以及他的弟子根據他的敘述編寫的《三藏法師傳》為輔,從人文、地理、歷史、現狀四方面來述說這段歷史行程,以玄奘西行取經的過程為重點敘述他的一生及他一路的經歷和見聞,還闡述了佛教的發展史,復原當時西域的風土人情,還根據《大唐西域記》里當時的人文地理結合現狀來講解,使簡單的.一段西行取經又東歸的行程變得生動、立體!
玄奘是充滿智慧的!他能從大唐偷渡,通過絲綢之路,歷經西域各國,到達印度,后又成功返回,靠的決不僅僅只是運氣,而是他的智慧、勇氣和毅力。如果沒有智慧,他不會說服石盤陀助他偷渡,不會說服石盤陀放他一條生路,沒有智慧,他早就死在了焉耆土匪的刀下,沒有智慧,他即使到了那爛陀寺也會因辯經辯不過對方而死去,沒有智慧,他取得真經回到大唐也會因為當年的偷渡行為而被判死刑當土匪殺人搶掠時他無畏、勇敢的身影讓人折服,面對高昌王的威脅時他的絕食反抗的毅力讓人敬佩,他從28歲開始西行印度取經之旅,到回到大唐一共經歷了19年,從青年變成中年,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多么強大的內心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這位來自東土大唐的高僧才會先后受到涼州眾僧侶的保護、大唐高官李昌的援助、高昌王的厚待及護送。突然想到了那些急于趕路而不與僧侶結伴同行的商人,他們一個不漏的死在了土匪的刀下。他們為了追求財富,急功近利,然而欲速則不達,最后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看完影片之后,一直有一個偉岸的身影立在我的心頭,他感動著我,激勵著我。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那大雁塔,走走玄奘之路。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3
《甲午甲午》解密,我等有幸第一時間觀看,該片制作精良,思想性、深刻性、戰略層次均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推薦!吧友值得一看,只是我不知道網上資源有沒有出來,大家可以搜搜看,因為有紀律咱不敢把資源上傳,希望大伙能理解。
觀后胸中煩悶異常,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歷史沒有如果,就是再打十次,大清也要失敗十一次,其實戰爭的結局戰前已經注定,只是沒想到會敗得如此迅速,敗得如此之慘,扯下了大清帝國最后一塊遮羞布,讓世人對清廷徹底失望,成為中國近代命運之拐點,在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我主要有三點感想,拋出來與吧友共同探討,爪機打字不甚方便,希望大伙補充交流:
一、丟掉幻想,準備打仗!
以武止戈,能戰方能止戰!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不能心存僥幸,寄希望于外部力量,實力才是處理國際關系的硬通貨。歷史是由勝利者所書寫,沒有誰會站在失敗者的一邊。
二、振作精神,形成共識!
讓我尤其感到痛心的是當時從統治者到普通百姓的麻木不仁,旅順口被屠殺的.百姓鮮有抵抗,默默的引頸待戮。日本正是由于對清國軟弱本質透徹的認識,方敢于在勝利的刺激下一次次擴大戰火,取得其自身開戰前也沒預料到的美妙戰果。所以我們要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強健敢為、國家利益至上的共識,力避鴕鳥心態,不能陷入習慣性的安逸自私。只有團結一致的中華民族才是哪個強敵都不敢輕視的。
三、推進改革,刻不容緩!
了解了清廷的所有表演,真是豬隊友中的戰斗機啊!所有敵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它都幫著搞完了,而且還不領薪水倒賠家底的,真是讓人無語至極。軍隊也落后至極,不是武器裝備,而是人的素質。軍隊要有軍隊的樣子,一支不能打仗的軍隊是沒有存在的必要的,我們的軍隊經歷了三十年的和平時期,到底還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贏?這是所有人的疑問。毛主席說過,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學習戰爭,有必要通過一場可控的戰爭來推動軍隊乃至更高層次改革,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4
今天早上,我和同學們一起看了一部紀錄片,名字叫《人世間》。
紀錄片講的是一位名叫蔡教安的骨腫瘤患者,他患了骨癌,左手臂上長出了一個乒乓球大小的腫瘤,于是被迫截了肢,但他并沒有放棄對生的渴求和對生活的希望,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開始積極的'面對化療,面對厄運。這筆紀錄片還講了其他許多許多骨腫瘤患者的故事,有不滿十歲的兒童,有十幾歲的青少年,還有成年人。
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也跟著不定。當蔡教安進行手術時,我緊張,當蔡教安帶病參加活動時,我感動,當蔡教安平靜的度過他生命的最后幾天時,我難過……
這部紀錄片告給我很多感觸:我們要樂觀地面對人生中的困難與挫折,要珍惜當下和擁有的,要感恩父母及那些給予過你幫助的人們,要關愛那些被疾病所折磨的人,當你在困境中,要堅韌地面對,這樣,才能渡過難關。在生活中,樂觀、珍惜、感恩、關愛以及堅韌是你最大的財富。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不可能永遠的一帆風順,當我以后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人世間》里那些像蔡教安那樣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始終用微笑迎接病痛,面對生活、迎接挑戰。
病房里的笑容,你們是人世間最絢麗的風景!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5
我所知道的《穹頂之下》有一部同名美劇,說的是一天,一個小鎮被一個外來的“穹頂”籠罩,與外界隔絕。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穹頂——原央視記者柴靜以此作為霧霾調查的題目,再貼切不過。
沒有一點點的防備,不知何時起,霧霾在我們身邊集聚。建筑物、車輛和行人的倫廓在霧霾的籠罩中漸漸模糊。通過視頻我了解到,去年一年,北京的霧霾致使全年重度污染天數為175天,而石家莊則為265天……人們有大半年的時間都生活在看不見藍天、看不見遠方的霧霾中。那是一種痛苦又無奈的沉悶。
在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河北省這個鋼鐵能源大省,大大小小的煙囪隨意地站立在土地之上,頭頂肆無忌憚地冒出連綿不絕的廢氣,灰了藍天白云,濁了青山綠水……面對柴靜犀利的發問,負責人們卻出奇一致地支支吾吾,抑或是在這個堅強的女性面前強詞奪理……
看過視頻,想想自己,再望望窗外,有時也是灰蒙蒙的一片。正如一個巨大的穹頂罩住了整個城市,遮住了太陽的'光芒,月亮的銀輝,自然的生機。
而我們,正是活在這穹頂之下的一群人;我們,正是需要為這自然做出改變的一群人。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6
昨天晚上看了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看后一聲長嘆,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長卻不一定是好家長。今天看完學生的日記,再次印證我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純真、善良,但家長卻不見得。
陳雪媛的媽媽長期在國外,由爸爸帶著。
劉雨荷的日記寫的非常感人,媽媽的留言也是愛意濃濃。
江謝語哭得最傷心,從她的日記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愛心樹》中的.那棵樹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媽媽。
姜淏月的日記讓我一陣唏噓。他說每次考試沒考好,媽媽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舊愛媽媽。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長面對孩子純真的愛,又是怎樣的呢?我想,姜媽媽看到這封信,一定會有所觸動。
看完《鏡子》后,結合同學們的日記,我覺得我不能把孩子們逼在讀書這條路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成功地人生設置了唯一的終點,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老祖宗告訴我們,各行各業都有成才之人。這次讀書,不僅孩子們成長了,我也成長了。孩子和父母本是親密無間的關系,自從進入學校,自從有了考試,多少傷痛和眼淚都是圍繞成績而來,我不能改變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這種親密的親子關系。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7
元旦這幾天,我一時來了興致,一口氣看完了紀錄片前清秘史。這部片子拍得非常好,能引發人的深思。
這個紀錄片由學者李亞平撰寫,一次偶然的談話,他認識了導演尤小剛,兩人情投意合,就制作了這部片子。
我特別佩服李亞平這樣的人。現在他已經寫了很多史學著作,但他本人的身份卻是個大商人。資料說,他是山東人,很小的時候便隨父親去了遼寧農村,干種田,養梅花鹿的事情,直到21歲考上人民大學。按說八十年代大學畢業是很好找個好位子的,結果他去西藏日報社工作了五年。然后又讀了三年研究生,按說又可以選擇更好的金飯碗了,結果他又下海經商。結果成功的`做到一個跨國公司的美國市場總負責人的份。作為商人,有沒有銅臭氣;作為讀書人,又沒有讀書人的迂腐,虛偽和賤骨頭,空談。
李先生看到當今的史學界一派烏煙瘴氣,學者全然喪失了自己的良知。尤其是閻崇年這樣的人,美化專制,贊嘆皇權,把人類歷史的大屠殺解讀為民族融合的必須。李先生不但認為這些人缺德,而且簡直犯了反人類罪。所以,他自己有簡直寫史了。沒想到也寫的那么好,那么人性化。
我就佩服這樣的人才。呵呵。中國當今這樣的人才還真是不少。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8
剛發布《大國工匠》觀看時間時,有位同事回應極快“我只是一顆螺絲釘”。對,《大國工匠》里就是由一顆顆螺絲釘鑄造而成的。
《大國工匠》由大勇不懼、大術無極、大巧難破、大藝法古、大工傳世、大技貴精、大道無疆、大任擔當,從不同行業詮釋了10位工匠用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極致化。
世界變化無常,科技日月新異,無時不在接受新的事物。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鳳林,他突破極限精度,將“龍的軌跡”劃入太空;破壞20載難題,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焊花閃爍,歲月寒暑,為火箭鑄“心”,為民族筑夢,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高鳳林。
高鳳林參與過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焊接過的`火箭發動機占我國火箭發動機總數的近四成。攻克了長征五號的技術難題,為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9
通過觀看“大國工匠們”的高超技術和感人事跡,讓人獲益匪淺。大國工匠們出身一般家庭,卻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出非凡的業績。
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在追求職業技能上,嚴格要求自己,追求技術技能的完美和極致,為我們在世界上,樹立大國的“中國制造”和世界創新大國的名牌,做出了杰出的榜樣。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一點不漏的超高精度的'密封,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他能將焊接技術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焊接時間僅有01秒的時間誤差,他如此藝高膽大,十分人所想,只有刻苦鉆研,用心練就方能結出如此碩果。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藝術創造著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跡,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著,甚至是癡迷。
然后作為一名信號工,我們同樣需要這種癡迷的精神,對于室內的測試、道岔的檢修都要做到分毫必究。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10
《國家記憶》主要展現、國史、軍史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各領域重大工程建設、揭秘重大決策背后的故事、講述各階層各時代代表性人物,記錄講述黨的奮斗史、創業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史、改革開放進程史等。
通過大歷史、小細節引家觀、歷史觀、價值觀,展現家國情懷、中國道路、中國精神、時代潮流、民族命運、大國夢想的沿革,為國家為社會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國1949》將播出1-5集,通過查找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資料,采訪諸多專家、學者和親歷者,節目展現了1949年中國政局的變化、解放戰爭的進展、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決策,以及當時的'中國國情狀況。
這五集分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進北平》、《定都北平》、《揭秘開國大典》五集,節目通過講述這一時期各個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發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畫出半個世紀里中華民族為尋求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艱辛歷程。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11
百年蘊含著豐富的哲理,為從百年中汲取奮進力量,發揚紅色基因,2021年9月16日,經貿學院70名預備黨員在教學樓C206共同觀看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的第一集《歷史的天空》。
該影片講述了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陳獨秀、李大釗等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從文化和思想上啟蒙中國青年,積極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在中國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故事。除此之外,影片還介紹了中共一大的召開以及其所實現的偉大的歷史轉折。
通過觀看該紀錄片,預備黨員們更加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心中對中國最早的一批共產黨人的敬佩之意更加強烈。他們表示,他們從早期覺醒的先進知識分子積極尋找救國真理,不怕困難,不懼犧牲的英勇事跡中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赤誠的愛國情和堅定的報國志。他們認為,當代青年要用自己的赤誠和勇敢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接過先烈們的接力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奮斗,共同譜寫強國華章。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12
為扎實開展教育工作,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9月27日晚上,蓮子鎮鎮利用“美麗蓮子大講堂”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觀看百集紀錄片《山河歲月》,領會革命英烈的堅定理想與熱血真誠,傾聽百年奮斗歲月中的動人故事。
紀錄片第一集《歷史的天空》講述了中共一大召開所實現的歷史轉折,以及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家從不同人生軌跡走向革命道路的故事。影片重點介紹了陳獨秀、李大釗等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先驅,再一次帶領大家重溫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從上海法租界到浙江嘉興的南湖紅船,毛澤東、李達、張國燾等人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出席了大會。大會同時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
通過觀看學習《山河歲月》紀錄片,大家從影片中學習體會了黨的革命先驅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什么驅使他們無所畏懼,毅然決然地為全國人民建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而勇于奮斗、不怕犧牲。進一步激發了黨員干部學,守初心,擔使命的積極主動性,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擔當作為、砥礪前行,為建黨一百周年作出積極貢獻。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13
在這次特殊的疫情期間,我通過網絡參加了語文統編教材培訓,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課標更加突出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以下幾點進行說明。
一、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學科,它培養學生養成高尚道德情操。本冊教科書通過寓言故事、古典詩詞、童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熱愛祖國,實事求是,勤勞勇敢等價值觀。
二、注重基礎
重視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使學生享受學語文的過程,而不是學課文的過程。
三、重視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了資料袋供學生參考,還專門設計了“快樂讀書吧”作為讀書專題活動,學生既能將學習的學習方法運用到閱讀中,又能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
四、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為輔,指引學生不斷的進行學習探究,主動進行學習。
我通過這次培訓,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并要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自然紀錄片觀后感篇14
作為以真實為內核的紀錄片,體育題材紀錄片應該貫徹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重點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在塑造運動員形象上不應局限于體育賽場上單向度的競技形象,而是通過賽場內外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敘事,深入他們多維度的'人生,探究是什么賦予了他們強大的身體與精神力量,讓他們在體育運動中獲得了非凡的成就。
《飛越冰雪線》突破了拍攝運動員在賽場上進行重復動作的單一記錄方式,強調對運動員賽場之外的真實生活的展現和精神世界的表達。
在美國出生,從兩歲起每年暑假都會來北京,對中國有著深厚感情的中國滑雪運動員谷愛凌;和妻子第一次約會就去看冰球比賽的俄羅斯冰球運動員米哈伊爾·謝爾加切夫;以一名音樂制作人身份開啟了第二職業的荷蘭速滑運動員凱·維爾拜;訓練壓力過大導致厭食癥的美國高山滑雪運動員艾麗斯·梅里韋瑟;接受七次手術,三四個月不能走路的英國單板滑雪女將凱蒂·奧默羅德;業余教課補貼比賽費用的墨西哥小將多諾萬·卡里略;從小前往他鄉進行訓練,十分念家的中國男子北歐兩項運動員趙嘉文。
制作團隊通過為期一年的跟拍,向觀眾展現出一個個“超級英雄”背后的多維形象,凸顯了平凡人的非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