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悲劇是啥
據了解,元曲里的四大悲劇是什么呢?分別是《趙氏孤兒》、《竇娥冤》、《漢宮秋》、《梧桐雨》。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元曲四大悲劇是啥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元曲四大悲劇是啥
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藝術,戲劇,指的是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全名《趙氏孤兒大報仇》《冤報冤趙氏孤兒》)是元代紀君祥創作的雜劇,全劇五折一楔子,被列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該劇是一部歷史劇,相關的歷史事件記載最早見于《左傳》。戲劇情節敘述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被奸臣屠岸賈陷害而慘遭滅門,幸存下來的趙氏孤兒趙武長大后為家族復仇的故事。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也是元雜劇悲劇的典范。是中國著名悲劇之一,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名劇,約有八十六個劇種改編、演出過此劇。
《漢宮秋》是元曲四大悲劇之一, 《漢宮秋》的主角是漢元帝。作品通過他對文武大臣的譴責和自我嘆息來剖析這次事件。作為一國之主,他連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護,以致演成一幕生離死別的悲劇。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是元代文學家白樸創作的雜劇。該劇被譽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其巧妙的情節設計,讓戲劇沖突跌宕起伏;美妙的文辭,也使之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韻味,成為元代歷史劇的佼佼者。
元曲四大家的由來
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序中說:“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其備則自關、鄭、白、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并稱,卻沒有以“元曲四大家”稱呼四人。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說:“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
這些說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漸形成的。最終統一于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人。
現在一般認為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的說法比較公允:“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年代及造詣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元曲的基本常識
元曲前后期不同特點
一、前期為元雜劇的鼎盛時期,作家主要活動活躍在大都、平陽、東平。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王實甫。現存的元雜劇有80種屬前期,著名的悲劇名著都產生在前期。
1、前期劇作帶有強烈的時代特色,真實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塑造了一系列勇于反抗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2、語言以北方話和中原地區口語為基礎,吸收了民間講唱藝術的營養,具有質樸、自然、生動、潑辣的特點。
3、和舞臺的結合非常緊密,充分顯示出藝術的生命力,這就是所謂的當行本色。
二、后期的雜劇創作移向杭州,由北方移向南方的作家有鄭光祖、宮天挺、喬光、秦簡夫,重要作家南移是雜劇創作走向滅亡的原因之一。
1、后期作品缺乏前期創作的現實性,愛情劇、文人事跡劇、神仙道化劇有所發展,同時藝術上追求工麗華美和情節的曲折離奇,失去了前期的渾樸、獷悍、平易、親切的韻味。
2)、作家南移后雜劇創作脫離了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土壤。在與南戲的并存中,逐漸產生了變化,雜劇形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