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唯美的元曲馬致遠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號東籬,大都(北京)人。生卒年不詳。他的年輩晚于著名雜劇作家庾吉甫、白樸、關漢卿、而聲名與之相埒。那么,經典唯美的馬致遠元曲有什么?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經典唯美的元曲馬致遠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經典唯美的元曲馬致遠
夜行船·秋思
朝代:元朝|作者:馬致遠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雖堅半腰里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兒硬將心似鐵,空辜負錦堂風月。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名利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古詩簡介
《夜行船·秋思》是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套曲。這套曲子對封建社會的名和利作了徹底的否定,表現了及時行樂、消極厭世的虛無主義思想,將一個生活在亂世的文人矛盾的內心情感狀態表露無疑,并成為一段流傳千古、蕩氣回腸的靈魂剖白,為后世人所稱道。作品風格豪放,行文流暢,曲折有致。
馬致遠的詩詞賞析
《壽陽曲·江天暮雪》
元代:馬致遠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譯文】
天色將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紛飛的雪花像盛開梅花又像飄飛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畫般,江面上一位披著蓑衣的漁翁正劃著小船歸去。
【注釋】
堪:值得。
釣魚人一蓑歸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本句綜合上述二句詩意而成。一蓑,一領蓑衣,即一個人。
【賞析】
這首小令是元人馬致遠所作的“瀟湘八景”組曲之一。瀟湘八景,因宋代畫家宋迪以瀟湘風景寫平遠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為:山市晴嵐、遠浦帆歸、平沙落雁、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畫家、詩人以此題材進行創作,馬致遠的《壽陽曲·瀟湘八景》即是以此為題材創作的組曲。
這首小令以“天將暮”起筆,點明時間,為整個畫面鋪墊了一層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調。第二句“雪亂舞”,筆鋒承接上句,緊扣題目·寫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風,“亂”字則突出了風的強勁,隱然有呼嘯之聲透出。作者借雪之“亂舞”傳達風聲和風勢,凌虛造景,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雪借風勢,更顯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說“雪亂舞扮極寫雪之動態,“半梅花半飄柳絮”則進一步通過一個“飄”字串起“梅花”、“柳絮’兩個虛擬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審美空間,從視覺形象上擴大藝術容量。作者以虛實相生的筆法繪聲、摹形、傳神,風神蘊藉,韻味雋永。
元代馬致遠的詩詞
折桂令·嘆世
朝代:元朝|作者:馬致遠
其一
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韓信功兀的般證果,蒯通言那里是風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
其二
東籬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個池塘,醒時漁笛,醉后漁歌。嚴子陵他應笑我,孟光臺我待學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風波。
古詩簡介
《折桂令·嘆世》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兩支小令。第一支曲子以歷史更迭的史觀,暢述帝王功臣終歸是夢的幻滅,建立遠離功名,放情山林的人生態度。以抒情之筆,借秦漢之交的楚漢相爭和漢初皇室誅殺功臣的史事,抒發功名難憑的感慨。第二支曲子通過自嘲的方式來表達對黑暗社會的不滿,抒發對現實政治的反感。全曲表現了“嘆世”的主題,曲中并無一字提及當世,只是羅列一個個歷史故事,借助讀者對歷史的聯想來表現作者的意圖。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強,容量極大。語言明白如話,流暢簡潔,充分體現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風格。
翻譯
其一
咸陽,萬夫難攻的險固山河,因為功名兩個字,曾發動過多少次戰亂干戈。項羽兵敗東吳,劉邦在西蜀興立漢朝,都像南柯一夢。韓信有功卻得到被殺的結果,當初蒯通的預言哪里是瘋話?成功也是因為蕭何,失敗也是因為蕭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其二
我半生來虛度了光陰,在那通幽的竹徑中,隱映著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徑的盡頭,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兒有個池塘,我醒的時候輕聲吹起漁笛,醉酒之后又放聲唱起漁歌。嚴子陵一定會嘲笑我,孟光臺我要學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風波的辦法。